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内膜增生误诊一例报告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8-17
手机版

  郭云云[1](2021)在《基于职业健康队列的护士群体子宫内膜息肉Nomogram可视化预警模型的构建》文中认为目的:建立护士子宫内膜息肉个体化预警模型方程式,并进一步建立Nomogram可视化预警模型。通过Nomogram可视化预警模型对每一个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量化评分,得到疾病预测发生率。本研究旨在甄别高风险护士群体,提高护士自我预防,为护理管理者制订精准干预对策提供指导。方法:1.对连续七年在职护理人员体检数据,问卷调查信息进行提取,分析子宫内膜息肉发病趋势。2.单因素分析护士子宫内膜息肉发生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将其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3.应用R语言软件,将筛选出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建立风险预警模型,得到预警模型方程式,并进一步绘制护士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的Nomogram可视化预警模型,并赋予每项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对应的得分。通过将各个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的得分相加得到的总分,对应出护士子宫内膜息肉的预测发生率。4.采用Bootstrap法进行模型验证,并应用ROC曲线探索Nomogram模型对护士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的预测效率。结果:1.某三甲医院护士连续七年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率为4.21%,5.12%,5.16%,5.15%,6.12%,6.33%,7.11%,呈曲折上升趋势。2.BMI[OR=14.994,95%CI(7.0821,31.745)],倒班年数[OR=6.6478,95%CI(2.7835,15.877)],月经周期不规律[OR=8.3761,95%CI(2.9021,24.175)],痛经[OR=6.4547,95%CI(2.0324,20.5)],总胆固醇增加[OR=6.3024,95%CI(3.3206,11.962)]为护士群体发生子宫内膜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腰围[OR=0.36609,95%CI(0.17871,0.74996)],初潮年龄增大[OR=0.1557,95%CI(0.084201,0.28791)],孕次增加[OR=0.081376,95%CI(0.025238,0.26238)]为子宫内膜息肉的保护因素。3.预警模型方程式为:Logit P=-13.29+0.6017×BMI-0.0914×腰围+0.2105×到目前为止参与倒班的年数-1.8598×初潮年龄+2.1254×月经周期+1.8648×痛经-1.2543×怀孕次数+1.4846×总胆固醇。进一步将预警方程式可视化,绘制Nomogram预警模型。4.采用Bootstrap法重复自抽样1000次对预测护士子宫内膜息肉发生风险的Nomogram模型进行验证,Nomogram模型的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护士子宫内膜息肉发生风险具有良好的精准度。应用ROC曲线分析Nomogram模型预测护士子宫内膜息肉发生风险的效率,AUC为0.803(95%CI:0.759~0.892),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结论:基于BMI,腰围,倒班年数,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痛经,孕次,总胆固醇这8项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护士子宫内膜息肉可视化预警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准确度,对甄别高风险护士群体,提高护士自我预防,为护理管理者制订精准干预对策具有指导意义。

  沈偲[2](2020)在《子宫内膜病变宫腔镜检查必要性评分系统的建立与验证》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初步建立并验证宫腔镜检查必要性预测模型,筛选低危患者,减少不必要的宫腔镜检查。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1月至2019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行宫腔镜检查且同时进行过TVS检查的5114例病例资料作为宫腔镜检查必要性预测模型评分体系的建立数据和验证数据。观察我院应用宫腔镜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疾病发病趋势及分布,了解宫腔镜检查和TVS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效能,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typical endometrial hyperplasia,AEH)患者临床信息进行评估,确定宫腔镜检查必要性的预测因子。根据Logisticβ回归系数分别对这些预测因子进行赋分,以建立宫腔镜检查必要性评分系统。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对评分系统的预测能力进行评估,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其校准能力。结果:我院从2007年开展宫腔镜检查和手术以来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尤其是2014年以后增长幅度较大,占比最高的病种为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的诊断效能显着高于TVS(P<0.001)。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年龄、ET增厚、有绝经后出血、分娩次数少、BMI高是EC和AEH患者共同危险因素,ET值异常(即绝经前病例ET≥8mm或绝经后出血病例ET≥4mm或绝经后无出血病例ET≥11mm,1分)、年龄≥45岁(1分)、分娩次数≤1人(1分)、BMI≥24kg/m2(2分)、TVS提示有血流信号(2分)和血流信号丰富(7分)、宫腔低回声或混合回声占位(5分)、有绝经后出血或有异常子宫出血(17分)是宫腔镜检查必要性的预测因素。按照评分计算小于10分的患者为低危患者,在建模组中的AUC为0.918(P<0.001,95%CI:0.908-0.928),预测灵敏度为0.928,特异度为0.908;在验证组中的AUC为0.931(P<0.001,95%CI:0.914-0.948),预测灵敏度为0.952,特异度为0.910;所有患者的AUC为0.921(P<0.001,95%CI:0.912-0.930),预测灵敏度为0.933,特异度为0.909。结论:本研究基于患者临床特征所建立的宫腔镜检查必要性评分系统具有很高的预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当方法二评分<10分可进行随访,评分≥10需进行宫腔镜检查,可筛查低危患者,减少不必要的有创操作。

