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原创靠一幅画名垂青史,宋徽宗亲自教学,十八岁留下巨作后销声匿迹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6-14
手机版

  原标题:原创靠一幅画名垂青史,宋徽宗亲自教学,十八岁留下巨作后销声匿迹

  作品在精而不再多,人这一生能留下一杰出之作,让后人记住也是件幸事。就像曹雪芹,他这一生就只写了《红楼梦》这样一部作品,但这也足够了。《红楼梦》在这世上已经成为一种难以超越的经典和代表。因为这部巨著,让后人记住了曹雪芹,知道了他笔下的故事。

  在宋朝的时候,也有这样一个一生只留下一个作品的人。他是一位天才画家,可惜在未满二十岁的时候就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独留下这一幅精妙绝伦的画作——《千里江山图》。

  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

  现在这幅《千里江山图》被收在故宫博物院中。是一幅长1191.5cm宽51.5cm的大作品。这是一部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作。“人与自然”似乎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和地球共存的一个很重要的主题,人们生活在这个仅有的地球之上,自然界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我们人类不能只能一味地去索取,觉得这世上的东西是无穷无尽的,那么这样下去很容易就会打破一个平衡。

  这幅宋朝的《千里江山图》告诉我们的就是这样一种“中和”的道理。这天地之间总是有一杆秤,这个秤的一端是我们数以万计的人类,而另一端则是和我们同生死的大自然。这杆秤要端平,这可地球的循环系统还会正常运行,用古人的话来讲那就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凡事不能太过,只有适中才是最好的。这幅画就是在讲述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只有达到一个“和”的状态,那彼此之间才可以长久发展下去。这就像是两个人之间的相处,彼此之间还是要留有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即便感情再好,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研究表明,人处在一个较为合适的距离空间里是最好的。我们和大自然也是如此,只有达到一种物我和谐的境界,才可以永存。

  现在这幅象征着人与自然间和谐的画作,已经深深被人们记住。人们对他的作者也有为敬佩。其实这样一幅有境界、有深度的作品,是出自于一个年仅十八岁的少年之手。这不由得让人佩服这少年的才识和绘画技法。

  少年求学,宋微宗收他做徒弟

  这幅画的作者生活在宋徽宗时期,当时国家动乱,金人入侵,百姓民不聊生,宋朝国土接连流失。可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宋徽宗还是能够在苦中作乐。一边应对着敌人,处理朝政,一边又研究和发展着自己的爱好——绘画。

  宋徽宗自己开设了一家画院,专门招收有绘画天分的可造之材。那一年少年有幸来到了宋徽宗开办的这样一所学校,成了里面的一位学生。

  这位少年刚入学的时候,基础不是很好,每次画画宋徽宗都不太满意。但是这位少年有一股“痴”劲。这“痴”就是他对画画的着迷。都说“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凭借着少年对绘画的热爱,很快就被宋徽宗关注到了。宋徽宗觉得他是一个可造之材,只不过他的任督二脉还没有被打通,以至于有些东西还没办法参透,所以还没能发挥出他最真实的水平。宋徽宗对这位少年极为关注。将他收归门下,成为关门弟子,亲自传授画法、技巧。很快在宋徽宗的指导之下,少年的绘画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成效。并在政和三年的时候创作了这幅千古巨作——《千里江山图》。

  然而不久之后,这位少年就从此在世界上销声匿迹了,他就是北宋英年早逝的著名画家王希孟。人们对他的死因并不能做出一个确切的判断。只能通过少得可怜的史料来进行推测。

  王希孟留下名画之后在历史上消失

  通过史料的解析。王希孟的死有两种可能。

  这第一种就是说王希孟身体素质较弱,年纪轻轻的时候就得了病,因医生无法医治,最终病死。

  这第二种死因被记载于《北宋名画臻录》一书中。这本书是清朝的人写的,这时已经相隔了好几个朝代,其中的真伪也存在一定的讨论度。这本书中是这样记载的:“奋而成画,曰《千里饿殍图》。上怒,遂赐死。死时年不足二十。”这句话直接就交代了死因——王希孟因画了《千里饿殍图》而惹怒了宋徽宗,最终被宋徽宗杀害了。如果真的是出于这个原因,那么王希孟就是死于直言进谏了。

  不管最终王希孟是怎么死的,但终归是天妒英才,让这样一位有天赋之人不能更好地发挥他的能力。

  责任编辑:

上一篇:《如果可以这样爱》“大女主”吸引的不仅是保剑锋式“霸道总裁”
下一篇:明星十八岁素颜照,鹿晗非主流张艺兴婴儿肥,陈冠希被称初恋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