孩子的缺点到底随爸还是随妈?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4-28
手机版

  文?| 晨妈

  那天去朋友家做客,刚一进门就听到这样的对话:

  妈妈:你看看,儿子都跟你学什么样子了!天天就知道吃饭睡觉玩手机,家务活全是我一个人的!

  爸爸:行行行,好的全归你,坏的全赖我!他脾气这么大还不是随了你!

  我听后尴尬的进了门,问朋友发生了什么事,这才知道原来是孩子从早上睡到中午还没起来,惹的朋友发了火。

  再加上她老公平日里也有这样的习惯,便认为儿子都是跟丈夫学“坏”的,把锅都甩给了他。

    我听后笑笑,想到了我在教育孩子时,也会觉得孩子身上某个缺点跟丈夫非常像,而自己的优质基因全都没有遗传给孩子。

  而这样的情形相信在很多家庭都出现过。

  那么孩子的脾气性格,究竟像父亲更多还是母亲更多呢?

  今天点妈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孩子善于模仿爸爸的行为!

  网上曾有一个“戏精”宝宝喝白酒的视频,引起热议。

  视频中的这位宝宝在聚会桌上,拿起果汁就模仿起了爸爸喝酒时的姿态,之后还模仿了爸爸喝完酒之后的表情。

    在男孩眼里,手里拿的仿佛不是果汁,而是“82年的拉菲”,细细品味的神情更是让人忍俊不禁。

  而男孩之所以学的如此惟妙惟肖,与其父亲平日的行为息息相关。

  男孩的爸爸平时在家里就喜欢喝点白酒,到了聚会时更是如此。

  而孩子也将这一切尽收眼底,这才发生了视频中这一幕。

  虽然视频很搞笑,但也不禁让人产生了新的疑问:

  明明平时和孩子相处更多的是妈妈,为什么他们反而爱模仿爸爸呢?

    这就要提到一个关键词——认同作用。

  孩子在3岁前,安全感基本都来源于母亲,这个时期妈妈比爸爸重要。

  但当孩子到了4、5岁时,他们对安全感的需求逐渐降低,更渴望得到的是父母的肯定与认同。

  有数据显示,爸爸对孩子的肯定和认同比妈妈的肯定和认同效果要高出50倍。

  因此在这个时期,孩子会通过模仿父亲的言行举止,以此获得父亲的认同。

  对男孩而言,更是如此。

  因为同为男性,所以父亲在他们眼里就是“榜样”和“力量的象征”。

  他们喜欢模仿父亲的一些言行,从对父亲的认同获得自己性别的认同,而父亲的言传身教也对他们的性格走向起着关键作用。

    我们常说,有其父必有其子。

  从这点上看,孩子的行为和性格的确很大程度上与父亲有关。

    爸爸对孩子的影响有多深?

  童话大王郑渊洁在他撰写的《父亲的含义是榜样》一书中,提到了父亲郑洪升对自己和弟弟妹妹的巨大影响。

  郑洪升一直认为,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身教。

  他年轻时就时常做这么三件事:读书写字、收养信鸽、中医养生。

  结果三个儿子长大后真的从事了相关职业:

  大儿子郑渊洁成为了作家,二儿子成为了信鸽大王,小女儿成为了中药药剂师。

  而且郑渊洁在父亲的影响下,还将这种教育方式沿用到了自己身上,对儿子郑亚旗同样是“身教”多于“说教”。

  由此看来,在认同作用的加持下,父亲充分影响了孩子日后的言行举止,甚至职业规划。

    但父亲对孩子的影响远不止如此,尤其是在性格养成上,这种影响更为深远。

  在年初大热的电视剧《狂飙》中,高家三兄妹,尤其是高启强和高启盛,他们的命运既是咎由自取的结果,也是性格使然。

  高启盛在回忆父亲时,是这样描述的:

