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热,新冠病毒就能消失了吗?专家回应来了,提醒这一点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0-02-28
手机版

  穿山甲是新冠病毒动物宿主,果真“实锤”了吗?现在天气转热,新冠病毒就会消失了吗?……

  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采访了武汉大学健康学院院长、新发传染病专家于学杰,他就大家关心的新冠病毒问题进行了解读。

  于学杰:国家特聘专家,武汉大学健康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新发传染病专家,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和分离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 。

  谁是动物宿主

  还不能过早下结论

  新冠病毒的动物宿主还没有完全确定,目前说法很多,研究数据倾向于蝙蝠和穿山甲。

  之前有研究证实穿山甲携带的冠状病毒与感染人的新冠病毒相似度高达99%,但是后续的研究证明那个序列没有包含全部遗传信息,真正的相似度只有82%-90.2%,与感染人的新冠病毒的核酸序列相差太远。这就好比猩猩跟人的遗传物质有96%左右是相似的,你很难说大猩猩就是人。

  蝙蝠的一株冠状病毒与人的新冠病毒基因组核酸同源性有96%,表面上看更接近于感染人的毒株。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知的无论是穿山甲还是蝙蝠的冠状病毒都不是感染人的新冠病毒。蝙蝠这个群体很大,据记录显示,最大的一个蝙蝠洞穴里有上百万只蝙蝠。这么大一个动物类群,它所携带的病毒株不可能只有一株。

  有研究表明整个蝙蝠群体含有一个极大的冠状病毒库。一个可能是其中一株直接传给了人,成为新冠病毒;另一个可能是有一种中间动物宿主,蝙蝠最初携带的冠状病毒通过中间宿主动物经过一个时期的进化、变异再传给了人。对于新冠病毒的动物宿主还需要长时间做进一步的调查。

  呼吁更多康复病人捐献血浆呼吁更多康复病人捐献血浆

  特免血浆疗法也称恢复期血浆疗法。 得了新冠病毒肺炎康复后,人血浆中会产生抗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抗体,部分抗体能够中和新冠病毒的活性,从而阻止再次感染这种病毒。所以我们可以用康复后病人血浆来治疗正在患病的新冠肺炎病人。

  治疗每个病人大约需要200ml-600ml恢复期血浆,这种血浆来源有限,因此只能用于重症病人,呼吁更多康复病人能够积极献血。

  有时哪怕隐藏着1~2个患者

  都有可能带来复燃和反弹

  即使我们控制住了疫情,但并不排除未来可能会出现数字反弹。传染病的传播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如无症状感染者的存在、核酸检测非100%的阳性率、逐渐复工后带来的人口流动等。

  作为诊断金标准的核酸检测,临床反映其阳性率为30%-50%,采样难度所造成的误差应是主因。这将可能导致假阴性的患者提前出院,进而重新成为传染源。

  有时哪怕隐藏着1~2个患者,都有可能带来复燃和反弹。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松劲,严防死守不松劲是根本。

  新冠病毒的传染性

  应会因天热而减弱

  2003年的非典到了六月份天气转热就消失了,目前无证据表明新冠病毒也会如此。

  但可以肯定的是,新冠病毒的传染性会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减弱。呼吸道病毒耐低温,喜潮湿,在实验室冷冻于-196°C仍能存活。

  冬季是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高发季。天气寒冷人的活动多在封闭空间内,更有利于病毒传播。夏天气温升高,病毒的活力会下降,传播力会减弱。

  期待新型冠状病毒

  在人间传播后毒力逐渐下降

  多数病毒会与宿主共进化,感染人后毒力逐渐减弱,达到一种平衡。如大部分引起感冒的冠状病毒毒力很低。

  但是很多病毒在人间流行毒力并不减弱, 如我们消灭掉的天花病毒在感染人类几千年的过程中毒力一直没有衰减,病死率达30%。

  我们期待新型冠状病毒在人间传播后毒力逐渐下降,但最好的办法是现在就消灭它不留后患。

  一旦研究出疫苗

  应该不需要每年更换

  呼吸道病毒的疫苗一般效果不持久。一是病毒易突变,二是免疫力持续时间短。以流感疫苗为例,流感病毒的基因组是多片断的(多链条的),每年都会发生基因重组产生型变,今年是甲型H1N1,明年可能是甲型H3N2,得年年研究新疫苗年年打。

  新冠病毒是单链的RNA病毒,无法重组,因此一旦研究出疫苗,应该不需要每年更换疫苗。

  延伸阅读:

  逛超市的人明显增多?北京疾控:防控形势远没有到放松的时候

  随着北京新增确诊病例多日个位数,以及前两天零增长,市民紧张焦虑的情绪得到了放松,逛超市的人也明显多了起来。在下午举行的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刘晓峰给大家提了个醒儿。

  刘晓峰说,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多、密度大、流动性强,当前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而且随着复工复产,返京人流陆续累积,人群交往频率明显增加。昨天市卫生健康委在发布会上做了提示。前一阶段各方努力,做了大量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流错峰、有序返京,但这也意味着返京时间被拉的更长。“疫情出现反复”的担心不是杞人忧天,防控形势远没有到放松的时候。

