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工作心得体会赏析八篇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8-17
手机版

  感恩工作心得体会第1篇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的演讲稿范文1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伙伴们:

  大家好!

  首先感谢部队领导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突破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让我可以敞开心扉,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收获和感动。

  俗话说“好水酿好酒,好土塑好壶,好的环境造就好的人才”。所以,我感谢部队让我这粒种子能在沃土中成长;感谢战友们对我的帮助。部队的训练,让我少了一份天真、莽撞,多了一份成熟、稳重,更多了一份责任心。让我更懂得珍惜生活、珍惜工作、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责任。所以,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学会感恩,担当责任》。

  卡耐基说过:“有两种人绝对不会成功:一种是除非别人要他做,否则绝不会主动负责的人;另一种则是别人即使让他做,他也做不好的人。而那些不需要别人催促,就会主动负责做事的人,如果不半途而废,他们将会成功。”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一种角色又都承担着不同的责任。生活总是会给每个人回报的,无论是荣誉还是财富,条件是你必须转变自己的思想和认识,努力培养自己勇于负责的工作精神。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勇于负责的精神之后,才会产生改变一切的力量。人可以不伟大,人也可以清贫,但我们不可以没有责任。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放弃肩上的责任,扛着它,就是扛着自己生命的信念。责任让人坚强,责任让人勇敢,责任也让人知道关怀和理解。因为当我们对别人负有责任的同时,别人也在为我们承担责任。

  谁也不能改变谁,只有自我改变,才能使身边的万物改变,不要抱怨什么埋怨什么,一定对自己说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只要肯做,坚持,自信,执着我相信明天的路一定更会美好。

  工作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在岗一日,尽责一天,认真执行,不找借口。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施工员,要有责任感,不能因为工作中小事繁杂而采取敷衍应付的态度。而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自己的工作,追求完美,尽量把每个细节做好,尽可能的了解施工现场多样化需求。用自己的特长和学到的理论指导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去面对工作中的种种挑战。

  我身边的战友们,在工作中让我感触最多的就是责任。我数不清他们有过多少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也道不尽他们做了多少无私奉献,责任在他们身上已经被分解,每一个专注的眼神,每一次仔细的探究,每一次无怨无悔的深夜站岗,无时无刻不在诠释着“责任”的含义。所以我们说责任是最强的'能力,与此相对应,感恩则是最大的动力。

  怀着感恩的心去工作,对事业忠心耿耿,对工作积极负责,用奔放的热情、洋溢的激情、满腔的赤诚去对待工作你就不会产生抱怨、感到乏味;你会觉得工作是为自己;在受到批评时就不会感到委屈;你才能真正做到严以律已宽以待人,你才会发现工作的美丽。因为在工作中,我们可以找到自信,并从中获得经验和乐趣;在工作中,我们可以找到寄托,有了目标和前进的航向。当然,无数的艰难困苦会时时考验我们的心智,工作的压力也会令我们有不堪重负之感,但只要相信,生活在给予我们挫折的同时,也赋予了我们坚强,拥有感恩的心,我们就能够积极地应对工作中的各种困难,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人学会了承担责任。就要学会感恩,

  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部队,感恩战友,感恩朋友,是他们给了我们一个平台和空间。学会感恩是担当责任的基础,成功不是一种机会,而是一种选择,学会感恩,选择责任。

  感恩家人,最爱你的家人,要理解,体谅,包容每一个家庭成员;应该学会自我负责的责任,不要为失败或者自我的任性找借口,只有为失败找方法才行;学会调整心态,怎么过也是一天,所以一定心怀感恩肩负责任的做好每一天才行。

  人与人之间应该相处的之道是:人都有长处,相互学习:人都有短处,相互宽容;人都有难处,相互帮助,人都有苦处,相互体谅;人要懂得感恩!

  用心做事,用情做人。出门走好路,开口讲好话。要想得到爱就先学会爱别人。承担责任没有该不该只有要不要。千万不要欺骗自己,你最终将被欺骗的更惨。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赞美人也是在积德行善。

  承担责任没有对错只有选择,当一个人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要学会改变自己。我们要活于当下此刻,当不能改变过去的痛苦,就要找到快乐,没有快乐的地方,只有快乐的人。让我们用全身心的爱迎接每一天,做快乐的自己。

  责任来自于对集体的珍惜和热爱,来自于对集体每个成员的负责,来自于自我的一种认定,来自于生命对自身不断超越的渴求--责任是人性的升华。

  学会感恩,感恩身边的每一人,感恩社会,感恩单位,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会学会责任胜于一切!责任是一种精神,责任就是荣誉。

  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担当责任,当我们带着一颗感恩之心去履行自己的责任时,我们的内心和人生也会因此而显得丰盈和充实。

  如今的我,也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爱岗、敬业,担当责任的真谛,是部队这个大家庭,给了我实现梦想的机会,为我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所以我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正是这种心情,激发着我不满足于普普通通的工作表现,一切都想做到最好;正是这种信念,鼓舞着我勇敢的去承担起这份属于我的责任,用自己的力量,为部队的辉煌添砖加瓦!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的演讲稿范文2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中国有句古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的心,感恩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领导的知遇之恩、企业的待遇之恩、社会的关爱之恩……所有这些帮助过我们成长成才的力量,无不在启示我们一定要成为一位懂得感恩的人。

  我们应该学会感恩,用感恩的心去担当责任。有爱就有感恩,学会感恩,才会担当责任,这既是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生存的良知和道德。

  作为一名员工,工作是自己安身的本钱,而且满足了我们吃、穿、住、行、用的生存所需,同时又为我们提供了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平台。时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会使你产生一种自我奉献的精神,当你用一种感恩图报的心态去工作时,你在工作中就会体会到更多的乐趣,工作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呈现出一种更完美的工作状态。

  但遗憾的是,在现实中,有很多人特别是我们80后的年轻人,他们只知抱怨而不愿努力工作,他们从不懂得感恩,不知道珍惜自己的工作机会。满腹对工作的抱怨,对生活的不满,意志就渐渐消沉了,该负的责任不负了,浑浑噩噩地一事无成。

  感恩工作心得体会第2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 感恩文化 思路与方法

  一、前言

  “感恩文化”是近年来兴起的新鲜词汇,其核心是在弘扬我们中华民族感恩这一传统美德的同时,放大其人文意义,包括对我们身边的人们感恩,对帮助过自己的个人或组织感恩等发自内心的符合社会主旋律的思想感情。企业感恩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在优秀企业文化的指导思想下,打造企业内部的感恩文化氛围,用感恩文化建设引领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觉悟高度,对企业的发展和各项事业顺利推进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煤炭企业感恩文化的实质

  “感恩”的概念自不必赘述,中国自古就是闻名世界的文明古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造就了礼仪之邦的美誉,也积淀了各类文化精粹,如“儒家思想、道家学说、孔孟学说”等,成就了源远流长的上下五千年历史。企业感恩文化,就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长期实践所积淀起来的企业与国家、企业与社会、企业与客户、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感恩之情、感恩之行的总和。就企业实际而言,感恩体现在很多方面,除了推动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等,更体现在良好的内部氛围和社会影响力上。如我国现阶段做得比较优秀的企业,在全国人民内心深处都有着良好的企业形象,他们的宣传语或者核心产品代名词本身就体现着感恩文化,因此更易引起社会大众的共鸣,对企业的品牌形象塑造和产品销售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如乔丹体育的广告语“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快乐运动”,结合企业本身经营中不断回报社会,援建山区小学、捐赠体育用品等所作所为,充分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感恩的心;再如农夫山泉的广告语“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更加体现着企业对消费者和社会大众的承诺,在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绝的今天,敢于站出来这样呼喊的企业本身就是怀着对大众感恩的心态;又如电力企业经常使用的广告语“牵手(城市名字)发展,点亮万家灯火”,更是将企业本身提供服务与承诺和消费者紧密联系的经典构词。以上这些都是笔者列举的感恩文化在企业本身的理论体现,相比那些无良的投机奸商,这些企业可以说是感恩文化践行的先行者。

