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艘游轮出现感染,马拉松如期举行:醒醒,病毒不分国籍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0-02-21
手机版

  大家好,我是果果

  最近疫情的控制局势良好

  广州今天又只增加了1例病例

  30个省市区连续13天确诊下降

  感觉胜利指日可待啊

  可是把目光放到国外

  好像国外的控制形式有些迷惑啊

  你们醒醒啊!

  别抄武汉的作业啊!

  01 全球蔓延危机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1月21号的时候,日本首次确诊了1例新型肺炎患者,而后治愈,到了1月30号,这个数量增加到了2位数,确诊11例。

  然而截至2月16号24时,日本国内已经确诊了416名新型肺炎,成为除了中国之外确诊人数最多的国家。

  短短16天如何增加了400多个病例?

  病例主要来源于停靠在日本横滨码头的“钻石公主号”,截至2月16号,邮轮上已经确诊了355起病例。

  除此之外,日本本土确诊病例49例,撤侨航班确诊12例。

  疫情开始逐渐在日本蔓延,病例在全国范围内出现。

  上个月日本出现了超级传播者。

  一位70多岁的日本东京司机1月29号出现了发热症状,2月6号入院,随后确诊了新型肺炎,但是他没有明显接触过相关病例,没有去过机场和搭载中国乘客,但是他被感染了,同时传给了8位密切接触者。

  13号,日本唯一死亡的病例就是该出租车司机的岳母,而且是在死亡的时候才被确诊的,这个消息在日本国内引起了巨大的不安。

  15号,新确认的8名感染者,其中7名感染者曾经和他在屋形船上参加新年会。这个新年会约有80人参与,其中没有中国人。

  除此之外,日本国内已经有多达5个地方出现了不知感染途径的确诊病例。

  没有海外旅游经历,没有和中国人接触过。

  所以他在日本国内被感染的可能性很高,然而从何感染的不得而知。

  2月15号,日本厚生劳动大臣在记者会上称:目前状况已经发生变化,新型肺炎已经事实上在日本流行。

  全世界开始担心日本,因为根据目前的局势,疫情传播的能力较强,而日本,似乎还没有启动更加紧急的措施。

  我们知道,日本老龄化程度非常高,约占人口的1/4,易感人群非常多,目前感染的日本人中,50岁以上的占大多数。

  而且日本的人口密度,是中国的2.5倍。

  日本是一个土地私有化国家,购买的土地拥有永久使用权,所以人口分布非常不均匀,在郊外地区,可能有较多独栋社区。

  而在日本发达的三大都市圈,人口是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

  在东京等发达商圈,地下已经被掏空了。

  地铁的拥挤程度,不亚于广州的死亡三号线。

  

  2月16日上午,日本全国12个地方如期举办了马拉松赛事,合计参加人数达50万人。

  虽然部分中国选手被建议自动退赛,但是规模盛大的马拉松依然开展得如火如荼,在微雨中万人慢跑,现场有提供口罩,但只有极少数人戴了。

  戴口罩跑马拉松也是够呛......

  跑步的、旁边呐喊助威的,只要有一个感染者......

  2月15日晚上,日本冈山市还举办了“裸祭”,有1万男子参与,全程亲密接触,尖叫呼喊,唾沫与汗液横飞......

  对此,中国网友都表示日本心真大,像极了封城前无所畏惧的武汉。

  16号晚上,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在记者会上表示:“就处于国内发生(疫情)的早期阶段达成了共识。可以想象会进一步发展。”

  这个说辞让我们想起了“可防可控王广发”。

  “开卷考试都做不好”

  “为什么要抄学渣的作业”

  其实日本当局已经做出了反应,2月16号晚上的专家会议,呼吁日本国内开展远程办公和错峰出行。

  原本定于3月1号举办的东京马拉松也将大幅缩小规模,仅限专业选手参加,规模由原先的3.8万人,减少到200余人。

  不过网友仿佛看破了真相——

  “只是呼吁,但仍然可防可控”

  “剩余3万人在旁边呐喊助威”

  “像极了一个月前呼吁家里人不要出门,家里人怎么也要串门的样子”

  日本的经济环境和中国区别很大,互联网没那么发达,要想让国民响应号召在家里办公,还是非常困难的。

  有日本留学生说:现在口罩在日本也脱销了,但是人们主要在意即将到来的“花粉症”爆发季节。现在在日本戴口罩,基本能知道这个人应该是中国人,日本人还不够重视。

  虽然日本发布了有关措施,人们都纷纷质疑日本抄错了作业,现在重视得有点晚了。

  连WHO专家都说中国疫情控制已经看到了曙光,现在最担心日本的情况。

  日本的传播速度已经逐渐上升,并且案例传染源不明确,不排除有大规模爆发的可能。

  现在日方仍坚持声明2020年7月的奥运会正常举行,可见日本当局对于国内形势,尤其是经济形势还有诸多犹豫,这不得不让人感到担忧。

  02 “博爱”还是“坑民”

  中国大陆,除了湖北省外,其他省市区的新增确诊病例人数已经出现了13连降。

  这个消息增强了我们疫情控制的信心,中国的疫情控制已经步入正轨,一切仿佛都在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其他国家好像出现了不好的疫情苗头。