  魏翔[3](2020)在《癌前病变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病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是女性三大常见的生殖道恶性肿瘤,约占女性恶性肿瘤的7%,占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20%,好发于围绝经期妇女或绝经期妇女,其中发生于绝经期的妇女约占70%,平均发病年龄55岁,然而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近25%的患者都发生于绝经前,其中有3%14%发生于40岁前[1]。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typical Endometrial Hyperplasia,AEH)是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早期诊断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对子宫内膜癌的防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2014年版WHO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学中定义为:过度增生的子宫内膜腺体存在异型性,但缺乏明确的浸润证据[2]。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症状主要是月经异常,常通过诊刮来获取标本进而进行病理诊断,其中切除子宫后被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也非少数,因此在临床中如何早期准确诊断和治疗对有生育需求的妇女有着重要的作用。目的:通过对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治疗方法、遗传分子学方面的充分阐述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特点,为准确诊断提供依据,避免误诊为子宫内膜癌,并且做到保留生育功能。方法:回顾2019年我院收治的1例年轻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的诊疗经过及将该例临床资料作以详细报导,以病例为主线,结合国内外发表的文献对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进行系统的综述。结果:临床上区分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与无非典型增生至关重要,两者在临床表现上无明显特征,其影像学检查亦无益于两者的鉴别,两者的鉴别主要靠病理活检;从组织形态上鉴别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与无非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样腺癌亦存在困难,但可借助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加以辅助诊断。临床上对于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是主要是手术切除子宫加辅助化疗,而对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可以保留子宫,进行激素治疗并密切随访,其预后也是非常好的。结论: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样腺癌有着相同的分子遗传学改变,是连续的发展谱系。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的鉴别诊断是较为复杂和慎重的,准确的诊断对其保留生育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治疗的预后效果较好,对于保留生育功能的女性是可行的。

  瓮沛杉[4](2020)在《卵巢性索间质肿瘤257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257例卵巢性索间质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组织学特征、治疗方式及恶性患者预后,并结合近十年国内外文献,充分了解该类肿瘤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式的有效性,有助于我们在临床中更好地诊断与治疗该类肿瘤。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1月至2019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性索间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电话随访收集患者预后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病理类型: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自1989年1月至2019年6月共收治的性索间质肿瘤患者257例中,卵泡膜细胞瘤179例(占性索间质肿瘤69.6%),颗粒细胞瘤53例(20.6%),其中成人型颗粒细胞瘤50例,幼年型颗粒细胞瘤3例,Sertoli-Leydig细胞瘤11例(4.3%),纤维瘤5例(1.9%),富于细胞性纤维瘤2例(0.8%),硬化性间质瘤2例(0.8%),类固醇细胞瘤2例(0.8%),恶性类固醇细胞瘤1例(0.4%),Leydig细胞瘤1例(0.4%),纤维肉瘤1例(0.4%)。2.临床表现:患者多因盆腔包块、腹痛、腹胀等非典型症状就诊,其中106例(41.2%)为查体发现盆腔包块,腹痛81例(31.5%),腹胀33例(12.8%)。部分患者出现类固醇激素分泌相关症状,其中42例(16.3%)绝经后阴道出血,16例(6.2%)绝经前阴道不规则出血,13例(5.1%)闭经,3例(1.2%)出现男性化表现,4例(1.6%)不孕。3.辅助检查:183例患者行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其中148例(81.0%)无内膜病变,27例(14.8%)单纯性增生,5例(2.7%)复杂性增生,1例(0.5%)非典型性增生,2例(1.0%)合并子宫内膜癌。影像学诊断情况,B超符合率为88.7%,MRI符合率为90.5%,CT符合率为97.7%,B超和盆腔MRI联合检查符合率为96.6%。术前197例患者行血清D-二聚体检测,其中54例(27.4%)升高,升高值范围43->10000ng/ml;222例患者术前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其中81例(36.5%)CEA升高(>5ng/ml),升高值范围1.3-7.5ng/ml,68例(30.6%)CA125升高(>35U/ml),升高值范围0.6->1000 U/ml,49例(22.1%)AFP升高(>8.78ng/ml),升高值范围0.1->2000 ng/ml,12例(5.4%)CA199升高(>37U/ml),升高值范围4.4-505 U/ml,,4例血清HE4高于正常值(140pmol/L),升高值范围2.8-122.5pmol/L。187例患者术前检测血清性激素,6例(3.2%)雌二醇升高,其中4例为绝经期患者,47例(25.1%)睾酮升高,雌二醇与睾酮最高者为同一SLCT患者,雌二醇>1000pg/ml,睾酮值>396ng/dl。4.