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国难,真正的大明风华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4-27
手机版

  【皇上驾崩了】第131集—崇祯帝之死

  文/三 少(原创)

  导语:

  学生时代的我,特别讨厌历史,觉得历史枯燥,乏味。

  当我开始写历史故事,真正接触历史的时候,才发现历史其实很有趣。尤其是在沧桑而沉重的历史长河里,总有些闪闪发光的东西,温暖我潮湿的心。

  

  1644年的春天,无疑是历史上最惨最惨的季节。

  城破之后,北京城的内外一片凄凉,到处都是衰败的景象。三月十九日的拂晓,城外火光映天,城内大火四起。

  天色微明,崇祯皇帝来到前殿鸣钟。

  钟声还是那个钟声,皇帝还是那个皇帝。可是,却再无一人按时来朝拜。33岁的崇祯皇帝,掩不住心底无尽地的悲凉。亡国的时候,自己竟然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他说:

  “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过后,万念俱灰的崇祯皇帝,自缢于景山的一棵歪脖树上。光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红鞋。陪伴他一起上黄泉路的是王承恩,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太监。

  每每读到此处,既为崇祯皇帝自杀殉国的精神所感动,又为崇祯皇帝最后的凄凉感到悲哀。但是,历史告诉我们:

  大明王朝最后的臣子,并没有全都背叛崇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对皇帝的忠诚,对大明王朝的忠诚。

  

  最先牺牲的一批官员,多数是战斗在一线负责守城的将士。有人是被杀,有人自杀。

  1、孟兆祥,刑部右侍郎,守正阳门,举家4人殉国。

  城破时,孟兆祥死于城下。他的妻子闻讯后,自尽。儿子孟章明安葬父母后,和夫人谢氏一起自尽。

  2、王家彦,兵部右侍郎,守德胜门,终年56岁。

  城破,王家彦跳城自尽,却只摔断了手和脚。他的家人把他扶进一处民宅,然而,王家彦死志已决,自缢而亡。

  3、赵撰,四川道御史,负责巡视中城。

  城破后, 赵撰被义军擒获。他“瞑目大骂”,被杀死在白帽胡同里。

  4、吴麟征,太常少卿,守西直门。

  城破后,吴麟征自杀求死,却被家人救活。第二天,老友祝渊来看他,二人摆酒告别。吴麟征说:

  “ 今山河碎矣,不死何为?”

  5、王章,监察御史,负责巡城,夫妻2人殉国。

  城破被义军擒获后,王章大骂,被义军杀死。后来,他的家人找到他的尸身,只见“犹一手据地坐,张口怒目,勃勃如叱贼状”。

  他的妻子见状悲痛地自尽,随他而去。

  6、李若琏,锦衣卫,守崇文门。

  史书记载:

  城陷,李若琏作绝命诗:“死矣!即为今日事;悲哉!何必后人知。”

  之后,从容自缢而死。

  

  7、马世奇:左谕德,夫妻3人殉国.

  城破,马世奇正在家吃饭。他平静地说:“我必须死。”然后,他给母亲和儿子写信告别。他的两位小妾梳妆打扮后,3人一起自缢。

  结果,马世奇被家人救醒。

  家人劝他再考虑,马世奇不肯。望着两位小妾的遗体,他笑着说:“你们年轻,死得也爽快!”

  之后,他向南默默地拜别了母亲,再次自缢而死。

  何为忠?何为孝?他用自己的行为告诉了儿子答案。

  8、刘理顺:状元,翰林院修撰,终年56岁,举家18人殉国。

  刘理顺出生1月就丧父,母亲含辛茹苦抚养他长大。

  尽管他连续9次参加进士考试都落榜,贫病交困的他仍砺志苦学。因此,他被乡邻讥之为迂阔,不通世故。他第10次赴京应试后,仍就落榜。

  崇祯帝复查考试卷时,对他的忧国忧民之作很欣赏,亲自批准他为第1名状元,封为翰林院修撰,管理六曹奏章。

  当崇祯自缢消息传来,刘理顺和他的妻、妾、儿子、奴婢等满门共18人,全部自缢殉国。

  知遇之恩,满门忠烈。

  李自成早就听说过刘理顺的大名,他专门派出一队人马上门来保护刘理顺。结果,只见到满室的死尸,大为震惊!

