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由冬入春战疫孝感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0-03-01
手机版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伍晓阳

  2 月 13 日,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服务机构的检测人员在对采集来的样本进行处理 程敏摄 / 本刊  ◇这是武汉之外的一场非常之役  ◇疫情形势在向好的方面发展,防控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果,但仍处于最吃劲的关键阶段,丝毫不能懈怠    源于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现已造成全国7万多人被确诊感染。疫情扩散中,紧邻武汉的湖北省孝感市成为确诊人数全国第二多的城市。    截至2月20日24时,孝感市累计确诊新冠肺炎3346例,这一数据约为疫情第二重省份广东省的2.5倍。确诊人数高企的同时,当地疫情形势也出现一些积极变化,包括新增确诊病例、疑似病例、集中留观的发热病人数量持续下降。    孝感市政协副主席、卫健委副主任戴杰群19日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疫情防控仍处于最吃劲的关键阶段,丝毫不能懈怠!”他同时表示,“数据变化表明,疫情形势在向好的方面发展,防控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果。”    在孝感公布确诊人数超过黄冈的2月6日,记者赶到孝感。两周多来,通过走访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物资保障、发热病人筛查、病毒核酸检测、城市社区和农村,见证了一场武汉之外的非常战疫。    这里的鏖战仍在继续。不过冬天再长,春天也会到来。    疫情迅猛扩散    2019年最后一天,49岁的孝感人车智星(化名)去了一趟武汉,到汉正街购物。回孝感5天后,他开始出现发热、咳嗽症状。起初他没太在意,自己找了一些药吃,但病情没有好转,反而持续加重。今年1月10日,车智星转入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重症科。CT影像显示,他的双肺都已变白。    1月23日,经病毒核酸检测,车智星被确诊为新冠肺炎。他是孝感首批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之一。当天,孝感确诊22人,武汉封城。    时值春节前,在武汉的孝感人正纷纷回家过年。1月23日,孝感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1号令”,全面摸排发热病人,全市500余万人统计出武汉返乡人员39.35万人。    从1月23日武汉封城算起,到2月6日第一轮最长潜伏期结束,孝感累计确诊人数从22人一路飙升到2141人;到2月20日第二轮最长潜伏期结束,孝感累计确诊人数继续攀升到3346人。连续两周多,孝感累计确诊人数是全国第二多的城市、最多的地级市。    从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看,截至2月13日,孝感确诊病例3009例中,其中有武汉流行病学史的1544例,占51.3%;无武汉流行病学史的1465例,占48.7%。本地感染人数已占总量接近一半,较早期明显提高。    确诊人数节节升高的同时,当地疫情也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一是新增确诊人数持续下降,已从2月13日的135例,降到18日的24例。二是疑似病例增量和存量持续下降,新增疑似病例从15日的200例降到18日的70例,实现了三连降;现存疑似病例从16日的460例降到18日的340例,实现了两连降。三是集中留观的发热病人增量和存量持续下降,13日到18日增量和存量均实现五连降,分别从13日的548人、3028人降到18日的189人、1377人。    从确诊病例的发病时间能更真实地了解疫情流行情况。记者从孝感市疾控中心获悉,根据中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孝感市第一例病例发病时间为2019年12月31日,今年1月15日(发病21人)后日发病人数呈显著上升态势,1月23日(发病176人)发病人数进入高峰期,并一直持续到2月1日(发病270人),此后日发病人数逐步下降。    医疗救治供需矛盾正在缓解    病人如潮水般涌来,白衣天使的勇敢和奉献令人动容。    “我们科室要被改为留观病房,专门收治疑似病例,你们谁愿意留下来?”1月28日,孝感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主任谢志斌急切地问同事们。    “我愿意!”“我愿意!”没有一个人离开。    当天,经过改造的孝感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三病区就收满了病人。