手术情况与治疗:患者初次治疗均为手术治疗,190例行经腹手术,67例行腹腔镜手术;90例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167例行非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其中245例(95.3%)肿瘤累及单侧卵巢(左:右=166:79),12例累及双侧,肿瘤多呈实性或囊实性,24例肿物破裂。交界性及恶性性索间质肿瘤患者约16.3%发生肿瘤转移,多为腹腔内转移,术中可见最大转移灶直径13cm。Ⅰ期24例(70.6%)Ⅱ期3例(8.8%),Ⅲ期6例(17.6%),Ⅳ期1例(3.0%),主要化疗方案有TP方案、VAC方案、PVB方案、BEP方案等。5.随访:随访非良性SCST患者共49例,其中7例(14.3%)复发,PFS为4-216月,平均数为96个月,OS平均数171个月,其中4例(8.2%)死于恶性性索间质肿瘤复发和(或)转移,19例失访。19例保留生育功能的育龄期患者自然妊娠率为57.9%。结论:1.性索间质肿瘤多数为良性,恶性者初次诊断时多为早期,整体预后较好;2.患者多因腹痛、腹胀或查体发现盆腔肿物就诊,部分患者表现类固醇激素分泌相关症状;3.B超结合彩色多普勒是临床首选的影像学检查,B超与MRI联合可提高诊断符合率,肿瘤出血、坏死、破溃和性激素极高异常值也可能提示肿瘤恶性;4.全面分期手术是首选治疗方式,有生育要求且肿瘤局限于卵巢的育龄期妇女可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术后辅助化疗对患者自然妊娠影响不大;5.非良性患者倾向远期复发,复发患者预后较差。FIGO分期、肿瘤出血坏死等因素均可能影响肿瘤复发。术前抑制素、睾酮水平升高者,术后再次升高可能提示肿瘤进展或复发。

  纪婕[5](2020)在《二维阴道超声联合临床病史建立子宫内膜癌风险评分系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经二维阴道超声联合临床病史建立评估子宫内膜癌风险的评分系统确定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界值,将该界值作为初步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方法。方法:收集198例超声描述子宫内膜回声不均匀患者,记录超声指标及临床病史,根据临床经验及相关文献确定入选变量,进行差异性及相关性分析,对变量赋分,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计算约登指数,计算该评分系统最佳评分临界值并评价评分系统诊断效能。结果:对变量是否绝经、阴道不规则出血、是否存在既往病史、内膜厚度、宫腔内容物、边界、多普勒血流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上述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上述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是否绝经、阴道出血、内膜厚度、边界、多普勒血流有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变量OR值并结合临床经验及相关文献对各变量赋分,逐一计算总分并分良恶性组统计分值,良恶性组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建立经二维阴道超声联合临床病史评估子宫内膜癌风险的评分系统,绘制ROC曲线,以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最大为0.879,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815-0.943,界值为5.5,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0.8%、94.0%。结论:经二维阴道超声联合临床病史建立子宫内膜恶性病变风险评分系统对临床诊断子宫内膜癌具有一定价值。

  钟宏婷[6](2019)在《止痛调血方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血瘀型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总结导师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经验,通过观察其临床疗效,全面评价止痛调血方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在治疗血瘀型子宫内膜息肉中的作用效果,并初步探究其作用机制,为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60份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非经期服中药止痛调血方,经期服桂枝茯苓胶囊)和对照组30例(口服地屈孕酮片),均治疗3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月经情况、子宫内膜息肉大小变化、内膜厚度及血清雌孕激素水平等,将获取的有效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子宫内膜息肉大小变化、子宫内膜厚度、血清E2及P/E2方面相比,两组均有疗效,且实验组效果更显着,P<0.05,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P水平较治疗前略高,但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止痛调血方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在治疗血瘀型子宫内膜息肉方面疗效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使息肉缩小甚至消失、抑制子宫内膜过度增生等,在临床值得推广。

  窦倩如[7](2019)在《血小板参数联合血清CA125预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患者、子宫内膜增生(Endometrial hyperplasia,EH)患者和正常子宫内膜患者的术前血小板参数即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比积(Plateletcrit,PCT)和血清糖类抗原 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以确定上述指标与子宫内膜病理学之间的相关性,评估其单独和联合检测对预测EC的临床价值,并找到最佳诊断界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异常阴道出血或排液患者的临床资料,且所有的患者均接受了诊刮术,记录患者在诊刮前所获取的血清CA125、血常规各项指标以及临床手术(包括诊刮术)后的病理报告,其病理结果作为患者的确诊依据。其中,EC患者有21 1例,设立为子宫内膜癌组;同期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106例,设立为子宫内膜增生组;正常子宫内膜类型的患者69例,设立为正常子宫内膜组。采用ANOVA检验或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各组间的数据比较,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别获得血清 CA125、PLT、PDW、MPV 的最佳诊断界值,并比较上述指标单独和联合检测时在预测EC中的价值,同时分析上述指标与EC患者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期进一步评估EC患者的病情以及指导治疗。