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一往无前》,你很难不喜欢雷军和小米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3-13
手机版

  

  极致的性价比、最年轻的全球500强、顶配的创业团队、5G+A-IOT(智能物联网)全球最大公司……

  这些可能都是你对小米的印象。

  

  我的第一个智能机就是小米2S,用了5年之久。

  前两天朋友推荐了一本书《一往无前》,是目前为止小米唯一官方授权的传记。讲的是小米2010年到2020年,十年间的创业历程。

  读完这本书后,我对小米的敬意油然而生。

  【自营】一往无前 雷军亲述小米热血10年 范海涛 著 生生不息 小米十周年官方授权作品京东月销量500好评率98%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55.4购买

  — 1 —

  发一个宏愿。

  小米于2010年4月6日在北京中关村成立,创始人雷军是位具有网红特质的互联网创业老兵。

  当时的雷军已经退出了他曾带领上市的金山,做了两年天使投资人。

  大家都以为雷军要退居二线享受生活的日子里,雷军并没有闲着。

  他密切关注移动互联网和手机行业的发展,对当时市场上所有的手机型号都烂熟于心。

  有一个细节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包里背着10几款手机,对这些手机的配置如数家珍。

  那当时中国的手机市场是什么样呢?

  诺基亚依然以53.1%的份额独揽半壁江山,排第二名的三星用机海战术在中国的高中低档手机市场全面开花。索尼爱立信排在中国市场的第三名随后是摩托罗拉、LG等品牌。

  国产品牌不仅不受国内外的关注,而且在许多调查中“Made in China”就是劣质廉价的代名词。中国还没有真正的世界级品牌,依然是世界工厂。

  当时的雷军发下宏愿:要改造中国的制造业水平,改变世界对中国制造的看法,将中国的自有品牌推向世界。

  — 2 —

  创始团队与“铁人三项”商业模式。

  小米的创始团队可以用豪华形容:

  雷军:中国互联网代表人物,全球年度电子商务创新领袖人物,金山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天使投资人。

  林斌: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Google全球技术总监。前微软工程院工程总监,是当今软件产品和互联网产品技术领域数一数二的人物。

  黎万强:历任金山软件人机交互设计总监,设计中心总监和金山词霸事业部总经理。与雷军有10余年的共事关系,也是非常好的朋友。

  周光平: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博士,乔治亚理工博士。曾是摩托罗拉最畅销机型“明”的硬件研发负责人。曾任摩托罗拉中国研究院通信专利委员会副主席,摩托罗拉亚太区手机质量副主席。

  黄江吉:不到30岁就成为微软工程院的首席工程师,原Microsoft中国工程院开发总监。

  刘德:毕业于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创办了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并担任该系主任。ACCD建校80多年来,只有20多位中国毕业生,刘德是其中之一。

  洪峰:在Google用20%的业余时间,和几个人一起做了Google 3D街景的原型。Google高级工程师,中国谷歌第一产品经理。他所主持开发的谷歌音乐,成为了中国谷歌为数不多的饱受赞誉的产品。

  雷军说组建团队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小米在创业的最早期,对人才的重视到了极为夸张的程度。

  这些创始人,包括后来陆续加入小米的牛人,都是他“三十顾茅庐”请回来的。

  据说有个工程师差点把雷军弄崩溃。两个月时间里雷军跟他谈了10次,有几次都超过了10小时,小米的核心团队加起来跟他谈了17次。

  小米的“铁人三项”商业模式指的是:硬件、软件、互联网,三大要素将互相支撑,形成一个循环。

  具体可以理解为:做具有顶级配置、极致性能的智能手机,搭载高度定制、体验绝佳的系统和应用软件,按成本定价,然后以最高效的电商渠道取代所有中间环节,将产品直接送到用户手中,最后持续提供互联网服务,以实现商业变现。

  在确立了核心创始团队和商业模式后,小米正式开启了它的征程。

  

  第一款小米手机于2011年8月16日发布,10月底正式上市,当年收入超过5亿元。

  2012年,小米迎来第一个完整财年,营收超过100亿元。2014年营收达636亿元,以当时的汇率计算,突破了100亿美元。

  2010—2014年是小米十年历程的第一个高速增长阶段。接下来的2015年和2016年,小米营收增长放缓,陷入了成长困境。

  经过两三年的调整,小米进入了第二个高速增长阶段,2017年营收突破1000亿元,2019年突破2000亿元,成为最年轻的《财富》世界500强企业。

  — 3 —

  其实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想把这篇文章写下来,但一直告诉自己“读完再写、读完再写……”