  煤炭企业感恩文化在企业内部的弘扬体现在企业干部职工身上。感恩的心不是每个人天生就有,是多年来个人素质和社会阅历的积淀,是更多正见、正思维和先进思想武装过的头脑所表现出来的近似于生活常态习惯的一种积极的、优良的感情。就煤炭企业本身而言,有着完善的组织架构,如党委办公室、工会、关工委、宣传部等部门,都可以在领会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去配合企业营造一个全员感恩的氛围,大力宣传感恩文化的必要性,打造一个团结互助、平等、民主、知恩图报的工作氛围。

  三、煤炭企业加强感恩文化建设的作用

  感恩文化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更是优秀企业优良企业文化的体现。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文化更有着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可以影响到更多的人。搞好煤炭企业感恩文化建设,将感恩文化的作用不断发挥并放大,不仅可以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更能为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奉献力量。笔者认为,煤炭企业感恩文化建设一定要与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让企业干部职工在快乐中工作,在满足和感恩中生活,让他们体会到企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归纳起来感恩文化建设的作用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有利于提高职工的思想觉悟,形成团结互助的工作氛围

  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我集团开展感恩文化建设以来,随着感恩文化的氛围逐步形成,广大干部职工之间的有效沟通交流开始增多,人人都是兄弟姐妹,完全没有了“小团体”的概念,大家都开始怀着感恩的心态去面对工作,越来越多地进行互帮互助。很多干部职工也从行事风格上开始变得低调和谦虚,领导干部更是一改以往雷厉风行的风格,不再让很多职工敬而远之,广大干部职工之间的情感交流明显增多。即便是在产生矛盾时,职工们也都会变得理解别人、宽容别人,相逢一笑泯恩仇。至此,可以说是“一派和谐景”。

  (二)能够增加广大职工的归属感

  感恩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取得了很多积极的效果。笔者在调查了解中发现,有感恩心态的人就是有爱心的人,有爱心的人在接受别人恩情的时候,会思考着知恩图报,产生忠诚和信任的心理情感。同样作为当代企业管理,更是如此。在我们集团,不少员工都通过长期扎实的感恩文化教育,增强了自身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不计报酬主动加班等现象经常出现。与此同时,在企业一些相关政策出台时,怨天尤人的情况也开始减少,更多的人开始学会站在企业的角度去理解企业管理者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决策。因此,笔者认为,感恩文化建设有助于增加广大干部职工的归属感,提高凝聚力,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论及建议

  总之,一个和谐的企业要想在今后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再靠刻板的管理已经无法保证。国外一些优秀企业家早就提出,今后企业的竞争将是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的竞争,感恩文化作为新时期优秀企业文化的体现形式,在我集团已经深入开展多年,有效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身心修养,相信伴随着感恩文化建设的继续推进,我集团将永葆感恩的心,成为更多高新技术人才生根发芽的土壤,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唐晓龙.感恩的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感恩工作心得体会第3篇

     感恩老师心得体会范文2000字

    上班的时候与同事一起聊到一个话题:现在的孩子不会关心别人,她像事事都要以他们为中心,要宠着他们,惯着他们,要是视线离开他们,他们会认为你不喜欢他,会在那里哭鼻子,同事说:前一段时间,她生病了,躺在床上,她的女儿坐在客厅一边看电视,边吃着可口的零食,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动画片带来的快乐,看了一上午,都没有走到床边来问一问,妈妈,您好些了吗?还有哪里不舒服。要吃些什么东西……连一句简单的问候都没有,同事很伤心,好像自己生病与她没有关,女儿怎么那么没有爱心、自私和冷漠无情。

    我对同事说,星期五的时候,我女儿的学校——实验小学组织家长和学生听了一堂感人的感恩演讲,同事说,你们学校举办这样的活动很好,应该多举办,因为现在的小孩子由于都是独身子女,家里人都看得重,让孩子们养成以自我为中心,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学会感恩,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是很多家长都感到头痛的事情,父母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含辛茹苦,无怨无悔,但我们的无私付出能否得到孩子的理解呢?我认为孩子们不能理解。因为有一次,女儿对我说:“妈妈,我一点也不幸福”,听了这句话,我的心都凉了半截,你说不幸福?我就问她,什么是幸福?在她眼里的幸福是天天有好吃的,好玩的,没有人约束她们的行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作为家长,我们把焦点全部都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未来的前途上,都忽略了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我们要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及时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要不然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就算文化知识水平再高,也会成为一个自私冷漠,没有人情味的人。

    感恩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课题,因为只有知道感恩的人,她的一生才会生活得更富足,更美好,如何要孩子们有一颗感恩的心呢?

    首先,我们要让孩子学会感恩,现在的孩子攀比心较为严重,只知道一味的向父母索取,要这样要那样,总之,别人有了她必定要有,却不知道父母挣钱艰辛,作为家长让孩子在体会父母关爱的同时,让孩子了解父母养育她们的艰辛,更要给孩子感恩的机会,如父母要有意识地让孩子为家里,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整个过程中,使孩子懂得尊敬父母,孝敬父母,感激父母。

    其次,要孩子懂得,如何感恩,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受到别人的帮助,家长要利用各种时机,在孩子的心底播种善良种子,让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孩子将他人恩惠铭记在心,增强责任感,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怜悯,懂得尊重,与人为善。

    再其次就是培养感恩的心,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就是一种无声语言,言教不如身教,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最真切,最具说服力,孩子的感受是最深刻的,因此,我们做父母平时无论工作多忙,在假期都要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双方的老人,过年、过节,老人生日和孩子一起为老人购礼物,朋友送来稀有的食物首先给老人留一份,在家庭中,父母、孩子间要相互尊重,关爱,体贴,要共同承担家庭责任和义务,又要共同分享家庭的利益,相互间,多用:“行”“谢谢!”“对不起”等语言。

    最后教孩子会感恩。

    过年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的礼物,并表示感谢,回到家里都要求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教师节,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父亲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语,表达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现在孩子喜欢过生日,我们可以多利用生日时候教育孩子家长告诉孩子:孩子的生日还是妈妈的受难日,讲奶奶怀孕的辛苦。

    一个经常怀着感恩之心的人,心地坦荡,胸怀宽阔,才会自觉自愿地给人帮助,主动融入家庭,亲近社会,教会孩子懂得深深的感恩吧!让我们的世界会因此变得更和谐,让世界变得璀璨耀眼!让世界充满关爱、真情!让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

    感恩老师心得体会范文2000字

    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后,我终于在万屯中学美丽的校园里开始了我的教师之旅,也在这个地方真正放飞着我的梦想,开启了我人生的新篇章。学者安东尼曾经说过:“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一颗感恩的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我体会知足感恩是工作顺利愉快、生活和谐幸福、事业成功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感恩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情感行为,这种情感和行为包含着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回报祖国、珍爱生命、追求和谐等伦理价值。一颗颗感恩的心组合成社会的良心、善心与爱心。只有有一颗感恩的心,才可能性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培养出健康和高尚的人。

    古人说:“滴水之恩,须当涌泉相报”。作为基层工作的教师,我们要知感恩。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永怀感恩之心,传递感恩的种子,懂得惜福和感恩,才能从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情感回报,懂得感恩,找到自己心灵休憩的家园。我们要抓住身边的小事,并将它无限放大,通感恩的种子,懂得惜福和感恩,通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和激情的互动,达到“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交融,爱与爱的传递”的目的,从而打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心灵。

