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流浪地球》算笔账,30亿票房,谁才是最后赢家?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0-03-01
手机版

  这个春节档,口碑和票房最爆的电影,自然是《流浪地球》。

  这部电影有多火爆?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电影已经突破了30亿。

  外交部为它做了硬核推广:

  在回答外媒记者问张艺谋新片《一秒钟》无法在柏林国际电影节放映的问题时,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向提问记者安利了《流浪地球》,“我知道现在大火的电影是《流浪地球》,不知道你看过没,建议你去看一下。”

  《人民日报》点名表扬:

  “我们期待能看到更多中国价值、东方理念,在人类想象力的疆域里延伸……今天的中国科幻文艺创作,既有改革开放40年科技巨大进步这一巨人的肩膀,又有着公众不断增强的科学向往这一深厚的土壤。”

  要知道,科幻片在内地并不是个很受欢迎的类型,远不及喜剧与超级英雄,《流浪地球》发酵到现在,不止触发了全民观影热潮,更是激发了公共讨论,其背后的文化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一部电影的意义。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它被赋予了一种里程碑式的意义。

  《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这句话可能是最近几天你最常听到的,然而这并不是瞎吹。

  电影是生活的比喻,也是现实的镜子,有什么样的国家与时代,就有什么样的电影。

  一部成熟的电影,不是偶然出现的,必定离不开经济的支撑。

  《流浪地球》不可能出现在二十年前的中国,那时候我们还在忙着怎么解决下岗工人问题,哪有空去仰望星空。

  到了今天,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年票房总量已接近甚至即将超过整个北美,这时候一部中国本土制造的科幻片就必然会出现了。

  《流浪地球》的特效镜头绝大部分由国内公司完成,只有小部分交给了好莱坞的特效公司。

  可以说,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中国制造的科幻大片。

  特效恢弘,气势磅礴,完全不输好莱坞大片。

  参与特效的中国公司有More VFX、橙视觉、PIXOMONDO、BaseFX。

  其中More VFX曾经负责了《一出好戏》、《悟空传》、《绣春刀》、《记忆大师》中的特效镜头。

  然而像《流浪地球》如此硬核的纯科幻作品,对于他们也是第一次。

  因为目前国内科幻电影制作经验少之又少,所以剧组几乎没有现成的场景可以直接用,也没有现成的道具可以买。

  怎么办?

  一个字,造!

  因为《流浪地球》剧本里似乎没有什么是可以直接拍到的,所以剧组在前期做了——

  3000张概念设计图;

  8000张分镜头画稿;

  10000件道具制作;

  100000延展平米的实景搭建。

  吴京说:“没有中国电影制作人制作过像《流浪地球》这样的电影。七千人参与了这部电影的制作,它至少在科幻电影界给七千人培养了基本知识。”

  所以,你说《流浪地球》是不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其次,科幻片是最容易做市场衍生的类型。

  卖的最好的电影周边,往往出自科幻电影。

  好莱坞科幻电影产生的周边品牌价值,远超过票房带来的收益。

  而现在,《流浪地球》的手机壳与设定集已经上市,手办估计很快就能量产。

  《战狼》《红海行动》《我不是药神》票房也很高,但却没有这样的周边辐射力。

  香港《南华早报》在评《流浪地球》时说到:“科幻电影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高,本土电影公司和资本不可能将该行业的利润拱手让给好莱坞。我们曾经以为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10年。然而随着《流浪地球》的出现,这漫长的等待可能会提前结束。”

  看到官媒、外媒、观众都一片叫好,有人就觉得批评《流浪地球》成了政治不正确。

  于是就有了前两天被广泛讨论的“一星大战”。

  在《流浪地球》豆瓣页面排在第一位的,是一篇一星影评《流浪地球,不及格》。文末有3.4万人点了“有用”,4.6万人点了“没用”。

  看得出来,对《流浪地球》的赞叹越强烈,引起的反感也就越强烈。

  有知乎网友研究了豆瓣2010年后评分7.5-8.5分、评价数5万以上的国内电影,这些电影中两星平均占比为2.28%,一星为0.54%。

  而《流浪地球》的两星占4.7%,一星占2.2%,一星二星占比是最高的。

  从评论区也可以看得出来,给《流浪地球》打一星的其实不全是针对影片本身,有的仅仅是因为讨厌吴京,也有的是来自原著粉的失望。

  给了《流浪地球》五星的,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出自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他们很生气“中国第一部史诗科幻片”分数被拉低,于是发私信谩骂给了一星的人,跑去各大应用平台给豆瓣app打一星的差评,甚至还排队给美国科幻大片《星际穿越》打一星。

  《流浪地球》的观众互相攻讦、两极分化。

  有人认为你不喜欢它,就是不支持中国科幻、崇洋媚外;有人认为你喜欢它,就是被“战狼精神”荼毒已久。

  大帽子一顶接一顶,至此,关于《流浪地球》的观影评价,已经变成了一场逐渐失控的舆论混战。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观众逐渐高涨的情绪,与科幻电影透出的价值观,以及刘慈欣原著里透出的理性思考,恰好是背道而驰的。

  其实如果完全撇开国产科幻里程碑的光环,单就电影品质而言,相对于好莱坞经典科幻大片,《流浪地球》还有一些差距。

  严格来说,《流浪地球》更像是一部灾难片。

  它凸显的是人类在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众志成城的决心。虽然热血,却少有冷静的科学哲思。

  比如在《星际穿越》、《火星救援》、《2001太空漫游》这样经典的科幻片里,主角都是训练有素的宇航员与科学家,起码具备理性思考的能力。

  而《流浪地球》里把全片高光时刻给了一个蓝翔技校生与一个初中生。

  再比如科幻电影里的关键台词,其实是非常需要有文学意象与人文素养的。阿西莫夫对科幻的定义就是“关注科技进步对人类影响的文学分支”。

  《星际穿越》用了狄兰·托马斯的名句,“不要温驯地走入那个良夜”;

  《银翼杀手》里的台词都非常优美,“我曾见过你们人类永不会相信的东西。在猎户星座边沿燃烧着的战舰,在茫茫星海中逝去的光束,然而所有这些都将随时光而去,就像雨中的泪水。”

  回过头看《流浪地球》,传达最有力的,居然是一条中国式标语,“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在刘慈欣的原著里,其实也有一些深刻句子,没有保留下来。

  比如“你在平原上走着走着,突然迎面遇到一堵墙,这墙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这墙是什么?”“(是)死亡。”

  非要打分的话,菌菌会给电影打7.5分,再加上1分的爱国情怀分。

  可不可以打一星呢?每个人都有权利去给出自己的评价。但这种评价是不是负责任,有没有理性思考,是需要个体反思的。

  最不应该的,是为了谁打五星谁打一星而掐架。

  对于观众而言,对电影的评价,或许可以少一些哗众取宠、意气之争,多一些中肯建议、理性之言。既看到长处也看到短板,既不棒杀也不捧杀,指出电影甚至原著的不足,也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鼓励,才能让我们的想象力跟着小说、跟着电影一起激荡,迎接中国科幻真正的春天。

上一篇:孙杨涉药再遭指责,奥运冠军痛批孙杨曾使用兴奋剂,应终身禁赛!
下一篇:「你的名字」成世界上最赚的日影!票房达337亿日元超千与千寻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