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方面看《叶问4》作为真人事迹改编功夫片的成功之处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0-03-01
手机版

  近日,《叶问4》的票房正式突破10亿大关,创造华语功夫片的历史记录。无疑为巅峰不再的功夫片的未来谋求了新的出路和发展。

  不仅在国内,在海外,叶问作为有名的华人英雄代表”IP MAN",也引发了一阵中国功夫热潮。而不同于那些纯虚构式的英雄人物,叶问作为真实历史上存在过的武术大师。以其生平事迹为蓝本的系列电影,如何在尊重人物原型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改编,是非常考验创作者功力的。

  而监制黄百鸣、导演叶伟信、主演甄子丹的“黄金搭档”无疑用良好的票房和口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所以,我今天会以《叶问》系列电影为例,结合香港功夫片的发展历程,从家国情怀的展现、家庭情感的表达、武术招式的呈现三个方面,谈谈这部电影的成功改编之处。

  01 宏观上,家国情怀的展现:将大中华情怀和本土精神结合

  许知远在节目《十三邀》中,曾经和蔡澜讨论过,香港文学影视黄金时期的创造力,来源于某种“大中华式的家国情怀“。

  49年以后,天南海北的华语电影人纷纷南下香港。在这个弹丸之地,开辟出了一座“东方好莱坞”。和祖国大陆藕断丝连的文化血脉,让香港的文人在狭小闭塞的城市,创作出了新派武侠,那里有大漠、塞北,有宽阔的自由世界,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萧峰、郭靖....

  而传统广府文化和西方文化交汇的特殊殖民地环境,同样也让功夫片盛行一时。在清末民初,那个内忧外患的年代,霍元甲、黄飞鸿等近代功夫大师,面对洋枪洋炮,用自己的拳脚苦苦支撑起一方天地。

  近些年,随着香港影人纷纷“北上”发展,香港本土的电影市场进一步萎缩和边缘化,怎么在迎合内地市场口味的基础上又能保持港片特色成为了香港影人在新时代的创作难题。但是叶问系列则很好的在其中找到了平衡点,这也是其在内地市场获得票房成功的最大因素。

  而相比广东十虎等活跃于近代功夫大师,叶问的身份有些特殊,他的晚年是在香港度过的,再加上培养出了李小龙这个响当当的弟子,可以说跟香港的本土文化联系得更为紧密。叶问成为经典“IP"的过程,也可以说是香港影视文化低迷时期的一次成功“输出”。

  如果说故事背景还设定在抗战时期佛山的《叶问1》,还没有跳出以往黄飞鸿、霍元甲式民族英雄的套路的话。那从《叶问2》开始,从佛山来到香港的叶问,真正转变为了更具有香港本土特色的英雄形象。

  同以叶问为主角的《一代宗师》中,梁朝伟饰演的叶问在影片最后来到香港著名的武馆街。随着时代变迁,一代武林中人,纷纷来到香港谋生,街道上林林总总的牌子,“实际上就是整个武林”。

  但不同于《一代宗师》中,故事讲述到叶问来了香港之后就戛然而止,保留住了那个更接近传统武侠中大侠形象的叶问。甄子丹版叶问则继续讲述着他来到香港之后的故事,让叶问更加的具有“市井味”和生活气息。因为战乱,原本是富家子弟的叶问避难到香港,迫于生计,在大厦天台”开馆授徒”,在街头到处贴宣传单进行“招生,为了给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而挣扎努力。俨然就是“狮子山下精神”的写照——那些在艰难时期,一直奋斗与拼搏的香港市民。

  如果说《叶问2》最后大战英国拳王“龙卷风”还保留了以往功夫片的家国情怀的话。到了《叶问3》,全片围绕着叶问为了保护儿子所在的学校,代表街坊邻居和黑恶势力展开斗争,跟泰森饰演的外国BOSS也只限于点到即止的切磋,最后的决战也是和张天志之间的同门相争,淡化了以往较为宏大的家国情怀。

  而这更接近真实中的晚年叶问——相比于传统功夫片中那些武侠式的英雄人物,此时的叶问已经成为了大隐隐于市的香港本土市井英雄。

  但过犹不及,《叶问3》的风格转变尽管满足了港人对于老香港的情怀和共鸣,创下了当时香港票房纪录。但毕竟香港市场体量还是太小,崛起内地市场才是重点。因为潜在的文化隔阂,显然让很多内地观众感到不适应。尽管依靠前两部积累下的人气以及内地院线的扩张,《叶问3》的内地票房相比前两部依然是大幅攀升,但口碑显然有所下滑。而《叶问4》如果不积极求变的话,那票房很难达到预期。

  随着《战狼2》、《红海行动》等爱国主旋律大片引发观影热潮,显然也给了一批香港电影人启发。于是,《叶问4》也应运而生了,电影主创将故事背景大胆的放到了60年代中西文化冲突频繁的美国唐人街,重拾起了大中华家国情怀。

  现实中,尽管叶问本人并没有真的到过美国,但是唐人街华人受到的压迫和歧视是都真实存在的,用中国武术去改变老外对华人的偏见也正是徒弟李小龙等新一代武术家一直在致力于去做的事情。可以说李小龙不管是功夫技艺,还是为人处事的哲学都受到师傅叶问很深的影响。而电影通过艺术化及合理的改编,把叶问作为香港本土、更是传统华人武术家的代表放到现代西方社会,直面这种文化冲击,恰恰是其主题升华之处。