呼吸科医生杨青回家匆忙收拾行李,晚饭也没吃,就赶回医院。    “这场疫情在我职业生涯中前所未有。”她说,“开始时没有N95口罩,只能戴普通外科口罩,头上戴防护面屏,里面穿工作服,外面穿防护服。”因为防护服很缺,要减少更换,进病房后不能上厕所,医务人员进去以后一口水都不喝,有的直接穿上了成人纸尿裤。    杨青介绍,最难熬的是夜班,从下午五点半进病房,一直要忙到半夜。    “我们的眼睛是酸胀的,因为要隔着满是雾气的护目镜完成所有工作;我们的脸颊和鼻梁都有深深的勒痕,下巴全是汗水,因为长时间戴口罩;我们的手都有了裂口,因为频繁洗手,有的同事因为手套过敏,满手背都是皮疹,瘙痒难忍……”几天后,杨青在日记中写道。    病人呈爆发式增长,医疗系统供需矛盾凸显,主要体现为四个短缺:隔离病房短缺、防护物资短缺、医务人员短缺、医疗设备短缺。    隔离病房比较好解决。按照“三区两通道”(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患者及污物通道、医务人员通道)的功能布局,通过改造其他病房或新建医院即可在短时间建成。    孝感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刘晓安介绍,他们医院传染病病房本来仅有76个床位,应对疫情远远不够,通过紧急改建,第一批增加了330个床位,后来第二批又增加193个床位,加上ICU床位21个,总数达到620个,较早实现了“床等人”而不是“人等床”,目前床位尚有一些空余。    孝感下辖的安陆市,则新建一座安陆版“小汤山医院”——安陆市普爱医院护国院区。该院区设计了两层三排隔离病区、一个重症监护病区和一栋门诊大楼,有400个普通床位和18个重症床位,可以容纳418位患者。    但是呼吸、重症或感染专业医务人员力量不足问题仍然突出。    按照国家卫健委安排,重庆、黑龙江两省市相继派出多支医疗队驰援孝感,目前支援孝感的医务人员已有900多人。孝感市有关负责人表示,重庆、黑龙江医疗队到来后,孝感医护人员短缺的情况有了明显缓解。    记者从多家医院了解到,医护人员短缺的情况仍然存在。一方面,各医院都安排了大量非呼吸、重症、感染专业医护人员在抗疫一线;另一方面,许多医护人员已经持续作战二三十天,需要轮换休整。    对于医用防护物资,孝感市一名副市长2月19日表示,目前防护物资基本够用,但消耗量大,各种物资处于够用5天左右的“紧平衡”状态。    医疗救治的主要目标是降低病亡率、提高治愈率。截至2月19日,孝感市死亡病例89例,病亡率为2.67%,略低于武汉的3.52%、黄冈的3.06%。治愈率方面,截至19日,孝感治愈率为20.24%,自身纵向比逐步提高,但与黄冈(40.47%)以及疫情较重省份湖南(62.77%)、浙江(53.87%)等地相比明显偏低。这表明孝感在加强患者救治、降低病亡率、提高治愈率方面仍任务艰巨。    经过长达40天的治疗,车智星临床症状基本消除,两次核酸检测呈阴性,达到出院标准。1月20日,他从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顺利出院。    “离病毒最近的人”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有一群“离病毒最近的人”——核酸检测员。    孝感市疾控中心和中心医院,是当地仅有的两家核酸检测机构。全市每天更新的疫情确诊人数,就是基于两家机构的检测报告。为了解检测背后的故事,记者探访了孝感市疾控中心。    “所里1月21日接到任务开展病毒核酸检测,已经持续战斗20多天。”孝感市疾控中心检测所所长骆胜超说。最初,整个孝感没有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市疾控中心主任蔡全民从省疾控中心借来一个,用来做第一次检测实验。同时当机立断买来2000份试剂盒,保障了早期检测的顺利进行。    刚开始,各县区没有运送样本所需的生物安全转运许可证,只能由检测所去各县区接收样本。后来各县区有了许可证,医护人员采集患者咽拭子样本后,由县区疾控中心派人送到市疾控中心检测所。    “现在,各县区每天9点以前把样本送来,我们有两人负责对样本箱消毒,两人负责信息登记核对,然后把样本箱送到实验室。”骆胜超介绍。检测所有两个核酸检测实验室,日检测能力最高260份左右,最近每天检测200份左右,早已实现当天收样、当天检完,没有送检样本积压。    记者在检测所一楼看到,样本通道与员工通道是分开的。在样本接收点,一排空的样本箱沿着墙脚整齐排列,地面潮湿,散发出消毒水气味。楼上一间实验室里,几名“全副武装”的检测员在紧张工作。    “病毒检测员面临很高危险,每天接触大量高致病性样本,实验操作还会产生气溶胶。”病毒检测员喻珂说。    喻珂讲解了核酸检测流程。首先要清理样本、核对信息;接着提取核酸,配置另外的反应体系,并把核酸加入反应体系;然后放进PCR仪器进行检测;等检测结果出来,进行“阴性”或“阳性”的结论判定。“对疑似病人和集中留观的发热病人都要取样送检,第一次检测为阴性的,要隔24小时重新采样送检。”喻珂说。    疫情发生早期,病毒检测任务繁重,实验室人手不够,喻珂曾连续两天两夜没休息,后来又熬过几个通宵。实验室气温高,防护服又不太透气,一场实验下来,他全身是汗。他说:“不到一个月,我瘦了10多斤。”    “家里老人和小孩都送到别的地方住,我在家自我隔离,这也是保护老人和小孩,毕竟我们这个工作有风险。”