  父亲是个酒鬼,喝醉了回家就打老婆孩子。

  每次写保证书根本不管用,写完了再喝,喝完了再打,如此恶性循环……

  父亲暴躁易怒,喜欢动用武力的性格,将大哥高启强养成了讨好型人格。

  为了不让父亲生气,将所有错误都揽下来,即使受到不公正对待,也默不作声,独自承受。

  长大后做了鱼贩的他,对唐家兄弟的流氓行径,也是一味容忍,阿谀讨好。

  直到最后“彩电事件”的爆发,让他一步错,步步错,终毁了自己和家人……

  而高启盛和高启兰虽有哥哥保护,但是长期在父亲暴躁脾气的影响下,也变得敏感自卑,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

  高启盛因为莽村李宏伟的一句嘲讽,用冻鱼将其打死;高启兰听到哥哥要去边境,因为害怕哥哥离开,所以一直假装吃面,逃避现实。

  除了暴躁易怒的父亲会影响孩子的性格,胆小懦弱、沉默寡言的父亲同样会造成孩子的性格缺陷。

  一直以来,孩子遇到大事都会更依赖父亲,如果父亲都唯唯诺诺,胆小怕事,那么孩子则会认为自己更不能解决此事。

  长期如此,孩子无法直面困难,逐渐认为自己是个无能的人,从而养成自卑的性格。

  因此,太过暴躁或太过胆小父亲都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伤害,也更易导致他们的性格缺陷。

    爸爸别对孩子做这几件事!

  父亲的行为举止、言谈品行都会对孩子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虽说人无完人,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位父亲都成为完美爸爸,但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仍有几点基本原则是父亲们尤为要注意的。

  首先,在生活中不能做一个懒惰的人。

  爸爸的懒散给孩子的影响是最直观的,孩子生活这样一个环境中,会让他不由自主地被环境同化。

  而懒散的人在离开父母的庇佑后,连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都没有,又何谈过好自己生活?

  曾看过一个很暖心的新闻,一位单亲妈妈回到家后,发现年仅9岁的儿子早已为他做好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

  而这个举动的背后,我们不仅能看见一个勤快的孩子,更能看见一个体谅母亲不易,感恩母亲的孝子。

    其次,不要做一个控制不住情绪,容易动怒的父亲。

  就像前文提到的那样,暴躁、经常动武的父亲,不仅会让孩子长期生活在高压的环境中,还会导致家庭氛围极为压抑。

  日后,孩子同样无法用冷静的情绪去处理问题,更无法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事情本身。

    相比于母亲,父亲更要学会做“情绪的主人”,如果无法快速调节心情,那也请把情绪发泄在家门外,而不是家门里。

  最后,不要做一个沉迷于电子产品的父亲。

  这一点,其实父母需要共同注意。

  但很多时候,由于母亲承担了更多的育儿工作和家务劳动,所以玩电子产品的时间相对少些。

  而有的父亲,不仅沉迷手机还沉迷于玩游戏,这极大的勾起了孩子对电子产品的兴趣。

  记得串串小的时候,有一次正和我玩着积木,突然他把积木一推,说道:

  不搭了,我也要去玩手机。

  随后,便学起了爸爸平时躺在床上刷手机的样子。

    看,即使老母亲不玩手机,专心地陪孩子,但有一个拖你后腿的“猪队友”,同样无法引导孩子专注地做一件事。

    曾有一项调查显示:

  42%的母亲在孩子的教育中独挡一面,32%的家庭中教育孩子的任务由祖辈承担,父亲真正起主导作用的不过12%。

  但父亲于孩子而言,不仅仅是“爸爸”这个角色,更是模仿的对象。

  即使父亲很少参与孩子的教育,他平常的一言一行也早已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最后,希望看完这篇文章的父亲能够从自己做起,给孩子树立一个真正值得学习的榜样。

  妈妈们也可以转发给丈夫,和丈夫一同在教育孩子的路上相互勉励,共同成长!

上一篇:澳城大可以申请美国研究生? 美国电影类研究生申请要求?
下一篇:原创网曝成毅携新古装武侠剧来袭,搭档75后气质女神,网友不淡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