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家500亿的他,在法庭上大喊“我要检举”,接受死刑时一脸不服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3-16
手机版

  

  权势地位人人羡,荣华富贵个个求。

  命运机遇天注定,不可奢求怨天尤。

  钱财多少身外物,生不带来死不去。

  衣食无忧就足够,钱财再多又何求?

  钱财,在大多数人的眼中,确实是个好东西。世间没有不食烟火之人,因为人从出生到老去,基本上天天都要和钱财打交道。不是有这么一句话——“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这种情况,在平时不一定会显现,但是到了一定的时候,你不信也得信。打个比方,富人生病就能享受到最好的医疗资源,但是穷人没钱医院不收,最后只能在家等死。

  所以,人的一生,基本上都是在追求挣钱的路上,虽然我说的俗气,但是你不得不承认这就是事实。有了钱,想挣更多的钱,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

  与其说这是挣钱的动力,不如说这是人性的本质,是人内心欲望的体现。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果一个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挣钱欲望,那么就会演变成贪婪。

  

  有的人,你看他表现的亮丽光鲜,实际上已经烂到了根子里。他们明面上西装革履,风度翩翩,暗地里却是鸡鸣狗盗,坏事做尽。

  所以,当贪婪蒙蔽了一个人人的双眼,当金钱左右了一个人的人生后,最终的结局必然是酿成大祸,双脚迈入无底深渊,踏上一条不归路。

  这不,在2006年,一位籍贯是辽宁省辽阳市的富豪,就因为自己的贪婪走上了违法乱纪的道路,最终被法院判处了死刑,他为他自己的人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提起这个富豪,如今到辽阳的话,询问一些老一辈人,大家对他的事迹可谓是知之甚详,提起他的故事更是如数家珍,关于他的传闻,更是三天三夜说不完。

  

  咱们先不提他当年的身家高达500亿,就说他当年的赫赫名声,可谓是响遍了大江南北。

  不仅如此,他出生寒门,却在短短数年就建成了一个商业帝国,其手中一共掌控了60多家企业,更是被人们称为“收购大王”、“传奇企业家”。

  而关于他最大的传闻,就是他被捕后,提出想捐500亿买自己一命。被判死刑后在法庭上大喊检举,被押上法场受刑时,依旧是一脸的不服气。其中缘由,无人知晓。

  1966年2月16日,袁宝璟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市的一个贫困农村家庭,父母都是农民,育有5个子女,袁宝璟排行第三。

  

  在那个吃都吃不饱的年代,袁宝璟一家却有7口人要养活,日子过的是十分的艰难。为了生存,他很小的时候就要下地干活,帮助父母喂鸡喂猪、山上砍柴。

  一年到头,孩子们没穿过一件新衣服,都是父亲穿过的哥哥穿,哥哥穿完了袁宝璟穿,穿到实在破烂不堪时,母亲又缝缝补补,再凑合着穿。

  孩子们没有鞋子穿,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夏日炎炎,都是赤着脚在地上走路,脚底磨了一层又一层的老茧。

  最难熬的就是冬天了,因为没有棉服,孩子们冻的下不了地,只能缩在又破又旧的被子里取暖,像动物冬眠一样,一天只吃一顿稀饭。

  所以,整个童年对于袁宝璟来说都是记忆犹新,因为他的印象中,除了忍冻挨饿,就是苦不堪言。

  

  直到8岁这年,一位远房亲戚找了过来。他想从袁家过继一个孩子。因为自己身体有病,一直没养育孩子。渴望以后能有个干儿子为自己养老送终。

  选来选去,亲戚选中了时年8岁,挣适合上学读书,并且聪慧懂事的袁宝璟。就这样,袁宝璟难违父母之命,跟着亲戚过上了一边读书一边干活的日子。

  深知读书机会来之不易的他,在学习上特别的发奋努力。所以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基本上每个学期都担任班上的班长、学习委员。

  中考结束后,袁宝璟考上了辽阳市第二中学。高中期间,他依然努力学习。心中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考进北京,因为这所国际大都市,常常出现在书本上,让袁宝璟无比的神往。

  

  三年高中生活结束后,袁宝璟第一次参加高考。但是因为发挥失常,距考进北京只差了两分。

  不甘心的袁宝璟,没有去上其他城市的学校,他选择了转校到辽阳一中复读,最终在第二次参加高考时,如愿以偿地考上了中国政法大学。

  一个贫困山村走出来的孩子,竟然考进了北京的大学,家乡人无不为他骄傲。父老乡亲们更是你一元,我三元地,给袁宝璟凑了150块钱,其中80元是学杂费,70元是他的路费和生活费。

  进入大学后,袁宝璟一如既往的努力。但是他和其他人不一样,因为没钱,他需要先把自己的生存问题解决掉。

  因此,除了上课学习外,袁宝璟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兼职上面,他发过传单,抄过书稿、信封,每一次的报酬是两到五块钱。

