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思想的三个来源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4-23
手机版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的一个伟大时代。当时的学术流派众多,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里归纳出最有代表性的有六家:“阴阳﹑儒﹑墨﹑名﹑法﹑道德”。

  总的来看,诸子百家的学说虽说是异彩纷呈,各个学派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在着眼点和立足点上也各有不同,甚至互相对立,但都有一个共同的追求目标,就是追求国家的富强和长治久安。那么建立怎样的社会和国家治理模式才能实现这一理想目标呢?对此,各家各派的学说分别展现了各自不同的视角。归纳起来大致有这么三大思想来源:

  1、“仿生派”:如果我们今天要搞什么社会改革或制度建设通常都会参考一些古今中外的成功经验,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古人其实也是这样。当古人在思考建立怎样的社会治理模式才能实现理想社会的时候,有一派学说就把目光投向了自然界。他们看到自然界亿万万年天地运转,万物生息,祥和安宁,他们被大自然的和谐秩序所吸引,他们认为如果能找到其背后推动自然界和谐稳定的固有法则并将其应用到国家社会的治理当中,不就能顺理成章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和永续发展吗?按照这个逻辑他们有的以先天的元气为范本,有的以后天的“天”和“地”做范本建立起自家的思想学说。这一类学说中以道家比较典型,笔者给它起个名字叫“仿生”派。

  

  2、“法古派”:再有一派的学说则是把目光投向了更古的古人。他们看到上古的三皇五帝以至后来的文武周公都把社会治理的和谐稳定、国泰民安。那么这一派就认为,既然先贤们的那套治国方略能实现国家的有效治理,那么我们就照方抓药,把他们的那套方法直接搬过来施行不就好了嘛。这一派比较典型的就是儒家。所以孔子才说自己是“述而不作”,主张完全仿效古圣先贤的治国方案。我给这类学说起个名字叫“法古”派。

  

  需要说明的是,儒家的法古历来被其他学派以及后人所诟病,视为保守僵化的象征。但应该说这是一种误解。在儒家看来,不论天下如何变化,世事如何变迁,但总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存在,贯穿古今及未来。比如仁爱,三皇五帝文武周公倡导仁爱,难道今天或一万年以后倡导仁爱就错了吗?这个不变的真理就是儒家的“道”。儒家认为,世事之所以纷乱正是人们抛弃了这些基本准则,以致“礼崩乐坏”。变的是人心。所以儒家所谓法古实则是要世人重新回归那个永恒的真理,当然儒家的真理是不是真的是什么真理那是另一个话题,这里只是想说明,儒家的法古并非是机械照搬照抄古人的僵化守旧之举。

  3、“人性派”:另有一派则是诉诸人性。他们主张要把人性看透读懂,然后再用各种手段操控人性或者改造人性,使其为统治者的治理目标所用或者为建立社会秩序所用。这一类学说当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法家。可以给它起个名字叫“人性”派。

  

  以上的几种思想来源只是对百家学说的一个粗略归纳。实际上,这几种思路产生的学说也不是那么壁垒分明,而是仿生、法古、人性兼蓄杂糅,只不过是其中的某种一思路在不同学派当中各有侧重而已。

  #诸子百家#

  举报/反馈

上一篇:原创38岁“甜歌天后”卓依婷新照曝光,出道33年,依旧白皙美丽
下一篇:乌兰图雅出席第五届金风筝国际微视频微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