结果:1.临床特点:本研究中纳入的患者共386例,均表现为异常阴道流血或流液,且均接受了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其中,子宫内膜癌组21 1人,年龄(55.17±8.37)岁;子宫内膜增生组106人,年龄(53.49±8.92)岁;正常子宫内膜组69人,年龄(52.88±10.13)岁。2.术前血液学相关指标比较:三组术前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和 PCT 进行比较(P=0.675,P=0.145,P=0.05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PLT、PDW和MPV在子宫内膜癌组最高,在正常子宫内膜组最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48,P=0.001,P<0.05),而子宫内膜增生组分别与子宫内膜癌组和正常子宫内膜组比较时,差别则不明显(P>0.05)。子宫内膜癌组术前血清CA125水平为(33.60±56.57)U/ml,子宫内膜增生组术前血清CA125水平为(14.90±6.65)U/ml,正常子宫内膜组术前血清CA125水平为(13.58±5.59)U/ml,三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子宫内膜增生组与正常子宫内膜组比较时,差异不明显(P>0.05)。3.ROC曲线分析:血清CA125、PLT、PDW和MPV单独预测子宫内膜癌的 AUC 分别为 0.738、0.560、0.568 和 0.583(P=0.000、0.043、0.021 和 0.029)。而上述指标联合预测EC的AUC大于其单独和任意组合预测EC的AUC(P<0.001),值为0.771。血清CA125的最佳临界值为21.38 U/ml,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是0.49、0.89、66.06%;PLT的最佳临界值为221.50×109/L,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是0.89、0.28、61.40%;PDW的最佳临界值为11.85 fL,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是0.57、0.59、56.74%;MPV的最佳临界值为10.35 fL,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是0.53、0.63、58.29%;联合预测时最佳临界值为0.55,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是0.65、0.79、70.73%。4.与术后病理特征关系的分析:(1)EC的分期越晚,血清CA125的水平越高(P<0.001),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2)PLT、PDW、MPV和血清CA125水平不随分级的递进而增加(P=0.978,P=0.110,P=0.136,P=0.763,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I型EC患者中血清CA125的水平显着高于II型EC患者(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患者的PLT及血清CA125水平显着高于阴性患者(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肌层浸润深度≥1/2患者中PDW和MPV的水平显着高于浸润深度<1/2的患者(P=0.039,P=0.00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血清CA125、PLT、PDW、MPV均可能是预测EC的潜在标志物,4项指标联合检测预测EC的准确率高于其单独检测。2.血清CA125及PLT的水平越高,提示腹腔冲洗液检测出肿瘤细胞的概率越大,其中血清CA125的值与癌症的分期成正相关。3.PDW及MPV的水平越高,提示肌层浸润深度达到或超过1/2的可能性越大。4.异常的阴道流血或流液是EC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但部分子宫内膜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类型的患者也可出现该症状。因此对于这部分人群,可以通过血清CA125、PLT、PDW和MPV的水平指导诊断方向,减少漏诊或者误诊的发生。

  杨林林[8](2018)在《胚胎无创移植前诊断技术的研究和单精子冻存技术的应用》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的生存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由此伴随的人类生殖健康方面的问题日趋严峻。由于环境污染、辐射、肥胖、高龄等社会心理因素所致的自身免疫系统紊乱、内分泌失调等生理生化变化致人类不孕不育难题日益突出,其中男性不孕因素占40-50%,主要包括梗阻性无精症、非梗阻性无精症、少弱精子症等异常。辅助生殖技术(ART)有效地解决了大部分不孕不育者的生育问题,对于有生育遗传异常胎儿风险的不孕不育夫妇,需要结合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或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技术行助孕治疗。此种卵裂期活检、囊胚期活检的方法极大地弥补了前期仅靠形态学对胚胎判断的缺憾,深入地对胎儿染色体情况进行检测,但其需要在显微操作系统中进行激光打孔,后用活检穿刺针分别吸取卵裂球、滋养外胚层细胞送检,这种操作是否影响细胞的全能性进而损伤胚胎的发育潜能,或者对子代的后天发育产生潜在损害?鉴于此种隐性损伤,引发我们对无创性胚胎植入前检测技术的不断探索。前期科学家成功地在母体血液循环中发现了起源于胎儿的游离DNA的存在。由此我们考虑在胚胎培养液中是否也存在遗传物质。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采用快速煮沸的方法来获得废弃胚胎和其相应培养液中遗传物质;用聚合酶链反应通过扩增SRY基因来检测游离DNA。在培养胚胎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及第六天的培养液检测到了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在第一天及第二天的培养液中未检测到阳性信号。我们的研究证实,在培养过程中胚胎Y染色体的片段会释放到其相应培养液中。若此发现经过大批量样本证实的话,检测SRY基因则会是检验Y染色体连锁相关遗传性疾病的有效方法,并且其无创、简便的检测方式会是胚胎植入前诊断技术发展的新方向。严重少弱精患者中,其精子的畸形率很高,行ICSI后,可能产生畸形胚胎。因此,有必要对这类患者的胚胎也进行移植前无创诊断。但首先需要解决这部分患者稀少精子的保存问题。前人采用cell sleeper、cryotop containers、cryoloops、cryostrip和cryoleaf等方法,而我们在操作中发现了可能存在的交叉污染、复苏率低等问题,因此我们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实用性、可操作性等改进,建立了cryopiece系统,即单精子冷冻技术,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后于临床实施,获得了初步成效。在本文中我对少弱精患者的珍贵精子行基于冷冻薄片的低温冷冻保存技术后,进行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而后对其临床结局进行总结。