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归来》评论:时代走远 归来?归不来!
张艺谋归来了,时代却走远了
陆焉识归来了,却走进了“心牢”
张艺谋的新片《归来》上映后,口碑仍然呈现以往的两极化,片中陈道明归来后,为唤醒失忆妻子巩俐那种不离不弃的感情,赚取了无数观众的眼泪,张艺谋试图通过家庭和情感的重建来抚平时代的创伤。与放弃名利地位财富相比,最后一幕“放弃身份”和妻子一起等“陆焉识”归来更是一种大爱,但也有观众并不认可,认为陆焉识的感情无异于“自囚”,没有放下执念,心灵便不得解脱。
撰文:刘丽琴、张素芹、林虹汝
流泪,不流泪
两种人容易落泪 要哭的人伤心之处在戏外
自5月16日上映以来,记者现场看《归来》两次,每场都出现了“眼干症”和“泪点砸全场”的两类观众,各占半壁江山。流泪的观众,有“80后”也“60后”。他们告诉记者:“想哭是因为在故事里看见了自己的爱情和人生。”
流泪的观众大约有两种,一为中年人且未看过原著的。他们对剧本故事没有过高的期待而且剧中的情景能勾起他们对往事的回忆。不少年纪五十岁左右的观众大多“泪点砸全片”,他们表示“注意力不在爱情,而在故事背景上”。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王女士没有看过原著,在全片111分钟里“消灭”了3张纸巾。她告诉记者:“我哭是因为看见了曾经熟悉又给我带来痛苦的时代背景。”正所谓伤心之处不在戏中在戏外,她表示:“《归来》的故事比较典型而不是独有,那种痛苦在那个年代无处不在,所以我哭不是因为看见爱情,而是看见了当年的自己和受此影响的人生。”
落泪的另外一种观众是对感情有希望、有要求却对现状不满的人。一名80后观众表示“看见了别人的故事、羡慕起别人的爱情”是他落泪的原因,“现代社会,追求外在的物质生活都来不及,还哪来这么深刻的内心世界和悲壮的爱情?”
一名研究社会心理学的观众在微信上撰文表示,不少人看影片《归来》落泪其实更多是因为“投射心理”在起作用。他写道,“影片中无处不在的细节,例如道具、服装、音乐、情节等都令人回忆起那个具有强烈时代特色的社会背景,让曾经历过的人很容易产生代入感,搜索起已经遗忘已久的生活细节和感觉,像催泪弹一样产生作用。”
三类人不容易落泪:原著粉、广州人、老年人
原著粉嫌改编“格局太小”
《归来》吸引了不少原著小说《陆犯焉识》的粉丝。影片广州媒体场试片那天,不少人是备了纸巾去的。本报一个女编辑看原著时数度流泪,当天,她特地在影院选了一个角落的位置,因为泪点较低的她不好意思在同事们面前哭。我们都以为她会惊天地泣鬼神地哭一场,散场时,大家调侃她:“用了几包纸巾呀?”不料,她冷静地说:“只用了一张。”
细腻柔情派的原著粉没有哭,冷静理性派的原著粉也就更不会流泪了。
原著粉普遍嫌弃改编后的影片“格局太小”,电影只选择了原著的后50页,原著中的厚重苍凉都不见了。虽然有题材上的各种限制,但至少可以用回放片段的形式将陆焉识在大漠逃跑的惊心动魄拍出来,将他年少轻狂的风流倜傥展现出来。而电影中“家——传达室——火车站”的三点一线,格局太小。抽离了世态炎凉的历史过往和人物性格的铺垫塑造,不明白这死生契阔的深情究竟根植于何处,一个知识分子半世纪的史诗也就只剩下一场黄昏恋了。至于小说表现的那种“不爱后的爱、不自由后的自由”的深刻,更是无法触及。
不少原著粉愤怒地表示:“如果只是要拍一个关于失忆的、关于黄昏恋的故事,何苦糟蹋《陆犯焉识》?全部重新写过不是更好吗?”电影对原著小说所做的各种减法,在原著粉的眼里,当然达不到老谋子所谓的“以点带面,以小见大”的效果,反而因为中间的各种重复和拖沓,让媒体场观众多次笑场。对改编的失望与不满,是原著粉不流泪的主要原因。
务实广州人不愿“回忆痛苦”
《归来》在广州的排片率一直都落后于全国其他城市。对此,院线方纷纷估计,务实的广州观众可能不太愿意为“痛苦回忆”买单。
记者采访70后的广州观众李小姐,土生土长的她认为这种主打文艺情节的故事片节奏缓慢,其娱乐性和视觉冲击不能和《X战警》、《超凡蜘蛛侠2》相比,所以她宁可为爽快直落的情节买单,也不想为“节奏缓慢”的《归来》花钱。而一批50后的本地观众更表示,不希望在娱乐时又重新面对一代人共同的伤痛。
市民陈阿姨表示:“《归来》的故事在她们那一代人看来并不少见,那个年代多少夫妻黑发分手白发相见。”在她看来,陆焉识和冯婉喻的故事不是爱情传奇而是“时代的疮疤”,她说:“如果有选择,我就不想再揭开疮疤看伤口了。好不容易过上了好日子,何必再回想过去?过往总是不堪回首的居多。”
父母辈“致青春”失落而归
