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音师》反被聪明误的都是天才!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0-03-04
手机版

  影片开头主人公自己交代自己是个天才,但是不擅长在众人面前演出,他的不安使得他最初演出失败,于是只好作为调音师。但是他却伪装成盲人,主人自己说过:人们对于盲人会有更多的同情和可怜,他不仅会有小费。更重要的事,由于他是盲人,认为失去会令人更敏感,他的耳朵一定无与伦比,所以其实人们对于他的调音技巧的好坏就不会很在意(同情心理会让人无意识产生这样的心理:盲人能当调音师都已经很不错了,就不要再苛求了),他不必在意得失,他就能放松心态没有压力的调音,于是能调得能使自我满意,发挥自己正常水平。而如果是正常的人,人们就会在于他调音的技巧,主人公受不了这样的压力,于是扮成了盲人,他非常巧妙得逃避了在人面前弹琴的压力,但这毕竟是逃避,但是问题一直存在,前几次他很顺利,包括过马路,面对性感的跳舞女人,但是当最后一次生命受到威胁时,加上了日程本拉了,他在意了要伪装的像,虽然他不断告诉自己就是盲人调音师,但是潜在内心的久违的不安情绪再次浮现,因为他一直在逃避这种感觉,并没有真正的去面对和试图克服,当这次不得不面对的时候,虽然他作的很好,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这里还有一个可能的现象,男主人公其实完全可以和女主人大打出手,女主人只不过是个老太婆,男主人公其实不必非要装盲人,只不过男主人公由于被意外的凶杀案给震到了,此时他的“逃避”性格再次显露,他宁愿放弃和女主人搏斗但有更大概率不死的选择,也要选择伪装成盲人调音师,“逃避”的性格,让上天决定,他没有细想过在这种压力下他的演技是否真能过关,其实我觉得他能够想明白自己这种情况下他多半会失败,明智的选择是应该和女主搏斗,但是他没敢去这么细想,没敢去承认自己多半会失败,把命运交给上天,实属掩耳盗铃,“逃避”的性格再次显露,即便是到了最后一刻,他依然还在逃避。等到不得不面对的时候才去面对,那时可能就已经来不及了吧,克服长时间养成的心理情绪的条件反射的惯性是需要时间的。 另外,主人公应该是挂了,电影开篇一个场景“屏幕一黑,一声响”,可以感觉男主人公挂了。

  一部很好的悬疑微电影,结构短小,情节完整。这个影片精彩之处在于,当你再回头看的时候才会发现有一阵寒意,情节前处处有铺垫,包括影片开篇就已经预示着结局。讲述了一个泰姬陵事件里的一句话”人们认为失去会令人更敏感“也许就预示着后面的结局。钢琴曲也对影片的节奏起到了辅助作用,安静开始,安静结束。我一直觉得调音师在做赌注,把所有的反应押在别人的身上,比赛后失败的心态也多少预示了其之后的心理状态。以为自己已经入戏了,但伪装的永远不能全身而退。

  其实结局不需要任何人去定义,短片的真正内涵并不是要观众们去推测调音师究竟是死了还是依靠大家各种各样的猜测而活了下来。 因为影片中所有的细节,所有的对话指向的都是“这个社会不是窥探狂,就是暴露狂。”这一个命题。假如我们每个观众都去尝试着去寻找一丝看起来会非常合理,很能说服众人的理由去为短片画上一个完美的结局,那么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错了,错得非常离谱! 1、(窥探篇) 结局要我说来,就是这样子。这样子就是最好的结局。假使你对这样的结局还想着能够用更为清楚的思路去揭一揭它真正的面纱,我很义正言辞地对你说:“朋友,恭喜你,你就是这个社会的窥探狂。”一个充满了张力的结局不需要我们去窥探,总是想着弄得一清二白常常也就暴露出我们人性的阴暗面,窥探别人的隐私等总总变态的求知欲望。一个人如果没有了隐私,就不能称之为人,隐私是一个人最自由的内心世界。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扇窗只为自己敞开,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充满监视器的空间,可是现在我们生活的空间基本上是“十里一村,八里一店”处处都是窥探着生活的电子眼。这不禁又让我想起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捷克斯洛伐克式的生活,高压的政治压迫,每一分,每一秒,都像生活在笼中的鸟儿,自己的周围就是一群看客,注视着笼中的一举一动。 公众人物们,最痛恨的就是所谓的“狗仔队”,如同肚子中的蛔虫般跟着别人。所以一部有生命力的影片,有他自己的存在方式,他也不希望会被窥探。动物园里的动物被看多了,都会变得很焦躁。

  2、(暴露篇) 关于“暴露狂”,短片中的杀人的女主人很好诠释了这个概念。一个杀人犯的举动如此的不符合逻辑,犯罪现场还没处理清楚,血液散满了地板,居然还会邀请别人进入自己的作案现场。也许你会认为这也很符合常理,因为调音师是一个盲人,不过调音师在门外的时候,女主人可不能确认他是否是个盲人。假如你是女主人,我相信你不会在这样的情况下相信一个素不相识的人。 根据总总的暗示表明,这个女主人只能是社会上“暴露狂”大军中的一名忠实信徒,他们习惯于暴露自己的隐私,暴露自己让他们有某种前所未有的快感。在这个急功近利畸形发展的社会,“炫富”、“艳照门”如同之类的原本苍白无力富含“暴露”意义的词语才会成为我们社会的常态。干露露才能以最受欢迎的“暴露狂”的身份去迎合她最忠诚的粉丝——“窥探狂"。我看到了人性之寒,天寒地冻一般的寒。 我想我能想到的最令我满意的定义,就是以上我的文字。

  调音师》,一部13分36秒的短篇,讲述了一个钢琴天才比赛失利后假扮瞎子调音师,获取客户的信任同时也窥探着别人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起命案……

  之前小猴子跟我说过一个她的理论,套用在这部电影上的理解就是:调音师扮瞎子是为了让客户心理上更加信任他的调音水平,因为人们认为失去一样东西会让一个人更加敏感,失去光明的瞎子对声音的把握会更加准确。这样看来似乎是他扮瞎子只是为了让客户心理上的体验更爽,他并没有伤害到什么人。但是以上逻辑绕过了“真诚”这么一个概念,虽然调音师扮瞎子表面上没有伤害到任何人,但他人格分裂了自己,也窃取了别人的信任。调音师掌握了“人们认为失去一样东西会让一个人更加敏感”这一大众心理特征而使得自己的调音生意红红火火,如此以来看似他是个赢家,但实际上他已经成为群体社会下的牺牲品,因为他为了迎合大众需求而扭曲了自我。调音师的那阵红火,那只是他还没遇到“等候他的那一刻”。回想下自己的生活,我们又何尝没有在装呢?我们为了让自己更合群更受欢迎,压抑甚至是扭曲了自己的多少原始属性。看到最后,我问了一下自己,这些年我装了多少?我为了迎合这个群体生活,我改变了自己多少?这个问题的答案无解,但是我知道我还会再装下去,惟愿自己能装得少一些,别让自己忘了原本的自己是谁。

上一篇:女相声演员王小遒否认打人:我没有,但无法忍受侮辱人的包袱
下一篇:无问西东:沈光耀原型和他身后的西南联大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