本次实验收集了来自四位梗阻性无精症或者严重少弱精患者的126个精子行冷冻薄片冻存,在取卵当日解冻后获得了88个精子,可活动精子率是47.5%。之后选取30个精子分别与其配偶的30个处于减数分裂第二期的成熟卵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术,其中22个受精,19个受精卵分裂,之后,得到11个胚胎。每个女性病人各移植2枚新鲜胚胎,最后总共有4个健康胎儿诞生。我们新颖的冷冻薄片系统由于其高活动精子获得率、高受精率和成功的妊娠结局,可以结合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术在辅助生殖领域推广应用。我们用简便快捷的方法可以检测出胚胎培养液中DNA,那么微量DNA所能反应的胚胎染色体的具体精确程度仍有待于探索,我们在本次研究部分进一步采用了基于培养液的无创性染色体检测技术(NICS),它是根据目前最先进的全基因组基因扩增技术:多次退火环状循环扩增技术(MALBAC),其不同于以往的非线性或指数型扩增方法,MALBAC技术利用特殊引物,使得扩增子的结尾互补而成环,从而很大程度上防止了DNA的指数性扩增。其灵敏度高,需要的起始模板量由微克级可以降低到皮克级;扩增均匀性远远好于其他扩增技术;细胞拷贝数CNV分析与标准样品高度一致;且90%以上位点可被成功扩增。我们对来自11位病人的25枚胚胎及其相应的第三到第五天的培养液分析进行MALBAC技术的全基因检测,其中有8对是相匹配的,其检出率达到32%。研究中我们对两个克氏症病人的血液及所获得的精子行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后的胚胎也进行了MALBAC技术全基因检测,根据此检测结果选择染色体正常胚胎行移植,其中一位病人成功妊娠。由于NICS的无创性、检测的快捷性,若得到大样本证实,将为胚胎植入前检测提供新型、便捷的检测方案。

  袁雅婷[9](2018)在《子宫内膜增生症和子宫内膜癌的超声鉴别诊断》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增生症和子宫内膜癌的鉴别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7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所收治子宫内膜癌患者50例(子宫内膜癌组)和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54例(子宫内膜增生症组)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由病理检查得到确诊,并对其进行阴道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子宫内膜增生组患者在绝经后、围绝经期、育龄期其超声声像图中病变区回声厚径均明显低于子宫内膜癌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增生组患者病变区域低阻力、高低阻力并存血流信号检出率明显低于子宫内膜癌组的,高阻力血流信号检出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癌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可从子宫内膜病变血流动力学、病变区域回声特征方面为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增生症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对于宫腔回声增厚,且合并低阻力动脉血流、高低阻力合并动脉血流信号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应高度怀疑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性。

  周慧丽[10](2017)在《经阴道二维、三维超声造影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价值及子宫内膜癌超声评分系统的初步建立》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全面分析子宫内膜病变的经阴道二维、三维超声造影声像图征象,并与金标准对照,探讨超声征象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初步建立并讨论超声评分系统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病房住院的203例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203例均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其中68例行经阴道超声造影检查),具有完整临床、超声及病理资料;对68例疑似子宫内膜癌的患者行前瞻性诊断试验研究,对其行经阴道二维超声、经阴道二维及三维超声造影,观察超声声像图征象,从中筛选出鉴别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指标,与金标准做对比,应用ROC曲线评价并比较各自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并回顾性分析203例子宫内膜病变的经阴道二维及超声造影的超声征象,初步建立超声评分系统并且应用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1)在2D-CEUS声像图中,子宫内膜癌灌注时相以早进早退为主65.4%(17/26),增强强度以高增强为主76.9%(20/26),增强均度以不均匀为主69.2%(18/26),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灌注模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TIC新的造影参数(即相对造影参数)中,△AT、△TP、△Peak、△R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0.893)最大,以△AT=-840ms为最佳截断点,此时灵敏度(96.2%),特异度(88.1%),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2)在3D-CEUS声像图中,子宫内膜癌以中心血管显示为主80.7%(21/26),血管走形不规则69.2%(18/26),血管分支以“有分支”为主61.5%(16/26),血管分型以“富血供”为主76.9%(20/26),子宫内膜病变3D-CEPD血管成像参数(中心血管、血管走形、血管分支、血管分型)良恶性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D-TVS、2D-CEUS及3D-CEUS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及ROC曲线下面积分别70.0%、68.9%、2.31、0.41、75.7%、64.5%、70.6%、0.646;77.8%、75.0%、3.11、0.29、87.5%、60.0%、76.9%、0.933;94.4%、100%、0、0.06、100%、88.9%、96.2%、0.972,3D-CEUS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0.972)最大,其对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诊断效能最高;4)本研究依据OR值、相关参考文献及实际临床经验建立的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评分系统,通过ROC曲线选定7分为诊断最佳截断点,诊断子宫内膜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7,此时灵敏度(65.4%),特异度(97.6%),此评分系统显着提高了子宫内膜癌超声诊断的特异度。