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观电影《误杀》有感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0-03-01
手机版

  看完电影,思绪良久。这是一部翻拍,质量却上乘。对于人性,人心,世故,世道,面面俱到的误杀,通篇点题。

  人性

  现实中与人交往,往往就是给人贴标签,并将这张标签深深刻在我们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见人如签。维杰也是利用了这一点,从始至终给他人留下的内心标签:一位好丈夫,工作热情认真,无不良嗜好,给自己做了坚不可摧的人证。好人是一定不会犯错的,坏警察就算察觉了事情的端倪也无法撼动我们早已烙刻心里的标签印——好人永远都是好人,坏人永远只是坏人。特别是影片的高潮——暴雨天,媒体,群众,警察,当事人,全部在场,当众掘祖坟,将整场戏的气氛推向高潮;当掀开布袋找出的却是一只“替罪羊”时,暴乱,愤怒,嘲讽,讥笑,报复,对手的提前祝贺,将戏里的人性全部爆发展露无遗,也将我们戏外的观众积累的所有紧绷的弦一刹那间全部释放,让我们“爽”了一把的同时,也不忘给个棺材板血印的特写——事情的真相只需符合大众心理所盼,决定成败的细节会被人忽略,或者说,人们根本也不会再去在被已满足内心所盼的前提下,关心事情原本所有的真面目,一个对人性赤裸裸的误杀。

  人心

  都是肉长的,影片最后没有名誉地位的原警察局局长与原准市长,作为一对普通的父母出现在佛像面前泣不成声时,你会觉得抛下一切,唯有血浓于水。钟声响起,鸽子越不过的高塔另一边,爱,早已超越一切。特别是母亲对子女的爱,在警局里陈冲老师与谭卓老师为自己子女对峙时,“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兽”,陈局长嚣张跋扈的外厉内荏与平平母亲弱不禁风的斩钉截铁行成明显的对比的同时,又反射出母亲的韧性——唯独母爱,没有误杀。

  世故

  父亲与市长面前,选举为大,对孩子缺乏关心,只在乎自己的感受,对孩子非打即骂;母亲与局长面前,母爱为大,对孩子却过于溺爱,一切宠着孩子,为犯错埋下伏笔;自己与家人面前,做保护伞为大,“再小的蝼蚁,也敢于一切抗衡”。三种各为己需的人生观,三个不同的选择,造就不同的误杀,造成了不同的后果,也在侧面反映了当代家庭教育的缺失,父亲的过严与母亲的过爱,形成鲜明的对比,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未成年的犯罪率,校园欺凌事件,屡屡升高,让人触目惊心。

  世道

  法律与人情之间,局长滥用职权公报私仇,父亲无能却拼尽一切挡在全家人面前,上演了一场法律与人性的较量。“我没什么能耐,不能给你们更好的生活。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挡在你们面前。”“我没有能阻挡我的家人们受到伤害,但是我可以阻止他们再次被伤害。”唯有爱与责任,没有误杀。

  影片的最后,维杰与家人还是自了首,法律还是战胜了人情与人性,犯罪还是要接受惩罚,还世间一个公道。我觉得促使维杰去自首的转折点,是当他看到小女儿安安的试卷的100分,具有明显的修改痕迹——为求全而不惜欺骗的教育不应教由小孩子,是时候要给孩子树立一个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勇于面对的父亲形象了,而且也能让无处安放的良心得以安定——布施两次,未误杀前维杰去寺庙布施,收到了僧人的祝福:误杀后,僧人拒绝了维杰的布施,暗示了维杰的罪。杀是真,但是误杀,杀是真,但是瞒住了。

  迄今为止看过满分的影院电影,关于对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的思考,关于对人性标签的思考,关于对法律与人情世故的思考,关于对自身如何成为一个父亲的思考,成人,为夫,当父,做己,就如同影片末尾秦沛老师历经沧桑后的笑容一样,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上一篇:红白蓝才是官配!NIKE Air Max 1独立日配色正式来袭!
下一篇:三个例子让你爱上电影《致命魔术》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