喻珂说,他已经20多天没见家人了。    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能用而不备”的思路,检测所正在新建一个核酸检测实验室,建成后全所日检测能力将达500份左右。    把发热病人尽快筛查出来    疫情防控中,发热病人筛查是一道重要防线。    孝感市市长吴海涛说:“把所有发热病人第一时间集中起来,第一时间隔离,是最经济、最科学、最有效的办法,也是最好的办法。”    为了最大限度尽快把发热病人筛查出来,孝感采取了多种措施。    招数一:发热就打96120。    2月4日起,全市各县市区开通了发热和求助电话96120平台,通过广泛宣传、结合全面摸排做到了家喻户晓:发热就拨打96120。    记者9日来到孝南区96120平台探访。一间办公室里,4个电话坐席分开排列,电话声此起彼伏,话务员一边接听电话、询问情况、答疑解惑,一边登记相关信息。有人忙着进进出出,将填好的登记表送给旁边几间办公室的处置人员。    孝南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姚阳介绍,96120平台24小时有人值守,话务员分三班倒,保证不漏接一个电话。事项随接随分——涉及发热病人的交处置一组,涉及求助咨询、投诉举报的交给处置二组。跟踪处置——对城区、乡镇的发热病人,分别联系120和乡镇联络员,按发热病人转运规定处置;对其他事项,话务员能答复的直接答复,不能答复的由处置二组办理。    据悉,通过广泛宣传,“发热就打96120”已家喻户晓,在排查发热病人方面正发挥着重要作用。数据显示,从2月4日至2月9日18时,孝南区96120平台共接到电话1584个,涉及发热病人368个。一些被判定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已送到孝感东南医院隔离治疗;另一些不能排除新冠肺炎的发热病人,转到当地政府指定的集中隔离点,接受观察和治疗。    招数二:全面摸排测温。    海山应置城小区,是孝感下辖应城市最大的小区,住着3156户9450人。    物管经理沈海介绍,小区已经完成两轮全面排查。第一轮上门或打电话排查,重点排查武汉返乡人员和发热人员,对重点对象“一人一档”,监测体温。第二轮上门测量体温。两轮排查各发现了2名发热病人,已送医院治疗。    7日在应城市黄滩镇卢庙村,村支书汪国涛介绍,村里目前没有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防疫工作重点是封控交通、禁止串门和聚会、上门测量体温等。经过两轮全面摸排,村里仅发现一例发热病人,经查是支气管炎。    招数三:检查点测体温。    连日来,记者在孝感市孝南区、应城市等地采访,各机关单位、城市街道、农村道路上设立了许多检查点,每个检查点都对通行人员测量体温。    “我们宁可重复,也不能漏过一人。”孝南区委常委、纪委书记滕亚斌表示,目前孝南区已有发热病人基本都筛查出来了,新发病人也能第一时间找到。    防控仍是头等大事    当前,疫情防控是孝感市头等大事,当地经济社会运行仿佛按下了“暂停键”,疫情对各行各业的冲击、对居民收入的影响等值得关注。    目前,除极少数跟防疫有关的超市、药店、酒店等营业以外,孝感市城区及各县大大小小的商场、店铺、餐馆等一律关门停业。从目前疫情形势看,停业时间很可能要超过一个月,对经营者造成的损失较重。    孝感市商务局副局长汪玉平分析,从短期看,酒店、餐饮、零售等行业受到的冲击较大,营业额接近于零;从全年看,疫情结束后消费需求将有一段时期集中释放,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受到的影响应该不会太大。    孝感市发改委副主任朱斌分析了疫情对生产和投资的影响。他认为,疫情恰逢春节时期,本来也是生产和投资基本休停的时期,所以短期影响不太大,但后续影响值得密切关注。从生产的角度,什么时候能够复工复产、产业工人包括农民工能否及时返岗,都还有不确定性。从投资的角度,投资比较集中的时段一般在每年的5~7月和10~12月,现在耽误的投资可以后面赶回来。但春节后本来是招商引资的黄金时期,现在招商活动停了,会影响投资增量。    今年孝感市经济增速目标为7.5%,投资增速为10%。朱斌表示:“如果疫情在2月底得到有效控制,我们乐观估计,这两个目标还是能够实现。”    孝感市经信委副主任陈情介绍,目前全市开工生产的工业企业有50多家,主要是涉及疫情防控和保障民生的行业,包括防护用品、消洗用品、建材产品生产和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处理、食品生产等。从孝感市几个支柱产业看,疫情对食品加工、新能源汽车制造、高端装备制造业等影响比较大。    2月20日,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除疫情防控等必需的以外,省内各类企业先按不早于3月10日24时前复工。    “我们必须打赢两场战役,首先是疫情防控之战,其次是疫情控制后的开工复工之战。两场战役都只能赢、不能输!”陈情表示。

上一篇:夺冠隐患?格林再遭驱逐,他是否已成球队毒瘤
下一篇:姚明进小区被保安拦截:我认识他,但不符合规定就不能进|疫情|新冠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