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革时代的女性形象——读郑欣长篇小说《百川东到海》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4-03
手机版

  大变革时代的女性形象

  ——读郑欣长篇小说《百川东到海》

  ■王 刚

  一

  《百川东到海》是一部以大格局表现大时代的佳作。作品表现1919至1949这30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有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是中国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大分化的时代,可谓翻天覆地,旧貌换新颜。小说重点描写的唐氏、孟氏两个旧式家庭,其年轻一代在大变革洪流的冲激之下,自然面临生活方式、生存方式、思想观念、方向路线等方面的抉择,因而走上不同的道路。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时代之大,自不多言。可以说,以40万言表现30年的沧海桑田,对任何一位作家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因此有了大格局。大格局有两种表现方式,一是以大写大,描写大时代的大事件,以时代的大格局帮衬小说的大格局;一是以小写大,从小人物、生活细节体现大时代,在内涵上体现格局之大。以小写大难度要大一些,检验作家驾驭题材、驾驭时代、驾驭人物的功底。《百川东到海》运用的是第二种方法,以普通人的命运,以丰富的生活细节表现大时代。因此,《百川东到海》的格局之大,体现在对时代精神的深刻把握和精准表现之上,对生活事件的烂熟于心和精雕细刻之上,对人物命运的感同身受和描写的形神毕现之上,将人物、场景与时代三位一体完美融合的大手笔之上。小说从城市到乡村,从旧式大家庭的分崩离析到到战争年代的家庭模式,从城市的灯红酒绿到战场的硝烟弥漫,从革命者的初心使命到变节者的蝇营狗苟,从大家闺秀到风尘女子,从少爷小姐到农夫农妇,都有独到的表现。可谓纵横捭阖,运用自如,举重若轻。

  大时代、大格局必须落实到人物形象身上。从某种角度来说,人物形象也可以有大小之分。以大人物表现大时代、大格局容易得多,因为时代弄潮儿的大人物本身就具有时代的使命。其实,大人物也是相对的,人物之大,可以是官职之大,历史地位之大,也可以是精神之大、性格之大,行动之大。其实,小人物在特定环境迸发出来的精神之力,性格之魅,更能打动人心,更加具有艺术品味。《百川东到海》也写了大人物,如北洋政府总理唐炳铨,聊城保卫战中的抗日英雄范筑先将军等。但作者更多表现的是敏之、桃叶之类的女性普通人物。正如涓涓细流终成大海一样,波澜壮阔的历史,也是由平凡而伟大的无数个体所构成。

  

  二

  孟家小姐敏之是串连小说主线的中心人物之一,是作者精心塑造的女性形象。她知书达礼,温柔文静,有主见,识大体,顾大局。在经历系列灾难、处理各种变故之时,她胸有全局,处变不惊,沉着冷静,有理有节,以柔克刚,刚柔并济。孟敏之传承中华传统之美德,具有现代民主之观念,百折不挠之品性,是中国现代历史转变时期女性形象的典型代表,让我们感知到在大时代潮流中漂流、沉浮、成长的知识女性形象。从社会地位来看,她只是一个家庭主妇。但从在战乱中成长的女性来看,她的坚毅顽强,百折不挠,却是很多“大人物”望尘莫及。正如鲁迅先生在人力车夫身上感受到“须仰视才见”的“高大”,“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因此,这样的形象,我们难以用大人物、小人物的标准来划分。

  在大都市,敏之的丫头桃叶只是一个陪衬,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在山东聊城,桃叶却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作者用桃叶的故事,成功地将都市与城镇连接起来,拓展了作品的场景,在广阔的背景下展开人物性格的描写,深化全民抗战的时代精神。在聊城保卫战中,桃叶的家成为事实上的联络点、救助站。军官唐淳佑在济南惨案中受伤,生命垂危,桃叶将他藏在家中,精心养护;桃叶将共产党人罗丹安置在乡下,躲开了国民党特务的追捕,安全地生下与淳佐的孩子;敏之一家被汉奸盯上以后,从北平逃到聊城,桃叶对敏之一家照顾有加。抗战爆发后,山东聊城以及桃叶一家,实际上成为小说的主要场景,桃叶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得以加强。以乡镇家庭主妇的身份担当起救助共产党人、联络各方人士一致抗日的重任,写出小人物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不谓不大。

