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属自限性病毒?对新冠肺炎的诊断增加了血液核酸检测 | 北晚新视觉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0-02-21
手机版

  新冠病毒是否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引人关注。2月10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血液安全供应保障工作的通知》称,“虽目前尚无证据表明该病有可能通过血液和血液途径传播,但……对于具有流行病学史的献血者,应当劝其暂缓4周献血”。

  

  资料图?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 摄

  财新记者注意到,国家卫健委先后发布的几版《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第四版“实验室检查”改为“在咽拭子、痰、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标本中可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增加了血液核酸检测,即通过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病毒核酸,诊断有无病原体感染。

  一位研究病毒的输血传播的专家告诉财新记者,可以引起病毒血症的病毒,理论上都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尤其是在感染初期病毒大量复制增殖的阶段。

  据《谢里斯医学微生物学》一书的定义,病毒血症(viremia)是指病毒进入血液从而进入身体其他部分的一种医学状态。通常出现症状后会持续4-5天,病毒可以随血液循环播散到其他有靶细胞的器官。一位临床医生告诉财新记者,血液中检测到了病毒阳性,就是提示出现了病毒血症的症状。

  与新冠病毒有“近亲”关系的SARS病毒,被认为存在通过血液传播的可能性。SARS冠状病毒曾在SARS患者的血液、粪便、尿液和呼吸道分泌物中检测到。2003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发布建议,尽管还没有发现一例通过血液传播感染SARS的案例,但理论上“存在通过输入不确定的血液制品(包括全血、红细胞、血小板、粒细胞、新鲜冷冻血浆等)传播SARS病毒的风险”。这一判断理由是基于在临床诊断疑似SARS患者出现症状约10天后,仍能检测到低病毒血症的情况。彼时,WHO给出的建议亦提到,输血服务中心可以要求献血者在献血后的1个月内报告自己有没有被诊断为疑似SARS病例,如果有,输血服务中心可以召回尚未使用的血液制品。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北京301医院等机构的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曾对135例SARS患者在不同时期的376份血液标本(包括在早期恢复期的患者)进行检测,结果发现SARS冠状病毒引发的病毒血症主要在发病后1周出现,1个月后逐渐减少,在恢复期的患者血液标本中检测不到SARS冠状病毒核酸阳性。在病毒血症最严重时,75%的临床诊断SARS患者的血液样本中,可以检测到SARS冠状病毒的RNA。值得庆幸的是,美国血库协会(AABB)于2009年对SARS的补充材料显示,所有确诊的SARS病例中,没有通过血液传播感染的案例。

  根据此前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实验室发表的研究结果,新冠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一样,是通过病毒的刺突蛋白(S蛋白)结合细胞表面的ACE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受体来感染细胞的。2004年发表在《病理学杂志》(Journal of Pathology)的一项研究则表明,ACE2受体除了肺部组织有表达,在小肠等其他组织也有表达。

  以血液传播为主要途径的病毒有HIV、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这些病毒能够长久存在于人体的血液中。其他的一些病毒则会短暂地在人体血液中出现,比如寨卡病毒、登革热等。理论上,任何可以在血液中存在的感染性因子,都具有血液传播的潜力。

  前述专家告诉财新记者,像新型冠状病毒、流感病毒这类自限性病毒,刚感染时会大量复制增殖,血液里的病毒可能会多一些,就会存在通过输血或共用针头等进行血液传播的可能性;等病毒差不多清除后,血液里基本没有病毒了,也就不存在血液传播的途径。在病毒性疾病中,有些为自限性感染,就是疾病在发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随体内病毒被清除,靠机体调节能够控制病情发展并逐渐恢复痊愈。

  此外,2月7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在回应此前出现的出生30小时新生儿被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时,提示了血液中的病毒载量与母婴传播的潜在关系。他表示,目前该病例相关数据不充分,分娩过程中产妇的分泌物和新生儿有接触,初步判断是接触传播。且产妇血液中核酸检测阳性率不高,如果是通过胎盘屏障这种母婴传播,血中病毒量要很高才可能造成垂直传播,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延伸阅读:

  新冠病毒传染能力强,抗病毒药物为啥还没有?孙永昌这么解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孙永昌近日就疫情热点问题接受了线上采访。他说,新冠病毒有两个基因区域极易突变,导致其跨物种传染能力很强。

  抗病毒药物研发难度大临床也需时间

  孙永昌说,冠状病毒基因组中有两个极易发生突变的区域,即编码刺突蛋白和辅助蛋白的基因区域。由于冠状病毒会尝试与新的受体结合以逃避免疫反应,因此冠状病毒在这两个基因区域产生很多复制错误,而这会促进病毒演化,最终导致冠状病毒由一个物种传染给另一个物种的能力很强。

  孙永昌说,药物研发本身就是一个耗时、耗力、耗金钱的过程,需要很高的经济和人力的投入,特别是对抗病毒药物而言。病毒永远在进化之中,近20年的临床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病毒到来,都是一种全新的病毒,初期是没有办法的。人类针对2003年的SARS以及2012的MESR病毒研发出的瑞德西韦,用于新冠肺炎或许有效,但是需要临床试验来明确。

  具体来说,病毒必须借助活的、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才能够进行自身的增殖。在给与抗病毒药物治疗时,会对宿主细胞产生杀伤作用,因此抗病毒药物的研发相对于抗菌药物明显高了一个难度等级。药物都是以病毒复制过程中的某个环节作为靶位,因此对不进行复制的潜伏病毒无效,例如疱疹病毒潜伏于神经节就可躲避药物作用。抗病毒药物的作用靶点非常多,研发难度增加,真正落实到某个抗病毒药物时,可供选择的又非常少。

  孙永昌

  我国建立了呼吸道传染病应对体系

  孙永昌说,SARS之后,我国建立了应对突发、新发呼吸道传染病的制度、体系,在后来应对人感染禽流感、2009流感流行,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SARS一战,医护人员具备了在有效防护的基础上,战胜新发呼吸道传染病的业务能力和心理准备。同时认识到呼吸学科与危重症医学捆绑式发展的重要性,各级医院陆续建立、完善了具备呼吸疾病诊治和内科危重症救治能力的学科体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相应能力的医疗和护理人才。这样的人才队伍,成为今天阻击新冠肺炎战役的主力军。

  新冠病毒疫苗可能在18个月内完成,世卫组织命名新型冠状病毒

  据新华社,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11日在日内瓦表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有望在18个月内准备就绪,目前仍需竭尽全力防控病毒。

  全球研究与创新论坛2月11日在日内瓦开幕。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记者会上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COVID-19”。

  世卫组织同时在官方推特上解释了命名准则:“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商定的准则,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命名,不涉及地理位置、动物、个人或人群,而且这个命名也要易读,并与该疾病有关。”

  世卫组织表示,命名很重要,可以防止使用其他可能不准确或具污蔑性的命名。

  来源:综合财新网、上观新闻、环球网、新华社

  流程编辑:tf019

上一篇:深网丨联想财报解读:PC业务为何收入利润大增?
下一篇:辟谣:“咸阳市中心医院惊现暴力事件”系网络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