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锡悦访美岸田文雄祭鬼,中日韩摊牌,是时候恢复东亚传统秩序了
2023,韩国站在十字路口。时隔12年韩国总统再次访美,并且毫无底线地挑衅中俄两大邻国,“甘为棋子”的心态都写在了脸上。为了博取美国人的好感,尹锡悦熬夜苦练英文,准备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纪念韩美结盟70周年。这番操作,意味着韩国正在选边站队,加速走向中俄对立面。
日本政府的表现也很神奇,岸田文雄拜鬼事件还没消停,防卫大臣浜田靖一又下令“做好准备摧毁朝鲜卫星”,这样的强硬表态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因为朝鲜手里既有导弹也有核武,日本宁愿冒这么大的风险也要和美韩共进退,这是许多人没有预料到的。
多年以来,不少人对日韩两国心存幻想,认为中日韩经济交往密切、在历史上又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只要加强合作、多给好处,他们未必会真的站到美国那边。
然而事实已经证明:日韩两国对中国的态度,和西方国家没什么区别。他们都想把中国变成肥沃的韭菜地,你让他们割韭菜、他们才会笑脸奉陪,要是他们发现韭菜割不动了、或者自己面临被反向收割的风险,他们就会马上跳反。
近些年,日韩在电子电器、偶像天团、汽车制造等领域纷纷被踢下神坛,逐渐沦为电子垃圾、文化垃圾、工业垃圾,想靠营销在中国赚取暴利已经不可能。
如今的中国是公认的制造业之王,规模相当于美日德三强之和;近些年又在质量上突飞猛进,日韩支柱产业相继沦陷,这才是他们最害怕的。
竞争又竞争不过,只能寄希望于美国霸权介入、打断中国崛起进程。
所以,中日韩三国关系的本质,归根结底还是自我认知的问题。数千年来,中国本就是东亚秩序的制定者,日韩仅仅是两个不怎么起眼的藩属区域;近代以来,日韩两国试图借用西方力量来“以小驭大”,毁坏东亚传统秩序,虽然断断续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终究难以改变大局。
东亚是中华文明孕育出来的东亚,中华文明是个久经历史考验、不断从低谷重回巅峰的文明形态,几个跳梁小丑拿着西方令牌就想变天、这是痴心妄想。
这篇文章,为大家梳理一下近代以来东亚传统秩序崩坏与恢复的真实历史进程,并尝试从宏观历史视角、分析中日韩三国关系的未来走向。
【日本脱亚入欧、背刺中国,是东亚传统秩序崩溃的罪魁祸首】
虽然说鸦片战争是中国百年屈辱历史的开端,但西方列强并没有能力改变东亚传统秩序。
中国体量太大了,1840年人口超过4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1/3,那一年英国本土人口不到1000万、美国也只有1500万人口,加在一起只是咱们的零头;即使算经济指标也很吓人,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使用购买平价的方法换算各国GDP,得出这样的结论:从1820年到1900年,清朝GDP占世界比重在33%-11%之间浮动。
要知道,即使是巅峰时期的大英帝国,GDP也只是占到世界的34%,这个比例和1840年前后的清朝是差不多的。
这样的体量,决定了当时的清朝依然是东亚秩序铁打的中心。当时的世界格局是这样的:西方国家满世界殖民,所到之处原住民要么被屠杀、要么当了工业奴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个以西欧为中心的殖民大圈子;但东亚这一块,包括现在的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中南半岛,依然是清朝的地盘,中华文化圈虽然外部四面楚歌,但内部仍是牢固的。
在鸦片战争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世界主旋律表现为东亚文化圈和西方殖民文化圈之间的对抗,西方步步紧逼,希望把清朝变成第二个印度,但中国人也没有坐以待毙,左宗棠在新疆击败英俄支持的阿古柏势力、冯子材在南疆打败法国,勉强封死了西方列强从陆地入侵的两个关键通道;至于海上,洋务运动后期组建的北洋水师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九,并且还在依托国力不断壮大,看上去海防问题也不大。
如果海上通道也封死了,那么中华文化圈里面的这几个核心区域、安全是能得到保障的,起码不会遭到殖民荼毒。
关于这一点,最有力的证据是:太平天国时期中国损失了2亿人口,最为肥沃富庶的江南一带几乎化为灰烬,清朝国力大损,尽管如此,西方列强依然没敢“趁你病要你命”,因为此时的清朝依然拥有2.3亿人口、以及数千年传承的文化认同,放在世界范围内还是个响当当的帝国。
不仅中国没被殖民,中华文化圈辐射的地区基本上也都能自保。
19世纪下半叶,虽然中华文化圈山河日下,但基本的秩序还在。朝鲜、越南依然是清朝的藩属国,就算是狼子野心的日本,在1886年清朝水兵“炮轰长崎事件”发生后也只能忍气吞声,骨子里还是不敢挑战清朝的宗主地位。
东亚秩序崩坏的起点,不是鸦片战争、也不是太平天国,而是日本的背刺。
在东亚文化圈范围内,日本人口最多、学习能力挺强,堪称“大弟子”。这个国家在洋务运动的关键时刻反戈一击、脱亚入欧,帮助西方国家在中华文化圈上撕出了一道口子,非常致命。
日本在甲午战争中的冒险成功,像一把利刃直接刺向中华文化圈的心脏,此役,清朝失去了朝鲜、台湾,中华文化圈的海上屏障轰然倒塌。
这还不是最致命的,日本学习西方、只用了二三十年就战胜了宗主国,这个残酷的事实撕碎了中国精英阶层的文化自尊心。
大弟子跟着老师傅学了十年没长进,练了西方武功后只用一个月就打败了师傅,没什么比这更让人自我怀疑的了。
既然叫中华文化圈,核心自然是文化。文化自信心没有了,精英阶层只想着全盘西化,老百姓也普遍崇洋媚外,这还如何“自成一圈”呢?