  

  为了挣到学校每天补贴的两毛钱伙食费,袁宝璟自愿报名加入了校体育队,把自己的身体锻炼的是健壮如牛。因此他也比其他的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精力。

  大学毕业后,袁宝璟进入了当地的一家银行工作,并且因为他口才不错,很快就升为了银行销售部的主管,并且短短两个月就谈成了几十笔项目。银行领导对他十分器重,同事们对他也是心服口服。

  袁宝璟在银行上班的消息传回老家后,父母和养父母喜极而泣,乡亲们也是无比的高兴。因为在他们的眼里,袁宝璟就是“山窝窝里飞出的金凤凰”。

  然而,工作了不到两年,袁宝璟就不安于现状了,他想和那些富商巨贾一样,能够挣更多的钱,过上更好的日子。

  1992年,袁宝璟怀揣20万元的启动资金,从银行辞职后前往了北京市怀柔区,在那里租下了3000亩农田,开始搞种植黑小麦的事业。

  

  就在所有人都不明白,袁宝璟为什么放弃银行这个“铁饭碗”?反而不思进取又跑回去做农民的行为时,他的黑小麦丰收了。而当时黑小麦在国内还很罕见,袁宝璟就通过宣传它的营养价值,仅仅半年就挣到了200万元。

  有钱以后,袁宝璟开始进军证券、期货市场,通过炒作各种农产品,他手中资金的雪球是越滚越大了。

  1994年,袁宝璟开始以令人目不暇接的速度和手法,一口气吞下60多家企业,其个人更是成为了百亿富翁。

  但是从时间上来看,仅仅三年袁宝璟就和他的建昊集团一蹿而红,而他本人也成了商业圈中远近闻名的“收购大王”、“商业奇才”。

  

  1998年,是袁宝璟事业的巅峰期,他成为了中国第一个斩获“世界青年创业大奖”的人。同年他还迎来了自己的爱情,取了一位内蒙古少数民族的著名舞蹈演员。

  然而,就在所有人为袁宝璟的成功惊叹时,他却因为涉嫌雇凶杀人罪被捕了。和他一起被捕的,还有他的三个兄弟,分别是袁宝琦、袁宝森和袁宝福。

  2003年11月24日,辽宁省警方在北京市警方的协助下,将正在北京南郊建昊集团办公室内办公的袁宝璟依法逮捕。

  

  2004年3月22日,印着袁宝璟名字的刑侦信息首次在大众传媒面前“露面”。材料上记录了袁宝璟令人痛心的供诉,以及警方的侦查结果。

  后来,有媒体报道袁宝璟的妻子,在其丈夫的授意下,想通过捐出500亿资产,换取袁宝璟一条性命。

  对于这个说法,很快就遭到了侦办该案的相关人士反驳:“法律面前能讨价还价吗?捐500亿?简直就是无稽之谈。每个人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

  2006年3月17日,辽宁省辽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袁宝璟“雇凶杀人案”进行了一审公开审理。

  

  经过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审理以后,法官当庭宣判,判处袁宝璟、袁宝琦、袁宝森死刑。判处袁宝福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对于这个判决结果,袁宝璟4兄弟当庭翻供,并且不服提起上诉。

  二审庭审现场,身穿白色运动服,脖子上戴着一条白色围巾的袁宝璟,以及他的三个兄弟都站在法庭里等待宣判。

  上午8时许,辽阳中院代表辽宁高院,当庭宣读了判决结果:维持一审原判,并且对袁宝璟等人执行判决。

  听到这个最后的结果后,袁宝璟的脸色一片铁青,嘴里大声喊道:“我要检举,我要检举……”

  

  但是,在法院的工作人员查实了袁宝璟的检举无效后,依法押解袁宝璟等人前往了法场,是位于当地的一个殡仪馆。

  据知情人士爆料,袁宝璟在被押赴刑场时,脸上的表情很高傲,他微抬着头,一言不发。不止如此,他在被押入法场,接受死刑的过程中,竟然一脸的不服气。

  纵观袁宝璟的一生,真的是一日起高楼,然后又一夜高楼塌。而这一切的源头,都是因为袁宝璟被金钱蒙蔽了的双眼,甚至还牵连了自己的3个兄弟。导致袁氏一门4人,全部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如今在这个社会上,肯定还有一些像袁宝璟这样的人存在,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所以这些人只要触碰了法律,那么等待他们的,一定会是惨痛的代价。

  而在袁宝璟的身上,我们也能学到一个道理,做人一定要踏踏实实,挣干干净净的钱,做清清白白的人。这样才对得起我们自己的人生。

  殊不知,有一句话说的真好:“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举报/反馈

上一篇:《神探大战》刘青云重出江湖,惊心动魄
下一篇:杨澜发起话题“女性不婚就不幸福吗”,评论翻车了,网友不买账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