    俗语说,知足者常乐。作为基层教师,要懂得满足是获得快乐的源泉。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知足就意味着能够坦然地面对并能真正地珍惜自己现实所拥有的一切,这是一种超然的心态。世上充满诱惑,欲望越多,烦恼越多,快乐也就越少。世间没有绝对的公平,重要的是心要知足。每个人拥有的财富、经历的生活、所处的环境都不同,但每个人都有值得让自己快乐与幸福的东西。我们应该对现在的工作知足,我们是幸运的,是幸福的,我们应该感激社会给我们提供了这份工作,感谢社会为我们创造了学习进步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和条件。人必须要有抱负、有理想、有愿望,有生活的目标,但也要知足知止。为生活而工作很痛苦,为工作而生活很快乐,快乐并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常言道:知恩图报。那就是感恩。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忘却了感恩,无暇去感恩,于是日子一下子变得浮躁起来,变得喧嚣不安。之所以这样,我们更要学会感恩,重拾感恩。感恩于生命,感谢它给了我们感受温暖的热源;感恩于机遇,感谢它给了我们升华自我的阶梯转。感恩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要让我们能以一种更积极的态度,去回报我们感恩的对象。对生命最好的回报莫过于珍惜;对爱最好的回报莫过于传递;对机遇最好的回报莫过于把握;对苦难最好的回报莫过于升华??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着它笑,它也对着你笑;你对着它哭,它也对着你哭”,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一个人,只有怀揣一颗感恩的心,才会体味到生活的幸福与乐趣,学会感恩也就是学会了生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你才会得到他人的尊敬和信任,才能帮你在逆境中寻求希望,在悲观中寻求快乐。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得到他人的帮助和资助,让自己顺利渡过每一个难关,帮助自己实现心中的理想,成就自己的事业!

  感恩工作心得体会第4篇

  【关键词】感恩;感恩教育;贫困生

  感恩是一种积极的情绪,是受惠者在接受到他人社会和自然等施惠者的恩惠之后在内心产生的一种冲动,它促使受惠者为所获得的恩惠做出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怀和行为。感恩并非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的导引以及环境的影响。[1]感恩教育的定义是指教育者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并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及理论教育内容,对被教育者采取知恩以及报恩等方面的一种人文主义教育。[2]

  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贫困生的人数日益增多。国家、高校和社会各界也加大了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各高校也积极开展助学工作,努力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并设立以“奖、助、贷、学费减免、特困补助、绿色通道、勤工助学”等方式为主的助学体系。在对贫困生的经济资助上,取得了显著成效,高校贫困生的上学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但是,对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却仍存在不足,使得贫困生接受资助后,却不懂得知恩报恩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受助学生的思想教育亟待加强,要加强对贫困生的感恩教育。

  一、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缺乏的表现:

  (一)在评选资助名额时,争当特困生,而不会想着是否有更需要的同学,有的一般贫困生甚至在当地获得大笔资助后,却只字不提,仍然在学校申请。

  (二)在评选名单初步确定后,对于应该交的材料却不能按时提交,或者对于应填写的资料不够负责,他们认为获得资助是理所当然,若没有获助觉得很难理解,他们认为帮他们修改资料,等待他们提交资料是理所当然的。

  (三)在获得资助后,不注意节俭,挥霍浪费,不思回报,并产生“等、靠、要”的思想,对资助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对于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挑三拣四,对于学校要求贫困生参加的活动态度消极应付,甚至找借口不出席,对于还款的通知和信息置之不理。

  (四)不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不思回报,时常认为自己的失利与不足时家庭贫困造成的不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只想通过家长和学校以及政府为自己解决困难。

  (五)部分贫困生没有将知恩图报的想法践于实际,这部分学生,他们知道得到资助应该感恩的道理,但是因为不善于沟通,不善表达,或者没能探寻到报恩的途径,未能用将感恩的心理以实际方式表达出来。

  二、高校贫困生感恩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自身的原因。经济困难学生因为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们更容易出现压抑的情绪和急切求胜心理,入学后,他们把读大学看作是改变自己人生的重大转折,渴望得到社会与他人的认同和尊重,但实际生活中容易出现理想与现实的强大落差,然而短期内无法改善的家庭状况,又使得他们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在受助时,他们会认为对方给予的帮助是出于同情和怜悯,而自己的接受纯属无奈,因而很难触发这些受助学生感恩和报恩。

  (二)家庭的原因。一方面,家庭经济困难的父母通常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都无所谓,学习好是父母对他们仅有的要求,而对于道德方面的教育却有些缺乏,这让他们养成了一种只注重成绩,而忽视感恩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困难家庭的父母承担着沉重的生活压力,他们认为自己不能像家庭优越的的父母给与孩子们那么好的条件,担心自己的经济影响到孩子们。因此,为了子女的成长成才,他们尽其所能不图回报,正是家长给予子女的这种爱,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孩子的自私自利淡化了他们的感恩意识,使他们习惯索取不懂回报和感恩。

  (三)社会的原因。目前社会上,重物质,轻精神的风气,一定程度上也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使得贫困生产生物质第一的想法,对感恩观念却不放在心上。

  (四)学校的原因。其一,目前资助体系对贫困生的资助,主要是经济上的资助,而且这种资助也基本上是无偿的,即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只要能拿出相关证明材料来证明自己在经济上是贫困的,大都可以获得。而受资助学生的义务并不明确,学校的思想教育又不能随之跟上去,就很容易使学生觉得这是他们应得的,难以产生感恩意识;其二,在发放助学款时,部分资助是以将资助款打入银行卡的形式发放的,并没有正式的颁发仪式,因此资助款在未郑重告知贫困生的情况下就直接打入他们账户了,这使得贫困生没能及时知道自己接受了资助,因此也很难产生感恩心理;其三,学校未建立对受助学生的约束机制,资助忽视了贫困生回报社会的责任,滋长了贫困学生“只有权利没有义务”的不良风气,导致部分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不利于贫困生的自立自强和长远发展。其四,目前的感恩教育方式还不够贴近学生,忽视了对这一特殊的贫困生群体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状况等深层次问题的关注和解决,部分感恩教育是让学生积极参加教育指向性、目的性较强的活动,缺乏创新,而这种活动开展多了,则学生容易产生疲倦感,甚至排斥感。其五,在资助工作中对受助学生重灌输轻引导,一般都是通过德育老师自己搜集相关知识案例或开设相关讲座,或聘请德育专家和感恩典型作报告的形式进行,内容缺乏系统性,没有结合时代特征,缺乏切实开通让受助学生去施恩社会的途径,结果是学生的感恩教育只停留在知识教育层面上,造成资助政策与感恩教育知行脱节知情脱节。

  三、完善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建议:

  贫困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诚然,培养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意识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而作为贫困生感恩教育最主要的力量――高校,则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丰富感恩教育活动的内容,增强贫困生的感恩意识。

  一方面,高校可以利用一些重要的节日或者助学金的颁发等重要日子,开展富有感恩意味的活动,搭建一个合理的感恩环境,让贫困大学生获得感恩别人、回报社会大众的机会,使他们从实践中懂得感恩,体会感恩。例如举办与资助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以感恩回报为主题的讲座和交流会、观看感恩影片评选感恩之星举办感恩活动周、感恩宣传月、感恩征文、进行演讲赛辩论赛等等,让贫困大学生认识到资助的重要作用和高尚意义,让贫困大学生从内心产生感恩的意识,以实际的感恩行为来对社会带来益处。另一方面,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贫困生先进典型的模范带头作用,引领校园感恩风潮,调动校园的感恩氛围。

  (二)充分发挥学校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

  课堂教学是向大学生传授感恩知识培养感恩意识的一个主要阵地,充分利用两课教学把感恩教育有机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通过在课堂上结合生活实际,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和身边的故事感动大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搜集感恩教育素材,开展主题讨论和班会活动,引导学生讲述自己最受感动的事,适时引导教育,使大多数同学识恩知恩感恩,特别是把感恩教育作为形势与政策课的附加内容来讲,因为当前形势与政策课任课老师多为辅导员,辅导员通过借鉴平时思想工作的经验,利用对大学生具有亲和力的优势,以上课的形式专门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建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感恩约束机制。