在战场上被打倒了、在经济上被超越了,这都不可怕,毕竟这种事情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了,我们最终都熬过去了。
最可怕的是,所有人都觉得自己那一套文化体系不行了,得向敌人学习。两次鸦片战争后,李鸿章们想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但甲午战争后,大伙儿只想快点“变法”,恨不得把老祖宗所有的东西都烧掉。
从这个层面来讲,甲午战争,对中国而言才是真正的致命伤。日本人伤到了中华文明的根基,并差一点让这个古老的文明万劫不复。
西方列强想做而做不到的,日本人做到了。
日本人标榜“脱亚入欧”,献祭了整个中华文化圈,成功摆脱了一千多年的朝贡国地位,一跃成为亚洲新秩序的中心。
【日本试图重塑东亚秩序,但事实一再证明他们没这个能力】
由于体量的限制和文化传统的缺失,日本并没有定规则、画圈子的能力。
数千年以来东亚都是中国人的东亚,这里的文化、制度、器物乃至居民,都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日本呢?这个国家从来都是学生,古代是中国的学生,近代是西方的学生,当个代理人还勉强够格,想要称霸一方就太勉强了。
尽管先天条件不足,但日本人依然在努力构建以自己为中心的东亚秩序,做了至少三次尝试。
第一次尝试,是试图效仿满清入关,窃取中华文明正统,这样日本就能获得“中华文明继承者”的身份,从而顺理成章地成为东亚霸主。日俄战争、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乃至于后来的所谓“三个月灭亡中国”,本质上都是这个思路的产物。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这条路就已经走不通了。
第二次尝试,是1940年提出的“大东亚共荣圈”。既然无法成为“满清2.0”,那就学英国搞一个“东亚版本的日不落帝国”,在这个思路里,日本本土就是东亚新的秩序中心。这个方案严重依赖军事、特别是海军实力,日本在这方面距当年的日不落帝国还差得远。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这条路很快被堵死。
第三次尝试,是战后日本充分发挥“冷战桥头堡”的独特地理优势,拼命从西方国家获取先进技术,推广“东亚雁行模式”,自己当雁头、把中国压在雁尾,试图用全球产业分工来重塑亚洲秩序。
日本的第三次尝试一度取得了成功,从六十年代开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日本扼守东亚产业链上游,在实质上成为东亚科技与经济中心。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产业升级,日本人提倡的“东亚雁行模式”也走到了尽头。
日本重塑亚洲秩序的三次尝试,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表面看来,这似乎是因为日本科技、军事实力不够,实际上是因为中国对东亚的影响力太过深厚,哪怕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劫难,这种影响力也没有消失。
中华文明的生命力与自我更新能力都太强大,不是日本这样的弹丸小国可以比拟的。
自秦始皇以来,中国就是东亚秩序无可争议的中心,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两千年以来的东亚格局就是中国一手塑造的,日本倾尽国力、不惜投靠西方卖主求荣,也仅仅是在甲午战争后的一百年里对东亚传统秩序构成了些许挑战。
这些挑战都失败了,事实一再证明他们没这个能力。
【韩国的恐惧:一旦东亚传统秩序恢复,第一个跌落神坛的就是韩国】
别看韩国人那么膨胀,但这个国家其实比较务实,没有日本那样称霸一方的野心。
毕竟,一个连基本安全都成问题的国家,是没资格拥有远大前程的。
朝鲜军工这些年就像开了挂一样,进步实在惊人,接连掌握了核武器、洲际弹道弹道、高超音速导弹、潜射等硬核技术,这意味着韩国已经危如累卵,即使美国深度介入,也改变不了大局。
韩国人早就发现,中朝两国不愧是曾经并肩作战的兄弟,步频非常协同,中国穷的时候朝鲜也很穷,韩国不仅能跟中国做生意赚大钱、而且来自朝鲜的军事压力也不大;中国富的时候朝鲜也很牛气,大概是由于士气高涨的原因,他们什么样的镇国神器都能搞出来,这太可怕了。
90年代的中国,是韩国人心目中的“理想型”。1992年,中国正式与韩国建交,朝鲜对这件事反应过激、导致中朝经济往来短暂中断,此后十年,是韩国经济发展的黄金年代。据统计,从1993年到2001年,中韩双边贸易额从82亿美元上涨到400亿美元;截至2001年底,韩国企业在华投资了1.2万个项目,中国发展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虽然韩国人非常谨慎,但他们依然低估了中国人的学习和消化能力。韩国作为一个新晋发达经济体,产业链结构在发达国家中相对来讲竞争力不足,将首先遭到来自中国同行的全面碾压。
