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面追求“景观化”,“美丽乡村”非真美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4-23
手机版

  

  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但一些地方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片面“景观化”倾向。日前,记者深入多地调查发现,近年来,部分地方以“美丽乡村”为名,耗费财政资金大搞“面子工程”,甚至竞相攀比:人口稀少的村庄集体收入微薄,却耗资近百万元建景观栏,而村里仍有道路泥泞不堪;偏远乡镇过半村庄建奢华门(牌)楼,造价数十万元。

  建设“美丽乡村”是十几年前提出来的。2013年,当时的农业部启动了“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经过这些年的积极建设,很多乡村的村容村貌确实变美了,改善了农民生活生产环境,并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打卡,增加了农民收入,振兴了乡村经济。不过,也有一些地方“美丽乡村”建设走歪了——重“面子”而不重“里子”,脱离实际、互相攀比、劳民伤财,基层群众对此意见极大。

  谁都希望生活在美丽环境中,广大农民也不例外。但农民希望的“美丽乡村”,应该是由里到外的“美”,比如环境整洁、道路平整、山清水秀等,即便埋于地下的管线、灌溉设施等都是合格的;再如,农民的精神状态与物质生活都焕然一新,幸福感大增也谓之“美”。这种“美丽乡村”在一些地方已经变成现实,给相关各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既获得农民认可,也得到游客认同。

  然而,也有一些乡村建设中缺乏“大美观”,而是将“美”体现于片面“景观化”。有的“美丽乡村”只是建个奢华的门楼,而村里面的环境不堪入目;有的乡村只建好看的景观墙,试图将墙内不美的东西遮挡起来;至于农民关心的切身利益,则未纳入“美丽乡村”建设内容。坦率说,这种片面“景观化”、美丽“表面化”,只是给外面人和上面人看的,乡村农民并未真正受益。

  在这种片面“景观化”建设中,其实农民利益程度不同受损了。其一,建设高大上的门楼、村标、围墙等表面化的景观,浪费的是农村集体资金。其二,当有限的农村集体资金用于建设“面子工程”,等于挤占了本来用于民生设施建设的费用。其三,容易误导上面影响决策,或导致某些转移支付和补助被取消。也就是说,不符合农民利益需求的“美丽乡村”建设,就是劳民伤财。

  令人欣慰的是,“美丽乡村”建设片面追求“景观化”倾向,已引起主管部门重视。去年9月,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专门印发了《关于开展基层“门墙亭廊栏”专项摸底调查的通知》,明确调查对象、调查方式及内容、相关要求等,调查结果将为下一步精准治理提供决策依据。希望这次调查及随后的治理,能刹住“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歪风,使“美丽乡村”建设回归真美。

  而从根本上纠正“美丽乡村”建设追求片面“景观化”、美丽“表面化”,既要严把审批关,也要将“钱”看牢,无论是农村集体资金还是上面专项拨款,都不准挪用乱花。同时,“美丽乡村”建设要有明确程序或者顺序,应该由里到外建设或者内外建设并举,决不能出现重“面子”轻“里子”的现象。对“美丽乡村”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建设项目,该拆的拆,该问责的问责。

  ◎ 为正义“说话”,为公平“代言”,若喜欢本账号文章,请您订阅并批评指正 ◎

  举报/反馈

上一篇:原创说说当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激情燃烧的岁月》
下一篇:BISFF2022|国际竞赛单元:失去的场景和缺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