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领导视察内蒙,发现一流浪汉,竟是失踪12年的一等功臣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4-20
手机版

  在阅读本文之前,诚邀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参与讨论,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支持!

  1963年,首长视察内蒙古撞见一流浪汉,竟然发现他是失踪12年的一等功臣!

  翟文清受命去到内蒙古的一个小村庄视察,村长在介绍马匹的时候,意外提到了马夫的名字,翟文清听后瞬间就激动起来,赶忙让村长带他去看。没有想到翟文清一见到马夫就红了眼眶,不停的念叨着:总算找到你了。

  之后,村子里的人才知道,平时穿着像个流浪汉的马夫,居然是抗美援朝的一等功臣!

  

  这位马夫究竟是谁?他在抗美援朝中又做了什么贡献?又为何要隐瞒身份?

  这位马夫的名字叫做于水林,要揭开隐藏在他身上的秘密,还得将时间回溯到1925年。

  1925年9月,于水林出生在内蒙古赤峰市的一个偏远小村子里,家中的经济情况并不好,再加上于水林出生的年代,伴随着战争和硝烟,所以一家人的日子也过得更加艰难。

  从于水林能够记事起,他就记得父母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带着家里人逃亡。在逃亡的时候,于水林也记得,只要他一回头,就能看见灰尘漫天,战火纷飞。因此在于水林童年记忆中,硝烟占据了绝大部分。

  

  甚至在逃亡的路上,于水林也不止一次亲眼目睹过,身边同行的人,因为稍微跑得慢了些,倒在了血泊之中。血和烟的场景,自然也对于水林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震撼。

  因此年纪尚小的于水林也在心中默默立下誓言: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参军,用自己的力量去保卫国家,守护百姓安康。和父母每一次的逃亡,都会让于水林更加坚定他的信念一点。

  最终于水林跟着父母逃到了河北境内,日子才算安定了下来。而这个时候的于水林,也不再是一个小孩子了。他迫切的想要找到一个机会,去完成年幼时立下的誓言:参军报国。

  只是在于水林长大的过程中,他从没有过过什么安生日子,自然也没有机会接受教育。奔波、保命,成为了于水林长大过程中的永恒主题。因此于水林即使再迫切的想要保家卫国,也不过是心中的执念而已。

  

  就连于水林自己也认为,这辈子可能他真的等不到完成理想的机会了。然而事情的发展总是让人意想不到的。

  1947年,22岁的于水林得知解放军在河北进行招兵。这个消息可让于水林高兴不已,看来他的理想总算等到了实现的机会。只是在报名前,于水林也担心他没有什么突出的才华,真的能够顺利当上兵吗?

  不过这样的想法并没有再于水林脑海中停留多久,因为他知道解放军本就是一支为穷苦人民打天下的队伍,所以相信只要于水林有一颗忠贞报国的心,那么一定就可以。

  果不其然,于水林顺利的成为了解放军的一员,跟随队伍去到东北。而于水林参加的这支队伍,正是东北野战军的前身。

  

  正式参军后的于水林,对于每天的训练,从来都是尽职尽责,没有喊过半声苦和累。对于部队分配给他的任务,于水林向来都是不遗余力的完成。在经历过多次战斗后,于水林也从一名什么都不懂的毛头小子,变成了作战经验丰富的战士。

  辽沈战役之后,于水林也成为镇守东北驻军中的一员。只不过这个时候的于水林,还只是一名普通的战士。虽然参与战斗的时候,他总是不遗余力,但是还没有从众多战士中脱颖而出,更别说有军功在身。

  不过对于于水林来说,能够完成他参军报国的理想,就已经很知足了。只要国家需要他,无论什么时候,什么事情,他都愿意倾尽全力的去做。或许正是因为于水林的心中,一直都保持着这样的信念,所以在于水林跟随部队赶往朝鲜战场的时候,才能够为了一个命令,忘却生死,最终立下奇功。

  炸掉坦克、俘获8名俘虏,他在抗美援朝中立下大功,等到被嘉奖时却不见了踪影……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数十万解放军浩浩荡荡的跨过鸭绿江,赶去支援。对于我国发兵支援朝鲜,当时的世界各国,没有一个不觉得我国实在是自不量力。

