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我们应该保持初心,为幸福而奋斗,还是随波逐流?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0-03-03
手机版

  “The Legend of 1900”,这是这部电影的英文的原版标题,译文为“1900”的传奇人生。就我个人而言,这部电影现在的中文译名是失败的——平淡无奇。毕竟,1900的一生,堪称传奇,哪怕他只是一个虚构的电影人物。

  一、1900的荒诞人生

  首先,1900的存在与成长——影片前一部分所描述的剧情,整个就是荒诞不经的。试想,在世纪初年这样一个荒诞而狂热的年代,在弗吉尼亚号这艘承载着无数人的美国梦的游轮上,一个社会底层的挖煤工丹尼,收养的一个弃婴——这便是1900。数字一样的姓名,以船为摇篮的幼年,养父死后独自在船舱底部生活的童年,初次接触音乐而打开了自己的天才开关的少年,一举成名而又拒绝进入陆地的壮年,以及随着废弃的弗吉尼亚号消失的结局……固然,1900的人生是一出荒谬的戏剧。

  但是,不妨让我们来细细地回顾1900的一生。头等舱中的钢琴上的弃婴、下等舱中的弃婴与丹尼、养父去世之后孤独地生活的1900、以及最后他担任船上的钢琴手,这四个宏观的场景揭示了钢琴在1900人生中的意义——如同武侠小说中的人剑合一,在电影中,1900的存在就是为钢琴而存在。这其实揭示了1900身上的一大荒诞属性——他本身的存在并不被社会所接纳。离开了钢琴,他连个数字符号都不是。试想,自从他被收养之后,养父为了保证他的生存,向外界隐瞒了他的存在,因此,对于当时的现代社会,1900的存在就是虚无的;同时,1900闭塞的船上生活阻碍了他与外界的接触、接触新的世界,他所了解的世界就如同井底之蛙一般狭小。大海是他一直熟悉的,但是正是他熟悉的大海框定了他的思维,他如同一个画中人,这也为1900的悲剧人生埋下了伏笔。我们可以为1900将“妈妈”说成“马”感到可笑,但是笑过之后,这何尝不是一处更为精妙的悲剧?一个天才,因为错误的出生时间、错误的出生地点,从而一生与陆地隔绝,畏惧陆地、排斥陆地,终生未能下船,这是1900的荒诞,也是1900的悲哀。导演用无数幽默的场景与台词,起到了更加强烈的反差悲剧效果。

  其次,1900魔鬼一般的钢琴技艺也是荒诞的。现实生活中,就算是肖邦、贝多芬、巴赫、舒伯特等人的所有才华都浓缩在一起,恐怕也不能与1900比肩。他可以潇洒地在暴风雨中弹奏着呵护节奏的钢琴,波澜不惊;他可以在观众打过一次节拍之后,创作出一首激扬的意大利舞曲;他可以过耳不忘,听过一首歌曲,可以原封不动地重新显现;他可以用音乐描摹人的心理,人的灵魂,他可以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变化灌注到十根指尖、灌注到88个黑白琴键上;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那神一般的手速。他的手如同弹簧一般充满着惊人的弹力,在琴键上的动作镜头让人难以分清,以至于一曲奏罢,钢琴弦已发烫,可以点燃烟头。这样的钢琴天赋,世界无人能出其右;然而导演越是刻意刻画这样一种钢琴天赋,就更能突出他永远不上岸的荒诞——至少,在那样一个疯狂开拓的年代,这样排斥陆地的行为是荒诞的。于是,1900只有,也只能有他的钢琴相伴,他不上岸,终究只能是他一个人的狂醉。

  除了人生的荒诞、才华的荒诞,他存在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描述。1900是什么人?是否真的如中文译名所说的一样,是一位海上钢琴师?那么,除了麦克斯以及船上的游客,有谁可以证明他是一位钢琴师?他存在的证据早已随着弗吉尼亚号的爆炸而灰飞烟灭;他是否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音乐家?我以为,完全不是。他有没有作品流传后世?就算有一块破唱片,乐器行的老板也只是认为他的存在就是麦克斯所讲的一个好玩的故事。如果说,1900存在的意义就是在游轮上演奏钢琴,那么他有什么可以称为音乐家的资本?真正的音乐家,应该把自己的音乐演奏给世人,让更多的人能够受到自己音乐的熏陶;而不是因为所谓的对陆地的无谓的恐惧,而拒绝上岸,让自己的才华消亡在轮船里。从这个层面上来说,1900的人生,没有价值。

  他给那些游客带来了什么?只是短暂的欢娱,有些人说不定一靠岸就把他遗忘;他留给麦克斯一个故事,一个念想,但是永远不会被世人信服,那么这样的一生,没有在世界上留下任何记忆的一生,他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存在主义主张,存在本身。这个世界本身就是荒谬的,1900只是在荒谬的基础上再加上了一点配色。导演用1900的音乐家本质与1900的“不存在”的人的身份进行矛盾处理,让1900在人生价值思考的层面得到了升华,1900 从一个数字名号变成了一个悲剧符号,并随着片尾麦克斯的渐行渐远,也渐行渐远,最终,设想一下,当麦克斯去世后,世界上将从来没有过1900的存在。至少在人们心里,没有关于1900的印象。一个人的人生能够如此地步,实在是荒谬至极了吧。