  当前大部分高校的资助模式,基本是无偿形式。无偿资助体系让部分大学贫困同学获得了经济帮助,让这些人不再遭受生活的窘迫或精神的经济压力,但是无偿资助体系并没有规定大学贫困同学为享受这些权利而应该付出的义务,这就埋下了感恩意识淡薄的种子。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当有意识地让受助学生承担一定的义务。例如,高校可以在拟定资助项目的申请条件时,在政策上体现一定的感恩导向。将申请表格是作为判断是否获得资助的主要依据之一,感恩教育要抓住填写表格,提交资助申请的契机,将感恩教育融入其中,让学生知恩,把申请理由中是否有感恩的话语作为是否给予资助的重要参考,引导学生在资助过程的前端知恩感恩,使学生在申请初就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念,表达获得资助后回报社会,回报祖国的决心,并明确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品德各方面要达到的目标,切勿只是几句简单的家庭情况,流于式评审时,是否将感恩教育作为评审导向,评选的学生是否具有感恩意识理应得到重视。在评审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能获得资助是贫困生感恩教育开展的基础。[3]获得资助后,应对其进行有效的跟踪教育,及时了解学生资助前后的表现,以树立典型践行感恩,让贫困生在享受拥有的同时,懂得回顾,在看到自身努力的同时,也要看到别人的付出,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

  (四)拓展更多渠道让学生去感恩,为学生创造感恩的机会。

  对于心存感激,却未付诸实际的同学,高校应该尽量多的去拓展这样的机会和途径。高校可以利用网络引导学生利用微博以及博客等一些方便有效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还可以提供社会实践,根据不同专业提供不同的社会实践。可以建立志愿服务队,结合自己的所长,积极开展志愿工作,帮助需要帮助的群体,引导学生通过有效实际的行动回报社会服务社会。这些活动不但可以让贫困生看到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也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利于消除自卑心理,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还也可以让贫困生在没有设勤工助学岗位的办公室值班几次,让学生们对学院和教师们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有更多的了解,增进交流,让他们感受自身的存在价值,让他们在服务他人和社会的过程中不断感悟感恩的意义。

  总之,受助学生的感恩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在物质资助学生的同时还应给予学生精神上的资助,让学生知恩、感恩、报恩,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自立自强、自我成长,让他们能够成为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新一代生力军,最终实现高校资助育人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柏文涌.和谐社会视野中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思考[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1)

  感恩工作心得体会第5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感恩教育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汇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感恩教育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一

  有人说,感恩是鞋,穿上它,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健步如飞。而我觉得,感恩更像是生命中那一朵朵不谢的花,因为感恩,所以我们的生命变得五彩斑斓。

  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世人对此职业的尊重;无时无刻不在心底充满着拥有神圣职业的那种自豪。而在自豪的同时,我也深知,自己所拥有的神圣,所拥有的光环,所受到的尊重,无一不来自党和社会的关怀,来自家长的信任,来自学生的期待,来自亲人们默默的支持。

  感谢党这个温暖博大的怀抱,让我从小沐浴在社会主义的阳光下,健康成长。是党把我培养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使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社会各界慷慨解囊扶助教育事业,党和政府给予教师及教育工作无限关怀。这扶助,这关怀似一股股暖流,涌动在教育工作者心田,时刻激励我们不辜负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我们的期望。

  感谢我们的地方政府,是政府为我们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使我们身心愉悦地培育下一代。县政府克服资金紧张的困难,想方设法地为镇内四所学校和两乡建造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积极筹集资金购买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委对师资培训的高投入,精心设计安排的各类教师培训比赛,使家乡这片热土成为我们一线教师成长的沃土,使学校成为我们实现理想的摇篮。当我在地县的公开课大赛上获得优异成绩时,当我站在人才济济的演讲舞台上慷慨陈辞时;当我胸戴红花耳灌掌声接受劳模表彰时;当我被人民推选为光荣的人大代表时,我的脑海里闪现的是政府的关怀,学校领导的信任,同事们帮助。没有成绩背后的支持,就没有这耀眼的光环。

  感谢可爱的学生们,感谢这份光荣的职业。这份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让一批天真的孩子来到我们的身边。他们是我们工作的动力,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源泉。这求知的孩子,是我永远的朋友,欢乐、悲哀、憧憬、奋发,构成了师生之间和谐的乐章。当我们默默地目送孩子们在自己的教育下满载知识,满载人生的理想踏上高等学府的时候,他们将成为我们人生价值的升华和延续。是他们使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那是去年春天的一个早晨,我正准备出差,刚走出家门,迎面拥来了一些孩子。原来是班级的孩子特意起个大早自发地为我送行。这些孩子,有的向我手里塞几块糖,有的递给我一瓶水,有的送我一袋小咸菜,还有的送给我几个鸡蛋。孩子们的举动让我这位平时严厉的老师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当列车缓缓启动的时候,我望着这些天真的孩子们挥手和我告别,刹那间,再也抑制不住那份感动,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此时,我心里怀揣的是孩子们一颗颗滚烫的心。是他们让我带着无限的祝福,感受着无限的幸福踏上旅途。当他人无从体验的师生情感时,孩子们的行为让我彻底感悟,并为之自豪。我怎能不感谢孩子们,他们不但是我的学生,还是我最真挚的朋友。孩子们所带给我心灵的震撼,将成为我永远的财富。因此,我甘愿做一颗星照亮孩子们前行的道路;做一个天使,为孩子们插上奋飞的.翅膀。我将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他们。

  我感谢家长把孩子重托于我们。这是家长对我们的高度信任,他们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于我们,使我们有机会展示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我们承担更多的是责任——和家长一样的培养、教育、扶助孩子的责任。一次次家访赢得的信任;一次次活动赢得家长的支持,一次次困难赢得家长的安慰与鼓励,无一不让我坚定培养好孩子的信念,并为之努力。这些家长是我事业和生活的挚友,促使我们为了共同目标不懈努力。

  我感谢家人对我的默默支持。父母理解我由于工作忙无暇陪伴他们,难以让他们享受天伦之乐;爱人宽容我废寝忘食的工作,而少了对他的关心和照顾;孩子容忍我把全部的爱和精力都给了自己的学生,给她的却少之甚少……。XX年末,父亲身患癌症,已进晚期。由于我是班主任,工作十分繁忙,我没有请假来照顾病榻上的爸爸。弥留之际的他还不时地叮嘱我不要因为他的病影响了我的工作。在他去世的当天早上,我还一如往常地来到班级上课,可就是在我走进教室的时候,得知父亲去世的噩耗。我似乎从他这位老一辈的教育工作者那里得到了前行动力我暗暗发誓,决不能辜负父亲的期望,一定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来慰藉九泉之下的父亲。当自己为了社会的嘱托、为了家长的期待,为了学生的成长而把自己的家人置之度外的时候,我的内心充满着对家人无限的感激和愧疚。没有他们的默默鼓励和支持,就没有我对教育事业全身心的投入。当工作成功的喜悦和荣誉的光环环绕我时,我深深体会这样一句话:“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我怀着感恩的心去工作学习,常想起一首歌:“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让我一生有勇气做我自己!”我自己的成长,自己的进步,自己价值体现,自己理想的实现,都来源于党和政府、学生和家长、亲人和朋友、领导和同事的恩泽。我将穿上感恩的鞋,驾上感恩的帆,将这份浓情汇入我滚滚流淌的血液中,注入活力,增添力量,出色地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神圣的职责!

