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郎的故事,到天若有情,为什么电影都爱用罗大佑的歌?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0-02-29
手机版

  用知识分子的方式思考,却用音乐人的方式表达,他心里流淌出的歌曲,成了经典电影的点睛之笔,对社会和历史的关注,使他在音乐领域鹤立鸡群,成为教父。面对现实和人性的拷问,让他的音乐在电影中大放异彩,他就是罗大佑。

  2016年10月13日,诺贝尔文学奖公布的结果,非常出人意料,这个奖项颁给了以摇滚民谣为特长的美国音乐人鲍勃·迪伦,这个消息传到中国了,很多中国的音乐迷感觉到很受鼓舞,既然可以颁给鲍勃·迪伦,那我们华人音乐家是不是也有资格获得这个奖呢?

  根据诺贝尔的评判标准,只要歌词音乐流传的范围足够广,而且能够上升到人生探究的这种高尚内涵当中,可以直指人心,这样的情况下就有资格获奖。

  如果这个奖项可以颁给中国的音乐家,那么谁最有有资格获得这个奖项?目前获得大众认可的,而且是票数最高的音乐家,就是罗大佑。

  因为罗大佑创作的音乐,几乎代表着许多人整个青春的回忆,比如《童年》、《光阴的故事》、《恋曲1990》等等。罗大佑有多种多样的音乐风格,但是每一种风格谱写出来的乐章,都曾经震撼着我们,在那个时代,罗大佑几乎是我们在音乐界里一个至高无上的偶像人物,和现在我们很多人崇拜那些小鲜肉,绝不可同日而语。

  我们经常看到一首歌曲,借助经典电影迅速传播开来,包括电影插曲;但是罗大佑的歌,可绝对不是所谓的电影插曲,有罗大佑的歌,会让这个电影的主题得到了升华,内涵得到了提升,但是脱离了电影,罗大佑的歌依然是罗大佑的歌,他依然会以经典的形式广泛的流传,也就说罗大佑的歌曲,是高于电影的一种存在。

  罗大佑当时给电影创作的好多歌曲,比如《明天会更好》、《你的样子》、《追梦人》、《滚滚红尘》等等,到现在依然广泛流传,而且脱离了电影,他的歌曲依然能非常饱满耐人回味。

  为什么罗大佑的歌曲被许多电影反复使用?

  那是因为罗大佑的歌代表了一个时代,写歌绝对不是儿女情长的情歌,他是根据时代背景进行创作。比如说《鹿港小镇》这首歌,歌词内容是反映台湾的拆迁和城镇化,当时因为拆迁,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同时,却也失去了他们拥有的,这难道不是现在我们在内地城镇化过程当中,经常见到的现象吗?

  罗大佑在80年代,写台湾那种城镇化和拆迁,把这种感觉写出来了,意思是说每个人都有一个回不去的故乡,都有难言的乡愁。

  “眼看着高楼盖得越来越高,我们的人情味却越来越薄,朋友之间越来越有礼貌,原因是大家见面越来越少,苹果价钱没以前高,或许味道变得不好,就像的彩色电视变得越来越花哨,能辨别黑白的人却越来越少。” ——罗大佑歌曲《现象七十二变》

  仔细品味可以发现,这不仅仅是歌词,还是一个时代真实的写照,就像行云诗人吟唱出的诗篇一样,震撼我们心灵;这比那些你情我爱的口水歌,意境要高出多少倍?

  所以说为什么电影里面,往往都会喜欢用罗大佑的歌,因为他的歌曲远远超出了流行音乐的高度,他常常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常常是一个社会的写照。

  有的人说唱歌的人这么多,写歌的人这么多,怎么只有罗大佑达到了这样的高度?其实这跟罗大佑的出身大有关联,他最早时候是一名放射科医生。很多出名的作家和思想家,都是医生出身,鲁迅先生在日本就是学西医的。包括当今的一些作家,比如冯唐、毕淑敏、余华都是医生出身。

  为什么医生出身对于社会现状的描摹,对人生的思考,就往往能高出很多人?

  因为医生这个职业,经常接触到人的生老病死,所以他们能通过这些人生的必然规律,直接抓住人生的真谛的道理。

  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罗大佑作为医生,他老早就直面惨淡人生,正式的淋漓的鲜血,所以他像猛兽一样剖析这个社会,才给我们留下如此多的经典歌曲。

  对于罗大佑的歌曲,你最熟悉的是《追梦人》,还是《你的样子》,或者是《滚滚红尘》等歌曲呢?

上一篇:宝宝身体出现这些状况,可能是寄生虫所致
下一篇:内外兼修、值得男人宠爱一生一世的星座女,肯定有你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