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天才基本法》:兴趣PK实用,两种教育观孰优孰劣?
原标题:《天才基本法》:兴趣PK实用,两种教育观孰优孰劣?
先来简单交代一下剧情,少女林朝夕从小热爱数学,但在身边有两位数学天才(父亲林兆生、初恋裴之)的碾压下,备感挫折,放弃了数学。机缘巧合之下,代表现实的“草莓世界”中的她,两次穿入代表平行时空的“芝士世界”,一番神奇而波折的经历之后,她重新燃起对数学的热爱,在父亲和裴之的鼓励与帮助下,重拾信心,再次为数学理想全力以赴。
在《天才基本法》中,奥数集训营营长张叔平和林兆生是三味大学数学系的好友。
林兆生更注重兴趣教育,强调“兴趣比成绩更重要”,主张积极培养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们爱上数学,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注重对知识的灵活应用。
张叔平信奉天赋的力量,把残酷的竞争视为筛选天才的必要手段,认为“平庸的人学习奥数只能是浪费时间”,因此他的教育方法则更加注重实用,偏向于应试教育,将大量知识和技巧灌输给学生们,使其能够获得高分。
为了让所有濒临淘汰的“差生”都不被“驱逐”出集训营,林朝夕与裴之分开组队,各自带队,拼尽全力带领大家一起努力。最终,林兆生所教的“差生组”进步神速,全员通过了考试,成功留在了集训营。之后,在全市的奥数竞赛中,林兆生与张叔平联手合作,带领“尖子五人组”摘得了冠军。
其实林兆生与张叔平在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分歧反映了我国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应试教育(鸡娃教育)与兴趣教育(快乐教育)两者孰优孰劣?
在数学界“诺贝尔奖”——菲尔茨奖的获得者中,截至目前长达85年的时间中,无一位中国国籍获得者,但却有二位外籍华人荣获该奖。他们分别是1982年证明了卡拉比猜想、正质量猜想的年仅33岁的丘成桐 ,2006年对偏微分方程、组合数学、谐波分析和堆垒数论方面作出贡献的年仅31岁的陶哲轩,他们在不同的程度上接受了西方现代教育的培养,这样的情况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体系培养不出来数学巨匠?
改革开放以来,巨大的人口规模和经济相对落后决定了我国在教育体系上更偏向于应试教育。如今,我国经济已经逐渐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将逐渐被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所代替,这一转变意味着对顶尖人才的需求激增,将倒逼我国教育体系的改革。
今年7月22日,华为再次发布“天才少年”全球召集令,这已经是华为连续第三年召集天才少年,对这些天才少年,华为实行三档年薪制管理,最高年薪为182万-201万元,其次为140.5万-156.5万元,第三档为89.6万-100.8万元。相信不久的未来,在社会求贤若渴的风潮之下,中国也可以培养出自己的数学巨匠。
更多的家长并不关心,我们国家能不能培养出数学巨匠,甚至也不关心我的孩子会不会成为某方面的天才。家长们会更务实的去考虑我的孩子能不能考上大学,有个好工作,未来生活有保障。
毕竟,教育是普通家庭的孩子实现出人头地、阶层穿越,甚至人生逆袭最公平、最有效的途径。
一位家长曾坦言:双减再怎么减,初高中按照考分选拔的机制不改变,“鸡娃”就不会改变。毕竟在北京只有50%的孩子有机会升高中,而上不了高中就上不了大学,这是很多家长要极力避免的,所以,教育的目的肯定以“提分”为主。
一些家长在双减大背景下感到更焦虑了。双减后,课外班供给大量减少,很多时候家长为了孩子的学分不得不请私教,或者几个家长共请一个私教,整体补习成本不降反升。
最近北京教委禁止高三提前开课,家长群里的讨论炸开了锅。一位家长表示:“双减政策,家长都理解,但是高三孩子由于疫情,已经错失了很多正常上学的机会,课外各种补习班都已经没有了,如果教委还要禁止学校主动提前开课,阻止老师免费给孩子补课的机会,那对孩子来说确实是不小的损失,而因为疫情耽误的学习机会又有谁来弥补呢?”
