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好莱坞味+本土化,《半个喜剧》故事性究竟如何?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0-02-29
手机版

  由于《半个喜剧》的评分没有特别高,我最初在看这个电影的时候并没有很高的期待值。不过,看完之后,不得不说《半个喜剧》是个很有“故事味”的电影。它并不是单纯的喜剧,而是剧情片中夹着喜剧元素。网上声音很多,贬之者有,赞之者亦有,众说纷纭。这一回,咱们就来聊一聊《半个喜剧》。

  (一)好莱坞味+本土化,“故事味”浓

  要说《半个喜剧》最大的惊喜,莫过于优秀的故事性。这个电影的剧本具有非常清晰的三幕式结构,场景转折很多,剧情密度高,并且台词对话也非常精简,人物的反应节拍也都丝丝入扣。以广为流传的两本编剧书(《故事》和《救猫咪》)来看,《半个喜剧》都很符合其故事审美。虽然说这两本书并非绝对标准,但是以此基础创作的故事确实较有“故事味”。

  对于这个“故事味”,可以从几个方面理解。第一,《半个喜剧》深谙“鸿沟”二字。诚如书中所言,故事产生于鸿沟,即主观领域和客观领域的交界之地。通俗来讲,当人物敲门并预期被请进门,结果却遭遇被拒之门外的现实。这一刻故事油然而生,引发各种悬念,迫使人物做出不一样的行动,从而推动剧情发展,揭示矛盾冲突。

  站在主角孙同的视角来看,很多事件都超出了他的预期,并逼迫他做出更加不保守的行动。这些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莫默与多多发生关系、希望自己找到女朋友的母亲不接受他找到的女朋友、发现自己爱上莫默、多多要求他与莫默分手……站在莫默的视角来看,自己被骗、孙同母亲不接受自己等事件都是意料之外的。站在多多的视角来看,多多背叛他是最大的意外。诸如此类。在鸿沟中讲故事,就如同在游泳池而非浴缸中游泳,故事都发生在该发生的地方,《半个喜剧》在这方面做得很不错。

  第二,《半个喜剧》的剧情很紧凑,富有故事动感。这种紧凑又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场景转折很多,起初揭示多多渣男本性的转折非常多,莫默来了又要走,多多挽留后又欲擒故纵,让人留下深刻印象。此后,孙同的爱情关系、多多关系、母亲关系多次发生变化,转折密集。另一个是台词和节拍(即人物反应),《半个喜剧》中的人物对白很凝练,潜台词丰富,并没有无病呻吟;而人物对于他人的言语、行动都有清晰明确的反应,换言之人物都在行动和选择,细节做得很不错。可以品味结局时孙同与莫默的对话,莫默嘴上说不要,但行动却表明她接受孙同,很有意思。

  与此同时,《半个喜剧》处理场景价值也很巧妙,「由好变坏」和「由坏变好」的正负价值在电影中此起彼伏。当孙同与莫默关系更进一步,场景价值为正,随后就接上孙同母亲否定莫默,场景价值转负。诸如此类的场景价值交替非常多,因此故事发生富有动感。

  第三,《半个喜剧》的场景富有戏剧张力,两难选择不少。在电影中,可以明显感觉到其场景的矛盾冲突并非空洞乏力,而是富有戏剧张力的。孙同想这样,母亲想那样,莫默、多多等人各有各的欲望和目的,在一个场景中彼此发生强烈的矛盾冲突,这就让故事免于平淡,从而增加了故事性。

  此外,《半个喜剧》也加入了不少两难选择,并在主角做出选择前可以加入静止时刻,让人屏息并好奇主角接下来会如何做。虽然有的网友认为《半个喜剧》不少选择并非绝对两难,主角有其他的选择,但是我认为,站在主角的视角中其实是称得上两难的。因为被选择的事物都是他看重的,取其一就会舍去另一个。

  譬如,满足母亲的期待vs满足女友的期待、说出真相但自己丢工作户口vs维系与多多的关系但高璐受伤、不顾一切爱莫默得爱情vs向多多妥协来保工作户口,当主角面临选择的时候,他两个都想要,但这两个选项都是无法共存的,故而依旧属于两难选择范畴。况且,两难选择始终是针对人物视角而言的,必然只有相对性,而无绝对性。两难选择的加入,无疑更增加了故事性。顺带一提,北京户口的夫妻随迁限制还是比较多的,基本上可以认为孙同选择和莫默在一起的时候,是以牺牲入户为代价的。

  第四,了解好莱坞故事结构的朋友,可以很轻松的找到各种场景设计的目的。简单举几个例子,以《救猫咪》的结构来看,孙同与莫默的爱情关系在电影「中点」发生,而孙同与莫默分手则发生于「一无所有」、「灵魂黑夜」,来自母亲、莫默、多多的逼迫则是很丰富的「恶人逼近」。如果以《故事》的结构来看,莫默与多多在婚礼前一个月发生关系,这一事件打破了孙同的生活平衡,如何对待高璐、多多、母亲和莫默,称得上「激励事件」;而随后诸多对抗力量从多个维度向主角施压,也是符合「进展纠葛」的要求;至于危机、高潮、结局这几部分,也都集中在了第三幕。可以说,《半个喜剧》的故事剧情设计都卡在点上,剧情结构颇为“工整”。甚至,在初步塑造孙同人物形象的时候,《半个喜剧》居然加入了“救猫咪”桥段,以此表现孙同的善良友爱。当然,对于这个桥段,我认为稍显刻板生硬了。

