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兹克奖建筑师王澍:只按经济要求做设计远远不够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0-03-06
手机版

  中广网北京5月27日消息(记者温飞)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两天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世界建筑界最高奖"普利兹克奖第一次颁给中国大陆的建筑师王澍。王澍今年49岁是这个奖项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之一。

  王澍,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他在获奖感言中说"在多年孤独地坚持之后,对一个在获奖之前没有出版过作品集的建筑师,一个只在中国做建筑的建筑师,一位自称为业余的建筑师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惊喜。"王澍的作品为什么能得到建筑界最高奖项的认可?跟着记者走进王澍的世界。

  创立于1979年的普利兹克建筑奖,是全球建筑界的最高奖,每年度授予一位做出杰出贡献的在世的建筑师。王澍是首位一直在中国工作的获奖者。面对获奖,王澍坦言自己很惊喜。

  王澍:非常的惊喜。国外的建筑奖不需要有任何繁琐的申报程序,你甚至完全不知道评奖的过程。有一天你会接到这个电话告诉你获奖了,你接不接受,所以非常突然,感觉这种惊喜。

  王澍的建筑以其强烈的文化传承感及回归传统而著称,代表作主要包括宁波历史博物馆、宁波美术馆、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等等。2000年,王澍担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正是在这里开始了他对建筑与环境关系的研究。他提出重建本土建筑学的主张,专心于设计和研究以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为代表的独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在象山校区的设计中,王澍充分发掘建筑材料的可再利用和经济实用性,从各地的拆房现场收集了700多万块不同年代的旧砖弃瓦,让它们在象山校区的屋顶和墙面上重现新生。对于象山校区的设计,此次评委会在评审词中给予了高度评价。然而,随着王澍的获奖,象山校区设计的批评之声,比如说窗子小、光线暗、廊道像迷宫等等,也随之而来。而面对批评,王澍的反应让记者有些意外。

  王澍:我都已经习以为常了。很高兴我的建筑总是能够激起大家对这类问题的讨论。我更加看中的其实就是功能,我一般都是对大家已经习以为常的功能进行某种小小的颠覆和挑战。比如说像窗子太小太黑,中国的传统建筑特点都是室内稍微有一些暗的,我称那种光线为思想的光线。不是说我能像现在建筑追求的把所有的建筑设计的像医院一样的光明几净,建筑的光线都是有文化的。另外一个窗户小,很重要的一个考虑就是节能,因为用最简单、最便宜的造价去考虑节能的时候,窗户越大越不节能,窗户越多越不节能。也有人提出来室内像一个迷宫一样,但是可能另外一个人就会说,我特别喜欢这样的感觉,因为它太像中国的园林了。空间当中有那种探索、探险游荡的乐趣。

  获奖之后王澍表示,未来将拒绝做商业设计。有人说这是王澍一贯坚持的设计理念,也有人说这是在作秀。对此,王澍解释了自己的观点。

  王澍:其实这个在中国有特殊的含义。其实很多建筑都有商业的用途这很正常,但是中国的问题是过于重视或者过度的看重商业。这个气氛下所产生的商业建筑,它对于这个社会、对于未来会有什么影响都缺乏讨论。比如在市中心做一个大的超级市场,这种东西它是不能放在市中心的,因为它只要出现在市中心,就会对市中心历史上形成的这种商业的脉络形成冲击性的破坏,在欧美,这种东西都是在郊区的高速公路边的一种附属的设施。所以这类项目如果让我做,我肯定会拒绝。

  有人说,在当今中国建筑界,王澍是个特立独行的人;也有观点认为,在获奖前王澍并非建筑界的主流。对此,王澍这样表示。

  王澍:所谓不是主流可能是指的中国建筑界的现状,并不是放在世界的建筑学角度去讨论的。我要寻找我自己的道路,也许从旁观者的角度看,我走的这条路才是真正的主流。

  目前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引发一场关于建筑应当基于传统还是只应面向未来的討论。

  王澍:我觉得大陆的建筑界其实是处在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一个翻天覆地的大发展的时期。这个学科不仅仅是设计的问题,它面临着比如说传统和现代的文化的冲突,大量的建造和自然的冲突,这个社会问题在建筑当中的反应等等问题,但是建筑界的种种问题上基本上是缺乏思考和思想的,它只是按照社会、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做设计,这远远是不够的。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新闻热线4008000088,拨打热线电话即可将您手中的新闻线索第一时间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调查事件、报道事实、揭开真相。)

上一篇:美军对塔利班发动空袭致大量阿富汗平民死亡
下一篇:湖人13分大胜!詹皇遭双人包夹,浓眉冲到篮下要球,魔兽空接暴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