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形物语》人兽恋提名奥斯卡,重口还是另有玄机?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0-03-03
手机版

  不可否认第90届奥斯卡将最佳影片颁给《水形物语》的争议直到现在仍余势未了,因为《三块广告牌》的出色虽然不能说令《水形物语》自惭形秽,但在故事的构架上《水形》确实远逊于前者所创造出的艺术张力。

  可以说“反对派”普遍认为《水形特语》的童话故事过于平淡无奇,猎奇式审美过于强烈,归根结底不过就是“翻转”的人鱼故事,美人鱼变成一只怪兽,“白马王子”则成为哑女,假设将星爷的《美人鱼》主角男女身份转换,甚至差不多就可当作一部搞笑版《水形》来观看。

  但“支持派”则认识“怪兽大咖”吉尔莫·德尔·托罗(陀螺)用“人兽恋”的魔幻体裁反套路传达出社会底层人士的挣扎。整部影片极少见到阳光,但压抑的幽暗色泽下所诠释出的却是令人颤抖的真善美。一个具备人性的“兽”不再是兽,一个丧失人性的“人”又能称之为人吗?这正是陀螺抛下的问题。

  支持派的观点也并无道理,“陀螺”一向善于在影片中将黑暗与诗意相互融合,《潘神的迷宫》在神怪与现实的平行世界中营造出的诡魅恐怖华丽而妖娆;《环太平洋》第一部中战争机甲与怪兽的拼杀残酷而冷硬,但却又让他将机甲的厚重感与对坑的史诗感演绎出别样意境。而且,你总能从他的影片中寻找到或多或少的“渴望”。

  《水形物语》也一样,“人兽恋”只是外壳,内涵却要比《美女与野兽》高出很多,虽然这两部同为“人兽恋”的影片在豆瓣评分中只相差0.1分。

  如果有人认为《水形物语》讲述只是爱情,那就太过于小看陀螺。这部影片以多视角为都市边缘分人群描绘出一幅幅侧写,以他们在同一事件中的矛盾冲突来展现各方的生活状态:一位无法说话的残疾人,代表着无话语权的弱势群体;一个同性恋画家,代表着被边缘化的族群;一个俄罗斯间谍,代表着迷茫的权力结构工具;一个黑人女工,代表着沉溺于无聊生活的底层普众。

  而“怪兽”是契机,同时也具备被压迫者和被理解者的双重身份。打个比方,人类对于迥异于自身喜好的事物都是带有负面情绪的,如果一个人有缺陷或异常丑陋就很容易会受到他人的疏离与欺辱。笔者初中时代曾与一位女生同班,该女生因为满脸麻子而被全班所孤立,有人连碰过她的物件都觉得“恶心”而要洗手。问题就在于,即便是认为如此做不妥的“我”(个体),也在这种群体性意识中选择屈服,成为孤立这个女生的帮凶,这也成为笔者初中时代后悔的“黑历史”。

  通常,行使“暴力”的这类人并不会觉得自己有什么错误,因为他们甚至觉得对方根本不能算是“人”。《水形物语》将这种对于弱势者的欺凌用“怪兽”来反衬是相当具有刺激意味的。因为在与女主的不断接触中,“它”所表现出来的智力并不亚于人类,甚至有人类所不具备的某种神力。“陀螺”在此处让“它”表现出了超越人类的生物性使之升华为“人”,目前就是探讨人与兽的真正界限,也有些种族意味。

  不过“陀螺”还是以浪漫主义手法给了观众答案,人与兽(种族之间、少数群体之间)是可以引发共鸣的。因为这里的看似那些不敢发声的少数人,其实才是真正的大多数,虽然他们个性迥异甚至性取向不同、意识形态不同(间谍),但他们仍然可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抱团取暖并抗击禁锢他们的压迫者。

  所以说,“它”是个契机也是个导线,所以也可以更加理解为何哑女如此“仓促”就能爱上“它”,一方面是有共同的缺陷(无法说话);另一方面是相似的痛苦(被社会的漠视与疏离)让他们能迅速产生心灵上的交互。而画家与黑人女工也一样,他们都在“营救”这件事上经历过矛盾期,但最终还是选择帮助哑女,看似是因为研究所不人道的残酷行为,其实是因为“它”是同类人。

  最终,冲脱现实的羁绊,“陀螺”选择让哑女在水中“复活”并化为“鱼女”与所爱永远生活在一起,成就这部童话。看到这里各位应该也能明白,《水形物语》这部影片所包含的“正能量”价值观确实要优于暴躁的《三块广告牌》,奥斯卡评选向来注重“社会价值宣传”,而且TA也是好莱坞向世界展示的通道,所以如果仅以艺术质量来评选一部获奖电影,对他们来说是完全不够的。

上一篇:只有芸知道:罗芸分成四份的骨灰诠释了她的一生,9分高口碑值!
下一篇:《恋恋笔记本》她选择执子之手,他甘愿与卿偕老?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