  感恩教育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二

  在目前这个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加强感恩教育,也成为我们教学工作的重点。所以,教师要结合学习的内容选择和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让思想也能受到教育和启迪,进一步实施感恩教育。下面就感恩教育在教学中的影响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备课,备“感恩”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以自己独特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它在其中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教学中备课就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即备学生、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学生积极性。小学阶段是儿童发展教育有意注意的重要阶段,因此,我在备课的时候充分利用多媒体,引用影视插曲等方式,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使他们精神饱满、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一些感恩节目,利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知道“感恩”的内涵,训练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身边的美,并对身边的人事物常怀感恩之心。

  二、利用语文教材让学生感知“恩”

  1、父母之恩。

  写不完的是关于亲情的深厚,说不清的是关于亲情的期待,道不尽的是关于亲情的感慨。父母的恩情我们永远无法回报,父母就像一个风平浪静的港湾,在我们遭受暴风雨的时候,让我们安全地停泊。父母也像永动的马达,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他们都会给我们提供不竭的动力。小学教科书中多角度地表达了父母之恩,例如《落花生》中教我们如何为人之父,一个父亲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同时,让学生感受父爱的力量是巨大的,这样的父爱催人泪下。

  2、自然之恩。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吸引着无数文人为之倾诉衷肠,那是因为大自然都给人一种美德享受。日月经无,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美丽的大自然风光让我们陶醉,沉浸在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感谢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了我们。例如《黄河颂》以其雄壮之词让我们心潮澎湃,通过想象深入意境,激起我们热爱自然的万丈豪情。

  3、祖国之恩。

  我们受恩于父母,我们受恩于环境,我们受恩于祖国。祖国之恩,我们从描写山川秀美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从灿烂的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为祖国现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颐和园》歌颂了我们祖国灿烂的文化,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三、在有效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感恩

  适宜感恩教育的文章大多文质优美,所以这就需要学生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教师在此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反复的朗读中,品味人物形象的高大;在反复朗读中深入意境,体验大自然博大的爱,激发人类要敬畏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味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感受父母浓浓的爱意,通过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促进学生的感恩行为。

  为了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我在课堂上,有意让一些羞于开口的同学起来回答问题,先用一些简单的容易回答的问题,通过耐心引导其回答,并加以肯定、表扬,从中锻炼他们的胆量,树立他们的信心。只有感觉到别人对自己欣赏时一个人才会更加自信。在反复的锻炼中让学生明白“只有感恩,才能明白幸福的含义;只有感恩,才能笑对人生的风雨;也只有感恩,才能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在平时布置一些简短的小作文,并在课堂上当场完成。小作文的内容是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学生写起来也容易。在批改时充分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在班上公开表扬,让学生尝试到一点成就感,最终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通过感恩教育的活动强化感恩意识,让学生体会师长之恩。为了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应更加努力做好教师的本职工作,时刻不忘自己是一个为人师表的老师,在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教学水平上仍需努力学习,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提高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

  总而言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不能简单地依靠课堂教学,各学科教师应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有关“感恩”的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塑造人灵魂的需要。

  感恩教育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三

  今天上午,学校邀请了中国感恩励志教育讲师团的老师来给学生、家长、教师们做了一场“励志感恩”报告会,在场的每一位老师、家长同学都为之感动。老师深情的讲起了感恩:首先我们要感谢的是老师:懂得去尊敬师长,因为老师不仅赐予了知识,更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正是老师们春风化雨式的教育解开了学生成长路上的心结。教师职业需要付出太多的爱心,这份工作不是能用金钱来衡量的,选择教师职业就是选择了奉献!谁的记忆里会没有老师呢?再次,感谢是父母:懂得去孝敬父母,因为他们不仅赐予我们生命,更把我们养育成人,感激父母是最起码的要求,是做人的道德底线,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又怎么可能爱同学、爱社会。其次,感谢是关心、帮助过我们的同学和他人,因为他们不仅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陪伴着自己度过了十多个春夏秋冬,更与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安慰、在交流中获得欢乐和充实。

  “老师,你辛苦了!你是我生命中的恩人,我爱你们!” “妈妈,你辛苦了!从今天晚上起,我不再让你给我端饭了,我不再惹你生气了!”-------

  “爸爸,你辛苦了!你为我付出太多了,感谢你!” 上千名学生一起呼喊,一起举拳头,一起高歌,这壮观

  的场面,草木为之动容,风云为之变色。是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名名同学和我握手,对我鞠躬,和我拥抱,晶莹的泪花在眼眶里转动。一个个家长和我握手拥抱,表达他们对我的敬意。爱需要表达,无论是言语,还是行动。

  俗话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是有责任把“感恩”这个传统美德传递下去。让我们把“感恩之心”化为“感恩之行”吧——

  让我们回报父母:多回家看看年迈的父母,帮他们捶捶背,揉揉肩,聊聊天,主动做一些家务;让我们回报社会: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为文明社会尽一份力,让我们知恩、感恩、报恩吧: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勤奋学习,真爱自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

  记得有一首小诗写得很好:“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态;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塑造了你的自尊;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独立,凡事感激,学会感激,感激一切使你成长的人!” 让我们学会感恩吧!

  感恩教育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四

  一、活动意义

  11月23日是感恩节,感恩节是西方国家一个古老节日,是合家欢聚的节日。中国自古就有受人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语,感恩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感恩节流行于中国。南宫实验中学全体顶岗实习生借此机会,向帮助我们成长的领导老师表达我们的感谢,特举办感恩有你团日活动。

  二、活动目的

  感恩之心是每一个人都具备的,感恩是一个永不退色的话题。人生在世,每个人都会得到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的关心。我们正值人生的第一次实习,在这期间实习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给我们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借助感恩节这个契机,向帮助我们的每一个人表达我们的感激。

  三、活动实施

  感恩节当天,我们每位实习生通过寄送贺卡和发送短信的方式向特聘名师以及没人的指导老师表达了我们的感恩之情,感谢老师们在教学方面耐心的指导,在生活方面对我们的关心,同时老师们也向我们表达了诚挚的祝福。

  四、活动效果

  (1)通过本次活动提醒了全体实习生要时刻带着一颗感恩的心,不要忘记帮助过我们教导过我们的每一个老师,简单的一条短信和手写的一张贺卡,带着的是我们满满的感激,通过这样简单的活动,向老师们表达了感激之情。

  (2)感恩节活动总结:飘扬的蓝丝带

  感恩,是一种对爱的感谢,对接受爱的一种回馈。虽然爱的是不需要回报的,但是我们坚信,如果世界上没有爱,世界将没有任何意义人们不会觉得温暖,再也不会感觉到关怀。

  孩子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精灵,是世界上最需要关心和关怀的精灵。他们是美好的象征,也是对任何事物无法感知的个体。所以,我们倾尽所有的去爱,去关怀以及去付出。在这样一个犹如一张白纸的孩子身上,我们要让他们感受到对他们爱的付出,要让他们知道他们也是可以付出爱,付出关怀的。在感受的同时,他们也了解了他人对他的爱有多伟大,也会坚信那颗感恩的心。而孩子们在了解后,迫不及待的要送给你们,那孩子般天真的感恩行动。

  为爸爸妈妈洗洗脚,捶捶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为爸爸妈妈送上一句温暖的话,一句感谢的话,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亲手自作的小礼物,而这些,就是他们对至亲至爱的人的感恩行动。

  或许你会觉得这份礼物很轻很轻,但是这却是孩子们最真诚的心,请正视这样的一举一动,请重视孩子的一份感恩。他们在用他们的方式感恩于你们,请同样用真诚的心回馈给孩子们,他们从此会改变,会铭记

  在感恩节到来的这一天,请让我们家长给孩子一次共同经历感恩的机会,只需要您的十几分钟,让孩子感受一次感恩,只有让他感受到了,他们才会知道和了解感恩的事情。给孩子一次成长的机会,同时让孩子成长的路上多一个指航标,我相信他们的未来会向光明更进一步的!