结论:1)2D-CEUS对诊断子宫内膜癌有独特优势,本研究提出的新的造影参数(即相对造影参数)△AT=-840ms,因其简单、易测、准确性高、易于普遍推广,有望成为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新指标;2)3D-CEUS在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方面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3)本研究提出的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评分系统,提高了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特异度(97.6%),已初步显示此评分系统对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优势。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1)基于职业健康队列的护士群体子宫内膜息肉Nomogram可视化预警模型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Abstract英文缩略语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抽样方法        2.1.2 对象来源        2.1.3 纳排标准        2.1.4 样本量的计算    2.2 研究方法        2.2.1 护士EP发病率趋势        2.2.2 筛选纳入Nomogram可视化预警模型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2.2.3 构建预警模型方程式        2.2.4 构建Nomogram可视化预警模型        2.2.5 Nomogram可视化预警模型的评价    2.3 质量控制    2.4 道德伦理问题    2.5 统计方法    2.6 技术路线3 结果    3.1 2013年~2019年EP发病率发展趋势    3.2 筛选进入Nomogram可视化预警模型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3.2.1 单因素分析        3.2.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    3.3 预警模型方程式的建立    3.4 预警模型可视化的构建        3.4.1 构建Nomogram可视化预警模型        3.4.2 护士EP对应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得分与应用举例    3.5 护士EP的Nomogram可视化预警模型的评价        3.5.1 精准度        3.5.2 区分度4 讨论    4.1 EP连续七年的发病率趋势    4.2 护士EP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4.2.1 一般资料中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4.2.2 BMI        4.2.3 血压、血糖与EP的关系        4.2.4 生化检查        4.2.5 女性生理特征与EP的关系        4.2.6 避孕方式、激素使用与EP的关系        4.2.7 饮酒、饮茶、饮咖啡与EP的关系        4.2.8 化学品接触情况与EP的关系        4.2.9 睡眠与EP的关系    4.3 护士EP的Nomogram可视化预警模型建立的意义        4.3.1 构建预警方程式的实践意义        4.3.2 构建预警模型可视化的应用意义5 结论6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对未来研究的建议本论文创新性的自我评价参考文献综述 护士子宫内膜息肉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致谢个人简历附录 (2)子宫内膜病变宫腔镜检查必要性评分系统的建立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常见子宫内膜病变        1.2.1 子宫内膜癌        1.2.2 子宫内膜增生        1.2.3 子宫内膜息肉    1.3 检查方法        1.3.1 经阴道超声        1.3.2 宫腔镜    1.4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主要内容第二章 子宫内膜病变分布趋势及两种检查比较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研究方法        2.2.3 病史资料整理        2.2.4 统计学分析及图表绘制    2.3 结果        2.3.1 基本情况        2.3.2 病种分布        2.3.3 时间分布及趋势        2.3.4 TVS检查与宫腔镜检查比较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第三章 子宫内膜病变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研究方法    3.3 结果一:子宫内膜癌危险因素分析        3.3.1 年龄        3.3.2 身体质量指数(BMI)        3.3.3 血红蛋白(Hb)        3.3.4 月经婚育史        3.3.5 临床表现        3.3.6 TVS表现        3.3.7 合并症        3.3.8 子宫内膜癌临床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c回归分析    3.4 结果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危险因素分析        3.4.1 年龄        3.4.2 身体质量指数(BMI)        3.4.3 血红蛋白(Hb)        3.4.4 月经婚育史        3.4.5 临床表现        3.4.6 TVS表现        3.4.7 合并症        3.4.8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临床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c回归分析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第四章 宫腔镜检查必要性预测模型建立及验证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研究对象        4.2.2 研究方法    4.3 结果一:各计量资料临界值        4.3.1 年龄        4.3.2 BMI        4.3.3 绝经后出血持续时间        4.3.4 ET        4.3.5 宫腔分离宽度    4.4 结果二:风险模型建立及验证        4.4.1 宫腔镜检查必要性的多因素Logistc回归分析(方法一)        