  今天又出现了一个令人尴尬的消息:威士特丹号出现首位新冠肺炎患者。

  感染者是一名83岁的美国女性,14日在柬埔寨下船,15日抵达马来西亚被检测出病毒。

  这是第二艘出现疫情的大游轮,和停靠在日本港口的“钻石公主号”属于同一家游轮公司。

  “钻石公主号”16日新增确诊70个病例,目前共确诊335人,值得注意的是,这艘船一共有3711名乘客,目前完成检测的只有其中的1219人(检测试剂获取不易),也就是其他的人未能接受检测判断是否被传染了。

  目前所有人都被困在船上度过隔离期,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要到2月19号才能解除隔离。

  1219人确诊335人,其中73人是无症状感染,感染率高达29%。

  再说这艘“威士特丹号”,1月16号从新加坡出发,2月1号从中国香港接载乘客,本来预计2月14号抵达日本横滨。

  但是有了“钻石公主号”的前车之鉴,“威士特丹号”先后被泰国、菲律宾和日本等国家拒绝入境停靠。

  无国接收,邮轮不得不一直在海上漂泊。

  那段时间有不少人责骂美国为什么不接收这艘船,因为这艘船属于美国公司,归属世界第一的超级豪华邮轮公司——美国迈阿密的“嘉年华邮轮集团”。

  但事实上,这两艘船的注册地在英国,运营权属于英国。有律师指出:如果没有口岸国愿意接收邮轮,则邮轮的船旗国,即英国有义务接收这艘船。

  但轮船在亚洲海域,不可能跑到英国靠岸。

  所以这件事最终是柬埔寨出来解决的。

  14号上午,威士特丹号靠岸柬埔寨,结束10几天的漂泊。

  首相洪森亲自来到港口,领导们排成一排,亲切地送花握手,还和部分外国人礼节性贴脸,迎接船上1400多名乘客和800多名船员。

  没带口罩,直接接触,大型聚会,曾在香港停靠,感染的是美国人......

  柬埔寨的领导人怕是要远程办公了。

  03 放弃治疗?

  马来西亚的检测结果出来后,曾经遭到柬埔寨卫生部的质疑。

  2月14号柬埔寨在迎接船上乘客的时候,曾经说过对船上的乘客都做了检测,检测结果为阴性才准下船。

  当时果果还感叹,柬埔寨的检测效率就是高,这么快就弄到了2000多个检测试剂,日本拖了10几天都没把钻石公主号的人员全弄明白。

  面对柬埔寨的质疑,马来西亚方只好重新检测,16日,马来西亚副首相旺阿兹莎再次强调:两次结果都是阳性,宣布确诊。

  旺阿兹莎还说:柬埔寨当时只是对游轮上的20位乘客进行了抽样检测,并不是所有人都经过了检测。

  抽......抽样检测......

  柬埔寨这波操作让我想起了印尼。

  在新加坡,已经确诊了72人(治愈18人),从人口比例来说,新加坡甚至比日本更加严重。

  除了疫情严重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这些地区都出现了疫情,可是被这些国家包围的印度尼西亚却安然无恙,确诊0例。

  旅游胜地巴厘岛就在印度尼西亚,而在2月8号,中国包机从巴厘岛接回来的乘客中,就有很多武汉人。

  巴厘岛的游客都在庆幸没有感染病例的时候,突然被当头一棒打醒。

  在多方质疑印度尼西亚数据的准确性时,印尼专家表示:印尼人没有感染肺炎,是因为印尼人得天独厚的环境和生活习惯。

  印尼天气热,印尼人不吃野生动物,习惯吃煮熟的食物,因此患上新型肺炎的风险比较低。

  最高温度也是30度左右的新加坡骂骂咧咧退出群聊。

  有媒体爆料,其实是印度尼西亚没有钱买检测试剂。

  无论如何,希望印度尼西亚是真的没有病例吧。

  毕竟新加坡都处于放弃边缘了。

  国小人少,总不能让公民都待在家里不出门。

  果言果语

  中国在控制疫情方面,虽然备受网友吐槽,但实际上,中国的防控工作在国际上是备受认可的。

  而且中国拥有强大的国力和完整的产业链。互联网产业发达,手机在手,天下我们有。

  但是很多国家不像中国,让公民待在家里办公,不到一个月,国家经济就会崩溃。

  玩不起。

  控制疫情其实需要国家做出巨大的牺牲。

  但是相比于后期再付出巨大的精力去挽救,疫情还能控制的时候,多长点心,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我们希望疫情不止是在中国逐渐好转,而是在世界范围内,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疫情在世界蔓延,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问题。

  但是在这个时刻,全世界的国家都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世界各国互帮互助,尤其是对中国的帮助,让我们感到非常的暖心。

  希望全世界的人们都能一起努力,共渡难关。

  等中国病毒被消灭了,我们14亿大军,还等着去帮衬你们的旅游业呢~

上一篇:佟丽娅穿国风元素刺绣鱼尾长裙,腰部收缩成“巴掌腰”,凹凸有致
下一篇:免租让房东为难,房租让租客纠结,疫情时期,职业道德成最难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