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一向很开放和胆大,但为什么会在RCEP问题上变得“保守”了?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0-02-29
手机版

  毫无疑问,莫迪之所以作出“暂不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决定,绝不仅仅是“经济和贸易保护主义”这一个原因。应该还有地缘政治,战略博弈,国内压力,外交惯性等因素。

  从理念上来说,莫迪应该是一位具有“开放”思维的领导人。这从他在古吉拉特邦的所作所为就“可见一斑”。莫迪曾连续三届担任印度古吉拉特邦的首席部长,在短短的12年中,莫迪使一个印度最穷的邦“焕然一新”,其GDP增速全印度第一,吸引外资最多,占到印度外资引进的40%。他的“法宝”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加强“软环境”建设,吸引外资。而做到这一点的话,如果不具备开放的心态,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说,“保守”并不是莫迪的特点。

  从政治胆略来说,莫迪同样是个“敢想敢干”之人。他2016年的“突然废钞”,他向印度的种姓制度“开刀”,他的废除370条款举动,都足以说明莫迪不是一个缺乏政治胆略之人。而在RCEP谈判中,莫迪的“犹犹豫豫”则至少说明莫迪的内心是希望加入这个“开放”平台的,只是由于“制约因素”太多,莫迪才不得不“临阵退缩”。

  2012年,东盟首先提出了建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贸易区”的构想。在这个贸易区构想中,除了东盟10国外,还邀请了中,日,韩这三大东亚经济贸易体,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这6个国家。假如这个贸易体能够建成的话,将涵盖35亿人口,世界三分之一的GDP。这显然是个“诱人”的设想。所以,东盟的提议迅速得到了这6国的响应。起初,印度也是很热心的。莫迪在2014年成为印度总理后,也是具有很积极的态度的。然而,在国际上双边贸易开始抬头后,莫迪开始“犹豫”了,反应在RCEP协定的谈判桌上,印度变得“斤斤计较”了!当然,印度在农民,乳产品,渔民,中小企业等利益上争取“权益”,本也无可厚非。但是,印度却总是给人“拖延时间”这种怪怪的“感觉”。印度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今年一季度,印度GDP实现了对英法两国的超越。印度参加RCEP协定谈判的热情也骤然高涨起来。于是,谈判的进度加快了!可是,在今年5月份印度经济出现下行后,特别是莫迪连续参加了G7峰会(被邀请)和俄罗斯的远东经济开发论坛后,莫迪似乎又变得“犹豫”了!因此,有人猜测说“印度似乎有了和美国,欧盟,俄罗斯这些经济体进行‘双边贸易’的想法”。不过,在形势的压力和有关国家的劝说下,印度的顾虑似乎又有所减少,于是,又勉勉强强的谈了下去。在此次曼谷峰会期间印度甚至有了“立场松动”的迹象。然而,莫迪最终还是以“贸易保护”这个理由“拒绝”了框架协议的签定。导致其他15国达成的“共识”被延迟到明年2月份签署。

  莫迪在曼谷峰会上阐述了他拒绝RCEP的理由。莫迪认为,印度也主张更大区域的一体化,以及更自由的贸易。但是,“全球经济和贸易情况都发生了变化,印度不能忽视这个变化。它(RCEP谈判)没有令人满意的解决印度悬而未决的问题和关切。所以,良心不允许我同意加入RCEP”。那么,莫迪口中的“变化”到底是什么呢?莫迪没有明说,但却也不难解读,那就是“日益盛行”的“双边自由贸易”。这就说明,莫迪的“犹豫和等待”,其实就是在观望。莫迪看到了日本在TPP谈判和RCEP谈判的同时,却与欧盟签署了“自贸协定”。莫迪看到了东盟国家中的越南也与欧盟单独签署了《欧盟与越南自由贸易协定》。莫迪还看到了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将“北美贸易协定”改成了“相对独立”的“三国贸易”,实质上就是“双边贸易”。因此,莫迪有了“新想法”。

  从表面上看,印度担心“一旦协议签定,印度国内本就薄弱的基础产业会受到外来廉价商品的冲击,印度的底层民众的利益会受到伤害。”另外,印度还对关税调整的标志日期有争议。RCEP规定从2013年算起,而印度要求从2019年算起。由此可以看出,这些都不是根本性的原则问题。因为,以莫迪的性格,他在古吉拉特邦就敢干的事情,现在也依然应该“敢干”。至于国内的压力,当然也有,但也并非“不可调和”。国大党确实不满意莫迪在谈判中的立场。但是,以莫迪人民党在议院的优势,国大党根本就无法阻止莫迪的决策。比如在废除宪法370条款时,莫迪就没有给国大党辩论的机会。

  印度一直都有成为超级大国的“雄心壮志”,尽管它现在还很虚弱。但不可否认的是,印度具备这样的基础条件。从实际耕地面积,人口规模,地理环境等基本条件来说,印度起码具备了成为超级大国的“雏形”。既然有了这个“雄心壮志”,它就必须有自己的外交特色和“生存之道”。所以,在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后,尼赫鲁为印度制定了“不结盟”国策。印度也因此成为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国”。不要小看了印度的这个“不结盟”国策。这个“不结盟”策略在印度的运用下居然成为其“生存之道”。特别是在大国间博弈的大环境中,印度看似“不偏不倚”的立场,居然使印度在美苏两大阵营时期,在美俄博弈的现在,印度都成为了“香饽饽”。别的不说,就说前不久发生的印巴摩擦,美国和俄罗斯的态度已经说明一切。

  印度虽然在大国博弈的国际环境下,看似很“中立”,也似乎没有使自己发挥作用的想法。但是,在地缘政治中,印度却并不是一个“老好人”。特别是在南亚地区,印度却从来都“不手软”。俨然成为了南亚地区的“霸主”。这一点有目共睹。印度的战略目的就是在稳固“后方”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待到经济规模达到一定“量”后再逐步调整自己的战略方向。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印度虽然喜欢唱高调,但在行为上,却也是“稳扎稳打”。而基于和美国,欧盟,俄罗斯的特殊关系,印度似乎也并不急于加入RCEP。因为,印度要给自己“留有余地”。就好比美国和欧盟的自由贸易协定迟迟“谈不妥”,被认为是在“等待”英国脱欧。而印度这次又拒绝了RCEP协定的签署,似乎也有点和美国及欧盟“互等”的意思。另外,印度一直都有“攀比”心理。而有了“攀比”心理就难免生出些许的“嫉妒”。所以,也不排除有地缘政治的因素。综上所述,莫迪之所以在RCEP问题上变得保守了,于国内利益的保护有关,也与其战略博弈,地缘政治,国内压力和外交惯性等因素有关联。

上一篇:「两会时间」安康:急需建立流感疫苗国家收储机制 并支持国内疫苗企业兼并重组
下一篇:动画影片《千与千寻》,带你走进童话世界,网友:非常具有哲理性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