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战疫·观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公共健康伦理应对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0-02-21
手机版

  阅读提示

  公共健康是“挽救人口统计学意义上的生命和减少患病率的方法”,它是为了社会而不是个人和组织发展起来的。在病毒肆虐时期,保护公众健康就是保护每个公民的健康。公共健康与伦理具有内在一致性。在这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狙击战中,关怀像一条纽带把人们的命运联系起来,人们之间、地域之间、感染与被感染者之间不是敌人,病毒才是。人们之间彼此的理解、彼此的关怀,彼此的爱是打赢这场战役的一大法宝。

  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蔓延,对公共健康造成威胁和挑战。疫情严峻,面对每天都在攀升的确诊和疑似病例数据,人们难免会产生一种恐惧和担心。为了避免病毒的传播和扩散,武汉于1月23日发布“封城”的公告,颇有一种壮士断腕的悲壮。继而全国各地区各城市也都采取各种措施,展开了面对疫情的生命和健康保卫战。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人类自生命伊始便开始了追求健康和对抗疾病的历程,即便在生物学、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也在攻克和摧毁一些疾病的同时,又面临着无数新病毒和新疾病的威胁。各种新病毒和新疫情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因为病毒和疾病如福柯所言也是一个物种,上帝在制造疾病和病毒时也遵循培养其他生命的法则,疾病和病毒如同其他生命一样有其自身的发展方式:生长、开花和凋谢。这次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也不例外,我们不能因为它被冠以“新型”就惊慌失措,因为每次疫情的暴发对人类来说都是新的——新的环境、新的宿主,以及新的传播方式等,面对万花筒般时时翻新的病毒和疾病,我们所要做的和应当做的是提升对疾病的认知,用智慧建构病毒和疾病的话语,理性地应对,把风险系数降到最低,而公共健康伦理思考将有助于我们共克时艰。

  公共健康的目标是“公众的健康”

  作为一门学科,简单地说,公共健康就是“公众的健康”,它的主要特点是重视“公众”和人口健康,强调的是群体,而非个体的健康,针对的是“社会”而不是“个体”的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如果说它也拥有类似于个体医学的患者,那么这个患者就是“社会”,公共健康是“挽救人口统计学意义上的生命和减少患病率的方法”,它是为了社会而不是个人和组织发展起来的。不仅如此,公共健康还试图从流行病学角度分析哪些人群是易感群体,哪些地区正暴露于病毒大面积感染的风险之中。这是两种探讨发病原因的方法,一种力图解释某个人发病的原因,而另一种则寻求探讨群体感染和发病率的原因。例如,如果有人感染上新型冠状病毒,医生不仅要追踪这位患者为什么会感染,更需要密切关注病毒的来源,他所到过的地方,与什么人有过接触,进而发现潜伏的带病毒者,及时筛查和隔离,做好防疫工作。

  钟南山院士指出,“应对疫情要抓住两个要害——早发现、早隔离,这是最原始的,也是最有效的办法”。事实上,隔离一直是人类历史上消除瘟疫、避免病毒传播扩散唯一的、也是最佳的方式。在没有全面准确把握新型冠状病毒的源头和传播方式之前,隔离是公共健康的一项重要举措。网络上有一种通俗易懂的解释,如果到过疫区和与疫区人口有接触的人群是A,那么A群体相对容易统计和监测。然而,在A人群对于自己是否被病毒感染情况下的旅途流动过程中,会接触到B人群,A与B人群相互并不知晓各自的存在与身份,以及是否被病毒感染。A人群到达目的地后会接触C人群,这一人群也同A人群一样便于统计和监测。以此推论,ABC人群中,最难发现、统计和监测的是B人群,他们或许和病毒一样隐藏在茫茫人海中,每个有外出记录的人都有可能成为B人群,因而各种防控筛查、隔离和自我隔离措施的关键在于寻找和发现B人群。“封城”和隔离的目标只有一个:公众的健康。

  在病毒肆虐时期,保护公众的健康就是保护每个公民的健康。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共健康与伦理具有内在一致性:“公共健康属于伦理领域是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对于社会中疾病出现的解释,也关系到这一状况的改善。除了工具目的之外,公共健康也涉及整体性的目标,表达了全体人民精诚团结面对死亡和疾病的承诺。”

  公共健康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同临床医学相比,公共健康更注重预防。一些学者把医学分为个体医学(基本原则是治疗和康复)和群体医学(基本原则是为了群体健康的预防),公共健康属于后者。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防疫、医疗和科研攻关行为,也无法通过某种快速有效的检测手段或者疫苗一蹴而就,而是一场需要全民参与和努力的战役。

  公共健康有着宽泛的内涵,不仅涉及医疗保健制度、医院与医生、医生与患者,每个公民也都是维护公共健康的卫士。当白衣天使为保护生命“逆行”而战,各级政府、社会各界调配资源支援疫区和防控疫情时,每一个公民都不能置之度外,应当为防控疫情蔓延尽一份责,出一份力。公共健康的促进历来都是一种群体性行为,必须通过和政府、社会和公民的行为来实现。目前,各级政府、各单位出台了许多防控措施,例如要求上报相关信息,自我隔离等,而每个公民的责任是不计个人利益和得失如实填报和遵守各项规定,从大局出发自觉隔离,相信科学、相信国家、相信人民群众的力量、不传谣、不信谣、在危机时众志成城和相互信任。

  1月2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信息,强调“适当控制社区人员流动对防范疫情很有必要”。同日,北京卫健委表示,北京市疫情以输入性病例为主,出现多起聚集性病例。北京二代病例有增多趋势,发现有隐性感染者和低年龄段患者。同日,在合肥市卫健委公布的合肥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数据中,报告了多名男性患者因参加同学聚会确诊的病例。假如每个公民都能把“少出门、不聚会”看成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这种局面便不会出现。你若安好,公共健康就有了保障。

  疫情中凸显“关怀”的意义

  儒家伦理和女性主义关怀伦理都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与关怀。面临疫情,最让人们恐惧和担心的事情是什么?澎湃新闻做了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害怕“传染给家人”选项在各个年龄段均位列第一。“死亡”在除了20岁以下的年龄段人群中变得不那么重要,人们最在意的是亲人感染病毒,而恐惧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人们之间的彼此牵挂和不舍。因而,在中国人的伦理关系中,关怀、对亲人和家人的关怀,以及“老吾老、幼吾幼”的推己及人对他人和社会的关怀深得人心。面对看不见的病毒,许多人宁愿想象自己被传染,也不愿影响到家人和他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更凸显出这种“关怀”的意义。在这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狙击战中,关怀像一条纽带把人们的命运联系起来,人们之间、地域之间、感染与被感染者之间不是敌人,病毒才是。人们之间彼此的理解、彼此的关怀,彼此的爱是打赢这场战役的一大法宝。

  春节过后,全国正出现大范围内的人口流动,防疫工作到了紧要关头。然而,不管疫情如何发展,只要每个公民都心存“关怀”,满怀战胜疫情的信心,为防输入、防输出和防扩散尽一份责、出一份力,我们便会共同迎来2020年美丽的春天。

  ——西宁市妇联

上一篇:距东京奥运会不足130天,日本疫情转向“蔓延期”519人确诊
下一篇:联大主席:各国议会应确保本国对教育有足够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