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损失不是全部,疫情对中国汽车的冲击,涉及整个供应链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0-02-20
手机版

  不久前,北京奔驰不惜发函给天津政府,希望在天津的19家供应商能恢复生产,否则主机厂复工也没用,零部件缺一个也不能开工,而如果停工一天亏损高达4亿。所以说,压力不只在卖车环节,整个汽车产业链都面临挑战。

  脆弱的供应链

  目前,汽车企业的复工一拖再拖,除了防疫的原因,供应链的问题也是主要因素。比如华晨宝马,虽然大本营在沈阳,但是很多零部件就来自武汉,比如大家熟悉的博世,还有配套天窗的伟巴斯特,都在武汉有工厂,类似的情况非常普遍。

  由于零部件企业的停工,受影响的不只是国内企业,也包括国外的汽车工厂,因为中国的很多零部件要出口到海外。目前,已经知道的受疫情影响停工的海外汽车工厂就有现代、起亚和双龙的韩国工厂、日产的日本九州工厂以及菲亚特克莱斯勒的欧洲工厂。此外,还有雷诺、铃木、本田、捷豹路虎等全球汽车业巨头,都纷纷传出减产或停工的消息,原因均是位于中国的零部件工厂供应中断。

  根据中汽协数据,目前,中国共有10万余家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全球80%以上的汽车零部件和中国制造有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湖北省内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有近1.2万家,占全国比重的13%。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额超600亿美元,其中外资企业在华子公司对外出口占40%。

  中国可以吸引世界主流汽车企业聚集设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完善的供应链。而与整车厂不同,供应链有很多中小企业,很可能挺不到疫情结束就OVER了。截止目前,据中汽协对212家零部件企业的一份调查显示,受疫情影响,零部件企业营业收入损失在2000万元到5000万元的企业占16%,损失最高者达到20亿元人民币,此情况预计还将持续。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最大的竞争力就体现在强大的制造能力上,因此被称为“世界工厂”,这也是改革开放40来年积累的成果。经此一“疫”,如果不能迅速恢复,跨国公司很可能会另谋出路。比如:韩国现代已经启动了应急方法,扩大在本土和东南亚采购规模。

  1月30日,为本田CR-V供应刹车踏板的伟福科技也宣布,将其武汉工厂的产能转移至菲律宾工厂,并表示如果疫情走向长期化,或将更多产能转移至其他地区。不管是完全撤资,还是部分产能转移分散风险,对中国损失都非常巨大。

  市场是最大筹码

  当然,供应链企业能在中国扎根,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目前,世界主流汽车品牌几乎都在中国建厂,并且绝大多数产能都在中国市场消化,只要这个基本面不变,主要为主机厂服务的供应链体系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2019年,中国汽车销量为2576.9万辆,同比下滑8.2%。尽管2018年和2019年这两年,已经连续处于下滑的状态,但是从总量上看,中国仍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如果单算乘用车,2019年中国是2100多万辆,美国是1700多万辆,中国仍然遥遥领先。

  2020年,按之前工信部的预测,全年的产销规模会大致维持在2500万辆左右,可能是零增长或者略负增长。但是,随后新冠疫情的大规模爆发,无疑是打了一个闷棍。考虑到春节假期,今年1月的销量要比2019年1月销量少,按中汽协数据,预计要少40万辆左右,而今年2月是足月理应把销量拉回来,但现在受疫情影响,2月份的销量会非常低。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预测,受疫情影响,今年前两个月车市下滑的幅度可能超过25%。

  目前,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上,会有两个积极的因素:一是短期内大家心理上对病毒仍有畏惧心理,因此会相对排斥公共交通,更倾向于买车。二是经过这次疫情,消费者在消费上会更激进一些,“让自己过得更好”的情绪会加重,也会倾向于买车。

