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战争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莫非是电视剧中的打架一般?那样不会很混乱么?
参考
作者:天涯@yletpkki
8.10 武德充沛的战斗民族
一组体现空气动力学的先秦武器战争起源很早,中国古代历史久远,战争的历史自然也是十分丰富的。从进攻的角度看,简单的一块石头一根木头就可以是武器了,甚至赤手空拳也可以打起来,从这种意义上看人类诞生之日起就有战争了。从防守的角度看,人们为了防御做了盾牌盔甲,最大的防御武器是城池,湖南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7000年,可知那时的人们对战争中“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原则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并做出了非常好的应对措施,而且为后人所学习继承。史书典籍记载的战争最早是黄帝时期的阪泉之战,算起来有5000多年了。
到了商周时期,人们对战争已经十分熟识,有了代表军权的斧钺,调兵的虎符,明尊卑别上下便于指挥的古代“军衔”舆服制,快速传讯的烽燧,指挥的金鼓旗帜,进攻的刀枪剑戟,马车,舟船,防备的甲胄,尽可能多地建造了城池。军事理论也成熟起来了,最早的兵书是文王师姜子牙的《太公兵法》,到春秋晚期的时候,孙子总结了前人的写成了《孙子兵法》,其中的很多观点至今仍是战争的最高指导原则。此后的司马穰苴,孙膑,尉缭子都有著名的兵法传世,到东汉班固总结的时候,论兵著述的有四十余家,专门针对搏击技巧的著述有十三家。除此以外,很多“非军事专家”的先秦诸子乃至两汉大臣在著述中也谈到军事,比如管子,老子,商鞅,荀子,晁错,等等。值得一提的是一个方针政策---“屯田”,最早是西汉的晁错《募民相徙以实塞下疏》中提出来的,但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商鞅《商君书》中的“农战”,西汉的赵充国则在战争中运用它战胜了西羌,后来的曹操统一北方也得力于屯田,明太祖朱元璋则把屯田推广到整个明代的国防军中,建立了以军户为基础的卫所制度,到了近代,八路军的大生产运动乃至于新中国的生产建设兵团其实也都是是屯田制度的延续和发扬光大,其产生的积极效果值得大书图书,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战争多,对战争的描写也多。最重要的是,很多文学作品都描写了战争的方方面面,《易经》里已经描写了战争: “古者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诗经》里有三分之一的篇章正面或者侧面描写了战争,屈原的《九歌》,更是描写先秦战争的经典文学作品,当然,最经典的莫过于《三国演义》,描写战争又多又全面又精彩,完全可以作为军事教科书来用。不能不提的是,古人对战争的描写用词是很严谨的,征、伐、侵、袭、讨、攻,各有重要的区别,不能乱用。在作战效果上,破之,拔之,灭之,平之,胜之,败之,都是胜利,但是又有细微差别。在春秋战国的青铜器上,汉代的画像石上,又十分丰富的战争画面,我们可以大致知道,古代攻城守城,水战舟战,马车骑兵步兵作战的一些场景。而秦始皇兵马俑则留下了统一六国的秦人军阵。
传统戏曲对表现战争也有成熟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比如京剧,通过演员的一些专业动作,就可以把战斗的场面在舞台上呈现,用马鞭代表骑马估计是中国创举。(为什么那些据说是最早驯养马匹的地方戏剧极为发达的地方没有做到这一点?)而用音乐表现战斗场面更是一绝,只需锣鼓铙三大件就可以把打斗双方的进攻防御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你可以“听”一场战斗。《秦王破阵乐》则是表现战争的著名音乐作品。中国象棋则使普通人在游戏中体验战争:怎样调兵遣将,冲锋陷阵,进攻防守。
战争多,名将也多,历朝历代的名将多如繁星。以战国为例,不过250多年,有吴起,白起,李牧,王翦,乐毅,秦开,田单,王贲,乐羊,庞涓,孙膑,廉颇,赵奢,魏无忌,项燕,蒙骜,庄蟜,田忌,司马错,蒙恬,等等。
战争多,遗留下来的武器也多,其功能之先进,质量之优良,种类之繁多,无与伦比。冷兵器时代的弩,我们一直领先,热兵器时代的炮,我们也是最先运用的,宋代的时候就有了。
现代军队中的军、师、旅、团、营、排、班,这些单位,军衔中的元帅、将、校、尉、士、兵,中国古代军队是早已有之,甚至还有很多,没有用上的,比如征南大将军,骠骑大将军,镇东将军,安西将军,平东将军,大司马。
这些,只是中国古代丰富的战争史实的一些个小断面。但足可以证明,中国人民上马可以打仗,解甲可以耕田,农耕和战争都是充分体现技术和智慧的活动,中国人民自古以来都完全胜任并且取得最优异的成果。
地中海沿岸,都有哪些类似的?
