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研仅剩13天!你还能抓住这些加分案例和金句!(媒介技术篇)
考研还有13天,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的同时,最快的加分方式就是多积累一些案例和金句,无论是名词解释、简答题还是论述题,甚至是实务评论都可以用得到。今天我们整理了有关媒介技术的相关案例和金句,赶紧背下来为卷面加分。
在复习媒介技术时,我们不能仅限于新媒介技术的表现类型和经典理论,更要对媒介技术与新闻伦理的矛盾、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困境及新举措等做出思考。因此在案例和金句积累时也应全面。
★ 5G技术 ★
首个国家级5G新媒体平台@央视频
11月2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旗下的短视频平台——“央视频”正式上线。这是是我国第一个运用中台技术的中央媒体。
在设计层面上:“央视频”采用大中台(5G新媒体平台)+小前台(央视频平台)设计,可全方位统筹协调总台所有节目资源,让每个人、每个栏目、每个频道每时每刻都在参与新媒体内容的创作传播。
在产品形态上:“央视频”是主流媒体中的首个视频社交媒体。
“央视频”将汇集全国“有品质的短视频内容”,聚合社会机构和专业及准专业创作者的优质账号,打造独特的“账号森林”体系和传播生态,逐步实现从“做内容”向“做生态”进化。
在内容上:“央视频”聚焦泛文体、泛资讯、泛知识三大品类,在形态上以短视频为主,兼顾长视频,具有独特的“以短带长”、“直点播关联”功能,并可实现4K/8K内容投屏观看。
5G+
2019腾讯ConTech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说:移动通信十年一代,移动通信峰值速率十年千倍。5G会促进智联网发展(AIOT)。5G+8k=高清视觉效果,全新视频直播体验。5G+VR/AR=虚拟照进现实;5G+AI=核驱动带来算力升级;5G+云:游戏不必下载到终端,即点即玩。但5G也对内容平台管理提出以下挑战:审核难题、网民多重身份、机器人发帖、事实核查等。
1、我国首次实现“5G+8K”技术在国际重大赛事中示范应用
在2019年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北京赛场上,全球首台“5G+8K”转播车进行了赛事转播测试。观众在户外大屏现场观看了通过5G实时传输的8K电视信号转播,实现了我国“5G+8K”技术在国际重大赛事中的首次示范应用。据悉,这台“5G+8K”转播车集成了视音频技术及设备,部分关键技术和设备实现了国产化。
2、浙江上线首个 5G+VR 新生儿远程探视平台
5G+VR 新生儿远程探视平台结合了 4K 全景、VR 视频直播等技术,是面向 5G 的智慧医疗方案。该平台能让探视者仿佛置身于患儿身边,可以观察孩子实时状况,并且让家长清楚地听到医生对孩子病情的详细介绍,有效缓解紧张焦虑情绪。
★ AI技术 ★
新华社发布媒体大脑3.0
11月26日,新华智云正式发布“媒体大脑3.0融媒中心智能化解决方案”。这是国内第一个面向融媒中心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媒体大脑3.0”以区块链技术和AI审核为显著特征,基于“媒体大脑”已有的30余款媒体机器人为内容工作者提供“策、采、编、发、审、存”全流程赋能能为媒体机构、宣传部门、企业单位各类融媒体中心提供服务。
主要特征有二:
1)为版权+区块链,这意味着可以加大打击盗版洗稿,最为特色的是3.0加入了新技术区块链,可以随时监控内容的传播轨迹,并且采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跟踪,发生纠纷时,法院可直接调取相关证据;
2)为AI内容风控,攻克了视频审核难关,也就是自动审核传播内容,降低内容风险,节约人力。
两个字形容媒体大脑3.0版本特点就是安全,即在法律上保证了传播者的版权安全,同时又为受众保证了所接受的内容安全,直击行业痛点,目前已在江西省融媒体中心、齐鲁智慧媒体云等地运用。
新华社AI合成主播亮相世界通讯社大会
新华社AI合成主播在第六届世界通讯社大会的“人工智能”专题讨论会上亮相。新华社分别介绍了用汉语播报新闻的“新小萌”、用俄语播报新闻的“丽莎”(Lisa)和一位用英语播报新闻的男主播,其中丽莎是由新华社、俄罗斯塔斯社和中国搜狗公司共同研发的。三位虚拟新闻主持人在外型、口型、声音和姿态方面都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让与会者感到十分惊喜。
微软小冰进军艺术圈
据微软工程院宣布小冰的最新研究进展,小冰以“夏语冰”的化名通过了毕业考试成为了中央美术学院的硕士毕业生,并且5月10日-5月31日在中央美术学院2019届研究生毕业作品展上首次展出。人工智能小冰绘画模型通过对过往四百年艺术史上236位人类画家画作的学习,可在受到文本或其它创作源激发时,独立完成100%原创的绘画作品。
AI换脸
前不久,ZAO的人工智能换脸APP在国内推出。用户只需上传一张正面照,就可以立刻生成视频,还可通过社交媒体传播,仿佛瞬间圆了明星梦。这一款换脸APP很快就成了爆款,被称为DeepFake, 深度伪造。它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合成以假乱真的视频,以一种高科技手段,把某些话塞进某人嘴里而几乎毫无破绽。但也很快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就在9月初,工信部就网络数据安全问题约谈了相关公司。