  从以上几个角度来看,《半个喜剧》确实称得上“故事味”浓。常见的好莱坞故事结构并非公式,人物、矛盾冲突等才是关键。而《半个喜剧》在好莱坞故事结构内加入了本土化的人物、矛盾冲突等,我认为这是一次不错的故事设计。

  (二)人物真相与故事逻辑

  对有些朋友来说,《半个喜剧》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并不讨喜。多多太渣男,莫默略傻,孙同的选择并不能赢得所有人的认可,母亲甩锅推卸有一手。从人物的行为来看,这些评价不无道理。不过,我在评价人物形象的时候,更多时候会把自己的喜好先放一边。相反的,人物是否真实、人物是否立体、人物前后是否有变化、人物本性如何,这几个是我更关心的。

  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半个喜剧》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剥洋葱”。这些人物本身有好几层面具,《半个喜剧》有条不紊的将人物的面具剥去,让我们认识到“此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房间里躺着一个女生,但多多却约会女生,这看得出他的渣男本性。但电影很快又交代,多多一个月后就要结婚了,顿时觉得他不是一般的渣男。随后剧情发展,多多对女人的占有欲、自私自利、不顾他人感受、谎话连篇、善于演戏等特征相继揭晓。层层剥洋葱后,我们认识到,多多是一个独特的渣男。

  如果说揭晓多多人物本性的方式是电影主动交代,那么揭晓孙同本性则是通过展示其选择。之前提到的诸多两难选择,每一个都在揭晓孙同的人物真相。同时,莫默的出现也激发了孙同的不自觉欲望,他本来可以继续妥协,但他看到莫默的另一种活法,那是他向往的。

  不过,虽然两难选择是揭晓人物真相的好方法,但《半个喜剧》却有些弄巧成拙之嫌。《半个喜剧》的两难选择,实际上都是围绕「现实主义-理想主义」来设计的,只不过代表现实主义的角色事物比较多,包括多多、母亲、工作户口。于是,多个两难选择实际上降低了“两难之难”,导致主角做出选择时的场景力度遭到弱化。

  从全局来看,主角前期选择现实主义,后期选择理想主义,这并不是说人物真相矛盾,而是在不同时期下主角所看重的东西不同。虽然这么想也说得过去,但从效果来看确实造成了主角的「人物真相」比较矛盾——他到底是理想主义还是现实主义?尽管他最后选择了理想主义,但不难想象他在未来还有摇摆到现实主义的可能。换言之,这些矛盾的两难选择塑造出这样一个孙同形象——他是墙头草,并不坚定。如此看来,《半个喜剧》的两难选择稍软,缺乏两难的那种力度。于是,某些观众可能就感觉《半个喜剧》的两难不是真两难,这是太多两难导致的后果。

  塑造人物的时候,不可避免需要交代背景信息。然而,背景信息的缺失导致《半个喜剧》的部分人物行动难以自圆其说,稍显不真实,这也是不少观众吐槽的。孙同是一个研究生,那么他为什么不能靠自己找到工作、他学的是什么?孙同的家境并不差,他为何那么看重北京户口?孙同非常看重母亲的期待,但他与母亲关系为何是这般?再说莫默,她对待情感关系显得很不谨慎,她为何喜欢上多多?又为何爱上孙同?而高璐之前全是傻白甜形象,后来却敏锐直觉到多多出轨,为什么之前那么多破绽没发现?

  诸如此类,《半个喜剧》的故事小逻辑还是有让人生疑的地方。很多时候,《半个喜剧》告诉了观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人际关系和故事背景是怎么样,却未交待为什么会是这样。因此,尽管《半个喜剧》的人物行动大都合情合理,但依旧免不了“设定之嫌”,并非百分百的由人物自主行动。换言之,《半个喜剧》尽管剧情设计得故事性很强,但依旧稍显匠气,未能触及人性深处。

  结语

  《半个喜剧》不仅是人物塑造、剧情设计等大方面可圈可点,而且在细节创意上也是让人眼前一亮。开篇坠地的口红暗示莫默与多多的爱情注定行不通,爆屏的手机也暗示孙同与多多分道扬镳。而在开篇多多的渣男次情节上,错位反转和巧用信息不对等的手法也是颇有意思。尤其是眼镜店,《半个喜剧》巧用镜子,营造出孙同莫默互换的独特镜头感,相信这个场景让很多观众拍案叫绝。此外,《半个喜剧》还有很多关于社会、人情世故的影射,细品起来颇为有趣。

  篇幅有限,关于《半个喜剧》的创意部分就不赘述了,网上已有很多朋友详细分析。尽管人物形象可能不讨喜,一些细节逻辑也未能尽善尽美,但瑕不掩瑜,《半个喜剧》的故事性是值得认可的,其凝练的对白、人物塑造、剧情转折都值得不少国产电影学习。实际上,从观众的激烈争论也能看出,《半个喜剧》的主创团队对故事是非常用心的,研究非常多。相比看完让人不知说什么的电影,《半个喜剧》优秀太多了。对于这种认真的创作精神,我表示极力支持。

上一篇:与姜子牙有关?最毒不过妇人心究竟是怎么来的?
下一篇:41岁的袁泉将出演徐峥新电影《囧妈》,真正优秀的人不在乎年龄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