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学:停下的是什么“课”?不停的又是什么“学”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0-02-21
手机版

  “停课不停学”这个短语现在特别火。因为疫情的原因,不能准时开学。家长焦虑,学生焦虑,老师也焦虑,所以要停课不停学。

  停课不停学,要通过在线上课(直播、录播)等形式实现。这几天,停课不停学的各种形式,已经成为一个个大型翻车现场。有中年男老师美颜开到极致,家属中途打断的;有生物老师讲课讲到生殖系统被判定为违反网络规定的;也有老师直播过程中,可能因为电脑弹窗等原因,将一些不雅声音直播给学生,被有关部门要求写检查深刻反省的。

  至于那些看得见画面听不到声音,听得到声音看不见画面,不是电脑死机,就是网络掉线的一类事情,更是比比皆是,层出不穷,应用软件“钉钉”更是已经被学生喷为一星。

  这些情形在很多媒体中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展示了,我的公众号文章不再重复这些内容。吸引眼球,贩卖焦虑,收割流量都不是我这个公众号要做的事情。我要做的是提供一点儿思考,一点真诚的,或者说有一定深度的思考。

  “停课不停学”到底停下来的是什么课,不能停下来的“学”是什么,又要学什么,怎么学等等,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如果简单地把“停课”,理解为停下来在校上课,把“不停学”理解为将学校的课程搬到网络上来,将原来线下的实体课程变成线上的网络课程,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以为,关于不停学这个“学”应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思考。

  一、学须广泛

  有必要重新定义学习的概念,应该更宽泛地理解学习,不是狭隘地认定在学校上文化课才是学习。在家读书也是学习,在家做饭也是学习,和别人聊天交流也是学习,总之,学习无处不在。

  教育部门也提倡在这个特殊时期,要重视开展生命教育,开展健康教育等。这个提议我举双手赞成。但是,我们又要换另外一个思路想一想,这样一些教育在平时是不是也很重要。如果平时也很重要,那么,这些东西为什么非要在这个时候才提出来要加强呢?

  显然,这样逆推的结果就是我们平时在诸如生命教育、健康教育等方面开展得远远不够。这实际上是长期以来狭隘地理解学习的结果。绝大多数学校以学科教学为中心,围绕着考试和分数来运转。不是说这些不重要,而是学校教育只有这些完全不行。有必要从根子上正确理解学习,学习的内容要更广泛,要更紧密地与生命相结合,要成长相结合,与社会相结合。不但要“读圣贤书”,而且要“闻窗外事”。

  比如,最近一段时间出现的诸如因为不戴口罩,而被扇耳光、飞踹、游街示众等,这样的视频比比皆是,是不是这些视频也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料呢?要通过这些,深入思考群己边界的问题,思考法治与人治的问题等等。

  二、学须自主

  因为停课的原因,很多家长乃至老师就慌了神了。觉得一停课学生就放了羊了,学生只要一放假,一停课就不再学习了。终于有了“停课不停学”的指示,于是立刻开始行动起来,马上排定了课表,不但每天上几节课规定好了,甚至连早上几点起床,晚上几点休息都有明确的规定,好像这样一下子就有了抓手,就立刻心里有底了。

  但应该深入想一想,我们把这样的线下的学校上课的形式,搬到线上来,从面对面的互动变为远程交流,是真的能实现我们预定的目标,还是只是我们自我安慰一下,表明我们每个人都在行动呢?

  有意思的是在这个“停课不停学”中,教育主管部门,尤其是很多学校特别强调了一点,提倡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但是,有多少学校的老师,有多少孩子的家长,是真正放得下心的呢?大多数时候还是背着、抱着、求着学生来学的。平时就是如此,忽然到了网上,真的就能一转眼学生就会自学了,就有了自学的能力了吗?

  自学的能力不仅现在这个特殊时期需要培养,而是平时就需要培养。如果平时我们教会了学生自学的能力,能够教会他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不是采用穷尽的方式,而是采用迁移的方式,能够举一反三,对学习葆有浓厚的兴趣,那这个特殊时期我们还会担心他们吗?撒开手就足够好了,他们会自己学的,而且会学得足够好。

  平时撒不开手,平时就控制得牢牢的,这时候忽然临时抱佛脚,想起来要培养自学能力来了,怎么可能有很大效果呢?或者干脆把平时的牢牢控制的办法,再次搬到网上来,家长和学校联合控制,免得荒废了这三个月两个月的时间,这样做看似是学了一些东西。但有多少人因为这种长期以来的被动的被控制的学习,到了大学甚至博士一毕业,就再也不想学习了。与可能丧失的几十年学习时间相比,这三个月两个月的时间是不是真的值得那么“珍惜”呢?

  三、学须闲暇

  我们太习惯于把孩子的时间填得满满的,在学校就是“一天八节七节考,还有一节要长跑。”放假了,也不能休息,要立刻报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才踏实。现在停课不停学,外面的培训班上不了,但线上的培训班少不了,一个接着一个。上完了免费的课程,再上收费的课程。

  我们总是觉得这样才踏实,看着孩子在那里背课文,做练习,才觉得是真正的在学。一旦稍稍放松一下,就觉得是在浪费时间了。而且,我们会将这填得满满的时间美其名曰为“充实”。但学习真的应该如此吗?

  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曾经说:“一天只有21小时,剩下3小时是用来沉思的。”这句话特别值得揣摩。事实上,从古至今,类似这样的话不计其数,而且很多伟大的学者也正是因为有了闲暇,有了静思的时间,才有了伟大的发现。

  “定能生慧。”“静能生慧。”我们要给孩子相当的闲暇时间,让他们的头脑从各种繁重的指令性的练习中解脱出来,化被动为主动,而不是徒然拥有一颗头脑,但是没有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成为教育流水线上产出的一枚不会思考的螺丝钉。这个特殊时期,正是给孩子闲暇,让他们头脑重新自主运转起来的最好时期。

  仅仅依靠教育主管部门的对“停课不停学”做一点阐释,发一点儿文件,远远不够,难以避免经是好经,但被歪嘴和尚念歪了的可能。从老师到家长,再到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在这个“学”上多做一些思考。

  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这都是非常关键的问题,根子上的东西搞不清楚,只去抓细枝末节,只能是南辕北辙,舍本逐末而已。所以,我这三点关于“学”的思考,用的是“须”,而不是“需”。

上一篇:西班牙人客战0/4负狼队,武磊首发踢满全场,多次制造威胁攻门
下一篇:曝京东方A将独家供应华为Mate Xs柔性折叠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