★ VR/AR技术 ★
Youtube推出虚拟化妆功能
Youtube推出基于AR的“试穿”功能,允许用户在观看特定美妆教程时,可以模拟试用视频中的口红。与一些社交媒体的滤镜不同,口红的颜色与嘴唇均匀对齐,看起来非常自然。
人民日报使用VR相机报道两会
5G 网络在两会会场、媒体中心全面覆盖,多家媒体选择了 VR 技术加持报道,沉浸式的 VR 实时直播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一大亮点。Insta360 全景相机已经连续四年被用于两会 VR 报道中,今年更一跃成为两会 VR 直播的热门利器。
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通过“5G+VR 全景”技术进行直播,用户可通过人民日报“两微两端”打开专题页面观看。
★ 区块链技术 ★
纽约时报正测试使用区块链来打击假新闻
《纽约时报》公司披露了其正在进行的区块链出版实验的新细节,该实验于 3 月被曝光。据报道, 纽约时报计划使用Hyperledger Fabric与科技巨头加速器项目IBM Garage合作的区块链来打击假新闻。纽约时报及其合作公司将从 7 月开始进行概念验证,直到 2019 年年底。该项目旨在将新闻项目的“背景元数据”存储在区块链,包括照片或视频拍摄的时间和地点、拍摄者以及编辑和发布的信息。
★ 算法推荐技术 ★
人民日报推出“党媒算法”
去年,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在京举办“多元时代的新媒体社会责任”活动上宣布,将启动“人民号1000+”计划。
同时,在人民号近期将上线的迭代版本中,将推出进一步优化算法推荐功能,加入主流媒体价值权重的“党媒算法”,将逐步在人民号的算法推荐中得以应用。
人民日报新媒体分析流行算法的利弊,扬长避短,未来将研究推出体现价值取向的“主流媒体算法”。而达成这个目标,就需要有充足的优质内容数据作支撑,创办人民号,是聚拢内容数据的重要抓手,由此用主流价值纾解“流量焦虑”与“算法焦虑”。
今日头条、抖音等社交平台普遍使用算法推荐
算法推荐就是通过用户的浏览记录以及行为,对用户的行为进行“画像”,从而为用户推送符合其偏好的信息,简单来说,就是基于算法对用户进行个性化推送。
现如今,今日头条、抖音等社交平台普遍使用算法推荐进行内容的精准分发。
★ 媒介技术可使用的理论 ★
麦克卢汉媒介理论
1、媒介即讯息
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产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传播中的变革改变了人类的感觉,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媒介又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口语媒介(部落社会)、文字印刷媒介(脱部落社会)、电子媒介(地球村),麦克卢汉把媒介作为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变化的决定因素来看待的。
2、媒介:人的延伸
任何媒介都不外乎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文字是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是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说明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综合”——“分化”——“再综合”的历史。史前人:听觉文化在感觉上具有统合性,文明人以文字和印刷媒介为主的视觉文化,集中于细节,并把细节从整体中分化抽象出来。口语转向文字和印刷,实际上扩张的只是从人类感觉的集束中分离出的一种感觉。这种由感觉领域的分割造成的感觉分离,可以推动人们对事物的抽象的、深层的认识,同时,疏远其他感觉只重视视觉也会产生情感的分离,使人的总体感觉能力下降。现代电子媒介尤其是电视正在改变文明人受视觉支配的状况,不仅扩张了视觉和听觉,由于强烈的现场感和接触感而扩张了人类的触觉。现代人正在找回长期失落的“感觉总体”重新回到一种感觉平衡状态。
这种观点不是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而是建立在“洞察”基础上的一种思辨性推论。
3、热媒介和冷媒介
1)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书籍、报刊、广播、无声电影、照片。
2)冷媒介:传达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漫画、有声电影、电视等。
分类存在逻辑上的矛盾。但给我们的启示:不同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各具特点,研究媒介应该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4、评价
