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边塞诗,荡气回肠,为热血男儿心中的童话,亦是不混乱的江湖

栏目:生活资讯  时间:2023-04-24
手机版

  回味经典,精读古诗词

  每天学一点知识,让生活充满诗意

  欢迎关注槐序姑娘

  

  01 | 江湖儿女

  唐诗按派类别分,大致可分为: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浪漫诗派和现实诗派。

  送别诗很多,但亦属“浪漫诗派”。

  田园诗清逸,浪漫诗高雅,现实诗深刻,皆有自己的唯美之处。

  然,独爱“边塞诗”。

  那是一个不混乱的江湖,是真诚的人,心中的童话。

  纵有刀光剑影,或秣马厉兵,或枕戈待旦,却不失性情流泻。

  王昌龄第一次出塞,站在古老的城墙上,就写下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高适入兵营,望遮天的帅旗和如云的战阵,禁不住放声高歌: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岑参夜赴河西,望着一轮圆月,轻轻地吟着: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王维出使凉州,一人一马迎着孤雁,过萧关时叹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些诗句荡气回肠,兼具江湖儿女的豪放和洒脱,想王维那儿样“佛系”的人,走在塞北的戈壁荒滩中,看着袅袅升起的烽烟,亦忍不住仰天长啸。

  又何况那些仗剑去国的大唐游侠们呢!

  王之涣一生未出过关,亦写下了“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样绝美的句子。

  有时候午夜梦回,仿佛身入大唐,辗转于雁门关、河西、陇右、凉州……感受一下卢纶的: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所以今天我们就读一首唐诗边塞曲的“压卷之作”。

  

  02 | 品读经典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自王翰的《凉州词》

  

  唐睿宗景云元年,公元710年,王翰进士及第,得并州刺史张嘉贞赏识,王翰自做歌舞,神气轩昂,气度不凡,遂张嘉贞更是以礼相待,并推荐给了宰相张说。

  王翰这个人,颇有豪气,不拘小节。

  在张说门下,常与张九龄、贺知章等人醉饮,连杜甫也以诗“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赞叹,仿佛与有荣焉。

  然王翰喜蒱酒,又因狂傲而为人不喜,虽得张说恩惠获秘书省正字,又擢驾部员外郎,但终无大成。

  任驾部员外郎时,王翰曾随军远征,前往西北边陲戍边,负责粮草军需。

  这首《凉州词》便是作于此间。

  

  03 | 深度解析

  诗文大意可解为:

  酬慰的就酒宴之上,玉杯之中盛满了甘醇的葡萄酒,正要开怀畅饮时,忽听得琵琶声响起,仿佛要催人出征一般。

  如果在沙场上醉倒,也请不要嘲笑他,古来征战之人,有几人能返回家乡?

  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所以有“欲饮琵琶马上催”之句,实际上并不是出征的“号角”。

  王翰虽随军出行,但终究是文职,且是个副官,相对比较清闲,这首诗当是他观看军中主帅与将士畅饮后所作。

  适逢有士兵弹起思乡的琵琶,主帅正要放饮,以为是催他披挂上阵,军中之人常会有这样的紧张感,这也正体现了边旅生活的艰苦,随时可能出战。

  诗人由此感慨,落笔成章,心中满是怅叹。

  

  可以想一想那个场景,战士们围在一起畅饮,忽琵琶声起,气氛忽然紧张,但发现不过是有人在思乡,遂继续喝酒,并开着玩笑说,若是醉倒了,请不要笑话我,本来也是回不去家乡的人!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两句诗,有悲情也有豪放,士兵们并不是很在意生死,所以能谈笑风生,可真的想到再也回不去家乡了,内心难免伤感,尤其是琵琶声凄婉悠扬。

  索性,就放开了喝吧!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从唐初开始,到睿宗年间,战乱就从没停息过,王翰这首诗,亦有“厌战”情绪,渴望太平盛世。

  士兵也许后来都回家了,但王翰却没回去。

  

  回朝以后,王翰转官,因家资雄厚,故放浪形骸,狂言多逆。张说罢相后,王翰亦受牵连,贬为汝州长史,不久后又改仙州别驾。

  到达仙州后,王翰并未有所收敛,所以被弹劾,又贬道州司马,未至,便卒于路上,刚入知命之年。

  这就是这首著名的《凉州词》前前后后的故事,有豪放的英雄气概,亦有离家千里的感伤。

  但英雄泪往往最动情。

  (精心打造,欢迎品鉴)

上一篇:家庭家教家风|《家庭教育促进法》专题课:面对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总是情不自禁发火
下一篇:“铁拳”行动 | 山东公布8起典型案例 骄阳药业等被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