简单的两个铭文,蕴含着丰富的古代军事信息:
瑞士玫茵堂藏商晚期兽面纹斝
满工纹饰, 器型端庄大方. 有一复杂象形图案族徽. 类似族徽也曾见于多件出土或传世铜器。
陈梦家先生的《劫掠》一书中曾统计了鼎觯爵卣等六件. 上部是"?", 下部是两人共同扶一个飘扬旗帜的旗杆,旁边还有一人,释为"旅",表示士兵追随于旗帜之下。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商晚期?旅方彝
部分商周青铜器上的旅字铭文
这块商代甲骨虽然小但上面的记载却很惊人:“辛巳卜,贞:登妇好三千,X旅万,呼伐X。” 妇好征召了多达13000人的士兵用于征伐,这也是目前商代征集军队数量最多的纪录,其他还有武丁征伐土方时候一次征集5000人。
出土宋代象棋
明代潭邑刘龙田刊本《新刻古今玄机消长八谱》中的象棋介绍;
描绘战斗场面的战汉时期水陆攻战狩猎宴乐纹铜器
代表军权的商周铜钺
元至顺本《事林广记》文艺类中收录了两个象棋全局和一个象棋残局,该书是现存最早载有象棋内容的书籍。
也就是说,这是最早的象棋谱资料:
看看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行军后勤先进装备,移动灶台,帷帐, 地中海沿岸古代可曾有这些?
曾侯乙的帷帐构件,科技含量满满的
河北省博物院收藏的满城汉墓出土的两套西汉铜帐构.结构和复原图
人们所熟悉的成语“运筹帷幄”中的“帷幄”,就是古代军中的帐幕,运筹帷幄是指在军帐中出谋策划。《史记》中曾多次提到:“运筹帷幄之中,制胜於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于於易,为大于於细。作《留侯世家》第二十五。”《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音kuì)饟(音xiǎng),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汉高祖的行军帐,可以参考这些:
西晋的
看看《国语》关于战斗布阵的描写,金鼓,旌旗,斧钺,····准备了大半夜,三万军队列队完毕:
《国语·吴语·吴欲与晋战得为盟主 》
吴王昏乃戒,令秣马食士。夜中,乃令服兵擐甲,系马舌,出火灶,陈士卒百人,以为彻行百行。行头皆官师,拥铎拱稽,建肥胡,奉文犀之渠。十行一嬖大夫,建旌提鼓,挟经秉枹。十旌一将军,载常建鼓,挟经秉枹。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王亲秉钺,载白旗以中阵而立。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右军亦如之,皆玄裳、玄旗、黑甲、乌羽之矰,望之如墨。为带甲三万,以势攻,鸡鸣乃定。既陈,去晋军一里。昧明,王乃秉枹,亲就鸣钟鼓、丁宁、錞于振铎,勇怯尽应,三军皆哗扣以振旅,其声动天地。
晋师大骇不出,周军饬垒,乃令董褐请事,曰:“两君偃兵接好,日中为期。今大国越录,而造于弊邑之军垒,敢请乱故。”
吴王亲对之曰:“天子有命,周室卑约,贡献莫入,上帝鬼神而不可以告。无姬姓之振也,徒遽来告。孤日夜相继,匍匐就君。君今非王室不平安是忧,亿负晋众庶,不式诸戎、狄、楚、秦;将不长弟,以力征一二兄弟之国。孤欲守吾先君之班爵,进则不敢,退则不可。今会日薄矣,恐事之不集,以为诸侯笑。孤之事君在今日,不得事君亦在今日。为使者之无远也,孤用亲听命于藩篱之外。”
看看古代列阵的一个小资料:
吐鲁番出土唐垂拱四年(688年)文书,记载一个战争中列队的小方阵的阵容,甚至具体到了每个人的名字。(图2为释文)
这种阵型在《大唐卫公李靖兵法》里能够找到类似,是冲锋在前的精锐部队所用。特别的是执旗者有两人,估计是旗手既重要又危险,所以多一个做后备。