就像该片创作团队所表示的,影片的时代背景无数次牵动和调动了他们内心深处的记忆,很多父母辈的观众也是带着这样的集体烙印,走进影院凭吊一把血色浪漫的青春。不过,这些观众中很大部分人走出影院时,虽眼角泛泪,仍感觉戏味不够,单调沉闷。和片中丹丹出生年代差不多,年轻时爱跳舞的廖姨就表示,“雨夜偷回家”、“天桥被分离”开头几场戏张力很足,节奏紧张,演员表演细腻、飙戏精彩,但片子高潮一过,接下来唤醒的内容太闷,让她没有了耐心,片中没有呈现两人年轻时代的感情和生活场景也让她有失落而归。60多岁的刘伯则表示,陆焉识归来后生活的内容只是围着妻子转,只表现了男人对爱情的忠诚,似乎不能涵盖“归来”更大的内涵。
确实,对于这一代观众来说,他们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伤痕文学”和“伤痕电影”的澎湃时代,曾被《巴山夜雨》、《小街》、《牧马人》、《黄土地》、《芙蓉镇》那些痛苦记忆所感动,植入的是谢晋式的情怀和电影基因,但他们在《归来》中没有看到这些,肯定要失望。
归来,归不来
创作理念:犹如刻舟求剑,张艺谋归来了,时代已走远
毋庸置疑,《归来》是张艺谋“情怀”的归来,这也是张艺谋自己承认和强调的。在创作这部影片时,张艺谋正处在舆论中心——“二张”闹分手和超生遭调查。多年的商业大潮中,张艺谋一直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大师归来,欲回到创作的初衷,回归自己擅长的艺术片和题材领域——乡村、土地、苦难的回忆,《黄土地》、《活着》、《山楂树之恋》,然后是《归来》,顺理成章。
相比《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华服加身、形式大于表演的女王,“谋女郎一代“巩俐,这次洗尽铅华素颜回归也是一种归来。当张艺谋与她的缪斯女神时隔19年聚首戛纳,重现牵手一刻,多少人像作家六六一样感叹,“他们的感情,深沉到连婚姻都不配上,大抵所有最浓郁的情感,都不会装进婚姻这个世俗的瓶子,于是我们称之为永恒的爱情,否则就变成杂碎的生活。”
巩俐与陈道明组成的梦幻阵容,两个个性十足的戏骨足以为张艺谋的回归保驾护航。事实也证明,演员的表演是该片的灵魂,张艺谋也在采访中透露,催人热泪的弹琴相拥和发人深省的雪中接站这两场重头戏,陈道明不着一语无声胜有声,巩俐贡献了手拿牌子接人的创意。
“归来意味着坚守,重建意味着放弃,”这是张艺谋对片中男女情感的解读。借用在这次创作上,张艺谋的重建,也是放弃了他所擅长的浓墨重彩。全片色调暗淡,除了女儿跳舞时的红舞衣。故事也一再精简提纯,结构、剪辑也平实到底,按时间顺序来。编剧邹静之透露,46次易稿,删了很多人物,比如第二大稿焉识回家如小说一样家庭人物很多,有女儿、儿子、儿媳、孙女,事件也多,唤醒、接站、复婚。但最后呈现的就是三个人物,用编剧的话,人少好入心。用导演的话,静水深流。
犹如刻舟求剑,张艺谋归来了,时代却走远了,观众也变化了。那个时代时间走得很慢,一个人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种感情让人向往,但活在当下的观众,再难复制,他们拥有的是更世俗、琐碎的生活。就像影评家张颐武所言,《归来》最后一幕,火车站大门关上,把陆焉识夫妇挡在了外面,但时代的大门已然洞开,那就是2013年的《中国合伙人》开头的那扇大门,时代展开的是另一个翻天覆地的故事,电影也发展到有了张扬青春的《中国合伙人》、《小时代》的新格局。
“想看快节奏的,可以去打游戏”,张艺谋这句话看似不介意观众的看法,但我想,最懂市场的张艺谋,心里是否已开始部署下一个“归来”,商业片的归来。
就像陈道明所说,他从来不觉得张艺谋要归来归去的,因为他一直都在啊,归来不归来,也许就是大师的一次翻手覆手而已,无需做过深的意义解读。
市场反应:
上映13天无力冲破3亿 最高票房难归来
《归来》上映已13天,全国总票房只有2.25亿元,排片在“六一”档也回落到12.75%,上座率不高令每日票房只收到几百万人民币。就此看来,其最终总票房将终结于3亿元大关前。行家纷纷表示,这一成绩虽然和张艺谋之前的作品《三枪拍案惊奇》和《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最终票房2.6亿元和2.9亿元接近,但距离《金陵十三钗》的5.92亿元非常遥远。这和当初业内纷纷看好此片票房可以冲破5亿元大关距离相当大。