种种迹象,不难看出家长们的焦虑。
不得不承认,在当前的大环境之下,仅仅通过兴趣教育来培养孩子显然是一种理想化的行为,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天赋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也并不是可以通过努力而获得的。就像《天才基本法》中讲到的顶尖数学领域,一个人的天赋决定了其能够在该领域所能达到的上限。在《天才基本法》中奥数培训竞赛中,张叔平将学生分为四档,通过快速测试来淘汰学生,毫不留情。可能在大多数人眼中这种残酷淘汰模式显得有些冷血无情、不尽人意。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奥数竞赛本就是一件天赋和努力缺一不可的事情,只有少数天才才会有机会触碰到这座高峰的峰顶,大多数人即使拼尽全力,也只不过是在数学这座高峰的山底下“蹒跚学步”而已。
就像张叔平在剧中说得那样:不在最初进行快速淘汰,当奥数竞赛来临之时,心怀幻想的孩子们将会被现实打得体无完肤,在幼小心灵中将对自己努力给予彻底地否定。所以从这种角度来看,在一定情况下,残酷的淘汰又何尝不是一种保护呢?
但是,完全摒弃“兴趣教育”,一味走“应试教育”弊端也显而易见。
数字说明一切:现在的孩子被学习严重侵占了玩乐、运动和休息时间,被家长的严格管制压得喘不过气,久而久之怎能不抑郁。
对于整个人生,阶段性的目的虽然重要,比如考大学、找工作,但是整个过程过得快乐、有意义也很重要。很多负面情绪爆棚的成年人,往往没什么爱好,这也意味着他们连获得快乐的能力和机会都没有,而导致这一切的往往是被学业剥夺快乐的童年,比如一些高考大省一路题海战术考上来的学生。
过犹不及,所以不管是哪一种教育方式都要把握好尺度,这样才能让孩子们成为更好的人。
造成鸡娃现象的根本原因还在于职场观念。
在中国,由于职业教育不发达,职场中在学历上存在严重歧视。在优先级上一直存在着“博士>研究生>本科>专科>高中毕业>初中毕业”的鄙视链。不仅如此,在毕业院校方面还会区别对待985、211和其他院校;在金融、投资、IT等高收入领域,还会区别对待国际名校和国内名校。
只要职场用人观念不改变,家长和学校对于应试教育的执着就很难改变。而推动职场用人观念变化的,会直接与各行各业的薪资水平挂钩,当厨师、司机等服务领域从业人员都能得到体面的工资和社会地位,他们的专业能力被整个社会接纳和认可时,学历才不是问题。这也需要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职业教育专业学院和相应学位。
今天,我们看到社会上有了更多出人头地的可能。有人做短视频可以实现财富自由,有人做直播可以实现财富自由,这些岗位都没有学历门槛。这种变化虽然刚刚开始,但是会成为一种趋势,未来会有更多的领域不以学历轮英雄,而是看人的“真本事”。
而要想拥有自己的“真本事”,持久的热情,持续的学习专研是必要条件。
很多家长都担心孩子输在人生起跑线上,但是其实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起跑并没有那么重要。大学同学,毕业十年以后,在事业方面的差距可能很大。一个单位的同事,在工作20年以后事业差距也会比较显著。他们都曾经起点一致,而个人的努力、运气和选择让他们在多年以后有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兴趣教育和应试教育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参与互动。
责任编辑:
上一篇:风雨送春归:省委副书记麦满仓被抓后,谁来接替他的职位
下一篇:简言的夏冬:鞠微根本不知道,她的谎言才是失去夏冬的根源所在
最近更新热点资讯
- 谷歌AI聊天记录让网友San值狂掉:研究员走火入魔认为它已具备人格,被罚带薪休假
- 豆瓣9.4,姐弟恋、三人行,这部大尺度太厉害
- Genes, Intelligence, Racial Hygiene, Gen
- 【土耳其电影】《冬眠》电影评价: 宛如一部回归伯格曼风格的道德剧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 理论研究|前海实践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 澳门刑事证据禁止规则
- 综艺普及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助力线下实体店爆发式增长
- 日本小伙和五个小姐姐同居?看完我酸了!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考试期中试卷
- 高中必考的物理公式有哪些
- 这部大尺度的申奥片,却讲述了不lun恋...
- 心理语言学论文精品(七篇)
- 《贵妃还乡》 超清
- 专论 | 郭丹彤、陈嘉琪:古代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
- 微专业招生 | 数字文化传播微专业列车即将发车,沿途课程抢先看!
-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 原创因“18禁”电影登舆论顶峰,万千少女一场春梦:这一生,足够了
- 章鱼头
- 读书心得体会
- 考研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或者协和是一种怎样的难度?
- 央媒评女主播编造“夜宿故宫”:让肇事者付出代价,理所应当
- 库欣病患者求医记(流水账)
- 《太平公主》④ | 地位越高,越要装傻
- 爱体检 安卓版 v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