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正视情绪,重视自我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22
手机版

  作者罗伯特.戴博德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学研究者和临床实践着。他的两本专业著作《咨询技巧》和《组织的心理分析》都是英国颇具知名度的心理学教科书。本书是他写给大众读者的心理学入门书。

  作者采用了《柳林风声》里面的几个小动物来展开叙述,主要是一个本来热情外向的蛤蟆突然间抑郁了,闭门不出。他的好朋友獾、河鼠、鼹鼠都很担心他,于是给他预约了一位心理咨询师——苍鹭。通过十一次咨询,蛤蟆从一开始地被动咨询到慢慢有了对自己负责的意识。在苍鹭咨询师的引导和发问下,蛤蟆逐渐察觉到了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开始吐露心中的往事和情感。随着苍鹭的一步步解析和蛤蟆的一次次自我探索和思考,从“儿童的自我状态”到“父母的自我状态”再到“成人的自我状态”,蛤蟆的洞察力和情商慢慢有了提升,经历了“依赖——对抗依赖——独立”的过程,意识到自己是可以掌控自己的情感世界的,最终获得了新生。

  

  1.自我状态的类型

  书中提到人有三种自我状态,一是儿童自我状态,二是父母自我状态,三是成人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和父母自我状态,都是你依据0~5岁儿童时经历形成的,会让人不由自主地进入这两个状态。

  儿童自我状态,一般是我们产生快乐、悲伤、愤怒和恐惧这四种基本的情感时,就会情不自禁地进入这个状态。当我们进入这个状态后,我们的行为和感受都和儿童时期如出一辙,即使你已经步入了中年。

  父母自我状态,当我们愤怒或严厉地批评和指责他人时,一般就是进入了这个状态。当我们进入父母自我状态时,就会一直控诉他人或自己,给他们定罪,然后狠狠地惩罚他们。

  成人自我状态是一个比较理性而非情绪化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我们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而不再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因此只有在成人自我状态下,我们才能学习到新的知识。

  

  2.如何恢复理性

  当出现非理性的情绪时,我们不需要立马去压抑这些情绪,而是需要识别情绪以及自己所处的状态。在识别完以后,我们会慢慢地回归到理性中,因此自然地进入成人自我状态。

  有一次,我与同事因为方案的意见不合,很愤怒,声音不断地提高,不断地质问他的方案有什么优势。这时我意识到自己在愤怒,识别到,哦,我进入了挑剔型父母自我状态。之所以进入这个状态,是因为我心中期望的方案与同事提交的方案差距太大了。而是在这个状态下我可能会不由自主地大声说话,不断地质问对方,然后不断地挑出对方回复中的错误。意识到这些之后,我慢慢就冷静了下来,开始思考。而我同事看到冷静了下来之后,也开始慢慢地冷静了下来。于是我们开始使用白板,做最简单的优劣势分析,最终商量出一个两人都满意的方案。

  

  1.找出情绪的根源

  识别了自己所处的状态和情绪,我们还需要理解这些情绪产生的原因,与这些情绪做联结,从而更加了解自己。我们对待事情的基本态度和行为的来源是什么呢?基本上是受0~5岁时周围发生的一切影响,让我们初步形成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在没有刻意练习改变的情况下,这就是我们看待事情的唯一方式。

  在儿童阶段,我们看待问题,一般有两个角度,就是我怎么样,别人怎么样。这样就构成了人生坐标。人生坐标分为四类:我好、别人好;我好、别人不好;我不好、别人好;我不好、别人不好。通常,儿童时期形成的坐标是我不好、别人好的话,就很容易进入适应型儿童自我状态,觉得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久了就会抑郁。

  为什么会形成我不好、别人好的人生坐标呢?通常如果有个挑剔且强势的父母,孩子就很容易形成我不好、别人好的认知。因为儿童时期时,孩子处于一个比较弱小的地位,没有办法与父母抗衡。这时父母经常板着脸,挑剔错误,并且永不让步。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弱小无助,为了生存下去,只能乖巧听话,并且习惯性地压抑自己的情绪。长期以往,有愤怒等情绪无法宣泄,就会抑郁,甚至会惩罚自己。