  感恩教育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五

  现在的小孩子由于都是独身子女,家里人都看得重,让孩子们养成以自我为中心,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学会感恩,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是很多家长都感到头痛的事情,父母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含辛茹苦,无怨无悔,但我们的无私付出能否得到孩子的理解呢?我认为孩子们不能理解。因为有一次,儿子对我说:“妈妈,我一点也不幸福”,听了这句话,我的心都凉了半截,你说不幸福?我就问他,什么是幸福?在他眼里的幸福是天天有好吃的,好玩的,没有人约束他们的行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作为家长,我们把焦点全部都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未来的前途上,都忽略了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我们要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及时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要不然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就算文化知识水平再高,也会成为一个自私冷漠,没有人情味的人。

  感恩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课题,因为只有知道感恩的人,他的一生才会生活得更富足,更美好,如何要孩子们有一颗感恩的心呢?

  首先,我们要让孩子学会感恩,现在的孩子攀比心较为严重,只知道一味的向父母索取,要这样要那样,总之,别人有了他必定要有,却不知道父母挣钱艰辛,作为家长让孩子在体会父母关爱的同时,让孩子了解父母养育他们的艰辛,更要给孩子感恩的机会,如父母要有

  意识地让孩子为家里,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整个过程中,使孩子懂得尊敬父母,孝敬父母,感激父母。

  其次,要孩子懂得,如何感恩,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受到别人的帮助,家长要利用各种时机,在孩子的心底播种善良种子,让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孩子将他人恩惠铭记在心,增强责任感,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怜悯,懂得尊重,与人为善。

  再其次就是培养感恩的心,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就是一种无声语言,言教不如身教,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最真切,最具说服力,孩子的感受是最深刻的,因此,我们做父母平时无论工作多忙,在假期都要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双方的老人,过年、过节,老人生日和孩子一起为老人购礼物,朋友送来稀有的食物首先给老人留一份,在家庭中,父母、孩子间要相互尊重,关爱,体贴,要共同承担家庭责任和义务,又要共同分享家庭的利益,相互间,多用:“行”“谢谢!”“对不起”等语言。

  最后教孩子会感恩。过年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的礼物,并表示感谢,回到家里都要求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教师节,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父亲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语,表达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现在孩子喜欢过生日,我们可以多利用生

  日时候教育孩子家长告诉孩子:孩子的生日是妈妈的受难日,讲妈妈怀孕的辛苦。

  感恩工作心得体会第6篇

  每每翻看市局下发的《带着感恩的心工作》这本书,或者是听到《感恩的心》那首歌,心里总是泛起层层涟漪:一位位世界500强企业的总裁把“感恩”放在了员工品德培养的重要位置,一句“感恩的心,感谢命运”打动着人们的心,提醒我们,感恩,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不是一次煽情的义演,不是一次简单的爱心捐款,感恩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怀,是一种支撑意志传递信念的力量,是一种终生的信仰。在实际实际工作中,我们在将这种感恩变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动力和活力,要将这种感恩与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观看在今年纪念5.12汶川地震一周年文艺演出,经历了生死考验的汶川人民,早已经将脸上的泪痕风干,他们向全世界展示着他们的上扬的嘴角,他们感谢上帝的眷顾,感激全国人民对他们的关爱和支持,感恩的心让他们在伤痛中得到了慰藉,在匮乏中找到了满足。通过一颗颗感恩的心的传递和延伸,汶川人民将灾难变成了考验,奋发图强,艰苦创业,在地震的废墟上站立起来,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建设一个新汶川,自信的、骄傲的重新站立在世人的面前。

        生活告诉我们,我们必须学会感恩,无论顺境、逆境,生活中每一个关心着我们的人,我们要怀着感恩的心,懂得回报;生活中某一些对我们并不友好的人,我们要怀着宽容理解的心,懂得包容;学会了感恩的我们,才会懂得去关爱他人——群体的感恩,社会的温暖,会让世界变得和谐,对我们自身也是一种促进。如果说人人都学会感恩,对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单位将会打下一个扎扎实实的基础。

        在工作中,感恩的重要性更是无处不见,看看领导办公室墙上的字吧: 君不闻,太宗胸中百官谏,宰相肚里撑渡船——感恩让领导者更有气度;看看地税部门宣传栏上的“聚财为国、执法为民、奉献社会”的标语——感恩让我们将地税事业与社会的价值直接挂钩,与为纳税人服务相挂钩,感恩让我更有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和在地税部门工作的自豪感,懂得了感恩后的我们,将会珍惜目前的这份工作,再也不会因为岗位的微小与否而自怨自艾,更不会因为一些蝇头小利与同事们心存芥蒂,而是要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干好本职工作上。

  感恩工作心得体会第7篇

  一、高校感恩教育的内涵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感恩的解释为:对他人给予自己的恩惠在心里产生认可并希望回馈的一种认识、情怀和行为。感恩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生活中不能缺少感恩,如果人与人之前没有了感恩,人际关系就会出现危机。怀有感恩之心的人更懂得珍惜周围的人,懂得享受生活,懂得快乐的真谛。

  感恩教育是通过运用一些特定的教育方式,为受教育者营造一定的教育氛围,并对其进行知恩、报恩和施恩的教育。感恩教育属于道德教育的范畴,其目的在于培养受教育者的感恩意识,学会回报,最终表现为外在的感恩行为。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应当具备的基本道德准则。羊有跪乳之情,鸟有反哺之意。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师的教育之恩,他人的关怀之恩,这些都是我们应当回报的。一个具备健全人格的人应当懂得感恩,这也是其基本道德素质的一种体现。有社会学家曾指出,忘恩是人的天性,但感恩则是阳光雨露,没有它们,我们的世界将会暗淡无光,没有生机。而感恩意识的培养是离不开感恩教育的。感恩教育是高校得到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广大的教育者应当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感恩教育,逐步培养学生感恩的意识和习惯,不断完善其个人素质,使每个学生都具备健全的道德品质。

  二、我国民办高校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中国的主题,开展和谐的人才教育是我国十分迫切的需要。而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更应当具备最起码的道德修养,感恩教育应当结合我国当前创新人才的培养战略,把握其深刻内涵,将二者有机结合,创造和谐的教育机制。民办高校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感恩教育是否能有效开展,关系着这些学生的命运前途,更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1.感恩教育有助于在校大学生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以及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一个人的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是一种真善美的行为。懂得感恩的人,更具有亲和力,讲道德,讲诚信,更容易得到他人的信任,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也获得了别人的尊重。知道感恩的人,在工作岗位上能尽职尽责,更容易得到周围人的赏识,从而得到锻炼,快速成长,提高了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2.感恩教育有助于增强在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其感恩他人回报社会的意识

  自1987年以来,随着教育资助体系的不断完善,让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获得了资助并完成学业,但也有一点发人深省,国家助学贷款作为教育资助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违约率问题一直阻碍着助学贷款工作的顺利实施。还有一些学生在参加工作后,公司资助其出国深造,但其中有些人出国学成后却违约不再继续回原单位工作,给单位造成损失。学生由于缺乏感恩意识,其社会责任感也会下降。这也说明了针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大学生只有增强感恩意识,才能对家庭对社会负起责任,才能真正担当重任。

  3.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感恩教育

  构建和谐社会首先需要建立和完善感恩教育机制,感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和谐社会重要的道德基础。我国国民经济虽然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人与人之间却变得越来越冷淡,人际关系的冷漠阻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所以,开展感恩教育,帮助人们懂得感恩,学会关爱,社会才能更加和谐。大学生更应该学会感恩,懂得尊重他人,完善自身素质,提升文化修养,做一个和谐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民办高校感恩教育的原则及对策

  1.民办高校感恩教育的原则

  (1)实效性原则

  当代大学生善于思考,对一些事物都能有独到的理解,但由于其缺乏社会和生活经验,思维模式会存在偏激,导致有时是非不分等现象出现,甚至对现有的道德教育方法存在抵触情绪。因此,民办高校应当以实效性为原则,及时发现现有德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纠正。如果高校只是从大学生的角度进行单向教育,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必须运用多种教育手段,改进只注重形式缺乏失效的教育模式。

