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专项启动:三星堆、金沙出土600余根象牙应该如何保护?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3-13
手机版

  你知道吗?3000年前,成都平原就像热带雨林,平均气温比现在高出近3℃,生存着庞大的大象族群!

  上世纪以来,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大量象牙,短则1米,长则1.5至2米,大概率都属亚洲象。这些古蜀文明“见证者”出土后面临严重病害,如何才能“药到病除”?今天(3月11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化科技与现代服务业”重点专项“出土饱水象牙脱水加固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在成都考古中心启动。该项目是四川省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领域申报成功的第一个国家级重大专项,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牵头,联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荆州文保中心、四川大学等9家优势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计划以最新科学技术为饱水象牙“诊病治疗”。

  什么是饱水象牙?

  据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学院副院长赵丽娟介绍,经过3000多年的埋藏,三星堆、金沙遗址象牙中的蛋白质已基本流失,保存下来的成分主要是无机盐(碳羟磷灰石矿物),“经过长年累月的腐蚀,象牙从牙根到牙尖形成一个较大的髓腔空洞,又一直待在潮湿的地下环境,空洞被水或泥沙充填,基本都处于饱水状态。”

  饱水象牙为何急需保护?

  首先,象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背后的意义涉及对古地理环境、祭祀行为、生业方式等古蜀文明内涵的揭示。只有保护好了,研究者才能深入探索,才能为观众展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说。

  其次,出土后的饱水象牙“羸弱多病”,“暴露在空气中后失水很快,加之光照、微生物的侵蚀、降解,象牙表面变色,釉层开裂,缝隙增宽甚至断裂,酥粉、霉变等病害状况频发,急需解决。”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王红宁告诉记者。

  如何保护饱水象牙?

  据赵丽娟介绍,目前饱水象牙有两种临时保存方式,一是金沙遗址博物馆采用的“有机硅封存法”;二是三星堆博物馆使用的象牙专用库房,“象牙经过X射线探伤、实验室清理后放在冷库,温度、湿度、病菌能暂时控制。”但现有办法面临体重大难运输、资金消耗大等问题,推广性不强。

  基于此,“出土饱水象牙脱水加固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组计划在三年内,从“阐明饱水象牙裂化机理与保存现状”“研发饱水象牙现场保护关键技术”“研发化学材料加固技术”“研发微生物原位加固技术”“开展脱水加固效果评价”五个方面推进工作,将对来自三星堆遗址的10件饱水象牙样本进行脱水加固实验,争取在2025年10月前形成国内外领先原创成果,并在骨角质文物等领域推广,最终实现我国文保技术的全面提升。

  据悉,用作项目试验的10根三星堆饱水象牙“药到病除”后,将进行全国巡展,成都市民可能就是第一批幸运观众哦,期待起来吧!

  举报/反馈

上一篇:《新猪猪侠大电影·超级赛车》曝预告 定档4月29日
下一篇:《一拳超人》重制版赛克斯与大蛇合体,龙卷被吊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