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军阀的巅峰对决——中原大战,却成就了张学良的人生巅峰
少帅张学良逐步登上历史舞台
皇姑屯事件中被炸毁的张作霖八号车厢
1928年6月4日凌晨5点23分,东北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乘坐的专列,在途径距沈阳西北10里的皇姑屯三洞桥附近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药炸毁,一代枭雄张作霖在爆炸中身受重伤,于次日殒命。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
奉系军阀首领,东北王张作霖
大帅张作霖死后,其年仅27岁的长子张学良,第一次以东三省和三十万奉军当家人的身份,出现在历史舞台的聚光灯下。从此,张学良这个名字,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许多浓墨重彩的印记。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国名革命军将领
因为种种历史原因,实际上在张作霖主政东北期间,奉系军阀和日本关东军在东三省存在千丝万缕的利益纠葛和盘根错节的复杂联系,随着皇姑屯事件的爆发,张作霖的身死,让身负国仇家恨的奉系接班人张学良,彻底与日方势力决裂,选择在1928年12月29日,宣布东北全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将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史称“东北易帜”。
东北易帜之后,南京国民政府从形式上统一了中国,但实际上此时奉系张学良统治的东北,与南京中央并没有严格的隶属和臣服关系,仅仅是“分治合作” 而已,在政治、军事、财政上,均保有自主地位。关外的东三省,名义上虽然属于国民政府,实际上仍然是张学良完全掌控的独立王国。
新军阀的碰撞——中原大战
1928年,国民政府二次北伐的成功,北洋政府及其各大派系的旧军阀纷纷退出历史舞台,随着东北易帜的到来,中国大地表面上归于短暂的统一。
执政的国民党虽然定鼎中原、风光无限,但内里早已暗流涌动。此时的中原大地,诸侯割据、派系林立,各路大小军阀势力犬牙交错——其中以蒋介石的中央军为首,阎锡山的晋系,李宗仁、白崇禧的新桂系和冯玉祥的西北军还有关外张学良的奉系构成了中华民国的五大新军阀势力。
中原大战的几大主角——蒋介石、阎锡山、李宗仁、冯玉祥
卧榻之侧,终究容不得他人酣睡,何况躺在身边的还是几个荷枪实弹的彪形大汉。国民党总裁蒋介石在完成国家形式上的统一后,急于实现党内军政大权的独裁,从1929年开始,以中央的名义,对各地方军阀武装实施大刀阔斧的裁撤和编遣,激起了地方军阀和中央武装不可调和的矛盾。
1930年,3月14日,以各系军阀大佬牵头,第2、第3、第4集团军57位将领联名通电促蒋下野,次日,通电推举阎锡山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为副总司令,武力讨伐蒋介石。4月1日,阎、冯、李分别于太原、潼关、桂平就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副司令职。
4月5日,国民政府迅速作出反应。下令通缉阎锡山,并调兵遣将,积极筹备和应对即将到来的全面战争。
1930年5月,隆隆的枪炮声终于还是打破了中国大地短暂的宁静,旧中国军阀势力的决定性大战一触即发。
因为这场规模空前、声势浩大的军阀混战主要发生在中原地区,所以史称“中原大战”。
关外奉军成为战争天平上最重要的砝码
让我们来看一下中原大战的各方势力参战兵力对比,蒋介石的国民革命军(中央军)60万人,地方军阀势力组成的反蒋联军,主要包括阎锡山的晋军25万,冯玉祥的西北军30万,李宗仁的桂系部队10万,外加盘踞其他省份的大小军阀,如四川的刘文辉,湖南的何健等,军队人数共计80万(对外号称100万)。双方为这场争夺生存空间的战争,投入了超过140万的兵力。
从实力上来说,蒋介石盘踞江浙富庶之地,又掌握中央财税,经济实力最为雄厚;而阎锡山拥有关内最强的炮兵部队,冯玉祥的西北军则战斗力最强,最富于战斗经验,还有大批北伐时期苏联援助的武器装备。同时,冯玉祥还拥有当时国内最强大的骑兵部队,李宗仁桂军也具备很强的实力,特别是桂系第7军,被称为钢军。
在这场新军阀的巅峰对决中,对战双方如果从牌面实力来看,可以称得上是旗鼓相当。而战争的进程也似乎证明了这一点,5月中原大战开打,双方互有攻守,各有胜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场强龙与地头蛇之间旷日持久的大战,这场以百万人生命为代价的角力,在短时间内达到了某种平衡。迅速的取胜只能寄托于外部强大力量的介入——这让对战双方开始意识到盘踞关外的奉军,将是决定这场战争的最关键因素。
关外奉军,或者说奉系首领张学良,成为了中原大战胜负天平上最重要的砝码
从中立到武装调停,张学良对参战态度的转变
雄据东北的张学良,并没有统一全国的野心,东北易帜以后,远在关外的奉军正处于休养生息之中,各级将领都倾向于“绥靖地方,保境安民”,也不愿意躺中原内战的浑水。在中原大战开战之初,张学良就通电全国表示中立,但随着战争的发展,蒋介石与反蒋联军都开始向关外的张学良派遣说客,以争取奉军出关。