  而这种独特的,不同于以往功夫片中主角的形象设置,也让叶问系列电影在功夫片整体低迷的环境中,开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道路,在迎合内地市场的同时,也充分保留了自己的独特特色。

  02 微观上,家庭情感的表达:更为普世化,让观众产生共鸣。

  相比于甄子丹以及梁朝伟诠释的叶问,另一部由黄秋生主演的《叶问:终极一战》,则更加真实的还原了真实的晚年叶问:来到香港之后因为政治环境变化被迫和留在大陆的妻子两地分居,直至妻子去世。在这里,叶问没有和洋人打擂台,也没有那么多激荡的英雄事迹。晚年在寂寞中和歌女相爱,甚至一度染上毒瘾,更像是一个身边的平凡的老人。

  叶问的大儿子叶准曾经评价过:“这部电影的诞生弥补了很多遗憾,在这部电影里的叶问更像我爸爸,生活中和电影里其实是很相似的”,

  显然,过于真实和残酷的情节让这部电影的票房惨淡。当然,不是说这部电影不好,而是走的风格路线不同。如果要把叶问打造成为一个华人英雄IP的话,那势必要进行改编。而叶问电影没有像李连杰的《霍元甲》那样颇具争议的虚构了所谓的“灭门惨案”来强化冲突。而是在遵循主人公真实生活大的轨迹不变的前提下,为电影主题进行适度的改编。

  而电影除了在家国情怀上对晚年的叶问进行了升华,同样在对家庭情感的表达上,进行了更为“普世化”的改编,让更多观众产生共鸣。

  首先便是对于叶问和妻子之间情感的。在叶问电影中,熊黛林饰演的妻子张永华最终也跟随着叶问来到了香港。并且在第三部中一改以往的花瓶形象,赋予了角色更多的情感。叶问发现自己一直忙于工作以及行侠仗义,却发现自己忽视了陪伴家人,最终在妻子被查出患有癌症之后,才追悔莫及。而妻子的去世也直接导致了叶问之后和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儿子叶正之间的矛盾。

  在《叶问4》中,电影别具匠心的把故事发生时已经结婚生子的二儿子叶正改编为了中学生,借由叶问对儿子的教育问题将一个真实、有血有肉、内心矛盾父亲形象展现给了观众。

  可以说,像叶问这样的老一辈武术家,学武乃至开馆授徒很大程度也是因为生活所迫。电影尽管进行了浪漫化的改编,但没有神话叶问,而是把他内心面对时代变迁的矛盾纠结一面给展现了出来。他认为在现代社会,打打杀杀已经落伍了。希望儿子能够去美国读书,用知识来赢得更好的生活,而忽视了儿子想要练武的兴趣。但是通过美国之行,从万宗华父女、美国军方身上,他意识到,外国的月亮也未必圆,不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儿子,而是尊重他的个人兴趣。而此时,叶问也被查出了癌症,影片最后叶问让儿子拿着摄影机拍下自己练功的过程更是引起了不少泪点,使得观众产生了更多的情感共鸣。

  03 技术上,武戏的呈现方式:表面了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的困局与突破

  近些年,随着网络新媒体的普及,传统武术也经历了“祛魅化”的过程。关于传统武术到底能不能打的问题,也引发了诸多争论和质疑。但纵观叶问系列电影,则在保持电影观赏性的同时,相对于其他功夫电影,更真实地还原了咏春这样的传统武术的本质。

  首先,影片也展现了以万宗华为首的唐人街武师,在传统武术在面临现代西方空手道等搏击术冲击下,固步自封的心态,甚至也不乏罗师傅这样的沽名钓誉之徒。

  但同时影片也表现了李小龙、赫文,积极向西方人宣传中华武术,致力于将其引入美国军方课程的开放心态。

  可见,落后的不是传统武术本身,而是某些人的观念。

  另一方面,影片也没有过度夸大传统武术的战斗力,不管是女中豪杰蒋师傅、还是太极宗师万宗华,单论招式,在和使用空手道的军人比拼时并不吃亏。但吃亏的在于力量、体力、年龄乃至实战经验的差距。这正体现了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重招式而轻力量和实战经验的问题。

  而叶问和巴顿的终极一战,同样也没有神话的叶问的实力,而是充分反映了年老力衰、疾病缠身的叶问和年轻强壮的对手之间的差距。而叶问最后击败对手也是使出了标指、撩阴腿这样的杀招。反映出传统武术其实并不是不能打,而是在现代社会从原本战场上的杀人技转变为了强身健体的武术。如何在强身健体的基础上将传统武术进行商业化推广,提高其实战能力恰恰是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总结一下:

  可以说,《叶问4》作为一部真人改编系列电影的终章,家国情怀的展现、家庭情感的表达、武戏的呈现三个方面的成功改编,恰恰是其取得票房和口碑双丰收的因素。也为这十年布局画下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作为华语电影近些年最为成功的功夫片,这部电影也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发。因此,写下了本文,谈了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上一篇:票房破9.4亿,《叶问4》宣布延期一个月,正面对打《唐探3》!
下一篇:【泽龙评地】70.6亿!鼠年首拍!北京土拍抗疫新招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