  罗丹是作者精心刻画的新时代女性形象,也是早期共产党人的典型形象。这位美丽女性身上有着追求真理、为理想献身的坚定信念,有着新时代女性冲破封建束缚,争取婚恋自由与身心健康发展的实际行动。她美丽大方,热情奔放,敢爱敢恨,像豪放的大海,如喷薄的朝阳,无论是与志同道合的淳佐的相亲相爱,在强敌面前顽强奋战、英勇牺牲,还是与两面三刀的王中南的纠葛,她都是本着为理想、信念而献身的初心,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作者有法国文学的专业背景。在罗丹身上,我们感受到法国浪漫主义文学那种追求个性自由、践行个性解放,为理想而奋斗的浪漫情怀。

  三

  前总理唐炳铨的夫人、唐氏主母唐夫人,是享尽荣华富贵、雍容雅致的贵妇人。在唐炳铨遭暗算身亡后,唐夫人的生活有了巨大的落差。她牢记丈夫的遗言,不声张,不追究,低调行事,祈愿能度过难关。但是,黑暗的政治势力赶尽杀绝,将唐家一步步地逼向绝地。不争气的大儿子唐淳衷认敌为友,在方可为的诱导下,用尽各种手段侵吞唐家家产。大厦将倾,唐家逐步败落。大儿子不争气,二儿子、三儿子下落不明,唐夫人无力挽狂澜于既倒,只好将家产分割,将后事交给踏实稳健的敏之来料理,自己却吞下大烟自杀。唐家是时局变化的牺牲品,唐家的衰败是时代的悲剧。唐夫人清醒地看到大家庭败落的趋势,深刻地知道操纵它的强大势力,她不愿看到更大悲剧的来临,从而以自杀的方式,抗议尔虞我诈的社会,保留自己最后的尊严。唐夫人是悲剧的妇女形象。唐夫人的死预示着中国几千年妇女主流生活方式(家庭的生活方式)的终结,一种新型的女性生活方式(社会的生活方式)的开启。

  刻画敏之的表姐顾惠茗,作者用了美丑对照的手法。从小与敏之一起长大的惠茗很美,正如其夫君唐淳佐初见她时的感受:其人钟灵毓秀,如画中人,其字婉然若树,穆若清风。她在姨妈家长大,虽然姨妈对她一视同仁,但在惠茗心中始终有寄人篱下的阴影。尽管表妹敏之掏心掏肺地对她,但她的心理却在自卑中扭曲。她恩将仇报,利用汉奸的势力,要将于她有恩的孟家赶尽杀绝。她不顾民族大义,一步步走向极端,走向正义的对立面。心灵的扭曲、行动的变异,与美丽的外表、深厚的素养形成强烈的对照。

  风尘女子翠仙虽然不是主要人物,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历史剧变的关头,居于社会底层的翠仙,以自己的美貌以及多年风月场上的经验,投靠大汉奸江之焕,竟然也得心应手,混得风生水起。翠仙与惠茗形成对照。翠仙与惠茗出身不同,一个是风尘女子,一个是名门之后。在沦陷区北平,二人凭借美色,依附伪政权新贵,走上趋炎附势之路。不同的是,惠茗是因心理扭曲,为了出人头地,报复于她有恩的孟家而嫁给汉奸王中南;翠仙是在从良意愿遭奎栗拒绝之后,为了生存而不得已投靠江之焕。同时,翠仙良心未泯,她冒着生命危险,留下藏头诗,以此向即将大难临头的孟敏之一家通风报信。

  小说中还有很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如随波逐流,在时代潮流中不知所从的二姨娘;贪财图利、算计家产的大嫂邬端芬;乖巧懂事、惨遭日军杀害的桃叶的小姑子梅筝......她们的遭遇和命运,从不同侧面诠释了百川东到海的主题。

  “百川东到海”是自然规律,预示着社会运动发展的规律,象征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顺应社会发展规律的走向。“百川东到海”,蜿蜒曲折,大浪淘沙,势不可挡。在这可歌可泣的历史进程中,英雄辈出,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小说以大格局表现大时代,纵横捭阖,举重若轻;大时代又通过普通人物的命运来透视,雕刻入微,感人肺腑,形象而深刻地展示出“百川东到海”磅礴气势,是一部具有大格局的难得的佳作。

  

  作者简介

  王刚,遵义师范学院原副院长、教授,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原副会长,遵义市文艺理论家协会原主席、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著名文艺评论家。

  来源:遵义市文联

上一篇:福建,男子离婚多年又想起前妻的好,多次要求复婚:再也回不去了
下一篇:故事:我问老公昨晚为什么不回家,他一摔桌子:你算老几你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