  

  9、刘文炳家族,举家16人殉国。

  刘文炳的父亲是崇祯皇帝的舅舅,此时殉国,还有弟弟刘文耀,及崇祯皇帝90多岁的外祖母,全家投井而死。他们怕投井死不了,又让家丁把大门全部关好,一把火全部把家里点燃。

  什么是皇恩浩荡?这就是。

  10、金铉,工部主事,一家4人殉国。

  城破前,金铉跪倒在母亲章氏面前,说他世受国恩,必将与城共存亡,他已经为母亲找好了藏身之地,安排好母亲之后就自尽。

  母亲却对儿子说:

  “你受国恩,我没受过国恩吗?事急之际,廊下那一眼深井就是我的葬身之地。”

  十九日破城那天,金铉向着自家的方向遥拜之后,跳进御河。结果御河里的水很浅,死不了。而且,金铉还被仆人死死拉住,气得金铉张嘴咬他们,挣脱出去。之后,他就一头冲向淤泥之中,把自己活活地闷死。

  消息传来,母亲和小妾一起跳井而死。金铉的弟弟哭着安葬了母亲,3天之后也投井而死。

  11、陈良谟,监察御史,55岁,一家3口殉国。

  城破时,陈良谟因生病在家中,非常难过的他,准备自尽。此时,小妾时氏已经怀孕。老来得子,夫妻本来都很喜欢。可是,时氏说:

  “主人死,妾将谁依?与其为贼辱,不如无子也。妾请先死,以绝君念。”

  于是,陈良谟与她一同悬梁,还有腹中的孩子

  

  12、汪伟,翰林院官员,夫妻2人殉国。

  汪伟早就做好必死的打算,提前几日就开始绝食。城破后,他和妻子悬梁自尽。临终前他在墙上写下绝笔书:

  “志不可屈,身不可降,夫妇同死,节义成双。”

  13、张庆臻,太傅,一家人殉国。

  城破后,张庆臻把家中的财物全部赠送给了亲戚,最后准备了一桌酒菜,房屋周围堆满了薪柴。一家人吃了最后的晚餐,外面的火在熊熊燃烧,全家葬身火海。

  14、卫时春,宣武伯,全家18人殉国。

  卫氏家族,在明英宗年间被赐予铁劵。1644年,怀揣铁券,全家18人一起投井。

  15、成德,兵部官员,一家人殉国。

  惊闻崇祯帝殉国的噩耗,成德准备了酒菜,跑到东华门外,哭着祭奠崇祯皇帝。他一边磕头一边哭,头破血流,无不感动周遭的军民。

  回来后,他与妹妹,母亲,一家人一起自缢而死。

  16、于腾蛟,光禄寺署丞,夫妻双双自缢而死。

  17、高文采,锦衣卫,举家17人自杀殉国.

  高文采,是锦衣卫的千户,一直守在崇文门。城破后,一家17口全部自杀殉国。尸骨撒在破城的路上,17双眼睛,他们要深深地记住国破家亡的时刻。

  

  18、范景文:工部尚书,终年57岁。

  自从李自成的队伍逼近北京,范景文就开始茶饭不思。

  有人主张崇祯南逃,范景文却主张坚持到底。4月23日,崇祯帝又将范景文召至宫中,此时,范景文已有3天未进饮食了。君臣相见,话不能成句,只有暗自落泪。

  4月25日,京城失陷。范景文闻讯急速赶到朝房,得知皇上已经出去。他写下遗书:

  "身为大臣,不能够在战场建功立业,死有余恨!”

  之后,跳入了双塔寺旁的古井。他以为皇上已逃去南方,却不知皇帝早就已以身殉国了。之后,他的小妾也和他一起自杀殉国。

  没有死在战场上,成了他的遗憾。

  19、倪元璐:户部尚书,终年50岁

  倪元璐自知自己性情耿直,主动离开官场。可是,当北京危机,倪元璐倾家荡产用来征兵,募得死士数百人,驰赴北京,救大明王朝于水深火热之中。

  然而,大势已去。城陷落的当日,倪元璐整理自己的朝服,向南而坐,自缢殉国。他说:

  "以死谢国,乃分内之事。死后勿葬,必暴我尸于外,聊表内心之哀痛。"

  原来,死亡并不恐惧,因为是分内之事。

  

