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课件.ppt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7-11
手机版

  导论 伦理学的对象与意义 一、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1、伦理学以道德为研究对象 “道者,路也”;“德者,得也”。 所以,《孟子·尽心上》中称:“夫道若大路然”,朱熹在《四书集注》中注道:“人所共由谓之道。” “德”通“得”,古人称“行道,有得于心,谓之德”。这样,“德”事实上就被理解为一个人对“道”的内心感悟。 一、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2、道德与伦理是同质的范畴 汉语“伦理”二字中,“伦,犹类也;理,治玉也”。 所以,简单地说,在我们汉语中“伦”指人们之间的关系,故有“人伦”一说;“理”则指道理、规律和原则。“伦理”合称则即指人与人之间相处应当遵守的道理。 二、学习伦理学的意义 1、社会文明的内在要求 道德与法是人的二大行为规范。 当前,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利益至上原则对于社会各个生活领域的侵蚀,几乎已成为一种社会公害。 我们必须在道德建设中引导人们超越单纯的“经济人”行为,而达到“道德人”的觉悟与境界。 二、学习伦理学的意义 尤其要对“法治万能论”进行超越: 在西方表现为出现了一股复归到规范主义去的思潮,并以其强盛的生命力压倒了以语言分析为代表的理论伦理学而成为当代伦理学的主流。 在中国体现为对儒家“德治”思想的重新发掘。 二、学习伦理学的意义 2、自我境遇营造的需要 道德尊严之于生命的意义。 我们也许可以在伦理学理论的学习中通过“化理论为德性”、“ 化理论为方法”而使人生境界得以提升。 境由心造。 三、本课程的教学安排 1、教学内容的安排: 一是从全球共享价值的角度;二是从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的角度;三是从中国特色的角度进行相关内容的展开。 我们特别强调以儒家思想为主干的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它不仅长期支配着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而且对周边国家如日本、新加坡等国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本课程的教学安排 2、教学安排与考核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会安排一、两次影片的观摩,或一次课堂作业。 根据整体的教学计划,本课程结束时进行考试。 成绩采取百分制,主要以卷面为主。 整个伦理学的教学体系 三大专题:一是从全球共享价值的角度;二是从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的角度;三是从中国特色的角度进行相关内容的展开。 我们将特别强调以儒家思想为主干的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它不仅长期支配着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而且对周边国家如日本、新加坡等国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一专题 普适伦理视角下的 基本伦理理念 一、伦理道德何以必要? 1、道德为什么常被称为说教? 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真”(即必然性)的根据的探讨。 2、伦理道德为什么是必须的? 一般的观点:其一,基于人类个体的共同要求;其二,基于社会发展的共同利益;其三,基于文化传统的需要。 一、伦理道德何以必要? “道德为什么是必须的”更深层的原因: 那就是人性需要规范。因为人类和动物一样具有“自私的基因” 。 而“自私的基因” 将导致社会整体秩序的破坏。 道德和法的规范由此而产生。 一、伦理道德何以必要? 3、伦理道德的规范可能吗? 当我们说“人是社会的动物”时,其实已包含了如下两层含义:其一是指人是一种动物;其二又是指人又不能简单地归于动物,因为从根本上讲,人之所以为人,还因为人是社会的人,他具有思维、理性、意志 。 这就保证了道德对人性规范的可能性。 一、伦理道德何以必要?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虽然无法摆脱动物般的自然、感性的生命存在形式,但却可以超越它。所以,他在《尼可马可伦理》中有过这样一段著名的论述:“道德的德性则是习惯的结果……显然,我们没有天赋的道德的德性;因为天赋的东西是不能由于训练而改变的。” 一、伦理道德何以必要? 所以,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冯契先生提出了这样的命题:“人性就是一个由天性发展为德性”;“习成而性与成” (冯契:《智慧的探索》,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79页) 三大德性领域:公共道德、职业道德、爱情婚姻道德。 一、伦理道德何以必要? 4、探讨道德之人本学根据的意义 其一是强调了道德理性的尊严。弗罗姆在批判弗洛伊德的自然主义倾向时曾这样写道:“一旦人脱离了自然,他便丧失了返还它的任何可能性;……人别无抉择,他必须舍弃那已无可挽回地丧失了的前人类合谐,不得不发展其理性。”(弗罗姆:《爱的艺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页) 一、伦理道德何以必要? 其二是强调了真、善、美人性塑造的可能性。马克思曾经意味深长地提出过如下一个命题:“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74页) 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因就是人性完善的追求。 二、德性造就的德目有哪些? 1、美德是人生的通行证 美德的造就之一:仁爱 孔子所言“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

上一篇:黄色
下一篇:md传媒md818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