《武经总要》中的军阵,这些阵法汉代就有了,出土的汉简也证明了这一点:
汉木简,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墓地出土,藏于@青海省博物馆。
简呈长方形,褐色,墨书隶体,每简30至40字不等,内容涉及部典(军队编制)、操典(操练法规)、军队爵级、赏赐制度、行杀处罚等规定。
看看亚历山大和波斯的“大阵”
“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大帝统一希腊后开始了东征,他率领马其顿军队3、4万人在奇里乞亚(今小亚细亚)古城附近的伊苏斯(今土耳其伊斯肯德伦北)与波斯帝国皇帝大流士三世率领的军队12万多人展开了大战,大流士将军队排成长达4公里的两个横队,亚历山大则将军队分成3个战斗队形:右翼是亚历山大亲自率领的重骑兵,中央是重兵方阵,左翼是由色萨利骑兵、伯罗奔尼撒骑兵组成的联盟,马其顿方阵的平推决定了交战的结局,方阵首先击溃了波斯军队的左翼,尔后亚历山大重骑兵和色萨利骑兵两翼包抄,合围并歼灭了大流士战斗队中央的希腊雇佣兵,波斯人见势不妙,四处逃窜,因而避免了波斯人被全歼的下场。
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大帝尽倾麾下四万帝国军队与波斯帝国的近百万军队,在巴比伦(今巴格达)以北的高加米拉地区进行了一场决定性的战役,此战虽然波斯帝国也做了充足的准备,无奈时命不与,再加上对马其顿方阵的忌惮,导致军心涣散,马其顿方阵在亚历山大大帝的正确指挥下,最终以歼敌十多万人的情况下大败波斯军队,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也于战后被杀,马其顿帝国随之占领波斯帝国全境,波斯帝国灭亡。
在荡平波斯后,亚历山大率领大军一路向东攻到印度河流域,占领了古印度,自此,世界四大文明古国被其占领了三个,征服面积达500万平方公里,超过同时代我国历史上战国七雄的领土面积总和,到公元前323年为止,亚历山大帝国是当时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亚历山大大帝在其短短13年的征战时间里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战绩,他有力地促进了古希腊文化的繁荣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了东西文化,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
资料说亚历山大东征时士兵的“马其顿长矛,长13~14英尺(每英尺约30厘米),双手操作,后期的超过18英尺。长矛末端有配重利于平衡,兼做长矛折断时之备用武器。”
我国的《考工记》说了,“凡兵无过三其身,过三其身,弗能用也,而无已,又以害人。故攻国之兵欲短,守国之兵欲长。”从这个资料看,作为进攻方的亚历山大远征部队用这么长的武器,是非常不利的:攻国之人众,行地远,食饮饥,且涉山林之阻,是故兵欲短。”
亚历山大的士兵要拿着这么长的兵器行走十多年,还要保证缺损后修缮补充,是怎么做到的?
看看这篇文章,亚历山大的长矛阵真的存在过吗?看他长矛的连接器,那么短的一截管子,能有多大的接合力量?
兰台·秦军标准化真相:弩机部件随意互换仅是幻想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114/15/7442640_527852578.shtml
还有这个资料:那么多的财宝,怎么流传于世的那么少?看看夏商周还有一些诸侯国,留到今天有多少宝贝文物?还有,亚历山大那些运送宝物的骡马骆驼以及护宝战士,需要多大的后勤队伍?