  现在逛超市的人明显增多了,所以市疾控部门提醒大家:

  一、进入超市必须佩戴口罩;

  二、尽量避开人多拥挤的地段和地方,尽量避免乘坐厢式电梯;

  三、进入超市前,自觉配合工作人员接受体温检测;

  四、人与人之间至少保持一米以上的间距;

  五、尽量使用微信或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方式;

  六、购买足量,减少多次购买的次数,可以戴一次性手套;

  七、尽量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自驾车等交通方式;

  八、选择通风好、人流量相对较少的商场、超市;

  九、购物前列好购买清单,不在超市内闲逛、闲聊,缩短选购商品的时间;

  十、回到家后立刻用流动的水和肥皂洗手,带有外包装的物品可以直接去掉包装袋,或用消毒剂喷洒表面进行消毒后再取出,购买的食物彻底做熟方可食用,水果、蔬菜要清洗干净,必要时可用专用清洗剂清洗。

  同时,超市也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室内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

  二、工作人员实行每日自我健康监测制度,不带病上岗,

  三、在超市入口做好体温检测;

  四、采取有效分流措施,避免人员密集;

  五、对人员接触较多的部位及时进行消毒;

  六、取消非必需的室内外群众性聚集活动;

  七、收银台、服务台制定合理的人员路线和分流措施,减少人员聚集;

  八、在超市入口处要提醒顾客佩戴口罩,并在醒目位置张贴健康提示,利用各种显示屏宣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冬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

  九、可增设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用于投放使用过的口罩,并注意及时清理。

  市民朋友一定要少出门,不聚集,不闲逛,不闲聊,防止功亏一篑。希望每个人都做好自我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防控疫情,人人有责。

  疫情没完!多地竟重启“人从众”模式,宅腻了也得多“闷”几天!

  疫情尚未过去,多地竟重启“人从众”模式,排队购物、等位就餐、扎堆喝茶、集中赶集等纷纷出现,一些心大者甚至摘下口罩,若无其事的状态让人隔着屏幕都要捏把汗。

  随着复工复产提速,城乡生活都在逐步回归正轨。道路开始拥堵,地铁上人多了,开门营业的商铺也有所增加,有人感叹,可算熬出来了!可事实上,疫情结束了吗?显然没有。复工不是解禁,其本身也是建立在抓好疫情防控基础上的。而无论复工与否,疫情之下,都不鼓励任何形式的人群聚集活动,更别提无防护“裸聚”了。可是,某些人却似乎疫情没出现真正的“拐点”,防控思想上倒先彻底“拐点”了,一下子放松了警惕,这显然是极其危险的。

  目前,全国新增确诊病例数和疑似病例数总体确实呈下降趋势,治愈出院人数较快增长,尤其是湖北以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数大幅减少。疫情防控的成效,证明前期严密防控是必要的,有用的,更应该继续坚持下去。在此基础上,中央提出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分区分级,意在进行更为精准的防控策略,但整体从严防控的基调并没有变。必须清醒认识到,全国疫情发展“拐点”尚未到来,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此外,各地返程复工的风险还未充分释放,漫长战线上需要注意的事项只增不减,还远未到可以松懈的时候。

  战“疫”关键期,倘若麻痹大意,必然功亏一篑。诚然,经过漫长的宅家时段,许多人都感觉到“闷”,眼见春暖花开,时不时就想透透气、撒个欢。但是,疫情防控阻击战尚未结束,病毒不会因为人们的松懈而放松进攻,一旦大意,攻防力量恐怕就会发生逆转。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企业,倘若心存侥幸,想就此松口气,不只害了自己,更可能连累许多无辜者。

  这两天,彭银华医生去世的消息刷屏,无数人为之动容。他以护佑生命为己任,立志“疫情不散,婚礼不办”,然而这样一位英雄战士,却永远地错过了自己的山盟海誓。这样感人至深的故事,在抗疫之战中还有太多太多。我们大多数人之所以能够踏实宅家抗疫,正是因为一批批医护人员、基层干部、社区工作者等等,冒着风险、冲锋在前,夜以继日、备尝艰辛。“你宅腻了的家,正是他们想回也回不去的地方”。为了抗疫,全中国付出了艰苦努力和巨大代价,还有那么多战士为此感染、为此牺牲。如今,前线还在跟病毒激烈战斗,我们有什么理由“假装没事”,由着性子扎堆聚集,给社会增添风险,给守护者增添负担呢?

  生命面前,不能“松口气”;战“疫”面前,没有局外人。不能松懈、不准松懈,这样的要求,是对生命的敬畏,对自己、家人、同事、朋友、社会的责任,也是对所有努力和牺牲的最好告慰。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 长江日报 北京日报客户端 长安观察

  流程编辑:TF021

上一篇:日本现无法确认病例,意大利超5万人隔离……全球多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
下一篇:新冠病毒肆虐全球 美股集体重挫道指跌近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