4.4.2 宫腔镜检查必要性的多因素Logistc回归分析(方法二)        4.4.3 宫腔镜检查必要性评分系统验证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参考文献致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临床医学专业(4+4)学位论文要求 (3)癌前病变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abstract第1章 前言第2章 病例报告    2.1 临床特征        2.1.1 入院情况        2.1.2 妇科检查        2.1.3 辅助检查        2.1.4 诊疗经过    2.2 病理特征        2.2.1 标本大体所见        2.2.2 镜下所见        2.2.3 病理诊断第3章 讨论    3.1 子宫内膜增生诊断变迁    3.2 诊断标准    3.3 鉴别诊断    3.4 分子遗传学    3.5 高危因素    3.6 治疗    3.7 治疗后处理及预后第4章 结论致谢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考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4)卵巢性索间质肿瘤257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Abstract缩略语/符号说明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一、研究对象、方法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临床资料    1.4 随访方法二、结果    2.1 病理类型    2.2 年龄分布    2.3 临床表现    2.4 合并症    2.5 辅助检查        2.5.1 影像学检查        2.5.2 实验室检查    2.6 手术情况        2.6.1 手术方式        2.6.2 原发肿瘤与转移灶        2.6.3 内膜情况    2.7 交界性、恶性患者病例分析        2.7.1 FIGO分期        2.7.2 辅助治疗        2.7.3 复发及死亡率        2.7.4 保留生育功能患者妊娠结局        2.7.5 预后的影响因素三、讨论    3.1 流行病学特征    3.2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诊断        3.2.1 临床表现        3.2.2 合并症        3.2.3 影像学特征        3.2.4 实验室检查        3.2.5 病理与免疫组织化学检验    3.3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治疗    3.4 交界性、恶性卵巢性索间质肿瘤临床分析        3.4.1 良性与非良性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鉴别        3.4.2 预后及影响因素        3.4.3 保留生育功能患者妊娠结局结论参考文献综述 卵巢类固醇细胞瘤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致谢个人简历 (5)二维阴道超声联合临床病史建立子宫内膜癌风险评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ABSTRACT前言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入选患者纳入标准        1.2 入选患者排除标准        1.3 病史采集    2 内容与方法        2.1 超声仪器        2.2 经阴道二维灰阶超声检查        2.3 临床病史采集        2.4 选择入选变量        2.5 入选变量差异性分析及相关性分析        2.6 绘制ROC曲线,确定最佳评分界值        2.7 技术路线图    3 质量控制    4 统计学方法结果讨论小结致谢参考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导师评阅表 (6)止痛调血方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血瘀型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abstract引言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        2.西医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脱落及剔除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分组方法        (二)治疗方法及药物        1.实验组        2.对照组        3.疗程        4.基础体温(BBT)测定        (三)观察指标        (四)不良事件记录        (五)疗效判定标准        1.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2.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六)统计学处理    三.研究结果        (一)一般资料        1.两组患者年龄的比较        2.两组患者病程的比较        3.两组患者有无不孕病史的比较        4.两组患者有无宫腔镜下EP手术史的比较        5.两组患者主症的比较        6.两组患者月经量异常人数的比较        (二)临床疗效比较        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主症积分比较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次症(含舌脉)积分比较        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4.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疗效比较        (三)检测指标比较        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息肉两径线长度比较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E_2、P水平比较        (四)不良反应观察讨论    一.立项依据        (一)中医关于血瘀型EP的论述        (二)导师对于EP的认识    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EP的诊断及鉴别价值        (一)阴道超声诊断EP的价值        (二)前期临床研究    三.方药特点分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一)方药特点分析        (二)现代药理学研究    四.桂枝茯苓胶囊的功效及作用机理    五.地屈孕酮片在EP中的应用价值    六.研究结果分析        (一)临床疗效分析        (二)作用机制探讨        1.改善雌孕激素比例        2.消炎抗菌        3.