例如:韩国支柱产业是半导体、汽车、造船、钢铁、家电、化工等,这些产业的核心技术多半被中国同行一一攻克,可以说,现在除了芯片之外,韩国其他支柱产业都没法和中国同行正面竞争,只能靠政策扶持艰难度日。
从贸易关系来看,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在2018年给韩国贡献了556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但从那之后中韩贸易形势陡然逆转,2023年头两个月,中国从韩国赚走50.74亿美元,成为韩国最大贸易逆差来源国。
短短5年时间,中国从韩国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国变成了最大逆差来源国,一正一反,让韩国感受到了深深的绝望。
世界经济蛋糕就这么大,在发达国家晋级卡位赛中,韩国人惊恐地发现自己前面的道路被中国卡得死死的,以韩国的体量,想绕过制造业全面崛起的中国、靠常规手段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结论是:韩国产业链高度不够,注定会遭到中国制造的无情碾压,他们引以为傲的发达国家地位,看来是很难保住了。
【如果中国恢复了东亚传统秩序,韩国和日本还有未来吗?】
如果把东亚文化圈看做一个武林门派,中国是宗师,日本是大弟子,韩国从辈分上来讲最多只能算比较争气的徒孙。
日本偷学旁门左道、背刺师傅,差点杀师灭门。这种人罪恶滔天,最不想看到门派复兴,因为自己肯定会被清算,所以,日本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对于这样的国家,不能抱有丝毫幻想,化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我们要“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日本人。”
而韩国的情况则完全不一样,韩国人顶多只是在门派废墟里做了些投机倒把的生意,赚了些钱、偷了些藏品;而他们关注的也仅仅是如何才能确保自己的安全、并维持发达国家地位。
中日之间确实不共戴天,但中韩并非不能共存共荣。韩国体量只相当于中国一个省,让这么一小块地方维持发达并不难,中国作为东亚文化圈的传统宗主国,理应具备这样的能力和气度。
其实,韩国人最头疼的两个难题:朝鲜问题和经济问题,解决的钥匙都在中国手里。韩国政府之所以揣着明白当糊涂,不断把中韩关系推向深渊,无外乎两点原因:美国驻军不答应,被美国资本控制的韩国财阀不答应。
美国现在自顾不暇,不割盟友韭菜就不错了,很难再给韩国实质帮助,咱们这个东北邻居向来务实,想必他们很快就能看到这一层。当然,韩国若想得到中国的帮助,驱逐驻韩美军、摆脱财阀政治是前提条件,这个没人能帮他们,得靠韩国人民自觉奋斗了!
一句话,韩国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发展来解决,日本的问题唯有清理门户这一个办法!
举报/反馈
上一篇:温州诞生了2位千万富翁!其中有名女士...
下一篇:原创眼睛灵动太重要!4位内地女星,个个顾盼生辉,甩木头美人几条街
最近更新生活资讯
- 反转再反转,这部科幻末世灾难片真的爽
- 快捷指令sky电影捷径库
- 2021《自然》年度十大人物:塑造科学,造福社会
- 千里单骑救萝莉却被捕,“正义使者”成了谁的牺牲品?
- 浪漫爱情励志人生 最震撼人心的十部日剧(图)
- 短篇小说(家庭伦理)
- 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协调发展
- 资料:成奎安电影作品《灯草和尚》(1992)
- 稻盛和夫《活法》1
- 合肥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下学期2019 级高一年级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学
- 全网的电视剧,电影和动漫无偿观看(每年的都有哦)
- 理想国
- 刺激!梅州首部限制级伦理微电影《幻镜》网络首映!
- 男人为何迷恋女人胸部?
- 陆小曼与林徽因:都是富养的女儿,差别在哪里?
- 问题已被解决?
- 看了多少烂片,才找出这92部经典!
- 金高银:怎么从拿8个电影奖的怪物新人沦为了被众嘲的“资源咖”?
- 猎天下第2部:河阴之变
- 封神演义读后感100字(五篇)
- 又一部岛国神作,堪称校园版《权力的游戏》!
- 【全面解读】2022年以后,再无“国产”BCBA?
- 鬼文化(商代的帝王文化))
- 豆瓣9.2分年度第一佳片,每一秒都是夏日初恋的味道
- 社会的重器:性侵犯罪信息统一查询平台,还校园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