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龙涛老先生的追忆《忆程君》—— 我母亲的系列故事之五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4-27
手机版

  程德全的曾长孙程可行先生(我的大表哥,昵称小衡)退休后,一直致力于收集整理与祖父有关的各种资料,事实上他已经成为历史人物程德全的研究者之一。我二姨程绪川在搜集外婆遗物时,他发现了外公的挚友荣龙涛先生多年前写的一篇文字,标题为《忆程君》。

  

  荣龙涛先生《忆程君》原稿首页

  二姨初步判断该文从荣先生的视角回忆我外公程世宁文章。因大表哥程可行先生是辨认旧体手写字的高手,遂二姨请他辨识和整理荣先生此篇文言文手稿。大表哥固然不负二姨所望,他认真对这篇手稿进行了辨识和点校。大表哥的梳理后的文章内容及注释如下:

  忆程君(点校版)

  程君,友也,不以友称之;同窗也,不以同窗目之,何也?谊笃于友与同窗故也。君先世皖之新安,今徽州人,初迁鄂,明末清初再徙入蜀,为云阳人。

  世代务农,至乃翁雪楼讳德全始读书,资捐候补知县,入安徽将军[1]寿山幕,后又追随寿山去黑龙江。拳乱起,俄军藉词入侵。奉寿山命三赴俄营议局部和平,三不成,在俄营三赴水死,三未遂。终被俘至赤塔,继迁莫斯科[2]。释回后,仍投黑龙江将军幕供职。一日,慈禧太后邀各国使节夫人游园,感慨万千,叹中国瘦弱,痛在无治国之才。俄使节夫人指称中国是人才弃诸野不得其用。慈禧亟问何谓也。夫人答如程德全辈忠贞为国而默默无闻者岂少耶?慈禧于是传旨召见,即授黑龙江副都统,赴任满洲。改制建省后改署黑龙江巡抚。嗣南调[3],真除[4]江苏巡抚。辛亥革命苏人拥为江苏都督。革命成功后临时大总统孙文委长内务,旋去职。二次革命应沪军都督陈其美请东山再起,二次革命失败,归隐沪渎,皈依佛祖,不问世事。在家唪经研佛,为沪上佛教、居士界巨擘。

  君承庭训潜移默化受教匪浅。君生于民国初元,乃翁任职南京时,故名世宁,双关语也,字葛民,葛天[5]氏之民也。体不高,发卷曲,掌大蹠平,能一掌抓起篮球一只。智敏行捷轻死生,勇而好动,尝从楼上一跃着地,母疾之、父颔之。为运动健将,”。幼入家塾,从高邮宿儒陆一奇[6]先生读,先生工魏碑书法,君亦字迹秀丽。

  稍长,入民立中学就学,与级友黄岡、王绍曾最称莫逆,虽为贵胄子弟,乐与贫贱交不从富儿游。以为富儿多傲物骄人,为人所不堪者。班有沪上巨富杭州蒋庄主人之子,人亦和蔼可亲,左右级友趋之若鹜,而君不屑一顾。心地坦率,从善如流,知错认错,绝不文过饰非。抗战前,空军名将高志航、刘粹刚屡次招约赴杭参军。事闻于夫人,夫人力陈利害,详为譬解[7]。卒取消所约。多年后谓我曰,微[8]夫人早已步高、刘后尘为国捐躯光荣牺牲矣。

  君早婚,与其夫人结合,纯是两家老父亲定。君时年少,醉心西化,颇以婚姻未经自由恋爱为憾。夫人大度不云阻,经自由恋爱竟纳一名夫人,夫妇嫡庶同居数十年,从未勃谿[9]。而立之年,已儿女成行,衣食开支负担綦重[10],深悔年少莽撞铸成大错。晚年曾谓余曰,我愧对夫人。程君故后多年,其夫人告我,此言亦曾亲对其长女言之。惟程君乃能有斯言也。君心善不形于色,家僕誉为铁石面孔豆腐心。但性躁易激动,遇一不顺即惶惶不可终日,若杞人忧天。然视政治似蛇蝎,远而避之。一生清白,交朋友推心置腹,赤诚相待,往往不予臧否[11],致误入谷中而不自知,为白璧之玷。

  慷慨好客,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惜乎生性好胜,兴之所至喜与人斗,酒醉饱之余难免失态。重然诺,助人为乐,季布一诺[12]不过乐也。太平洋战起,我弟鑫涛辍学,因君荐为乐村食堂收款。未几,程君谓我曰,尔弟将以此终其身乎?我以今日战乱谋生之不暇,安有余资去内地续学哉?君即慨予资助,使我弟得就,送以三年半毕四年学。君无纨绔子弟习气,不作狭邪遊[13],雅好京戏,常与二三友好集聚家中,鼓声乐声不绝于耳,引吭高歌响彻云霄,余韵绕梁三日不已。