  

  毕竟美军当时的武器装备,在世界上都是数一数二的,可新中国才成立不久,解放军的装备自然也是“破破烂烂”,两者相比,无论是哪个国家,都不认为我国会在美军手中取得胜利。

  但是此一战,不仅仅是因为我国大义,更重要的是朝鲜与我国一衣带水,如果朝鲜被攻占,那么我国的处境也将岌岌可危。因此为了守卫国家疆土,我国自然是要出兵相助。

  而于水林也是抗美援朝战士中的一员。

  1951年,横城反击战中,于水林所在的40军,快速绕到美军身后,利用地形优势打了美军一个措手不及。原本凭借着地形,40军已经强占了战斗的上风,只是让40军没有想到的是,美军竟然派出了坦克这种重量级武器。

  面对坦克的攻击,40军建立起来的优势,很快就转变成为了劣势。40军的战士,在坦克的攻击下,开始一个个倒下,这也更加鼓舞了美军的士气,因此美军的攻势也是越来越猛。

  

  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我军战士几乎每一个人都知道,要想转变占据,将优势重新握在手中,那么眼前最需要解决的就是美军派出来的两辆坦克。只是面对美军密集的炮火攻击,到底该如何解决掉那两辆坦克呢?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于水林站了出来,他对着指导员翟文清说:“让我去吧,保证完成任务!”

  看着于水林坚定的目光,翟文清也选择了相信,不过要干掉美军的两辆坦克,目前只有用手榴弹炸掉这一种办法,要想保证成功率,自然身兼重任的于水林,就要想办法更接近坦克一些。

  自然美军也明白这一点,所以炸掉坦克的这个任务,风险系数也是十分之高。因此翟文清也反复叮嘱于水林:一定要注意安全,活着回来!

  

  得到了翟文清的首肯后,于水林也带着手榴弹,在战友们弹火的掩护下,悄悄的逼近敌方坦克。接着战火的掩护,于水林很顺利就来到了第一架坦克身边,随后没有任何犹豫,就拉掉了手榴弹引线,将其仍在坦克身下。

  随着“嘭”的一声巨响,于水林成功的炸掉了敌方第一辆坦克。不过因为距离太近,于水林的身体也受到了不小的伤害。但是身体上的疼痛,并没有让于水林停下移动的步伐。

  他知道这一声巨响之后,他的行踪也随之暴露。如果想顺利炸掉第一辆坦克,那么此时必须抓紧每分每秒。

  因此于水林也忍着疼痛,迅速向第二辆坦克毕竟。尽管于水林已经小心的隐藏身形了,但是他还是被美军发现了身影。很快,美军的子弹也对着他齐聚,好在于水林借着坦克作为掩护,才能险之又险的和一些列子弹,擦肩而过。

  

  有着坦克这个掩体,于水林也找到了合适的机会,拉开了第二个手榴弹的引线,用尽全力将它扔在坦克下面。就在于水林扔出手榴弹的那一瞬间,美军也找到了时机,一颗子弹打在了于水林的右手上。

  同样的,于水林并没有时间去顾忌身体上的疼痛,开始急速撤离。又是“嘭”的一声,美军的第二辆坦克也报废了。

  没有了坦克后,美军自知大势已去,也不愿恋战,赶紧撤离。此时的于水林在撤离的路上,还凭着他的勇猛,抓了8名俘虏。而于水林的身体也到了强弩之末,感觉下一刻就要倒下失去知觉。

  但是于水林知道,一旦他倒下,这8名俘虏势必会作乱,因此他一路强撑,直到战友赶来后,才放心倒下……最终此次战役我军取得胜利,而于水林的功劳无疑是最大的。

  

  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等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组织要对于水林进行嘉奖时,他竟然不见踪影!

  自称逃兵的马夫,居然是失踪12年的一等功臣,这是怎么一回事?

