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
好几年不更新,人生也从2字头,到了3字头;状态也从为人子,切换到为人夫,再到为人父。是的,2022年我可爱的小女儿出生了。老人说,养儿方知父母恩,确实是这样,无论共情能力多强的人,对于从不曾有过的情感体验,都无法去真正感同身受。
言归正传,这篇文章的契机是看到微博上一篇关于作者照看失智的父亲9年的故事。随着人生体验的逐渐丰富,关于生命与伦理的各种感悟也多起来。故事中最感动我的一句话是:直到独力照顾老去父母的时候,才会了解没什么公平不公平,才会原谅曾经父母对我们的照顾如果有任何疏忽和失手,是多么不得已。是的,很多人这辈子都只被父母照顾过,而不曾独力—甚至不曾亲手—照顾父母,想来这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
年岁渐长,在生命中除了荷尔蒙、前程和浮夸的改变世界的梦之外,出现了更多的东西,比如真正体会到亲情,真正发现父母长辈需要我们,真正发现他们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化进程中被时代落下,面对车水马龙和各种层出不穷的线上生活方式手足无措的样子,真正发现他们日益严重的驼背和迟缓的脚步。终于某一天,当我爷爷——这个小时候一直觉得慈祥但很坚硬的老头——病倒了,佝偻着身子躺在床上痛苦的时候,我意识到我长大了,他们变老了。小时候他把我抱在怀里的时候说,以后我赚钱了要给他买酒喝。过去了二十多年之后,我多次孝敬他们钱,也赚了一些买酒的钱,却始终没有兑现当初的诺言,到如今他却不能再喝了,这是多大的遗憾。
再看看怀中一脸好奇的女儿,她有圆圆的脸,亮晶晶的眼睛和最简单直接的对这个世界无尽的好奇。是的,这个世界的一切,对她来说都是新的。这可能就是生命的轮回与延续:我长大,长辈们变老;她长大,我变老。人类的情感体验,是否能得以延续呢?就比如我想告诉她,其实没有那么多人能改变世界,你也不必改变世界。你做一个温柔、乐观且健康的人就很好。但我想如果她在30岁之前看到这些,大抵是不会认同的,或者就算口头认同了,心底也一定是不以为然的。我想起还在念大学时,家里长辈多次碎碎念的,让我去考公、考老师、考银行。当时颇为不以为然,现在想来,自己的决定也未必就正确。年轻人都想改变世界,但是很残酷,大多数时候大多数年轻人都或被动或主动的成为了干电池。
关于衰老,到底是怎样一个命题呢?我们听说过有很多为了照顾小孩辞职的全职妈妈,但是却从未听说过——至少我从未听说过——为了照看老人而辞职在家的全职儿子/女儿。社会总是在有意无意的告诉我们,育婴是幸福的,但去做老人陪护就是不幸。扪心自问,如果有一天我要面对这样的命题,我也会感到慌乱,没有人能逃离社会和时代的局限,真正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何尝不是对老人的系统性歧视?
衰老当然包含身体机能的下降,包含日常的眼花、耳聋、迟缓,但绝不仅仅是身体机能的变化。以我有限的生命体验来看,衰老是一种系统性的迟缓,一种对新事物的自觉或不自觉的拒绝,一种有意或无意识的自我封闭倾向。他只有以前,只有回忆。很明显的感受是,我和爷爷在一起,基本上只能聊我小时候,他年轻时候,至多聊到我小学毕业那阵子,再往后就没得聊了。因为再往后,我求学,他务农,再无日常交集。这很重要,日常交集才会产生话题,才会拉拉近人的距离。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他跟不上时代的列车,被远远甩在后面,不会移动支付,不会导航,不会在大城市中生存。他一辈子的精力和心血都浇筑在老家,浇筑给孩子了。然而所谓成长的过程,就是孩子离他越来越远的过程,渐渐拥有自己的圈子,建立健全自己的人格,走出他的圈子的过程。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甚至还要推一把。我想,每个在外与父母天各一方的年轻人,如果每年回家一两次,在老人有生之年还能有多少次相处机会,多少相处时长,是可以算出来的。很残酷,但很真实。
留守儿童之后出现的一个新词叫做留守老人。是啊,老人也有老人的情感、物质需求,谁来满足呢?我的老家在一个小村子里,在我小学时代,村里还有学校,每个年级一个班还能有十多个学生。到了后来村里学校撤到乡里,学龄的孩子们便都到了乡里念书。一个典型的人员配置方式是:父母外出打工,奶奶去乡里带小孩念书,爷爷在家里务农或在附近打零工。后来小孩长大了,爷爷或奶奶就在家里守着一亩三分地,从年头盼着年中,年中盼着年尾,盼孙子孙女暑假回家团聚,盼儿女媳婿回家过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果更不幸,爷爷奶奶其中一位先走了,那剩下的便更只能一个人面对空荡荡的房间,面对仿佛没有尽头的枯燥,面对积攒了大半辈子的回忆过活。
什么时候是个头呢?病入膏肓,扛不住了,只好告诉儿女。这时候几个中年人从全国各地风风火火的赶回家,来见养育了自己大半辈子的父母最后一面。老人的一生,就在这样的反复中走完。终于化作一抔黄土,融入他耕作了一辈子的土地。
愿每个人,都能给予长辈多一点关爱,多一点真诚,多一点情感陪伴,他们需要,正如你的小孩需要。
愿社会,能给予老年人多一些关注,完善制度,幸福晚年。
愿人间,少些遗憾,多些圆满。
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热点资讯
- 谷歌AI聊天记录让网友San值狂掉:研究员走火入魔认为它已具备人格,被罚带薪休假
- 豆瓣9.4,姐弟恋、三人行,这部大尺度太厉害
- Genes, Intelligence, Racial Hygiene, Gen
- 【土耳其电影】《冬眠》电影评价: 宛如一部回归伯格曼风格的道德剧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 理论研究|前海实践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 澳门刑事证据禁止规则
- 综艺普及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助力线下实体店爆发式增长
- 日本小伙和五个小姐姐同居?看完我酸了!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考试期中试卷
- 高中必考的物理公式有哪些
- 这部大尺度的申奥片,却讲述了不lun恋...
- 心理语言学论文精品(七篇)
- 《贵妃还乡》 超清
- 专论 | 郭丹彤、陈嘉琪:古代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
- 微专业招生 | 数字文化传播微专业列车即将发车,沿途课程抢先看!
-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 原创因“18禁”电影登舆论顶峰,万千少女一场春梦:这一生,足够了
- 章鱼头
- 读书心得体会
- 考研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或者协和是一种怎样的难度?
- 央媒评女主播编造“夜宿故宫”:让肇事者付出代价,理所应当
- 库欣病患者求医记(流水账)
- 《太平公主》④ | 地位越高,越要装傻
- 爱体检 安卓版 v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