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寄生虫》,到底想说什么?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5-07
手机版

  原标题:《寄生虫》,到底想说什么?

  但,根本不一样。

  差得很远。

  这部获奖电影就是《寄生虫》。

  其实,我们也拿过一次,1993年的《霸王别姬》,不过26年过去了,这也是中国电影迄今唯一的一次。

  7个月之后,2月9日《寄生虫》横扫第92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国际影片以及最佳原创剧本四项大奖。

  看看,这都是重量级奖项。

  而《寄生虫》击败的是什么样的对手?看似一镜到底的《1917》,老戏骨云集的《爱尔兰人》,小李子和皮特撑场的《好莱坞往事》,当然还有《小丑》《婚姻故事》《小妇人》等相对小众的热门影片。

  奉俊昊,这个之前导演过《汉江怪物》的“怪物”,的确是怪才。

  《寄生虫》还有一个译名《寄生上流》,对,这个译名更能让你一目了然。

  影片讲的就是一个极度贫困的家庭抓住一次偶然的机会,把上流人的生活臆想成自己能过的生活,一次次反转,结果发现,这只是一直“寄生”生活,一厢情愿的“寄生生活”。

  这就是亚洲电影的胜利。

  其实,有时候不为美帝奥斯卡专门拍片,老老实实用一个社会学家的视觉去剖析社会高尚的、丑恶的,反而会生动人心。

  其实,这部电影拍得很平实,具体的说拍得太现实。

  影片一开始,就展示的基泽一家人的生存环境——半地下室。

  这一家人站起来透过窗户可以看到街面发生的一切:汽车的引擎、自行车的铃铛,有年轻男子在洗衣店讨说法的抱怨,也有屋外大妈闲聊的嘈杂声,还有慵懒的猫叫……混乱、繁杂、喝醉呕吐的、随地撒尿的......

  但,透过窗户会有阳光透进来。

  有阳光就有希望。

  奉俊昊曾经解释道:“住在半地下室的人,希望告诉自己:你其实不是住在地下,你住在地平面之上。

  这是一种现实,更是一种心理暗示:再努努力,就可以在再上个层面了。

  相比黑黢黢的纯地下室,半地下室这些人还具有一种心理优势。

  可上可下,这就是暗示了整个电影的基调:向上爬的必须有手段。不然可能再坠入更深的地下。

  现实决定地位,心态决定生活。

  这是一个典型的奇葩的底层家庭。

  因为,全家四口都没有工作,父亲基泽和母亲忠淑全靠折叠快餐店的汉堡盒子来维持家庭生活。

  一儿一女都没有考上大学,都在家里混。

  如果没有意外,这一家人或许在努力维护这种阶级地位,或许因为寄生于半地下室终究比漆黑的地下室要好。

  可是,意外来了。

  四次高考失败的大儿子基宇有一个即将出国的朋友来到金家,并送了一块盆景石头说能转运。

  朋友并要求基宇代替他当英语家教,朋友倒不是觉得基宇有多大能力,而是认为也只有基宇能不对他暗恋的家教对象产生危险。

  朋友家教的家庭是生活在山上富人区的IT企业CEO朴社长一家。

  死马当活马医。

  看样子,转运石还是发挥应有的作用了。

  拿着落选美院妹妹为其伪造的名牌大学的证明文件,基宇成功成为家教老师。

  这是寄生的开始。

  这次,找到了。

  利用手段,基宇先让自己的妹妹成为家教对象弟弟的美术老师,然后又搞掉社长司机和工作最老资格、表情神似隔壁霸气播音员李春姬的女管家,于是父亲基泽和母亲忠淑分别当上司机和管家。

  一切都很顺利,一切都很自然。

  但他们忘掉这一切都像是幻想,这是一种寄生行为,随时都可以被宿主驱逐掉。

  底层人与生俱来的“气味”是怎么都挥之不去的。

  家教对象的9岁的弟弟多颂最先提出基泽家人身上有“味道”。

  当基宇爸爸基泽第一次出现在朴社长家,朴社长的小儿子就天真地跑来跑去问基宇爸爸和妈妈,说他们身上有一样的味道;朴社长也说基泽虽然在言行上可以保证不越界,但是气味会越界,嫌弃基泽身上有一股类似煮抹布的味道。

  嗯,没错。

  气味越界了。

  每一个阶层都应该有每一个阶层应有的气味。

  作为上层人的朴社长的认知里,坐地铁的人有地铁人群的气味,住地下室的人有地下室的气味。

  这味道是难于表示的味道,属于自己阶级、阶层的味道。

  这是阶级社会不可逾越的界线。

  不管怎么装,基泽一家人是根本无法逾越的这道“气味”的。

  社长一家外出去野营的那个晚上,基泽一家人就在社长的豪宅里狂欢,把这生活幻想成自己真实的生活。

  各种嗨。

  可是,乌鸦嘴老妈忠淑有一些感慨地说,做事毫无计划的基泽就像蟑螂,关灯出现,开灯就会惊慌四散躲藏。如果朴社长突然回来,你这个人就会想蟑螂一样躲起来吧?

  一句成谶。

  一场暴雨,让基泽一家人四处躲藏。

  被赶走的朴管家回来了,她有东西落在了豪宅里——连主人朴家都不知道的地下室里的老公。

  矛盾开始激化,剧情开始反转。

  基泽一家人把“寄生”计划玩砸了,把戏被戳穿。

  两拨寄生虫为了争夺对社长这个宿主的“寄生权”扭打开撕。

  最后完成了对社长的反杀。

  不过是,换人的豪宅仍旧是上上层人待的地方,底层的人逃离被淹的地下室到体育场避难。

  尘归尘土归土,寄生归寄生,只是找不到像样的宿主了。

  影片最后,逃离的基宇只能在夜间在山上用望远镜观察豪宅,观察豪宅里上层人的一举一动。并幻想着有一天赚了钱买下这栋豪宅,一家人在里面享受。

  但这是意淫。

  基宇显然活不了这么长。

  阶级固化,各有各的生活。

  各自阶级阶层的自带气味决定了你生活的区域,生活的环境。

  我一直认为,一部电影有了批判性,写实性,就成功了一半。

  自由的创造环境,也是成功了一半。

  我一直认为我们不缺拍电影的人才,就怕你写不出,写出来过不了审,也就无从谈起电影百花齐放。

  可是,观众是用脚投票的。

  奉俊昊说,贫富差距的细节罗列起来会让人不舒服,但几乎是在任何领域,这种对比都难以避免。

  不惧怕矛盾,正视现实,或许才是电影对社会的教化作用。

  其实,基泽一家人与生俱来的味道,就是阶级的气味。

  你是很难逾越的。

  责任编辑:

上一篇:原创《隐秘而伟大》电视剧完结后饥荒?别慌,4大剧种首发,个个都惊艳
下一篇:原创结婚十四年,被绿八次,“玉女掌门人”周慧敏为什么屡次选择原谅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