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有芸知道 忽然深情冯小刚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0-03-03
手机版

  冯小刚生于1958年,那一年中国北边儿的志愿军刚刚撤出朝鲜,南边儿又开始炮轰金门,美苏玩儿命往天上放卫星,北京人却在忙着全城猎杀“家巧儿”。

  不能说当年的这些“名场面”造就了冯小刚的性格,但至少他“血色浪漫”与“接地气儿”混合型的一生,总能看出点儿那个特殊年代的痕迹。

  从他的电影作品里也能看出一些门道——《集结号》和《芳华》,一个充满战争英雄主义梦想,一个藏尽军旅浪漫主义情怀;《夜宴》、《唐山大地震》和《温故1942》是冯小刚作为一名导演,想要给中国影史留下几个永不褪色的作品;《非诚勿扰》、《私人定制》和他更早那些开了先河的“贺岁片”,就是想让观众都喜欢,再挣俩钱儿。

  他的电影大多要么题材浩大,要么轻松幽默,即便有些许深情,也是一闪而过。我们当然不会忘了那句无比深情的“1997年就要过去了,我很怀念它”,但这个从小儿跟在王朔身边捧人帮腔儿说惯了拜年话儿的男人,旁人其实很少见到他真正敞尽心扉。

  可能是过了“耳顺之年”总有些话想说,可能是人岁数儿大了眼窝子就浅,也可能是《芳华》开了个诉深情的头儿却没让他聊过瘾,在2019年行将结束的时候,冯小刚低调地拿出了《只有芸知道》。

  老男人深情,最为致命。

  《只有芸知道》是冯小刚根据一个朋友的真实爱情故事改编的,是“我的一生和一个女人搅在一起,还总是觉得还没呆够”的故事。这个故事深情到什么份儿上呢——这么说吧,要不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字幕明明白白地写在那儿,我这种死魔羯,是不相信世上有人这么痴情的。

  这是一部让人坐在影院放映厅里心里哭得死去活来,脸上有眼泪静静滑落的电影。

  故事是中年丧妻的男人替妻子实现遗愿的故事,但影片用了超过3/4的篇幅在讲男主人公隋东风和女主人公罗芸的相爱、相处、别离过程。

  没有太多的叙事技巧,镜头在一个男人的回忆里铺陈开来,新西兰清晨的大雾、无止境的海、地毯似的大块平整的草原和落在上面奶糖似的绵羊,故事就在这里发生了。

  早出晚归的新西兰中餐馆创业者隋东风和罗芸,忙碌的生活中夹杂着“晚上回到家里,推开卧室的房门,打开灯,灯光自上而下映着蓝色墙面上巨大的鲸鱼,好像明明暗暗的海底”这样的浪漫,这对夫妻结婚九年了却还能一堆一堆地互相说着肉麻话,在大树下互相搂着享受一个不工作的下午。

  两个人初到新西兰时的房东林太,曾经说过“长久的夫妻就是能熬”,隋东方和罗芸用这段爱情证明了林太是错的。这是一段所有人都梦寐以求,又求而不得的婚姻,也是令上帝嫉妒的婚姻。

  于是他们的爱情随着罗芸生命的结束而戛然而止。

  林太虽然说错了长久的夫妻,但她另一句话却说得很对:“半路上留下的那个人苦啊。”

  罗芸不想让隋东方受这份苦,隋东方却守着这份苦再也没有松开,他失去了罗芸,他再也不想失去任何跟罗芸有关的东西,哪怕是苦。

  全片除了持枪醉酒的莽汉,和片尾鲸鱼跃出海面,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特别调动挑动观众神经的画面,但我的情绪就随着两个人平静得甚至有些乏味的生活飘荡,随之哭、随之笑、随之欢喜而欢喜,怅然而怅然。

  如果说年轻时的冯小刚京味儿幽默讽刺谐谑,那是因为心扉这种事儿在他看来,用王朔的话说叫“我跟你聊不着”,那么这两年冯小刚接连拍出《芳华》和《只有芸知道》,大概是不必再刻意讨好谁,只想拍点儿自己想聊的事儿了。

  如果说表达欲可以分成几个阶段,年轻导演大概就是“乱拳打死老师傅”,不按套路出牌,一顿旁逸斜出,蒙着就成了“新锐导演”,没蒙上就黯然离场;后来新锐导演也玩儿起了各种套路,所谓“技巧”,一鼻子好莱坞工业范儿,十几分钟一个嗨点算得跟程序员似的。

  《只有芸知道》是冯小刚“表达”的新阶段——“无招”。

  徐帆饰演的林太吃着吃着火锅,突然哭了出来,嘶哑地吐出两个字,“想他”。冯小刚开始拍生死,一出手就无招胜有招。

  耳顺之年冯小刚,忽然深情“芸知道”。冯小刚越来越少出现在闹哄哄的名利场,不再跟观众吵架,也卸下了“中国最成功商业导演”的帽子,“贫”了大半辈子的冯小刚再出现在镜头前,身形儿瞧着总觉得有点儿寂寞。

  王朔说从某一年开始,身边的人开始以每个月一个的速度离开人世,你不知道下一个会轮到谁。从那年起,他开始拿北京话翻金刚经,跟隐居的老和尚发短信聊天儿,参生死。

  冯小刚大概也在明里暗里地参这些事儿,“只有芸”是个寓言,好多事儿它就不能等,能做的时候多卖点儿力气,能爱的时候玩儿命爱,别等着,我们后头还有漫长的一生用来等死呢。

上一篇:超感人电影《落叶归根》,让爱继续延续下去
下一篇:原来《哈尔的移动城堡》那么有看点,怪不得日本动漫发展这么好!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