关于亚历山大东征的其他分析:
“公元前4世纪,希腊各城邦内部及各城邦之间矛盾错综复杂,冲突持续不断。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乘机运用外交手段、金钱利诱和军事进攻等手段插手希腊事务。
前337年,腓力二世确立对全希腊的霸权后,在科林斯召开各邦大会,宣布各邦间停止战争,建立以他为盟主的泛希腊同盟,并以"复仇"为借口决定对波斯宣战。
前336年夏,腓力二世遇刺身亡。其子亚历山大三世在平息内乱和镇压希腊人的反叛后,即调兵遣将,准备东征。
前335年秋,亚历山大以马其顿军为主,雇佣兵和各邦盟军为辅,组成一支远征军(约3万步兵、5000骑兵、160艘舰船)。前334年初春,他授权安提帕特将军摄政,亲率远征军从都城派拉出发,渡过赫勒斯滂海峡(今达达尼尔海峡)开始东征。”
一年时间,谈个恋爱都不算太长,鸭梨山大就可以收服刚征服(而且确实有叛乱的)希腊各邦(人家之前可是在波斯大军压境的时候都没有统一只有联盟的),征兵出战;
士兵之间原属国不同,语言不通,如何凝聚人心、统一指挥?
孤军远征,后勤如何保证?
原始通信条件之下,水军陆军如何统一行动?
新补充的士兵都是征服地的异邦人如何保证他们的忠诚?看看先秦白起坑秦卒、项羽坑秦卒就可知收服人心之难了;退一万步,即使亚历山大魅力无穷,他们一见倾心,可是语言不通,如何交流、指挥?
征服地区要留兵镇守,那么大的地方,十万人全部驻守,每个地方也不过一千几百人,在当地人的茫茫人海中只不过是一朵小浪花,在冷兵器时代,有什么威胁力、控制力?
看看这段话:
“我从孟菲斯、维克斯堡、纳奇兹和新奥尔良已经看出:所有这些从敌人手中夺取的地方,每到一处都要立即派一个整师的部队去驻守,如果不是更多的话。由于我们得分兵去防卫和保护那些对我们保有敌意的居民集团势力,因此,胜利实际上是削弱了我军在战场上的兵力。”
---(美)詹姆斯·M.麦克弗森《火的考验:美国南北战争及重建南部》(下册)p188
由此可知,亚历山大东征的时候,他那几万人是绝对不够用的。
亚历山大东征是跨海作战。跨海作战有多不容易可以参考百年战争的英国和两征日本的元朝,结果都失败了。鸭梨山大真是那么神奇?
百年战争(Hundred Years' War)是指英国和法国,以及后来加入的勃艮第,于1337年 - 1453年间的战争,是世界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
最近更新热点资讯
- 谷歌AI聊天记录让网友San值狂掉:研究员走火入魔认为它已具备人格,被罚带薪休假
- 豆瓣9.4,姐弟恋、三人行,这部大尺度太厉害
- Genes, Intelligence, Racial Hygiene, Gen
- 【土耳其电影】《冬眠》电影评价: 宛如一部回归伯格曼风格的道德剧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 理论研究|前海实践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 澳门刑事证据禁止规则
- 综艺普及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助力线下实体店爆发式增长
- 日本小伙和五个小姐姐同居?看完我酸了!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考试期中试卷
- 高中必考的物理公式有哪些
- 这部大尺度的申奥片,却讲述了不lun恋...
- 心理语言学论文精品(七篇)
- 《贵妃还乡》 超清
- 专论 | 郭丹彤、陈嘉琪:古代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
- 微专业招生 | 数字文化传播微专业列车即将发车,沿途课程抢先看!
-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 原创因“18禁”电影登舆论顶峰,万千少女一场春梦:这一生,足够了
- 章鱼头
- 读书心得体会
- 考研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或者协和是一种怎样的难度?
- 央媒评女主播编造“夜宿故宫”:让肇事者付出代价,理所应当
- 库欣病患者求医记(流水账)
- 《太平公主》④ | 地位越高,越要装傻
- 爱体检 安卓版 v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