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些人容易得鼻咽癌,如何筛查?
▲题图来自pixabay
很多人可能觉得鼻咽癌很小众,殊不知中国南部(包括中国香港)属于鼻咽癌流行的地区;另外,鼻咽癌也和EB病毒(EBV)感染有很高的相关性,还和饮食、遗传等有一定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鼻咽癌的风险因素,以及如何筛查鼻咽癌。
文 | 朱伟栋
本文主要包括
1. 鼻咽癌是什么
2. 鼻咽癌的风险因素
3. 鼻咽癌的筛查方法
鼻咽癌是什么
鼻咽癌是一种起源于鼻咽部的上皮性肿瘤。虽然鼻咽癌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很罕见,但它在中国南部、东南亚、北非和北极地区很流行。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3倍。对于高风险人群,发病高峰在50-59岁;对于大多数低风险人群,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WHO将鼻咽癌分为三种组织病理类型:
角化性鳞状细胞癌:散发性鼻咽癌最常见的亚型
非角化性癌:细分为分化型和未分化型,后者占到中国南部患者组织学亚型的95%,与EBV密切相关,并且比其他类型的预后要好
基底样鳞状细胞癌:病例较少,但临床病程具有侵袭性,生存率较低
鼻咽癌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
头痛、复视或面部麻木
颈部包块
鼻塞伴鼻出血
浆液性中耳炎
鼻咽癌常起源于比较隐蔽的咽隐窝,因此患者可能长期无症状,造成的结果是,大多数患者在出现症状就诊时,已是晚期疾病。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令人难过的案例。一个病人,三个月前第一次咨询我,因为早上刷牙的时候总是回吸鼻涕带血,总能从口腔里面吐出一些血,症状大概持续了一个多月后,不放心线上咨询我。当时我有点担心有没有鼻咽部/鼻部新生物的可能(其实心里最担心的会不会是鼻咽癌)。当时就给出了明确建议,建议完善电子鼻咽镜检查。I期鼻咽癌五年生存率可以在90%以上。
但她并没有听我的劝,而是进行了三个月不循证的治疗方式(具体是什么大家可以用脚趾头想想),治疗过程中每天早上还是回吸带血,她也没在意,以为是药物还没起效,就乖乖吃药等待痊愈。
结果半个月前,突然有一天早上左耳听不到了,耳闷伴耳鸣,去当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当时医生了解病情后直接安排的耳内镜+电子鼻咽镜+听力检查,结果令人震惊!鼻咽部确实发现了新生物,当时安排做了活检,一周后活检结果显示:鼻咽部未分化鳞癌,结合影像学检查,可以确定是III期。
通过这个病例我想说,很多疾病你可能无法早期发现,但是像这些本来可以早发现早治疗的疾病,却因为一些不靠谱的诊疗耽误,真的很可惜,我希望大家(尤其是医生)在生命面前时刻保持敬畏,不是所有钱都能赚的,请你赚的心安理得,不要晚上有人来敲门!
鼻咽癌的风险因素
鼻咽癌的病因可能是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1
EBV
大量证据支持EBV为鼻咽癌的主要病原体。吸烟可能通过引起EBV再激活,从而引发鼻咽癌。
2
饮食
鼻咽癌流行地区的一些饮食习惯可能提高了发病率:
制作腌制食物。这些食物会释放挥发性亚硝胺类,在制作过程中,会随着蒸汽吸入鼻腔,分布在鼻咽粘膜上。
大量食用腌制或发酵的食物。包括肉类、蛋、水果和蔬菜,这些食物含有高水平的亚硝胺类、细菌性诱变剂、毒素、以及EBV再激活物质。
婴幼儿食用咸鱼。某些地区有使用这一方法给婴幼儿断奶的传统。
使用中草药。可能通过激活EBV或通过对EBV转化细胞的直接促进作用而致病。
食用腐臭的黄油和羊脂。这些食物含有丁酸,它是一种潜在的EBV活化剂和鼻咽癌的致病因子。
3
遗传
遗传因素可能影响鼻咽癌的风险。例如,有一项研究表明,一级亲属患鼻咽癌时,发生鼻咽癌的风险为正常人的7倍。鼻咽癌也与特定的人类白细胞抗原单倍型和基因多态性有关。
4
人乳头瘤病毒 (HPV)
目前检测到小部分鼻咽癌患者存在HPV,但HPV在鼻咽癌中的病因作用和临床意义,目前研究的数量较少、样本较小,需要进一步研究。
5
分子学发病机制
目前已识别了多条染色体异常、基因改变、以及遗传学改变与EBV潜伏感染协同参与鼻咽癌的发病机制。
鼻咽癌的筛查方法
大家最紧张的,莫过于鼻咽癌和EBV的关系。一篇新英格兰杂志的文章表明,EBV感染肯定会提高鼻咽癌发病率,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主要是跟活动性感染相关,其实大部分人都是曾经感染过,但目前没有活动性感染,只是病毒携带而已,那么怎样可以知道自己有没有活动性感染呢?我们可以通过血液中 EBV DNA 筛查来判断。
