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项措施!检察机关与银保监局共推这项工作→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4-23
手机版

  4月18日,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与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以下简称“上海银保监局”)会签《加强银行保险领域行政司法协作 完善金融市场法治建设的合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合作备忘录》),双方将通过多层次的深入合作,共同用法治手段保障金融市场安全,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市检察院与上海银保监局今天还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本市涉银行保险领域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情况,并发布典型案例。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龚培华通报涉银行保险领域刑事司法情况

  上海银保监局副局长曹光群通报涉银行保险领域行政执法情况

  加强双向移送刑事犯罪行政违法案件线索

  《合作备忘录》共14条,包含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线索双向移送、案件协作支持、联合专项治理、推动机构合规、加强反洗钱合作等12项工作措施。

  根据《合作备忘录》,双方除双向移送涉嫌犯罪或行政违法案件线索外,还将加强信息共享,及时互通案件进展和处理结果,提高案件协作效率。为引导资金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双方将有针对性地联合开展涉信贷、保险等业务的专项治理,并推进涉案企业合规,畅通刑事激励与行政激励衔接工作机制,共同推动银行保险领域涉案机构开展合规工作,构建良好营商环境。

  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资源,联合开展加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法治供给保障、支持规范金融创新活动、打击金融违法犯罪、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等方面的调研,对银行保险金融领域前沿问题、热点问题、类案处理标准和相关法律制度完善等开展课题联合研究,并共同推进研究成果转化与推广。

  此外,双方还将在完善人才交流、联合组织培训、联合普法宣传等方面加强协作配合,共同助力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检察机关将以此次会签《合作备忘录》为契机,积极与银保监局等金融监管部门对接,着力构建金融司法与金融监管协同治理的新格局,合力应对金融风险防控压力,共同推进加大金融监管力度、优化金融监管模式,提升上海地区金融法治化水平。

  黑灰中介值得高度关注

  市检察院通报显示,2022年,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金融犯罪审查逮捕案件418件631人、审查起诉案件1218件2064人。涉案罪名前三的分别为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非法经营罪和集资诈骗罪;案件所涉金融行业以银行业为主。

  从涉银行业案件来看,非法集资案件数量连续三年下降,但犯罪手法如虚假宣传,紧跟社会及政策热点的多样化与针对特殊群体的差异化不断演变。不法中介人员在涉贷款活动中推波助澜,欺诈手段日益复杂,部分黑灰贷款中介已形成“专业化”“公司化”运作模式,并与其他犯罪相互交织。

  涉保险业案件中,保险诈骗案件数量下降,绝大部分案件单次涉案金额不大但多次发生累计金额大。代理退保黑产现象严重,异地展业现象频发,不少案件有保险从业人员参与。涉互联网场景保险骗保案上升态势明显,其中利用电商平台“刷单骗保”类犯罪已形成黑灰产业链。

  检察机关梳理以上案件后发现,金融犯罪背后的黑灰中介值得高度关注,部分银行保险机构缺乏足够的风控意识,统一的金融犯罪预警机制尚未形成,金融领域协同治理的合力仍需提升。

  工作中,市检察院充分发挥上海金融检察研究中心和三个研究分中心的作用,依法惩治和预防金融犯罪,严厉打击涉众型金融犯罪,从严惩治涉私募基金、第三方财务管理、网络借贷领域等非法集资犯罪,并依托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等工作机制,深挖漏罪漏犯。如在办理某保险公司从业人员职务侵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时,追捕追诉到案9人,立案监督5件25人,还就其中4名相关人员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提起附带公益诉讼。

  2022年,市检察院出台全国检察机关首个从严惩治证券违法犯罪活动实施方案。在与金融监管部门开展P2P网贷机构清退、非法金融广告专项治理基础上,今年2月开始,市检察院又联合市委网信办、上海证监局开展“网上非法证券活动治理”专项行动,持续优化金融犯罪治理模式。陆续与上海证监局、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市场监管局等会签协作意见,形成金融风险防控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上海模式”。

  织密金融市场安全网

  上海银保监局通报显示,目前该局已联合上海市检察院、上海市公安局、上海金融法院等单位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区域性金融监管司法协作体系,在精准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和维护金融市场安全等方面稳步开展创新实践。

  精确管控,筑牢案件风险防火墙。上海银保监局部署上海银行保险机构开展为期三年的“讲合规、夯基础、保平安”案件防控专项行动,强化案件警示教育和从业人员管理,加大案情通报和风险提示力度,构建“预防—查处—教育”全流程闭环案防体系,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对从业人员廉洁问题建立严惩机制,深入开展全面从严治党和金融反腐工作,建立新产品防欺诈风险评估机制、重要岗位轮岗机制,充分实现合规意识、案防能力、案件处置能力“三升”,全力保障案件数量、金额和影响“三降”。2022年末,上海辖内银行保险机构确认案件数量同比下降24.73%,涉案金额同比下降91.65%,案件防控工作有效性显著提升,切实守住“三不”风险底线。

  精确制导,打好金融安全保卫战。坚持系统思维,建立完善监管部门、公安机关、行业协会、保险机构、中国银保信“五位一体”反保险欺诈工作体系。坚持科技赋能,通过科技赋能数字化监管,靶向定位、精准打击涉众性强、风险隐蔽、社会危害性大的“代理退保黑产”。上海地区打击“代理退保黑产”涉案人数达150人,法院已判决91人。坚持“监管姓监”,坚决查处银行保险机构“有照违章”问题,近三年来,上海银保监局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390例,彰显监管执法震慑力,做到“管住人、看住钱、扎牢制度防火墙”。

  精准拆弹,阻断金融风险传播链。一方面,坚持清理与规范齐头并进,去年以来在全国率先开展清理规范金融中介活动专项行动,指导行业协会建立银行机构与金融中介合作的自律规范,联合司法部门核查涉嫌犯罪线索。另一方面,加强政策引导和跨部门协调联动,联合我市公安、检察院等司法机关推进上海地区清理打击不法贷款中介清网行动。

  精准施策,打造金融服务新高地。持续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加大金融服务保障力度,严禁向贷款中介机构让渡“金融服务”,引导银行机构进一步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机制,开发设计专属养老保险、养老储蓄、养老理财等金融产品。全面推广无缝续贷“十百千亿”工程,实现贷款到期和续贷的无缝对接,建立健全纾困融资工作机制,精准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其排忧解难。高度重视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通过“消保专项治理年”“消保深化治理年”活动,实施“一把手”工程,持续压实消费者保护责任,全面提升金融消费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实现金融治理效果、经济发展效果和社会稳定效果相统一。

  原标题:《12项措施!检察机关与银保监局共推这项工作→》

  阅读原文

上一篇:《模范计程车2》李帝勋突然自曝想结婚!羞喊:正努力寻找对象!
下一篇:1991年21岁的女囚犯被枪决,临刑前却要求检验贞洁,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