  (2)多元化原则

  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不仅仅是学校,还包括家庭以及社会等,所以,感恩教育不能只依靠高校的力量,还必须有家庭、社会的多方面配合,才能将各方教育力量汇聚在一起,共同为大学生营造出感恩教育的良好环境,为其提供感恩意识以及感恩行为生长的土壤,使教育效果达到最大化。

  (3)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就是要将感恩教育同学生在学校的其他教育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摆脱孤立独行的陈旧模式,使各方面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增强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所以感恩教育必须就有持久性、联系性和系统性,否则会浪费很多的教育资源,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加强民办高校感恩教育的对策

  (1)完善感恩教育体系

  民办高校的道德教育应当注重在各个环节渗透感恩教育的内容,有必要设置感恩教育的课程,而不能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要求,应当在横向上扩展感恩教育的学科内容。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应当时刻围绕德育这一首要任务,从而长期通过多方面多渠道将感恩教育充分落实,在确保感恩教育实施效果的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开展感恩活动,培养感恩意识。

  (2)营造良好的感恩教育环境,增强校园感恩文化

  一个良好的高校感恩教育环境有助于增加学生的感恩意识,而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高校教育环境,需要从教育环境的物理环境、心理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首先,好的外部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校园应当整洁优美,校舍应当干净舒适。其次,现有的传统的师生关系只是简单的管理和服从,师生之间很难有多的感情交流,这种师生关系不能帮助学生养成感恩的意识与习惯。所以高校教师应当重视感恩教育,在师生之间形成一种畅通积极的交流方式,并用自身行为来教育学生,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沟通交流中逐步培养起感恩的意识,并懂得去报恩施恩。再次,高校应当积极组织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实践活动可以更加直接地为学生提供融入生活的机会,在生活中培养感恩意识,落实感恩行为,同时也提高了合作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学生在活动中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感恩的内涵,从而潜移默化的增强了感恩的意识。例如,上海市某民办高校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机会进行课堂讨论、角色体验以及亲情调查,带领学生深入农村、福利院等地方近距离体验,感恩教育效果显著。这些活动能帮助学生快速提升感恩意识,并转化为感恩行为。在活动同时,还应注重感恩价值的教育,增强其是非辨别能力。最后,感恩教育应当融入课堂,并且不拘泥与授课的形式。例如,在思想政治课程中插入感恩为主题的章节,在课堂上放映感恩为题材的电影以及节目等,组织学生进行感恩主题辩论,邀请名人进行感恩教育的专题讲座,举办感恩题材的征文比赛以及以感恩为主题的歌咏比赛等。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感恩的价值,从而自觉地知恩、施恩、报恩。

  (3)明确感恩教育目标,引导学生自我完善

  感恩教育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是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当前民办高校感恩教育目标不明确,已成为感恩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学校的感恩教育开展虽然看起来有声有色,但有一些仅仅只是流于形式而已,表面是热热闹闹,学生也体会到了乐趣,但学生并不一定能在其中得到引导和教育,感恩教育的内容并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感恩教育的目标更不能很好的实现。感恩教育目标不明确,很容易导致教师和高校学生思想上的混乱不清。高校在进行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只有将高校教育的总目标与感恩教育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制定规范的易于实施的目标计划,为感恩教育工作的进行提供指引,才能使感恩教育工作的作用发挥出来。

  感恩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之一,感恩教育目标的确定需要结合学校的总体教育目标,将二者有机融合,并要综合考虑感恩教育的特点以及影响因素,使得感恩教育目标不仅能很好地反应学校教育的总目标,又可以适应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真正将教育资源用到实处。具体而言,民办高校的感恩教育目标应当符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要求,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充分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感恩意识以及感恩习惯,不断完善道德修养,提高自身修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4)建立感恩考核机制,完善感恩考核评价体系

  学校应当逐步建立学生感恩意识以及道德标准考核机制,并要不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地掌握学生的道德状态,为感恩教育的实施提供依据。目前笔者所调查的几所上海市民办高校中大多都没有一个有效而明确的感恩考核评价制度,教师无法准确掌握学生的感恩学习状态,使得感恩教育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浪费了很多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所以,要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就必须有一个较为完善的感恩考核机制,将感恩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具体化,将大学生的自律和感恩评价体系的他律有机结合起来,并通过科学的教育管理,增强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培养大学生的感恩习惯,把思想引导和利益调节以及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统一起来,为感恩教育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

  (5)将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提升感恩教育的综合效应

  感恩教育是一个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的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构建一个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网络势在必行。大学生感恩教育应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家庭在感恩意识的培养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家长应当用自身的感恩行为,不断对学生进行熏陶,使感恩的意识在学生心中逐渐发芽生根。例如,家长在生活中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相互恩爱,关爱弱者;在工作中积极向上,乐于奉献;在与人交往时,懂得知恩图报;时刻保持健康的生活态度。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一切社会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影响下,通过对示范行为的观察学习而得以形成。所以,在社会中我们应当通过媒体社团等机构进行感恩教育的宣传,让学生即使在社会中也能接受到感恩教育。所以,只有将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相互渗透,才能将各方力量汇聚于一点,使感恩教育效力最大化。

  四、结论与展望

  和谐社会不仅仅是指人与自然的和谐,还包括人与人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将感恩教育引入高等教育体系,使之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沿阵地。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道德素养以及个人综合宿舍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的上海市民办高校感恩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工作中探索感恩教育的新方法新思路,开展切实有效的感恩教育课程与活动,让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养成感恩的意识与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之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陈桂香,顾红.加强高校学生感恩教育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应然诉求[J].中国成人教育,2010,(8):93-94.

  [2]张小远,胡立先.感恩教育是和谐教育机制的重要基础[J].高等教育研究,2007,(6):12-20.

  [3]刘克利.和谐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7-06-01(26).

  [4]吴道兵,姜敏.浅谈当今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与培养[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3).

  [5]王雪梅.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及培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3)

  [6]胡虹霞.关于大学生感恩意识培养的几点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

  [7]谢敬东.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及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06,(8).

  [8]于杰,蒋平.城镇青少年弱势群体感恩意识形成探微[J].长沙大学学报,2006,(1).

  [9]章明.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及其管理对策[J].卓达学刊,2004.

  感恩工作心得体会第8篇

  关键词:高校;资助工作; 感恩教育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资助工作,绝不让一个贫困的大学生因经济困难辍学,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为促进教育公平实施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保证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各高校不断加大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初步形成了奖、贷、助、补、减为主体,以全方位关心、多元化资助、分层次实施、保重点对象为思路的立体化资助模式,搭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平台。感恩是一种文明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感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健康的心态,报答社会的良性循环。在资助工作中,对于受助者适时、系统地进行多种形式的感恩教育,唤起受助者的感恩心,对感恩有清醒的认知并激发起其感恩行为,有助于受助者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有助于受助者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助于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

  一、经济资助过程中存在的不良现象

  当前,经济资助确实为困难学生解决了实际问题,大多数学生对国家和社会提供的资助怀有感恩之心,但在资助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受助不感恩的不良现象,令人堪忧。

  一是国家的钱不拿白不拿。由于大学生中受助对象主要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部分困难学生把贫困作为资本,不思进取,坐等其成,出现等、靠、要的消极思想;二是谁说我不是贫困生?贫困生作为一个具有隐性特征的群体,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各地的收人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使得贫困生的界定难以形成统一标准,普遍的作法是以学生入学时基层部门开具的贫困证明为依据,在认定时由于缺乏严密性和准确性,一些学生通过拉帮结派在评议中蒙混过关,在获得资助后,请吃请喝,大肆挥霍,争贫、抢贫现象时有发生,诚信意识淡泊;三是我们是弱势群体。很多高校在给予困难学生经济资助的同时,没有给予其相应的精神资助,没有对他们的心理进行关注和思想上的正确引导,造成了受助者虚荣心强、攀比心重,对身边同学的关爱显得麻木不仁,缺乏感恩之心和责任意识,受助者以弱势群体自居,但又担心身边的人瞧不起,随之会产生挫折感,导致自卑、失落、困惑、抑郁、仇富以及自我封闭的心理,久而久之会积淀成为以一种知恩不报、恩将仇报的极度自私心理。