- 这篇文章主要是关于在疾病流行地区进行EBV筛查的作用,数据来源于一项纳入20,174例参与者的研究,他们接受了循环EBV DNA筛查。
- 在这一队列中,1112例个体(5.5%)在初始筛查时被检测到EBV DNA。这些阳性结果者在大约4周后再次进行了检查,有309例(占初始队列的1.5%,占初始检查阳性队列的27.8%)EBV DNA仍为阳性。
- 这些患者随后接受了电子鼻咽镜检查和鼻咽部增强磁共振评估,结果有34例诊断为鼻咽癌,其中24例为Ⅰ期或Ⅱ期病变。对于新诊断的病例,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97%。
- 在19,865例初始血浆EBV DNA筛查阴性的个体中,仅1例个体在筛查后1年内被诊断为鼻咽癌。这一筛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1%和98.6%,其在这一高风险人群(40-62岁男性)中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1%和99.995%。
也就是说,在高风险地区,对于EBV感染来说,我们查抗体的意义并不大,应该直接查外周血EBV DNA,如果阳性则建议一个月后复查,如果还是阳性说明一直存在EBV活动性感染,这种情况就建议进行电子鼻咽镜+鼻咽部增强磁共振筛查排除鼻咽癌的风险。
由于鼻咽癌可能呈一定的家族性,以及早期治愈率很高,因此在某些高风险地区,可以考虑对鼻咽癌患者的一级亲属进行筛查,以早期发现疾病、早治疗。
本文首发于2020-08-23
参考资料:
[1]Chang ET, Adami HO. The enigmatic epidemiology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06; 15:1765.
[2]?Barnes L, Eveson JW, Reichart P, Sidransky D. Pathology and Genetics of Head and Neck Tumours. In: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 IARC Press, Lyon 2005.
[3]Chan KCA, Woo JKS, King A, et al. Analysis of Plasma Epstein-Barr Virus DNA to Screen for Nasopharyngeal Cancer. N Engl J Med 2017; 377:513.
[4]UpToDate -?鼻咽癌的流行病学、病因和诊断
最近更新热点资讯
- 谷歌AI聊天记录让网友San值狂掉:研究员走火入魔认为它已具备人格,被罚带薪休假
- 豆瓣9.4,姐弟恋、三人行,这部大尺度太厉害
- Genes, Intelligence, Racial Hygiene, Gen
- 【土耳其电影】《冬眠》电影评价: 宛如一部回归伯格曼风格的道德剧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 理论研究|前海实践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 澳门刑事证据禁止规则
- 综艺普及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助力线下实体店爆发式增长
- 日本小伙和五个小姐姐同居?看完我酸了!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考试期中试卷
- 高中必考的物理公式有哪些
- 这部大尺度的申奥片,却讲述了不lun恋...
- 心理语言学论文精品(七篇)
- 《贵妃还乡》 超清
- 专论 | 郭丹彤、陈嘉琪:古代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
- 微专业招生 | 数字文化传播微专业列车即将发车,沿途课程抢先看!
-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 原创因“18禁”电影登舆论顶峰,万千少女一场春梦:这一生,足够了
- 章鱼头
- 读书心得体会
- 考研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或者协和是一种怎样的难度?
- 央媒评女主播编造“夜宿故宫”:让肇事者付出代价,理所应当
- 库欣病患者求医记(流水账)
- 《太平公主》④ | 地位越高,越要装傻
- 爱体检 安卓版 v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