从广州多位院线经理的口中,记者获悉,为张艺谋的《归来》,众多中小影片几乎纷纷自动调档让路以免成炮灰,这让此片天生具有最好的超30%的首日排片率。可就是这样,这个片子依然未能刷新老谋子的个人纪录。大家分析,原因一是同期优秀的影片吸走了最肯花钱买票的80后尤其是85后观众,令票房分羹严重。虽然《归来》宣传声势浩大,但在首日排片上,上月底上映的《超凡蜘蛛侠2》、《催眠大师》、《同桌的你》后劲坚挺完全超预期。而首映一周,保持全国场次第一多的《归来》以21367场之多,却只收了8200多元的票房,这说明上座率并不如影院预期那么爆满,5月23日遭遇《X战警:逆转未来》的冲击,排片量直线下降,等到5月29日《窃听风云3》再上,《归来》的票房再一次受到挑战,“就此看来,张艺谋今后针对最具票房决定力量的85后观众还要多下工夫,毕竟50后和60后虽然欣赏此片,但却不是到影院消费的主力人群。”
情感伦理:
纵使归来不相识,穷尽此生共凄凉?
严歌苓确实是个才女。光主人公的名字,就透露着机心。陆焉识,归来路,焉识?余若归来汝焉识?但是,他们的爱情,真的能归来吗?
纵使相逢不相识,尘满面,鬓如霜。苍茫分离二十载,如今何处话凄凉。
婉喻在惨痛的现实中选择性失忆了。在《陆犯焉识》的最后,婉喻在弥留之际回忆起自己当年为了将陆焉识从死刑犯的名字中勾去而委身于人。这个人,就是电影中的方师傅。方师傅显然是婉喻不愿提及的过往。陆焉识归来时,她有些谨慎地叫了声“方师傅”。陆焉识有天晚上要给她盖被子,她惊恐地说:“方师傅,你不能再这样了!”丹丹在回应父亲的质疑时说:“方师傅用饭勺打妈妈。”这一切都显示,方师傅和婉喻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在婉喻这种传统妇女的观念中,失贞是不可以谅解的,哪怕是为了搭救自己的丈夫。这是婉喻心中永远不愿提及的“污点”。这个“污点”,和夫妻长久分离以及残酷时代背景共同作用,婉喻是无法归来了。
婉喻的无法归来,造成了陆焉识的无法归来。陆焉识用各种方式出现在冯琬喻身边,开始是为了唤回记忆,渐渐的,就变成一种守候。门一直留着,记忆却被锁住了。
从此,婉喻的生活就只有每月5日那一天。而陆焉识用后半生的陪伴也无法让自己重回妻子的心中。漫长的守候,润物细无声。他以为相濡以沫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他也以为最深刻最动人的情感莫过于陪伴。即使两个人近在咫尺,却相隔天涯。
只是,本来20年的痛苦,却因为这种陪伴,而搭上了后半生!这样的情感,健康吗?
最近更新热点资讯
- 谷歌AI聊天记录让网友San值狂掉:研究员走火入魔认为它已具备人格,被罚带薪休假
- 豆瓣9.4,姐弟恋、三人行,这部大尺度太厉害
- Genes, Intelligence, Racial Hygiene, Gen
- 【土耳其电影】《冬眠》电影评价: 宛如一部回归伯格曼风格的道德剧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 理论研究|前海实践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 澳门刑事证据禁止规则
- 综艺普及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助力线下实体店爆发式增长
- 日本小伙和五个小姐姐同居?看完我酸了!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考试期中试卷
- 高中必考的物理公式有哪些
- 这部大尺度的申奥片,却讲述了不lun恋...
- 心理语言学论文精品(七篇)
- 《贵妃还乡》 超清
- 专论 | 郭丹彤、陈嘉琪:古代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
- 微专业招生 | 数字文化传播微专业列车即将发车,沿途课程抢先看!
-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 原创因“18禁”电影登舆论顶峰,万千少女一场春梦:这一生,足够了
- 章鱼头
- 读书心得体会
- 考研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或者协和是一种怎样的难度?
- 央媒评女主播编造“夜宿故宫”:让肇事者付出代价,理所应当
- 库欣病患者求医记(流水账)
- 《太平公主》④ | 地位越高,越要装傻
- 爱体检 安卓版 v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