  行似粗鲁,从事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晚年调为华东体训班首任排球教练。虽身为排球精英,但拙于教学,悉索枯肠终不得要领,是以成年累月通宵失眠,精神疲惫,卒以此自决谢组织,终年四十有三,遗二夫人四子四女,后长次二子亦早夭。

  抗战期间出于无奈,将仅存先人遗产一区变售另置,並将余款按分,分汇乃兄及弟。但所售房产所有权构成情况各异,有三人共有,有两人合有,亦有此有彼无者。无确定亩分可作依据,精确核算事所不能。乃兄及弟远在他方,不明真相,人心多疑,定必以为君上下其手私囊饱矣。因进言,事实如此徒劳无功,曷若但求约数可矣,固毋需缘木求鱼,作茧自缚也。程君曰否,诚哉斯言[14],但我必须秉公而处,择其最善者而断,毁誉得失非所应计,可以对先人问心无愧足矣。义正词严掷地有声,非程君不能出此言也。

  己而果然一切尽在意中。先则乃兄及弟相继指责,君耻阋墙[15],和兄睦弟是务泰然处之;继则兄弟争攫新置房地之有利者,君得其余沥而已,而面无愠色,口无怨言,惟程君乃能如此。君非常人,志行高洁,光明磊落,坦诚无私,不畏人言。从遊多年感受良多,得益弥深,师也。此所以不得以友及同窗称之、目之之故也。程君去我四十余年矣,回首往事能不唏嘘浩叹,天胡不吊,使仁者英年夭逝而不寿也。

  乙亥重阳(1995年重阳节)

  荣龙涛

  校注:

  1 清朝没有“安徽将军”一职。安徽只有巡抚,属两江总督。当时寿山也不在安徽。

  2 关于抗俄具体事迹,可参考其他文献,此处不赘。

  3 南调江苏之前,还有一年在上海养病,一年任奉天巡抚。可参考其他文献,此处不赘。

  4 真除,实授官职。

  5 葛天氏,传说中远古部落名。

  6 实为陆亦奇,又名陆秦。另文详解。

  7 譬解,指晓示劝解、解释说明。

  8 微,意为无,如果没有。如“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见《论语》。此释义摘自《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62年8月版。

  9 勃谿,[bó xī],家庭中争吵。

  10 綦重,极重。

  11 臧否,[zāng pǐ],书面用语,有褒贬、评比、评定、评价、评介、评论等意思。

  12 季布一诺,成语,比喻极有信用,不食言。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13 狭邪遊,意为冶游,狎妓。

  14 看原稿,荣老先生原来写的是“诚哉斯言”,后来又改成“诚哉尔言”。经查,前者应该是对的,所以恢复成修改前。

  15 阋墙,[xìqiáng],指的是兄弟之间不和。

  在完成以上荣龙涛老先生《忆程君》手稿的辨识和校注后,我大表哥程可行给二姨的回信如下:

  绪川姑姑

  关于荣龙涛老先生的文章《忆程君》的说明

  一、文章的内容

  荣老先生写的关于曾祖父的经历大致正确,以下是更为详细的信息供参考

  1.曾祖父在东三省的主要经历和时间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经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奏保,曾祖父为“知县分省补用”(《云阳程氏家乘》卷二)。用咱们现在的话来说是经过推荐,成为“县级干部”了。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作为“候补知县”去安徽任职(见11月2日《申报》)。不过不是在寿山手下,清朝也没有“安徽将军”一职。安徽只有巡抚,归两江总督管。次年被奉天将军增褀奏保“留奉天差遣”,去了奉天。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经恩泽(时任黑龙江将军)和寿山(时任黑龙江副都统)举荐到瑷珲。不久恩泽去世,寿山署黑龙江将军,曾祖父入寿山将军幕(黑龙江将军府在齐齐哈尔)。庚子(1900年)俄乱,曾祖父英勇抗俄的事迹就是在这段时间。文中叙述的“赴俄营”的具体事也有出入,有关文献甚多,不赘。庚子之乱结束后黑龙江将军萨保奏保,“留江治理”并请朝廷“破格录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吉林将军长顺保荐,在三姓当差。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朝廷任命他为齐齐哈尔副都统(不是黑龙江副都统),光绪三十年(1904年)署黑龙江将军,是第一个汉人的黑龙江将军。

  2.曾祖父被俄人俘虏之后没有到赤塔更没有到莫斯科,而是在海拉尔遇到红十字会人员搭救得以返回齐齐哈尔。

  3.曾祖父从黑龙江到江苏的过程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朝廷撤裁黑龙江将军,曾祖父改任黑龙江巡抚。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去职在上海养病。宣统元年(1909年)署奉天巡抚,旋实授。宣统二年(1910年)任江苏巡抚。