1)意义: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
2)局限:他是一位技术自然主义者,理论的极端性和片面性。
①把媒介技术视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唯一决定因素,忽略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的作用;
②看不到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人似乎成了完全受到自己所发现的媒介技术和工具主宰的对象。(看不到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他的技术自然主义强调媒介是人的生物性延伸,而不是人的社会性延伸;
③ 理论的全部依据集中在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影响上,由此出发解释人类的全部行为也是片面的。人具有理性(感觉是重要的,但人并不是完全受感觉支配的低等动物,人之所以为人,更重要的是人具有的理性活动,这是理性活动反过来对感觉以及作为它们的延伸形式的媒介生产能动的制约作用。)
电子乌托邦
“电子乌托邦”思想是指对媒介技术的发展寄予无条件的乐观主义期待,认为新的传播技术必将会把人类带入一个高度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理想国。传播过程更加平等带来社会关系平等;每个人自主发表言论的权力和机会,公民参与公共事务或政治选举的可能,普遍民主的社会。
技术中性论
技术“中性”论认为技术本身无所谓善恶,它无非是中性的工具和手段;技术为人类的选择和行动提供新的可能,但也使得这些新的可能性的控制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
除以上理论,还可以使用信息茧房、群体极化、中央厨房、媒介融合、把关人、媒介素养、议程设置、回音室效应、网络巴尔干化等理论
★ 媒介技术金句 ★
媒介技术革新的万能句
1、保罗·莱文森的“补偿性媒介”理论认为,补救性的媒介并不比最初的媒介本身更能“无噪音”的解决问题。相反,他们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带来的“噪音”比带走的要多——通过提供一个陷阱而不是绝对的进步
2、海德格尔:技术是时代的座驾
媒介技术影响的万能句
1、保罗·莱文森曾说过:“任何技术都是刀子的翻版”
2、芒福德认为:技术只是人类文化中的一个元素,它起作用的好坏,取决于社会集团对其利用的好坏。
3、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4、麦克卢汉说:任何技术都倾向于创造一个全新的人类环境。
5、尼尔波兹曼在《技术垄断》中警告世人,技术使信息泛滥成灾,使传统世界观消失的无影无踪。
6、尼尔波兹曼说:“人类无声无息的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心甘情愿,其结果是我们成为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7、在后信息时代,大众传播的受受众往往只是单独一人。
作者:米太阳
编辑:米太阳
主编:羽生
我是爱酱,专注新传考研辅导五年,想得到更多新传前沿热点及干货分享,可以关注我,或请关注公众号:爱传播。
最近更新热点资讯
- 谷歌AI聊天记录让网友San值狂掉:研究员走火入魔认为它已具备人格,被罚带薪休假
- 豆瓣9.4,姐弟恋、三人行,这部大尺度太厉害
- Genes, Intelligence, Racial Hygiene, Gen
- 【土耳其电影】《冬眠》电影评价: 宛如一部回归伯格曼风格的道德剧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 理论研究|前海实践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 澳门刑事证据禁止规则
- 综艺普及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助力线下实体店爆发式增长
- 日本小伙和五个小姐姐同居?看完我酸了!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考试期中试卷
- 高中必考的物理公式有哪些
- 这部大尺度的申奥片,却讲述了不lun恋...
- 心理语言学论文精品(七篇)
- 《贵妃还乡》 超清
- 专论 | 郭丹彤、陈嘉琪:古代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
- 微专业招生 | 数字文化传播微专业列车即将发车,沿途课程抢先看!
-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 原创因“18禁”电影登舆论顶峰,万千少女一场春梦:这一生,足够了
- 章鱼头
- 读书心得体会
- 考研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或者协和是一种怎样的难度?
- 央媒评女主播编造“夜宿故宫”:让肇事者付出代价,理所应当
- 库欣病患者求医记(流水账)
- 《太平公主》④ | 地位越高,越要装傻
- 爱体检 安卓版 v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