  当然,有这种想法前提是经济条件更宽裕的人群,而很多人因为疫情收入受到影响较大,消费能力受到抑制。哪类人群占比更高,目前有待观察。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中国经济已经处于慢增长的阶段,与2003年非典时期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经济的恢复会更难。所以,业内的预测是,疫情过后销量大增并不现实,购买力恢复需要一个过程。

  不过,只要疫情有效控制,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变,车市仍然可期,因为中国汽车的千人保有量仍然很低,首次购车者占比仍很高,市场空间仍然巨大。再加上,国家在疫情之后可能会出台一些利好政策,比如购置税减免,银行推出低息或无息贷款,或者大城市放开限购等,总之可出的牌还是不少的。而只要能保持世界第一大市场的地位,国内的汽车供应链就会整体稳定,毕竟建造一个新工厂,要考虑成本和投资回报的。

  自主品牌将承压

  虽然说说稳住销量可以稳住供应链,但却未必能稳住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空间。不管疫情持续多久,中国汽车市场都不可能再“和气生财”了,经过这次疫情之后淘汰赛会加剧,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消费开始继续分化,经济实力强的成为购车主力,而他们会更倾向于买高端汽车,相反经济实力弱的就暂时放弃买车了,“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会走了两个极端。

  消费升级对高端车是利好。所以,这两年豪华品牌汽车表现出色。虽然整体销量在下滑,但是并未影响到豪华品牌。2019年中国市场宝马(含MINI)、奔驰、奥迪销量都在70万台左右,宝马的增幅更是高达13.1%。另外,保时捷、凯迪拉克、雷克萨斯、沃尔沃也都表现不错。

  而消费降级对自主品牌却是利空。如今,越便宜的车越不好卖,自主品牌的性价比一如既往的高,但2019年市场占有率却由42.1%降到39.2%,很多自主品牌已经到了被淘汰的边缘。还有合资品牌中性价比相对较高的韩系和法系也都在下滑,德系和日系却能保持增长势头,吃掉了别的品牌的份额。

  很明显,受疫情影响最大的就是普通工薪阶层,在疫情期间要么没了收入,要么收入大幅降低,所以大概率要开源节流一段时间,买车的事会暂时放下。这对于品牌力较弱的自主品牌和边缘化合资品牌,是一个非常不友好的局面。

  当然,在“抗疫”这件事情上,汽车企业都伸出了援助之手,虽然自主品牌现在比较困难,但也表现出了极大的担当,直到现在仍在支援前线,比如五菱、比亚迪、广汽等企业开始生产口罩等防疫产品,而且前期很多都是赠送疫区。还有江铃、华晨、上汽、奇瑞、宇通等企业开始紧急生产目前紧缺的负压救护车并无偿捐赠给疫区。而这其中一些企业,在市场上已经处于非常困难的状态。

  当然,面对市场竞争,谁也不会坐以待毙。比如韩系车今年在产品和技术上将全面升级,推出全新一代的索纳塔等新车,换上全新的平台和技术。

  自主品牌汽车也在积极寻找突破口,比如吉利在谋划与沃尔沃合并,进一步扩大规模,长城在开拓俄罗斯和印度市场,广汽和吉利等企业在汽车防病毒技术上下功夫,以通过提高车内健康指标来提升竞争力,而比亚迪继续强化新能源优势,全新车型汉即将上市,与丰田和奔驰的合作也稳步推进。

  所以,不管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2020年都是一个全新的考验。据了解,受疫情影响,今年的重头大戏北京车展将延期到五月或六月举行,而一季度被压抑的厂商推广和消费者购买欲望都将在这个节点爆发,相信各品牌各企业都将使出浑身解数。疫情之下的蛰伏,也是一次秣马厉兵的机会,决战尚未开始,胜负尚未分出。未来,谁都会有机会。

上一篇:武汉回应领口罩:已办理登记审批手续 下一步将规范工作
下一篇:巴基斯坦毒气泄漏怎么回事 是什么毒气 伤亡情况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