  

  2.与父母和解

  当我们意识到,我们有些行为受我们的父母影响,并且可能会对父母有些怨恨。我们其实可以代入我们父母的经历、受教育水平、当时的环境,去理解他们。我们的父母可能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这么深的伤害。

  当然理解不了也没关系,我们不需要和父母和好,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好人与坏人,也有好父母与坏父母。和解,不是和好,而当你提起他们的时候,不再有怨恨和委屈,而是很自洽,此时就是真正的和解了。

  3.与自己和解

  过去的情事已经过去了,虽然对我们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但是已经是沉没成本,我们无法改变。那么我们能改变什么呢?我们能接受这些事情对我们的影响,然后接受现在的自己。

  同时,我们也要相信,我们能慢慢地改变。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照顾好自己,好好规划现有的生活,好好爱自己。这样,从一件件爱自己的小事中做起,慢慢地与自己和解,爱自己。

  当你陷入情绪低谷时,不妨看看这本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是写给成年人的童话,在阅读的过程,你的烦闷也会悄然融化。

  你会渐渐明白:无论世事如何变幻,活出自己的人会最开心。即使忘了一切,也别忘了做自己。

  

  这本书通俗易懂,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它看似给我们讲了一个童话故事,其实却道出了我们成年人面对焦虑和抑郁时最真实的感受,书中的角色都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寻找到原型。

  书里的主角蛤蟆是幸运的,通过了10次的咨询,他对自己的情绪有了充分的理解,获得勇敢的力量和前行的动力;而现实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人还在苦苦挣扎;

  

  心理学是一个复杂的学科,通过阅读这样一本书不可能就无师自通,得到许多答案;但是,相信读完这本书,许多人会透过蛤蟆看到自己的影子,帮助我们去诚实地面对自己;

  同时,作为家长,也提醒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孩子的情绪管理,引导孩子认识并正视自己的情绪和内心感受;让他们学习与自己对话,比教授他们技能要重要得多;也时刻让我们提醒自己,多反思自身行为,避免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伤害。

  

  如果你也常常突然陷入悲伤情绪中无法自拔,或者心里总是积压着许多难以排解的负面情绪,那么,请赶紧停止情绪内耗!不妨读一读这本心理故事书,也许不能立刻就带来改变,但相信会让你对自己有更清醒的认识,帮助你找到一些问题的所在。

  这本书的作者罗伯特·戴博德,是一位经验非常丰富的心理学研究者和临床实践者,他的两本专业著作《咨询技巧》和《组织的心理分析》都是英国畅销的心理学类教科书,而这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则是他最著名、也最畅销的一本大众心理学著作。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书,凝聚了作者罗伯特·戴博德几十年的心理学心得。

  现实中,他曾对无数个蛤蟆先生说:

  “面对伤害,我们无处可逃,但必须完成的事,唯有靠自己才能行。”

  人生苦乐无常,我们总会受伤,也总会有很多迷茫。

  但不要灰心,不要沮丧。

  只要能沉得住气,扛得住难,你自己就是那股最强大的力量。

  

  当你在自我治愈的路上,主动迈出第一步的时候,新世界的大门,也会随之为你打开。

  套装内还有一册《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这也是一本心理疗愈的书籍,书中通过一个个故事小案例,让我们发现:无论身份背景有多相异,人类面对的烦恼其实都相通——爱与被爱、遗憾、选择、控制、不确定、死亡,这些都是我们身而为人必须共同学习面对的议题。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遭遇的切肤之痛和生命困境,都能在这本书中得到共鸣、找到希望。

  

  有需要的朋友,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愿你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觉醒内心的力量,做自己的救世主。

  举报/反馈

上一篇:感染新冠后会有哪些症状,有必要储备呼吸机吗,如何选择用药?
下一篇:如何找准排卵期提升备孕效率?兰州天伦不孕症医院为你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