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语境下的“经典文学IP影视化”:艺术再创造,何以赋新能?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4-23
手机版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这是茅盾文学奖得主、当代著名作家路遥在中篇小说《人生》扉页引用的经典语句,原文出自作家柳青的作品《创业史》。

  近期,部分取材自《人生》的年代情感剧《人生之路》火热收官,当这句极富哲理的启示话语亮相剧中时,深深地触动了观众们的心。原作故事由文字化作影像,并辅以合理化的改编与延展,经典文学释放出了崭新的时代价值与社会意义,与时下的年轻人们同频共振。

  

  难以预知的前路,是每代人所面临的的共同课题。《人生之路》的热播,是经典文学IP影视化的又一次出色示范,原作《人生》销量倍增,相关话题频登热搜。可见,一部面世于80年代的文学作品在今天仍然能够引起共鸣,引导观众藉由跌宕起伏的剧情去思索人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以人民为中心,以新时代为坐标,创作出了一大批扎根人民、讴歌时代的优秀影视作品。其中,取材自经典文学IP的影视作品发展势头强劲,一再受到相关政策的重点扶持。前不久,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便发布了上海广电局关于推动经典文学作品影视转化的最新举措,一部部经典文学作品将在荧屏上得以复苏。

  传承·原作之风骨

  将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剧,早已不是新鲜的制作模式,但在热潮之中坚守冷静的心,依然是创作者必需的状态。文字与影像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媒介,各有所长,如何巧妙地对原作内容加以二度创作?怎样以影像为媒介实现有效表达?如何将原作的审美意蕴进行保留和创新?……即便有优秀的原作作为创作基石,创作者所面临的问题依然接踵而来。

  重新审视原作文本,是经典文学IP影视化要迈出的第一步。

  

  2022年的开年爆款电视剧《人世间》便展现了主创团队对原作之风骨的传承,剧作改编自梁晓声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故事始于1969年,演绎了长达50年的平民生活史诗。“讲述了一代人在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奋斗、成长和相濡以沫的温情,塑造了有情有义、坚韧担当、善良正直的中国人形象群体,具有时代的、生活的和心灵的史诗品质。他坚持和光大现实主义传统,重申理想主义价值,气象正大而情感深沉,显示了审美与历史的统一、艺术性与人民性的统一。”这是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会给予《人世间》的盛赞。

  

  作为一部群像作品,《人世间》原作塑造出了众多劳动者、建设者、改革者、创业者的形象,时间跨度大,人物命运跌宕,百万字的篇幅为影视化带来极大难度。编剧王海鸰在仔细梳理原作文本之后,抓住了作品的灵魂进行再创作,对原有人物、情节、主题加以精准取舍,最终以“家文化”作结构依托,实现兼具长度与宽度的史诗性表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文化’,让每个生命不再是孤立的生命,而同其他生命发生了情感关联。”

  

  重塑·情节之再造

  “原作粉”和“剧粉”之间的纷争,是经典文学IP影视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对于选角、人设、时间、故事线等方面的变动,常常会有“原作粉”表示难以接受,特别是众人耳熟能详的作品影视化,往往都会陷入“魔改”“不尊重原作”的争议之中。

  纵观行业生态,内容情节的重塑再造往往受到以下因素所致:一是受到二次创作规律的影响,一部文学作品走向荧幕,往往都会出现些许“不兼容”的部分,或是文字所要表达的如内心活动等难以通过影像复现,或是戏剧冲突相对较弱降低可看性。二是审查“红线”对主题元素的把控,如暴力、血腥的情节设置,显然不适用于通过影视剧的艺术形式进行大众传播。三是原作年代相对久远,纵使经典作品具备十足的魅力,但倘若一味照本宣科,容易陷入与时代脱节的境地当中,所以往往会在改编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映射新时代语境。

  

  根据亦舒同名小说改编的都市女性成长励志剧《流金岁月》对原作进行了大胆重构,作者原本将故事背景设定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香港,小说本身也创作于八十年代末。为了拉近影视作品与观众之间的距离,编剧秦雯选择将剧本的时代背景嫁接到二十一世纪的上海,不仅巧妙贴合原作特有的温情感,也充分融入极富上海特色的生活气息,极富时代韵味。

  

  地域与时代背景的调整,也大大提升了剧版《流金岁月》情节的丰富性,合理地融入了更多的当下话题,戏剧冲突得到强化。在保留了角色性格的基础上,编剧对原作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重构,如开场朱锁锁与表哥的同事聚餐的情节中,热闹的网红火锅店,与时下契合的聊天话题,瞬间让观众明晰了片中的时代背景设定。除此之外,朱锁锁在原作中是典型的利己主义者,而到了剧中,她并不再无条件地盲目追求物质,更多的是出于对闺蜜蒋南孙的帮助,或是满足自己内心极度缺失的安全感,这样的改编更加贴合当今的主流价值观。

  

  弘扬·时代之精神

  “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掷地有声、催人奋进,为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艺术实践指明了方向。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经典文学IP影视化,应从时代精神中汲取创作灵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有效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生动诠释新时代的丰富精神内涵。

  

  电视剧《人生之路》自开播以来,收视率一路走高,蝉联同时段首位,其核心密码正在于对时代精神的深刻诠释。剧中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至新世纪,以高加林、刘巧珍为代表的一批有志青年投身时代洪流、发扬拼搏精神,从陕北走向上海的故事,生动阐释“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正如总制片人魏巍所说:“希望在更广阔的时代视野下,让父辈的青春给予当下青年人更多启迪和感动。”为了美好生活不懈奋斗,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正在接续前行。

  

  在临近收官的时候,观众们意外发现,剧版《人生之路》对原作的主角归宿进行了合理的续写。在《人生》小说的大结局里,高加林回到老家,当了农民;刘巧珍被抛弃后,心灰意冷嫁给了马栓;黄亚萍碍于现实,跟着父亲远赴南京。不过,在作者路遥原本的设定里,这并非是几位主角的人生结局,他在最后一章以《并非结局》为题,喻指未来充满变数,还有无限可能。电视剧《人生之路》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书迷们“半部《人生》”的意犹未尽,观众得以看到,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下,这群年轻人们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心性愈发成熟,无惧重重困难,凭借文化、勤劳和胆识,向时代借力,获得了改变命运的自由。

  

  经典文学根基坚实,内涵深刻,不仅承载着一个时代人们的共同记忆,也有着长久的生命力。“我们做内容的使命是希望让好故事生生不息,需要以文学为起点,以影视创造全民共鸣点,然后再能反哺文学,这也是讲好中国故事、打造中国独特IP的中国模式。”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曾这样对经典文学IP影视化的运作逻辑进行精炼的概述。出色的影视化是事半功倍、贯通史今的,在精准把握原作核心意蕴的基础上,进行有突破性的艺术再创造,不仅可以丰富原作文本所承载的内涵,也可以扩大原作的受众覆盖面。

  可以预见,在新时代语境下,众多经典文学IP将会因“影视化”而焕发新生。

上一篇:不想花钱,所以掐掉了灭霸攻打山达尔星的45分钟镜头
下一篇:这次,68岁的张国立,不再被世界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