改善血液循环结语参考文献综述 子宫内膜息肉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附录致谢论文着作 (7)血小板参数联合血清CA125预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Abstract缩略词表前言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诊断标准    2.3 方法    2.4 统计学处理结果    3.1 基本资料比较    3.2 三组术前血液学参数比较    3.3 血清CA125、PLT、PDW、MPV单独和联合检测预测EC的效能    3.4 术前PLT、PDW、MPV及血清CA125与EC分期的关系    3.5 术前PLT、PDW、MPV及血清CA125与EC分级的关系    3.6 术前PLT、PDW、MPV及血清CA125与EC其他病理特征的关系讨论    4.1 相关指标在EC中的临床应用    4.2 基本资料情况    4.3 术后资料情况    4.4 各项研究指标与EC的关系    4.5 血清CA125、PLT、PDW、MPV单独和联合检测预测EC的效能    4.6 各研究指标与EC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论总结与展望参考文献综述 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进展    参考文献致谢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胚胎无创移植前诊断技术的研究和单精子冻存技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Abstract中英文名词对照绪论第一部分 PCR法检测胚胎培养液中遗传物质DNA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实验讨论第二部分 单精子冻存技术的应用-严重少弱精患者无创移植前诊断的技术保障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实验讨论第三部分 基于MALBAC-WGA的NICS技术方法对稀少精子所形成胚胎进行无创移植前诊断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实验讨论结论附录综述 胚胎植入前遗传性诊断的发展参考文献致谢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9)子宫内膜增生症和子宫内膜癌的超声鉴别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1.3 诊断标准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2 结果    2.1 两组子宫内膜病变回声厚径比较    2.2 两组血流动力学比较    2.3 两组诊断价值比较3 讨论 (10)经阴道二维、三维超声造影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价值及子宫内膜癌超声评分系统的初步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中文摘要Abstract前言第一部分 经阴道二维超声造影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子宫内膜癌诊断准确性研究的设计        1.2 研究对象        1.3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标准        1.4 超声检查        1.5 质量控制        1.6 盲法        1.7 资料整理        1.8 数据统计与处理        1.9 伦理要求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第二部分 经阴道三维超声造影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对象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标准        1.4 经阴道三维超声造影检查        1.5 质量控制        1.6 盲法        1.7 图像分析及资料整理        1.8 数据统计与处理        1.9 伦理要求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第三部分 初步探讨二维超声与超声造影的超声征象评分系统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与方法        1.3 资料整理与分析        1.4 诊断的金标准        1.5 技术路线图        1.6 质量控制        1.7 数据统计与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结论致谢参考文献综述 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诊断新进展    参考文献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个人简历新疆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1]基于职业健康队列的护士群体子宫内膜息肉Nomogram可视化预警模型的构建[D]. 郭云云.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2]子宫内膜病变宫腔镜检查必要性评分系统的建立与验证[D]. 沈偲.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3]癌前病变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病例分析[D]. 魏翔. 南昌大学, 2020(08) [4]卵巢性索间质肿瘤257例临床分析[D]. 瓮沛杉.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5]二维阴道超声联合临床病史建立子宫内膜癌风险评分系统[D]. 纪婕.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6]止痛调血方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血瘀型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研究[D]. 钟宏婷.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7]血小板参数联合血清CA125预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研究[D]. 窦倩如. 滨州医学院, 2019(02) [8]胚胎无创移植前诊断技术的研究和单精子冻存技术的应用[D]. 杨林林.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2) [9]子宫内膜增生症和子宫内膜癌的超声鉴别诊断[J]. 袁雅婷. 慢性病学杂志, 2018(06) [10]经阴道二维、三维超声造影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价值及子宫内膜癌超声评分系统的初步建立[D]. 周慧丽. 新疆医科大学, 2017(03)

  子宫内膜论文 子宫内膜息肉论文

上一篇:诗经爱情观范文
下一篇:顾春军:再论 “生活就是民俗”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