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看直播打赏,六万多看病钱被挥霍一空!父亲:她妈有精神病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6-18
手机版

  【案件回顾】

  辛苦打工多年,好不容易攒了六万块钱,没想到去银行一看,竟然消失不见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2022年,山东的祝先生遇到了一件让他崩溃的事情。

  患有残疾的祝先生靠着捡废品好不容易攒了六万块钱,没想到钱却突然不见了。去银行一查,这些钱竟然都被用到了直播平台。

  祝先生每天都要外出捡废品,根本没时间看直播,他的妻子患有精神疾病,也不看直播。只有家中14岁的女儿,天天拿着手机不离手。

  

  这可是血汗钱,竟然被熊孩子挥霍一空,对直播打赏一无所知的祝先生只能寻求媒体帮助。

  一说起家里的情况,祝先生就忍不住哭起来。妻子患病,他也身有残疾,只能靠捡废品为生。因为舍不得花钱,自己的腿疼的厉害也不敢看医生,只能吃便宜的止疼药。

  平时祝先生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自己吃别人扔掉的饭菜,省下来钱给女儿买好吃的。

  

  这好不容易攒下来的钱,不但是自己的血汗钱,更是妻子的救命钱啊。本想带着妻子去看病,没想到钱竟然被女儿拿来打赏主播了。

  看着空空如也的银行卡,祝先生觉得生活都失去了希望。他自己也是责怪自己,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以至于女儿沉迷手机,做出这样的事情。

  不过,幸运的是,祝先生的女儿今年才14岁,她没有经过监护人的同意,擅自打赏主播大量钱财,是可以追回的。

  

  记者帮助祝先生联系了直播平台,平台在进行核实后,将钱退了回来。但是即使钱找了回来,这次的事情也要引起家长的重视。

  【以案释法】

  近几年,未成年直播打赏越来越多,很多孩子对金钱没有概念,把父母的血汗钱随随便便就花了出去。

  

  未成年直播打赏的钱可以退回吗?他们的打赏行为是否有效呢?

  首先,未成年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否有效?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44条的规定: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别自己的行为的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以及成年人,都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而民事法律行为则是具有独立的意思表示,实施的行为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设立、变更或者消灭的后果。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应该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比如7岁小孩购买价值2万的钢琴,这样的民事法律行为就应该由作为法定监护人的父母代为实施。

  

  所以,如果是不满8周岁的小孩或者不能辨别自己行为的人进行直播打赏的话,他们的行为是无效的,无效的行为当然可以要求直播平台退钱。

  然后,如果是年满8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就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他们独立进行意思表示从而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能力是受到一定限制的,应该经过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其独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才是有效的。

  

  比如12岁的小王未经家长允许网购了一双价值8000元的鞋子,他的行为没有经过家长的同意或者追认就是无效的。

  但是如果事后家长对小王网购的行为没有意见,并且进行了追认,那么他的网购行为就是有效的。

  并且法律规定,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智力状况或者精神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以及纯粹获利的民事法律行为,不需要代理人追认、同意,就是有效的。

  

  但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没有经过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者追认时,不能独立实施纯粹获利的民事法律行为。

  比如小王的爷爷看孙子聪明可爱,就想给他一份贵重的礼物,于是在他生日那天给年仅7岁的小王10万块钱。如果小王的父母不同意接受,那么小王就不能接受这份赠与。

  

  最后,直播打赏的未成年人如果只是消费几块钱,一般不认为是不符合其年龄的行为,但是如果打赏几千甚至几万,在其父母发现是,是可以追回的。

  如果不及时教导孩子,帮助其对金钱形成正确的认识,他们还以为钱是大风刮来的,根本就不在意父母的付出,长此以往,最终会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律师来帮忙#

上一篇:湖北武汉特膳水凝胶微粒饱腹减肥固体饮料OEM贴牌代加工五谷杂粮粉益生菌粉
下一篇:广州越秀:预防儿童心理亚健康暨舒缓实践系列活动走进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