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击俱乐部》:我们是被历史遗忘的一代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0-03-03
手机版

  时至今日,《搏击俱乐部》仍旧是大卫·芬奇巅峰之作。这部电影集结了布拉德·皮特、爱德华·诺顿这些实力与流量并存的影星,再加上魔幻现实作家恰克·帕拉尼克的原创小说《斗阵俱乐部》,将导演大卫身上独有的魔幻特质发挥到了极致。

  我认为这部电影在大卫导演生涯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从《七宗罪》的疯狂罪恶、《本杰明巴顿奇事》的奇异经历到《消失的爱人》中的绝地反转——大卫身上诸多突出的电影特点在《搏击俱乐部》中有了集中体现。我们随着这部电影电子乐的迷幻以及剧情有条不紊、环环相扣的旁白交代,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到最后男主杰克和玛拉牵着手共看高楼倒塌,大团圆的结局并没有丝毫令电影极具传奇性的故事失色,反而让我们达到了一种感官体验的巅峰状态。

  其实无论是导演大卫的拍片初衷,还是恰克故事的主旨核心,他们都试图揭露一个有关于毁灭和重生的价值观念。《搏击俱乐部》这部电影确实做到了,而且做到了极致。最后那些高楼大厦和现代社会束缚我们的准则都被毁灭,杰克重新审视自己,对自己所爱之人勇敢表白,牵着玛拉的手,看着这一切不复存在,大团圆的结局正是重生的开始。中国人讲“不破不立”,正是这部电影的核心价值观,唯有毁灭方可重生。

  在电影中杰克无疑是芸芸众生中极为平凡的一个——如同梭罗讲的“平静地绝望着”。工作的无趣繁琐、现代社会表面化的文明营造、生活的死气沉沉等等现代人该有的沉闷在杰克身上都有近乎极端的表现,而不同于普通人默默忍受,杰克对这些事物极其敏感,整日失眠,他不得不找到宣泄方法,让自己摆脱一天又一天烦躁、颓废的痛苦。

  杰克身上出现的人格分裂在电影中或有夸大,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何尝不是一幅幅精神分裂的面相。于生活、于工作、于朋友、于亲人,我们伪装出不同的面相——开心、难过、一本正经、肆无忌惮,如果把我们一天不同处境下的面孔剪辑在一起,或许连我们自己都会怀疑是否有精神分裂。杰克分裂出的泰勒具有明显的破坏特征,因为杰克早已对围绕在自己身边的这些无聊乏味的事物厌恶不已。只是生活让他持续忍受,甚至连自己都骗了,误以为自己适应了这种现代化的城市生活。

  泰勒说过这样一段话,“潜力都被浪费,只做些替人加油的工作,或是上菜的工作,或是打领带上班的工作。广告诱惑我们买车子、衣服,于是拼命买不需要的东西。我们是被历史遗忘的一代,没有目的,没有地位,没有世界大战,没有经济大恐慌,我们的大战只是心灵之战,我们的恐慌只是我们的生活。我们从小看电视,相信有一天,成为富翁,明星或摇滚巨星,但是我们不会。那是我们逐渐面对着的现实。所以我们非常愤怒。”这段话中所讲的“我们是被历史遗忘的一代”,正是现代人生存的事实。

  当社会文明基本构建,在一定社会规则下一切都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只要我们每天上班,就可以吃好穿暖,生活没有了危机感,连打游戏都了无生趣。其实大多数的现代人内心中都有一颗泰勒这样分裂性人格的种子,对于生活的一切早已想全部摧毁,只是依托于物质的我们,不得不依靠这一切来供养,方才一而再再而三地妥协。

  《搏击俱乐部》正是给了我们一剂解药。当我们看到杰克能够肆无忌惮地打架、能够摧毁那些令我们心力交瘁的银行体系、不再对老板卑躬屈膝而是勇敢怼他、把内心的不满彻底宣泄出来时,我们已然沉迷电影,无法自拔。这部玄而又玄的电影无疑引起了我们的共情。电影的意义所在并非是让观众反社会,在我看来,其实是一种心理状态的摧毁和重生。

  值得我们借鉴的当然不是去毁掉我们的生活,变成一个在破楼里如蛆虫般生活的乞丐,而是要让我们将已经为自己构建的顽固心理模式摧毁。但凡能让生活改变一点,但凡让生活有点新意,但凡能够不再那样乏味无聊,请勇敢突破,努力尝试,我们会拥有一个全新的自我。因此,本文所提出的“唯有摧毁方能重生”正是《搏击俱乐部》解救现代人乏味苦闷的生活良药。

  《搏击俱乐部》在导演大卫·芬奇的编排之下,利用调侃的旁白,进行着一种魔幻的意识流叙述。故事不仅充满着令人着迷、捧腹的黑色幽默,还极具代入感。有许多电影因为结尾处的大团圆处理让故事有虎头蛇尾之感,但是《搏击俱乐部》中的大团圆反而让电影走向高潮,十分出彩。而电影所揭露的“不破不立”的宗旨,值得许多现代人参考。如果生活让你窒息,那么就摧毁它,让自己活得重生。

上一篇: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八位战神,最强者曾开天辟地,最弱者逐日而亡
下一篇:齐铭:电影《悲伤逆流成河》中最渣,也是最可恨的人物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