  二、1900的自由人生

  抛开1900这个人物身上的悲剧色彩与荒诞主义,其实他身上最突出的还是“弗雷登姆”——自由这一词汇。是的,荒诞必然叛逆,叛逆必然渴望自由,这从来都是一个人人格发展的必然取向。

  他的心灵是自由的。还记得影片一开始对弗吉尼亚号的描绘吗?在雾气缭绕的大海上,一艘客轮缓慢地由欧洲驶向美国。船上的乘客都是为了名利而去大洋彼岸碰碰运气,所以,总会有人狂热地叫喊——“America!”这正象征了20世纪初狂热的社会氛围——大家被金钱和权利的热切欲望所支配着,心灵成了物质的奴隶。人们所追求的这种自由,是虚伪的,是泡沫一般的,空有美妙的幻影,却没有真正的实际。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惟有1900,他保持着一颗初心,未曾受到动摇。他坚持不下船,在船上年复一年地弹奏着钢琴,云淡风轻地目送着一批又一批的人们从船上到达美国,或者是到达欧洲。你可以说,他一身被困在游轮上,是囚犯一样的生活;我倒想说,何不看看他的心灵世界?当其他人的心灵都被套上了功利的枷锁,1900的心却依旧清新自然。他属于钢琴,属于音乐,属于他本身的热爱,这样他才能过上自己满意的生活。若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放弃快乐,放弃心灵的自由,我想,不是1900会做出的事情。正如1900在电影中说过的一句台词:“陆地上的人夏天还怕冬天将至,冬天担心夏天的迟到,所以他们总是到处游走,想找到一个四季如春的地方。这样他们就虚度了很多光阴,我并不羡慕。”1900的时间利用率可以说是100%,他将他的全部都用来交易了自己从音乐中得到的美好感受。这就是自由。

  现在,我们可以说,他的音乐就是自由的。一部真正的好电影,音乐是成功一大组成部分。而就这样一部电影而言,最自由的,还是1900演奏的钢琴曲。

  还记得在那个舞会吗?那一段1900的演奏是随性而任意的。他在观察着音乐厅里每一位游客的面部神情与穿着、陪同人员,由此推断他人的内心想法与感情,从而化作音乐表现出来。他的这种敏锐的洞察力,想必就是他源源不断的音乐创作能力的源泉。例如,衣着华贵的中年妇人目光阴冷,又有风流绅士陪伴左右,于是1900猜测她谋杀亲夫,又与情夫私奔,随之而来的是一段复杂而变幻多样的音乐;目光呆滞、表情凝固的男士陷于回忆之中,1900则创作了一段忧伤而惆怅的音乐;对于一个流着泪的年轻女子、一个沉思者的老人,1900都能准确揣摩他们的心境,然后从指间泻下音符。这样一来,船上的乐队就不能跟上他的节奏了。这样的行为,难道还称不上是自由么?

  还记得1900与爵士乐之父杰瑞的一场斗琴吗?众所周知,杰瑞既然能够发明爵士乐,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杰瑞的心当时是自由的,他可以天马行空去领悟;可惜在这之后不久,就不在自由。他原先的自由精神,早已在众人的赞美中给消灭殆尽;杰瑞在意的是爵士乐带给他的巨额财富与名声,他现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证自己的音乐界的统治地位不容撼动。因此,他才会像一个小肚鸡肠的市井人民,前往弗吉尼亚号与1900斗琴,并且口出不逊。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杰瑞的心早已不是自由的,早已戴上了虚荣浮华的枷锁。相比之下,1900对音乐的喜爱和追求确实是纯粹的。当众人都在要求他使出自己全部的才能打败杰瑞让自己从中获利时,我们的当事人——1900,却从没有想过这些;在他眼里,只有杰瑞那无可挑剔的琴艺,他甚至因为对美好音乐的喜爱从而留下了赞美对手的泪水。看到这里,我不由地要大喊出来:这是多么纯粹的一个人!这是多么自由的一个人!这是多么天真可爱又强大的一个人!杰瑞是为了别人崇拜自己而弹琴,而1900的演奏与创作则是为了满足内心的需求——对大海的依恋,对船上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向往,对周围一切人的热爱,都在他的心里凝聚交织,从而导出了一首超越了爵士乐的钢琴曲。这首曲子,已成绝响,只有内心毫无杂念纯净如1900,才能创作,才能弹出精髓。