  现在真的读完,反而有许多细节记不清了。不过还有一些印象特别深刻,给了我许多感触和启发。

  “为发烧而生”的小米成立之初希望做顶级旗舰手机,那就要需要用最好的供应链。但是顶级供应链不是一家创业公司花钱就可以搞定的。

  硬件工业的规则更看重订单的可信度,作为一家毫无历史信用基础的小公司,小米为了拿下这些资源,付出了远超正常市场价格的代价。但最后小米连手机里的螺丝用的都是苹果的供应商提供的。

  还有一个印象特别深的是,2011年11月左右,负责小米电商的黎万强有一天工作到凌晨两点后,他把车停在路边发呆,一种泰山压顶般的压力向他袭来。此时此刻,他太需要单独待一会儿了。

  黑暗之中,他的手机亮了一下,打开一看,是一条微博私信。这是小米最早期的用户LEO给他发来的一条信息,LEO告诉黎万强,自己做了一段视频放在小米社区,让他去看看。

  黎万强打开那条链接,发现那是一段精心制作的视频,全国各地的小米用户在屏幕里喊出了四个字:“小米加油!”

  这一瞬间,黎万强热泪盈眶。

  做出有爱的产品,用户就会回报以爱。用户的爱又会持续激励团队。

  — 4 —

  《创业维艰》的作者Ben Horowitz说:挣扎是成就伟大的竞技场。从史蒂夫·乔布斯到马克·扎克伯格,所有出色的企业家都会经历挣扎,而且是苦苦挣扎。

  从科技创新到组织架构调整,从手机业务到生态展开,从中美贸易摩擦到成为港股第一家同股不同权的。一路挣扎,小米已经成为一个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着自己独特故事的公司。

  除了油然而生的敬意,我还有一些启发想和你分享。

  1、坚守初心。

  雷军是实现财务自由之后再次创业成立小米的。

  这家企业关乎他年少时的梦想,更关乎他聚集数十年的商业洞察——什么样的企业才能基业长青?

  在百年企业同仁堂(品质为先)和沃尔玛、开市客这样的零售企业(只有低毛利,才能逼着你提高运作效率。)的启发下"感动人心,价格厚道”成为了小米的价值观,坚守至今。

  2、先干为敬。

  雷军的宏愿是改造中国制造业水平,改变世界对中国制造的看法,将中国的自有品牌推向世界。

  小米有许多非常典型、在工业设计上追求极致的案例。比如小米以“狙击手”的姿态进军插线板行业时,雷军要求产品要做到“美轮美奂”。

  这个行业的引领者公牛电器受到启发,迅速跟进推出了类似的产品。尽管小米生态链的产品经理认为,公牛的产品只是和小米形似,但是这已经是整个行业都开始追求对插线板工艺改善的佐证了。可以说,这是小米进军传统行业并且促进整个行业进步的一个经典案例。

  就是这样先干为敬,倒逼行业成长的方式,激发了中国制造业的无限潜能。

  3、优秀的公司赚的是利润,卓越的公司赢的是人心。

  中国的优势是复杂产品的大规模开发制造能力。像小米这样的中国公司,其实就是站在科技与制造的一个黄金交汇点上。

  雷军说,个人计算机互联网是10亿级设备的规模,移动互联网是50亿设备规模,而超级互联网则是500亿级别设备的规模。未来的小米有着无限的可能,机遇和挑战并存。

  在雷军眼中,这家只有10岁的公司,更好的征程,其实才刚刚开始。

  但雷军说,无论走到哪里,小米的心里都装着“米粉”。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推荐你读一下遍《一往无前》(小米唯一官方授权传记)这本书。

  而且2022年8月《小米创业思考》(雷军口述,徐洁云整理)也出版了,我正在读,正好你也可以连起来看。

  【自营】小米创业思考 雷军亲述 解密增长逻辑 管理思想和创业心法 小米新品发布会 中信出版社图书京东月销量500好评率98%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57.3购买

  期待你能和我分享一些你的收获和思考。

  举报/反馈

上一篇:故事:地铁看视频和男神拿错耳机,里面羞羞的声音让人脸红!
下一篇:2023智能手表新趋势:健康新赛道备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