  我在和历史记载有出入的地方加了注释

  二、家庭教师

  程家的家庭教师名叫陆秦,又名陆亦奇,高邮人。爷爷留下的文字中有,四姑奶奶也提到过他。他何时来的程家没有确切依据,但从爷爷遗稿判断,陆亦奇至少在程家教书到1928年。在《永乐北藏》的题识里有陆秦写的字,《木渎法云寺记》的碑文中也有。可参考他孙子陆家先写的文章《一块古匾额的故事》(网上有可以查到)

  三、关于Word格式文章的文字校对和修改

  明显的输入瑕疵,我就直接改了,请确认。还有草体字没认清楚、感到意思不明的地方,容我有时间再查查。我在一些生僻词的下面加了注释,供参考。有的是繁体改简体、断句、标点的修改,吹毛求疵之举,敬请谅解。

  小衡

  2020年2月21日

  接到大表哥程可行的信后,二姨给侄儿程可行回信如下:

  荣伯伯是爸爸的好友,他父亲早亡,留下母亲和四个孩子,他是长子挑起了家庭重担,以致终生未娶,大妹照顾母亲,也终生未嫁。小的弟妹靠他培养,长兄为父,对他十分尊重。荣伯伯在上海邮局工作,靠一人工资生活清贫,没有烟酒嗜好,他喜欢学习诗词,从我们家借了不少书去看,(庆幸他的保管使这些书籍文化革命中没被抄毁)抗战时期我们家没逃难,爸爸曾开过食品店、理发店还做过汽车生意,先后失败,爸爸曾让他帮忙处理经济问题。荣伯伯办事牢靠,在他家经济困难时,爸爸也帮助他,两人结下深厚友谊。父亲去世后,荣伯伯很关心我们,大哥(外公的长子。作者注释)车祸之事他主动帮助申诉赔偿处理,小小(外公的幺儿子。作者注释)支边黑龙江,他也出钱资助……妈妈跟我住萧山,他常来玩,我女儿语文学习好,得到他的赞赏和鼓励。我们把他当长辈親人。

  荣伯伯对爸爸、祖父了解这么深,我是看了这篇文章才知道的。

  绪川

  2020年2月14日

  看过以上荣老先生(我这辈尊称他“荣公公“)的《忆程君》后,发现其中有“除足球外,无不涉猎,尤精排球”,与前文我母亲所述“父亲酷爱体育运动,田径、游泳、各类球赛样样精通。他曾经有一天内参加一场足球赛、两场排球赛和一场篮球赛的记录!”进行对比后,发现有一点看似有异,即:到底外公是否会踢足球呢?窃以为即便于专业历史学者,也时常为不同史书记载矛盾所困惑,除非有考古发现佐证,一般来讲很难甄别不同历史记述者的陈述差异谁对谁错。举例说,假如几十年前有一场同学聚会,假如没有全体合影,谁来了谁没来亦往往存在争议。我猜测荣公公和我妈讲的都不错,也许我外公虽然不精于足球,但友人相约,也可能去凑个份子。前锋、中锋打不了,后卫或守门员总能凑一手。他的鱼跃救球,跟守门员的鱼跃扑球,从技术上看也有共通之处。

  还有一个重要发现,荣公公文中说“虽身为排球精英,但拙于教学,悉索枯肠终不得要领,是以成年累月通宵失眠,精神疲惫,卒以此自决谢组织”,这与前文我母亲回忆中“父亲是1954年3月4日因抑郁症自尽”是吻合的,且荣公公作为外公的挚友,对于当时的情况显然比彼时远在北京读书的我母亲要更加清楚些。

  《忆程君》中还有有一句话“抗战前,空军名将高志航、刘粹刚屡次招约赴杭参军。事闻于夫人,夫人力陈利害,详为譬解。卒取消所约。多年后谓我曰,微夫人早已步高、刘后尘为国捐躯光荣牺牲矣。”用白话说就是“抗战前,空军名将高志航、刘粹刚曾多次约他赴杭州参加空军。夫人(我外婆)听闻后进行了劝阻,给外公讲解了此举(于家庭及子女)的厉害关系。外公考虑再三作罢,未予高刘两位烈士爽约。多年年后他和我说,假如当年没有那样决定,估计自己早已追随高刘两位烈士为国捐躯了。”这件事我听外婆和我妈都提到过,确属实。可见外公当年曾经有过抗日救国为国牺牲的志向。

  刚刚收到我二姨发来的几张外公的老照片,作为补充,可使读者对他的了解更加直观一些。

  

  外公在家中

  

  外公的一张肖像照

  

  外公全身照

  

  解放后在在上海举办排球联赛开幕式的一张照片

  本文写到最后,我想说我大表哥程可行多年来在整理先祖程德全的史料的过程中,已经养成了极其严谨的治学习惯。从他给二姨回信中提到的“还有草体字没认清楚、感到意思不明的地方,容我有时间再查查”即可镜见其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相形之下鄙人深感自愧佛如!实当以大表哥为榜样,多学习,多研判再作文才对。

上一篇:原创《山中森林》芝加哥闭幕 李康生放话「拍武侠片」
下一篇:传奇故事:《九龙秘藏》(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