  其实,1900身上最令人羡慕的地方,就是他选择的自由。那些从欧洲前往美国的游客,都是怀揣着发财的梦想,然而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为金钱社会所掌控,如在汪洋大海中颠沛流离的一叶小舟,无法有自主的生活。而1900令人羡慕的一点就是他一身轻松,无欲无求,只要有音乐陪伴,他可以对他的生活作出任何选择——没错,我认为这就是他一生最大的自由,他可以选择过一种怎样的人生。就像他选择了出生在弗吉尼亚号的头等舱中,他的一生充满了无数选择——他选择了在弗吉尼亚号当一位钢琴师,他选择了只为游轮上的乘客提供音乐的享受,他选择了不接受麦克斯的劝告去陆地上追求唾手可得的名利,他选择了在为了爱情即将下船的前一刻又改变主意放弃那虚无缥缈的女孩转而回到船上……或许你们可能会取消1900选择的愚蠢,但是这毕竟是他内心深处最本源意志的体现。自然界的一切生物一直都有依赖自己所熟悉的事物、排斥自己所陌生的环境的天性,即趋利避害;而1900也是如此,我们可以回忆一下他下船时走到梯子中央看到的景象——远处高楼林立,制造了一个钢铁的牢笼,似乎可以吞噬一切无助而弱小的存在。

  于是1900畏惧了,他畏惧的是冷漠的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他不愿意进入那个社会,只希望在船上终老,因为轮船与钢琴就是他的乌托邦。他选择了放弃无果的爱情,回到船上;他选择了一片片掰碎自己唯一的一张唱片,在这个过程中他的觉悟再次得到了提升;他选择了与废弃的弗吉尼亚号一同消失。是的,他的想法就是如此。资本主义的世界对于1900来说过于复杂,他就像是一个天真的孩子,不应该接触那些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他的世界只需要有音乐为伴,在音乐的创作与演奏中,1900的灵魂就得到了升华。他是纯粹的艺术家,他的灵魂组成了没有一点功利性的意味。正因如此,当麦克斯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他时,他还是婉言谢绝了麦克斯邀他一同下船的请求。陆地对于1900,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而且1900没有任何生活经验,一定会淹没在残酷的竞争中;而弗吉尼亚号上的环境则是1900所熟悉的,于是他选择了弗吉尼亚号——这样一个能让自己感受到真正的幸福的地方。他用自己的选择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温馨的栖身之处,给自己带来了幸福。我想,从这个角度上来讲,1900的选择无可非议;我们每个人的奋斗,不就是要让自己获得幸福么?而1900通过终老船上,使自己获得了幸福,而且比有些人的成功之路少了许多坎坷。他在无数个选择中,没有丧失自己的主体性,而且1900通过这一次次的选择,真正主宰了自己的生活。

  1900是孤独的,更是自由的灵魂,永恒地在海上高歌狂舞。

  三、麦克斯的人物意义

  说完了主角,我也想简要地提一提整部电影故事的讲述者,也是1900一生的见证者——麦克斯。

  麦克斯是弗吉尼亚号乐团的小号手,1900是他唯一的朋友。我想,他的存在就是为了衬托出1900的人物形象,麦克斯是一个世俗气息很浓的人物,他怂恿着1900与杰瑞比赛,并且希望1900的一炮而红能够让自己过上好日子;当这一切都落空之后,他又毅然决然地走下船,去陆地打拼,到最后只落得个卖掉自己心爱的小号的下场。多么可悲!这就是从精神源头上剥夺了麦克斯的艺术尊严,从此在艺术方面,麦克斯被宣判死刑。反观1900,他没有麦克斯那么“充满智慧”,但是他懂得音乐的真正意义——音乐是净化灵魂的,不是用来赚取金钱与名声的工具。他是高尚的,他是音乐的主宰。他是纯粹的海上音乐家,他用自己生命的终结保证了自己音乐的完整性与纯洁性。这样的1900,固然是值得尊敬的;但是这样的1900,也注定是一个工业社会的牺牲品,是值得同情的。

  电影以麦克斯的回忆来发展,也就是说,1900的人生传奇只是麦克斯的讲述,其真实性听者自然可以不会相信。而麦克斯一直坚信着1900存在而且还活着,为此不顾一切阻挡前往废弃的弗吉尼亚号,最终也凭着那一卷留声带找到了1900。从这个层面讲,麦克斯也是有人情味的,至少他没有忘记自己唯一的好友,尽管已经多年分离。

  结 语

  不管1900是否真实存在,他的艺术高度早已能够深深地打动每一位观众。他翻飞的手指,灵动的旋律,他身上的荒诞、孤独、自由,一直在呼唤着我们对人生意义的真正思考:在当今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是否应该保持自己的初心,为自己的幸福而奋斗,抑或是为了名利而在社会上随波逐流?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就飘荡在从欧洲到美利坚的那一段航程上。

上一篇:2010年韩国爱情剧情片,同一屋檐下的四角恋《无法忍受》
下一篇:外国“史密斯夫妇”其实是中国的这道菜,你能猜到是哪一道吗?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