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从“头”开始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0-02-26
手机版

  往年二月二这天,理发店里特别忙。但是今年受到疫情影响家家足不出户 ,大家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发型是啥样?今天的二月二你是找托尼老师呢还是自己当个临时的托尼老师?今天我们来说说二月二。

  农历二月初二,也就是我们老百姓常说的“龙抬头”,从这一天起,正月就算完全过去了,新年也就算完完整整地过完了。出了新年,龙抬头是第一个春天的旧历节日。

  古时传说这天是东方苍龙抬头的日子,人们通过种种形式表达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寄托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

  关于“龙抬头”的来由有两种版本:

  一是民间传闻。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故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因此,这天也叫“春龙节”。

  二是科学解释。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

  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提到舞龙求雨的活动,直接借助龙的形象举行求雨活动。

  唐时期的文献仍未出现龙抬头的节俗记载。唐朝人把二月朔作为一个特殊的日子,说这是“迎富贵”的日子。

  宋代时在二月初二有“挑菜”御宴活动,但与“龙”无关。唐宋时的这些“二月二”活动并没有和“龙抬头”联系在一起。

  “龙抬头”虽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但成为全国性节日并出现在文献上记载是在元代之后。元时期把“二月初二”称为“龙抬头”的日子。到了明清以后龙抬头的习俗也逐渐形成。

  说到习俗最家喻户晓的就是"剃龙头"。

  这一天人人都要理发,意味着龙抬头走好运。在万物更新之际,理发是为迎合这一年蓬勃之气,所以小孩理发长大出人头地,大人理发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旧时民间有一种说法:人们要赶在年三十以前把头剃了,是因为正月里不准剃头。为什么呢?据说"正月剃头死舅舅",其实正月剪头死舅舅是属于误传。不剪头的含义是"思旧",这是从明末清初开始流传的风俗。因明清两朝发式不同,明末清初,清朝命令所有国民必须剪发。当时有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但又不能公开与清朝政府对抗,于是就有了"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一直流传到至今。

  除了“剃龙头”还有开礼笔的习俗。二月初三为文昌诞辰日,文昌是主宰功名之神,该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举登第。儿童在二月二这天行开笔礼,表明开始正式学习,仪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讲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赠文房四宝等内容。

  此外还有“放龙灯”、接姑娘、妇女忌动针、向龙王祈雨等习俗。

  二月二在饮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讲究的,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

  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要吃春饼,名曰“吃龙鳞”。

  老北京人嗜好吃猪头肉,尤其必在二月二这天吃猪头肉。

  饺子有的形似元宝,有的形似耳朵,龙抬头这天吃饺子称之为“食龙耳”。在“龙抬头”这天,讲究吃“肉菜饺子”,即馅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谐音“有财”,寄语新年财源滚滚之意。

  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区,人们有在春龙节这天吃油炸糕的习俗,称之“食龙胆”。

  吃面条,名曰吃“龙须面”二月二食龙须面有“顺顺溜溜、顺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二月二,龙抬头。

  风雨顺,又丰收。

  大仓满,小囤流。

  好年景,春开头。

  二月二,从头开始,整装待发,愿今年好运从这头到那头。

上一篇:大马总理称国民太懒会被越南赶超 民众:是国家懒政
下一篇:二月二龙抬头的起源,发展以及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