  二、受助群体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目前,高校贫困生的比例和数量呈上升趋势,随着受助群体的扩大,单纯的资助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必须与育人相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笔者认为,受助群体感恩意识缺失有以下原因:

  (一)社会环境因素的负面影响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市场经济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压力迫使人们不断提高个人工作能力,但功利主义也日益渗透到了人们的思想中,片面追求利益的同时,使人们的道德出现滑坡。贫富差距的现实存在,一些社会资助和个人资助因为过于注重经济的资助,忽略了受助者的心理需求,使受助者产生一种理所当然、受之无恩的心理。同时由于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使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服从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更多地人们关注自身发展,这些不良社会风气也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思维判断,导致其价值观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发生畸形,造成大学生在意识上产生失恩现象。

  (二)学校教育中的功利色彩影响学校德育教育在政治思想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多年来,我们的中小学教育更多是在关注升学率,教学成绩主宰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而在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学校又将重心放在专业技能的掌握上,学生关心最多是就业问题,这就不可避免地忽视了对学生的感恩教育。

  虽然也提倡学校教育,德育为先,但在实际中,很大程度上还是对人的知识和智能方面的选拔,促使学校实质上坚持的是智育为先。德育常常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而传统的德育又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注重道德知识的传授,采取灌输式、注入式的教育方法,没有真正把学生视为有思想、有感情、有需求、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并充分尊重他们,从而学生的能动性丧失。目前一些高校已认识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并逐步开展感恩教育,但仍存在诸如感恩教育只是短期教育、宣传力度不够、不能形成长效机制的问题。

  (三)家庭教育中的消极因素影响再穷不能穷孩子,是中国父母的传统心态。

  当前80末、90后大学在校生居于主体地位,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要求更多的是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往往忽略了对子女的三观教育,父母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父母的无私奉献成为了单边行动,弱化了对子女感恩意识的培育。另外由于有些家长自身素质的欠缺,没有以身作则,不孝敬长辈、不文明行为,孩子耳濡目染,直接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了负面作用。

  (四)网络对学生认知的冲击网络上的信息由于主体知识、情感、文化和社会制度的不同,使网络信息带有浓厚的个体化色彩,特别是一些偏激思想和错误思潮的影响,使涉世不深的大学生理想信念受到冲击,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差,价值取向完全围绕个人利益进行选择。在申请助学金、奖学金等问题上表现出自私自利的倾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与奋发向上、艰苦朴素、甘于奉献等崇高思想在他们身上表现出强烈的冲突。同时,网络自我约束力的降低,往往会导致网络道德失范,导致大学生网络价值观念模糊、网络言行随意放纵,且相互影响,这样不利于学生形成乐观向上、勇于负责和勇于承担社 会责任的人生态度。

  三、加强经济资助工作中感恩教育的策略

  高校经济资助工作中进行感恩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感恩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完备更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有利于提高受助学生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受助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德育实效实现德育目标,同时对经济资助的长效运行有推进作用。

  (一)敏于抓势,引导受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观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学生的感恩意识,促进正确感恩观的形成。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o EZ]感恩,不单单是传统美德的要求,更是健全人格中一个重要的基本要素。感恩教育需要遵循由知到情再到行的一个过程,利用对学生的经济资助进行感恩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把握受助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提高育人效果。感恩品质的形成大致包括三个阶段,即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和实践层面。认知层面是指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德,正确分析施恩方的目的和意义,产生心理的认可;情感层面,是基于认知产生的情感共鸣,产生心理上的愉悦与幸福感,近而形成自觉的感恩意识,并伴随回报恩情的冲动;实践层次,是将感恩意识转化为报恩或施恩的具体行为,升华成自主的习惯行为,形成回报恩情、乐善好施、甘于奉献的良好品行。同时要结合社会实际,用时论引领方向。以八荣八耻为感恩教育的标杆,教育学生知荣明耻、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社会,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教育学生在对待家庭贫困和一些社会不公平现象时,要逐步引导他们用辩证的方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端正自己的心态,坦然从容地面对问题和挫折。

  (二)善于造势,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与营造良好的感恩氛围相结合新资助政策实施的关键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公开、公正、准确的认定,这是一个基础性的工程,进行科学合理地界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严把人口关,是阻止个别学生不诚信的重要前提。一方面要加强对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各种宣传渠道,让在校生深入了解新资助政策实施的意义、主要目标、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工作要求,既可以让受助者明确国家这一造福当代、惠及子孙、影响深远的重大政策,是构建社会和谐、保证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又能让其他非受助学生对受助学生进行有效监督。同时,从制度上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在具体的认定过程中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通过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和宿舍同学等多层面对学生的生活情况、消费情况等进行了解,建立跟踪档案,实施动态管理,查堵非贫困学生进入受助通道。

  良好的感恩氛围对受助学生有润物无声的效果,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如果感恩教育气氛不能很好地营造,生硬地针对受助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无异于给受助学生贴上贫困的标签,从而导致学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对经济资助工作本身会形成不必要的障碍。所以,学校作为感恩教育的主体,应倡导各院系利用各种资源开展主题鲜明的感恩教育,通过讲道理、明事理,把诚信教育与感恩教育融合,让受助学生的心灵在温馨平等、受到尊重的氛围中接受洗礼。可以通过校园广播、学校橱窗、班级板报、网络等宣传阵地,开展讲述感恩故事、创办感恩小报、设计感恩广告、编排感恩节目、举办演讲比赛、主题征文、算一笔亲情账等活动,使感恩教育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排解受助学生的孤独情绪,养成良好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同时,学校的制度、教师的行为都会影响学生的感恩心理,尤其是辅导员作为思政工作的一线工作者,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要充分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其感恩言行更能激发学生的认同感。所以,学校要努力营造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施恩五恩一体的系统感恩环境,使受助学生在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得到熏陶和教育。

  (三)勤于借势,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核心的感恩长效机制对于思想相对独立、思维相对活跃、价值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并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发展态势的大学生群体来说,建立感恩教育长效机制至关重要。要建立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就要避免感恩教育成为节日化和形式化的教育,而应力求感恩教育的日常化、长期化、制度化,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感恩教育计划,并强化落实,形成学校、院系、班级参与的多角度、多层面、立体化的教育体制。在实践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变被动受教育为主动奉献,并在奉献中体味给予者的快乐,站在主动者的位置上体验给予、责任、奉献的,达到他律与自律的结合、认知与情感体验的结合,实现由受助一自助一助他的良性循环,并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帮助、和谐统一的辩证关系,近而明确自身的精神追求,确立更为远大的目标,实现自身的价值。让他们在自主体验和亲历实践中去感受生活的美好、生命的意义与自我完善的价值。_4充分利用学生勤工助学的模式,形成以实践为核心的感恩机制。大量事实表明,高质量的勤工助学活动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社会层面上,为受助学生搭建校外交流平台,与信誉好、有良好发展空间的企业合作,建立感恩教育实践基地,与就业合作基地共同实现人才的能力提升,让受助学生通过高层次的勤工助学,利用专业知识为自身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在学校层面,对于无偿受到资助的学生,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到机关、实验室、院系办公室、图书馆等协助教师进行管理、助教、助研,使之在实践活动中积蓄情感,在实践活动中受到熏陶,同时加大勤工助学的渠道,根据学生自身性格及专业特点,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教学活动中来,积极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努力学习与 劳动来获得相应的经济报酬,在以劳获酬中体验到人格的尊严,摒除等、靠、要的思想。让受助学生在学以致用的实践中,达到了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成长为心胸豁达、积极向上、人穷志长的合格人才。

上一篇:氪星晚报|中兴通讯拟9月底前完成中兴微电子融资分拆;Shopee关闭墨西哥、哥伦
下一篇:青春之力演讲稿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