  于水林在横城反击战中,凭借着他的勇猛,炸掉了美军两架坦克扭转战局,之后又俘获了8名俘虏,他做出的功绩,所有人都是看在眼里的。

  因此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党中央也授予他一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的荣誉。只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于水林被授予这些荣誉时,却没有任何人找到他。因此大部分人认为,于水林可能是在后来的战争中,不幸牺牲了。

  然而对于于水林牺牲这一说法,翟文清却一直不肯相信,因此翟文清也想方设法的寻找于水林。只是无论翟文清怎么找,都没有找到于水林半点消息。为什么翟文清会那么肯定的认为,于水林只是失踪而非牺牲?

  

  原来横城反击战结束后,于水林因为伤势过重,等到战友和他汇合后,当即就昏了过去。等到于水林再次醒来后,他发现自己身处后方救治区。而于水林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询问战况如何?

  在得知我军取得巨大胜利后,于水林也是高兴得手舞足蹈,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发现自己的右手居然被截肢了!随后于水林也想起,在他扔出第二枚手榴弹的时候,右手确实也被敌方子弹打伤。

  看来是因为伤势过重,只能截肢保命,所以才导致了他变成残疾。虽然于水林确实活了过来,可对于一名战士来说,失去了右手,也就意味着失去了上战场的资格。

  于水林觉得已经不能为战争做出贡献的他,此刻已然成为了队伍的拖累。因此为了不给队伍添麻烦,于水林选择了悄然离去。

  

  翟文清之所以认定于水林是失踪,也是因为他明白于水林的心里。因此翟文清一直没有放弃过寻找于水林,将他挣来的荣誉送到他面前。

  事实上于水林在离开了部队后,为了不让人找到他,就回到了内蒙古老家,而此时距离于水林离开老家,也过去了很多年时间,所以小村子里的人,几乎没有人认识他。

  村长见于水林没了右手实在可怜,就分给他了养马的工作,于水林也就此安顿下来。当然村长也好奇过于水林的身份,而于水林为了隐瞒行踪,也告诉村长,他因为打仗没了右手,所以当了逃兵。

  对于于水林的这番说辞,村长也没有怀疑,毕竟上战场这事,一个不小心就会丢掉性命,于水林因为没了右手心生畏惧,当了逃兵,自然也是可能的。

  

  在村子里安顿下来的于水林,为了更好的隐藏身份,干脆从不打理自己。久而久之,他就变成了一个邋里邋遢的流浪汉模样。原本村子的人,看着于水林年轻,想要给他介绍对象,可想着于水林着邋遢的模样,也没有人再起这个心思了。

  于水林也因为他能够一辈子这样过下去,谁知到了1963年,翟文清刚好接到任务,来到这个小村子里视察。在村长的带领下,翟文清基本上对村子里的情况也有了了解。在看到村子里养的极好的马时,他不由得问了养马的人是谁。

  而这个时候的村长,顺口就说了“于水林”这个名字。翟文清一听这三个字就愣住了,村长也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他说错了话。毕竟于水林当初说他是逃兵,如今被首长知道了他的名字,可不得抓回去处理。

  

  于是担心的村长也偷偷的看来翟文清一眼,他发现翟文清的表情,似乎不像生气的模样,甚至翟文清还激动的拉着村长的手,让他赶紧带自己去看于水林。

  翟文清的这番表现,也让村长觉得这当中应该有什么隐情,所以他最终还是带着翟文清去找于水林。

  虽然此时的于水林俨然一副流浪汉模样,但是翟文清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他,激动的说:“我终于找到你了。”

  也就是这个时候,小村子里的人才知道,原来平时自称逃兵的流浪汉,居然是立下战功的功臣!

  之后翟文清也时常和于水林保持联系,甚至到后来于水林离世后,他的后事也是翟文清帮忙操办的。

  

  于水林将自己最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国家。哪怕直到后来他的事迹,被公之于众后,于水林依旧过着普通的小日子终老。正如于水林当初为了不拖累部队 而选择不辞而别一样,他也不愿意给国家添麻烦。

  而于水林身上的这种革命精神,也值得后世人铭记弘扬!

  举报/反馈

上一篇:玩资本运作,到底能搞多少钱?
下一篇:烂番茄新鲜度最高的五部剧,如果国内剧都这么拍一定能爆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