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4268号(教育类419号)提案答复的函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0-02-21
手机版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国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建设及其在大中小学落地生根的提案》收悉,经商共青团中央、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现答复如下: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保护生态环境,留住绿水青山,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视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是加强宏观政策指导。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4〕4号),明确要求各地各校普遍开展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养成保护资源、低碳环保的行为习惯。2016年,会同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印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教政法〔2016〕13号),对环境保护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2017年8月,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基〔2017〕8号),将生态文明教育作为重要的德育内容加以强调,提出要加强节约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大气、土地、水、粮食等资源的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地理地貌,开展节粮节水节电教育活动,推动实行垃圾分类,倡导绿色消费,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自觉劳动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2018年1月,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在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等生态文明建设相关专业的教学标准中,明确要求培养适应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建设需要的专业人才,要热爱自然,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自然保护方面的知识能力。

  二是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2011年,教育部修订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把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和要求纳入了相关课程目标中。其中,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要求学生“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中学地理课程要求学生关注我国生态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在义务教育及普通高中阶段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了有关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这些课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有机融入垃圾分类等方面内容,在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环保意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主渠道作用。2017年,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材〔2017〕4号),推荐了“生活垃圾的研究”“家乡生态环境考察及生态旅游设计”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学校生活,通过亲历感悟、实践体验等方式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教育部还鼓励各地各校根据本地实际和地方特色,编制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推进包括垃圾分类等内容的生态文明教育。在高等教育方面,目前已有147所院校加入“中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联盟”,将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研究,推进生态文明课程体系建设、系列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社会实践基地建设。

  三是发挥校园实践活动的熏陶作用。为增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各地各校不断开辟和拓展教育空间,开展以爱护生态环境为主题、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各地各校广泛采取讲故事、知识竞赛、辩论会等形式,抓住重要节日、重大活动等契机,利用挂图、黑板报、宣传橱窗、校园网站、图书阅览室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016年,共青团中央印发《关于加强中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中青联发〔2016〕9号),明确将生态环保作为中学生志愿服务领域,引导将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融入日常生活。近年来,要求各地各校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创新载体,结合公益劳动、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文化馆、纪念馆、博物馆、福利院、旅游景点、部队营地等场所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践行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实施垃圾分类的生态文明教育,巩固教育成效。2012年起,教育部会同原环境保护部、商务部共同开展绿色回收进校园主题活动,培养学生分类回收废纸、废塑料、废家电等各类废旧商品和正确处理生活垃圾的意识和能力。2015年,教育部会同生态环境部策划制作环境保护宣传片,每年“六五宣传日”策划一系列针对大中小学生的环保教育活动。会同共青团中央持续开展“物品循环利用”“垃圾分类”等公益活动。

  四是发挥校外场所的教育作用。为推动中小学环境教育取得实效,满足中小学生参加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的需求,2012年,会同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关于建立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通知》(环发〔2012〕113号),要求各地依托现有环保科展馆、垃圾焚烧厂、污水处理厂、废品回收企业、自然保护区、科研院校实验室等建立中小学环境教育实践基地,面向学生开展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十二五”期间,中央利用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农村学校建设了12000个乡村学校少年宫。乡村学校少年宫围绕着垃圾分类、生态安全、循环经济等多主题,利用科学调查、科技论文、技能培训等多种多形式,向广大农村中小学生普及环保知识,增强农村学生保护生活环境的意识,提高环境道德素质。2017年,公布第一批共218个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在环境保护部等部门推荐的基础上,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北京教学植物园)等成为第一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供场所保障。

  五是充分发挥家庭、社会协作育人作用。近年来,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充分发挥家庭教育阵地作用,做好家庭生态文明教育工作。开展常态化、规范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帮助家长更新节约教育理念,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提高科学育儿教子的能力。共青团中央建设570多万亩的绿化工程,积极开展家庭认养,家庭绿化等活动。联合中央电视台,制作了《勤俭节约 中华美德》公益宣传片,安排在新闻频道黄金时间播出,在广大中小学校乃至全社会营造崇尚节俭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大中小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倡导师生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纳入文明校园创建,融入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推动节约环保的健康生活方式。充分利用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开展相关教育,让广大青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形成热爱环境、热心环保、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感谢你们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8年9月30日

上一篇:今日,云南省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九场)
下一篇:《医护人员心理防护手册》:救治失败,怎样与挫败和自责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