蒋介石派出了的是心腹吴铁城,此人是不久之前成功游说张学良东北易帜的功臣,不仅与张学良相识,而且在东北军政界故旧好友甚多。更为重要的,吴铁城在东北以“银元”开道,出手好爽而阔绰,通过“政治麻将”,在牌桌上,就把少帅身边的人安排的舒舒服服。而对于主角张学良,吴铁城更是一掷千金,以单价高于日本兵工厂25元的价格,向东北订购步枪10万支,仅此一笔,相当于张学良白赚250万大洋。
吴铁城(1888—1953)号子增
而在反蒋联盟这边,冯玉祥委任薛笃弼,阎锡山派遣贾景德,前往东北拉拢和游说张学良。面对如此重要,足以左右时局甚至一槌定音的张学良,却出现了相当滑稽的一幕,不知道是真没钱还是舍不得,贾景德只带有1000大洋的活动经费,而冯玉祥这边的薛笃弼,则更加寒酸,只有区区500大洋。这点钱,后来连他们自己都自嘲说“恐怕连大帅府的门房都进不去”。后来的事实证明,大帅府是让他们进去了,只不过张学良随便应付了一下,就安排秘书长王树翰接洽他们了。
在中原大战形势尚未明朗之前,张学良肯定不愿冒险涉足其中,同时为了不得罪双方的势力,只能左右逢源的尽力周旋。1930年7月实在被两边说客纠缠得没有办法的张学良,以养病为由避居葫芦岛,静观事态变化。
1930年7月中旬,中原大战战事发生重大变化,反蒋联盟中北方的冯玉祥西北军和南方的李宗仁桂系都因各方面原因,军事行动上都不太顺利,而6月底晋绥军大将傅作义却攻占了重镇济南,总体上蒋介石取得了少许优势,但济南对战局至关重要,张学良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对蒋介石的说客吴铁城、张群等人表达了中央军如果能收复济南,将表态支持国民党中央政府。
1930年8月,国名革命军收复济南,张学良内心开始更倾向于支持蒋介石的中央政府。
奉军出关,张学良迎来人生巅峰
既然决心已定,接下来就是谈价钱了,蒋介石与张学良,围绕奉军出关展开了多次谈判,最终,蒋介石为张学良开出来惊人的价码,主要包括:张学良本人任国民革命军副总司令(相当于国家副统帅),黄河以北的治理权(国土面积的1/3),给予奉军现金1500大洋(后改为500万大洋加1000万国债),以及当时中国最赚钱的三条铁路津浦线、平汉线、平绥线。
1930年9月18日,张学良发出著名的“巧电”(旧时电报的“韵母代日”法,以特定的字代表月份中具体的日期,18号对应为“巧”字)通电全国,明确表示支持南京国民政府,出兵关内,武装调停中原大战。
吁请各方,即日罢兵,以纾民困。至解决国事,自有正当之途径。应如何补救目前,计划永久,所以定大局而餍人心者,凡我袍泽,切宜静候中央措置。——“巧电”节选
奉军的参战,立即打破了战争双方的平衡。发出“巧电”后,张学良率领最精锐的十万奉军入关,十天之内,兵不血刃收复平津地区,反蒋联盟眼看大势已去,11月4日,冯玉祥阎锡山通电下野,中原大战以蒋介石大获全胜而告终。
张学良一封电报,百万人的军阀混战按下了停止健,中原大战胜利后,手握重兵且保有黄河以北土地的张学良,由华北南下至南京国民政府会见蒋介石,专列途径南京浦口车站,众多南京政府中央委员过江迎接,换船由南京过江时,长江江面的所有船只鸣笛向其致敬,军舰为其鸣放最高规格的19响礼炮。到达南京时,蒋介石率领政府所有官员迎接少帅到来,并与张学良在中山陵结拜为异性兄弟,30岁的张学良,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不知道是不是造化弄人,1930年9月18日,张学良一封“巧电”,结束中原大战,走向人生巅峰,一年之后,1931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9.18事变”爆发,张学良因对日本关东军奉行不抵抗政策而丢失东北,成为千夫所指的民族罪人,遭遇人生的至暗时刻。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
- 获奖影评赏析|《阿丽塔·战斗天使》
- 人生必看十部好看的纪录片(十部必看的现实主义纪录片)
- 日本十大禁欲动漫盘点:唯美霸道下的污镜头
- 墨西哥大麻即将合法化,美媒:美国夹在两个“卖大麻的邻居”之间
- “和合”文化背景下昭君文化的价值生成
- 马来酸阿法替尼片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 原创《满城尽带黄金甲》:喧哗与沉静的戏台,道德与伦理的悲歌
- 裴旖旎
- 隐适美附件又掉了,从第一天掉了2颗,第二天掉了1颗,今晚我还戴牙套吗?
- 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好作品是如何炼就的
- 狗头萝莉出摊卖煎饼大家怎么看?
- 记者的职业伦理:我该何时放下相机
- 绝命毒师电影,「蚁人」改造DNA,首部Netflix华语剧...10月流媒体片单
- 这是一部非常独特的「成人动画」,少儿不宜
- 高分电影推荐!六部直击人性黑暗面的韩国片!部部引人深省!
- 2022天津解放军464医院整形美容中心整形价格表(价目表)全新发布
- 精 [电影推荐]一再婚女人因拯救女儿,让两个家庭面临人性考验,此电影令人感动
- 缓冲晶体溶液与生理盐水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影响:SPLIT随机临床试验
- 未成年人千万别看这部片子,简直太变态了!!!
- 生态在文学中的位置
- 与3800多名女性发生过关系,世界小电影之王,终于那啥了
- 新加坡电影《爸妈不在家》爆冷获多项金马奖
- 调查称52%受访者认为国产电影色情暴力问题严重
- 红楼梦初中读书笔记
- 家庭伦理剧,小品剧本《家庭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