  20、李邦华:兵部尚书,终年70岁。

  李邦华一直是主张南迁的,并做好了周密的计划,崇祯皇帝拒绝了李邦华的建议。4月25日,北京内外失守,他自缢殉国。死前留下绝命诗:

  堂堂丈夫兮圣贤为徒,

  忠孝大节兮誓死靡渝,

  临危授命兮吾无愧吾。

  他用他的死,诠释自己的忠孝大节。

  21、施邦曜:左副都御史,终年60岁。

  当李自成的军队逼近京城,兵部尚书张缙彦不作为的时候,施邦曜在朝廷上怒骂张缙彦。

  三月十九日,崇祯帝吊死煤山的死讯传来后,他即解带上吊自杀,被家人救醒后,又坚持服砒霜而死。他说:

  "惭无半策匡时难,惟有孤忠报国恩"。

  他用他的死,实现了报国恩。

  22、凌义渠:大理寺卿,终年53岁。

  北京失守时,凌义渠一直在守长安门。

  崇祯皇帝殉国的消息传来,凌义渠扶墙哀号,以头触柱,血流满面。那天晚上,他默默地焚烧掉平生爱好的书籍,又给父母留下了遗书。

  天亮后,他穿紫衣拜阙,悬梁自尽,时年52岁。

  拳拳之心,泣血可见。

  23、王家彦:兵部右侍郎,终年56岁。

  李自成兵的军队围困北京城时,王家彦分守安定门。城破,王家彦跳城求死,结果被救。后来,王家彦跑到市民家里,上吊殉国。

  誓死不当亡国奴。

  

  24、王国兴:新城侯,自焚而死。

  25、周凤翔:翰林院侍读,自缢而死。

  他的绝命诗说:碧血九原依圣主,白头二老哭忠魂

  26、申佳胤:吏部主事,自缢而死,终年41岁。

  27、吴甘来:户部官员,自缢而死,终年45岁。

  城陷后,他对家里人说:“皇上英明,轻易不会离开北京。形势至此,我不能调兵杀贼,也不想苟活于世。”

  28、许直:吏部官员,自缢而死。

  他说:身可杀,志不可夺。

  29、赵撰,御史,不屈而死。

  30、巩永固:驸马都尉,自焚而死。

  31、姚成:兵部官员,自缢而死。

  32、马象:知州,自缢而死。

  33、滕之所:中书舍人,投河自尽。

  34、阮文贵:中书舍人,投河自尽。

  35、宋天显:中书舍人,自缢而死。

  36、杨元:太医院吏目,自缢而死。

  

  37、陈自达:知事,自缢而死。

  38、毛维张,官员,不屈而死。

  39、张应选,内阁官员,自缢而死。

  40、贺珍:将军,阵亡。

  41、徐文朴:千总,阵亡。

  42、任之华:守御,自缢而死。

  43、陈纯德:御史,自缢而死。

  44、杨崇:彰武伯,自缢而死。

  45、申佳允:太仆寺丞,投井身亡,终年42岁。

  46、刘继祖:左都督,投井身亡。

  47、吴汝征:恭顺侯,自缢而死。

  48、褚宪章:提督,阵亡

  49、高明时:太监,自焚而死。

  50、姜应魁:五军营,自缢而死。

  51、杨二哥:五军营,自缢而死。

  52、王忠:百户,自缢而死。

  53、李忠:千户,自焚而死

  54、范箴:布衣,绝食而亡。

  55、朱氏,徐锡胤之妻,自焚而死。

  56、魏氏,王世德之妻,投井身亡。

  这只是我整理出来的部分殉国者,《爝火录》中有一份更长的名单。

  

  三少说:

  从君臣已老,殉父子非孤。

  呜呼,臣为君死,妻为夫死,子为父死,仆为主死。黄泉路上的崇祯帝,应该不孤单了。

  哀哀我心,这才是真正的大明风华。

  皇帝档案第131集

  姓 名:朱由检

  职 务:崇祯帝(明末帝)

  死亡时间:1644年

  死亡地点:煤山

  死亡原因:自缢

  死亡年龄:34岁

  在位时间:17年

  子嗣:7子+3女

  举报/反馈

上一篇:吻你眼尾的痣,以此来纪念另外一个人
下一篇:原创很多人说曹操占领了北方是占了优势,其实我告诉你,他是最吃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