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陪妈妈变老让我明白,人最大的福气是晚年能自由的生活
我的父母都是热爱生活的人,在我的印象里,他们两人是那种永远不怕麻烦,不怕累的妈妈和爸爸。
一个爱做各种美食,一个爱捣鼓各种小用具。
直到2013年冬天的一个平常夜里,爸爸突然神情呆滞,说话含含糊糊的。当时的我感觉不太对,但也没想到,这就是脑梗。
眼瞅着爸爸越来越不好,我慌里慌张地拨通120。
医生急救很及时,我以为爸爸住几天院治疗就会没事。
是我天真了。
第二天,爸爸失语了。
对我是个致命地打击,因为爸爸是个话痨,不能说话无疑是个天灾。
自此后,爸爸再也不能独立生活,也无法指挥我们帮着他捣鼓小物件,他的生活只能在病床和卫生间,而且必须有人照顾。
失去自由生活的爸爸内心是痛苦的,我能体会得到。
其实,我对爸爸的情感很深,这让我在他生病五年后去世了,我都不相信这是真的。
是爸爸的晚年生活:
让我意识到高血压真的能夺走一个人的自由,健康是日常的维护。
收拾好心情,唯一能让人有些安慰的是,妈妈终于不用受累。
可是生活不是都能如愿,没过多久,妈妈的关节病越来越严重,严重到已经影响了行走。
因为走路会加重疼痛感,她坐着和躺着的时间无限拉长。
电视和零食是唯一能疗愈她的精神食粮。
要知道,久坐不动加上常看电视,能加速人的退化。
妈妈的反应越来越慢,记忆力明显一天不如一天。
能回忆我小时候的事情,而当天早饭吃了什么,她却怎么想也想不起来。
家乡的冬天很漫长,锁定了妈妈的出行,腿脚不利索也就越发严重起来。
趁着孩子大学,我给妈妈做思想工作,带着她来到一个没有冬天的城市生活,一年四季都可以到户外走走。
于是,我们来到广州,这里绿色是常态,花儿随处随时可见,即便是深冬,也能身着一件稍厚点的外衣出家走走。
没有寒冷的正午,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这是大自然的呵护,美妙极了。
解决的日常运动锻炼的事儿,对老年人来说,更重要的还有常动脑筋。
没事做,时间长了人会废,老年人常常会因为行动的不便利,大脑跟着就会迟钝。
如若不做干预,促使大脑活络起来,那么,晚年的生活就谈不上质量。
妈妈来广州后不久,也患上脑梗,我害怕极了。
有了爸爸的前车之鉴,妈妈稍有一点变化,我就会送她去医院,无论她有多么不情愿去医院。
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
因为送治的及时,妈妈脑内的梗点没有扩大,用药对症便可有所好转。
不过,要经常到医院复查观测,防患于未然。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不会“惯着”妈妈,而是让她承包了一日三餐,不过,这正是她的强项。
朝子明归,赞8
她每天早起纪录片上早课,做早饭,睡回笼觉,下午扫地拖地或者擦擦桌子。
尽管妈妈做卫生的质量大不如从前,但我宁可让她“返工”,也不“取消”她的任务。
至于做饭,是妈妈最娴熟的活儿。
她是个南方人,从小就学会做各种好吃的,再简单的食材,经她手一烹饪,就能变成一道美味。
鲜肉馄饨、蔬菜饺子、卤鸡翅、卤鸡蛋、卤牛肉、炒青菜、做汤饭等等,只要吃过都会想吃第二次。
我负责购买,妈妈负责在厨房里忙活。
一顿丰盛的饭,妈妈用时不会超过40分钟。
这是她常年练就而成的。
年轻时,为了赶时间,妈妈要照顾一家人的三餐,还要按时上下班,每周休息一天,她全部忙在厨房里。
我的家里,什么都可能缺少,唯独吃的不会少。
拉开冰箱,填饱肚子简直是分分钟的事,而且,都是妈妈的手艺活儿。
我对妈妈讲:
你不做饭,我就想点个外卖吃,你就是我的健康守护神。
妈妈听后连连点头,主动承包了一日三餐。
初来广州时,妈妈坐着轮椅,室内行走必须有助行器,一年后,这两样物件被放置在了角落,也记不清具体是哪天,她恢复了没有支持物的独立行走。
尽管她走得很慢,但是至少能来回行走,这是件让我们都很开心的事。
再到楼下散步时,少了助步器、没了轮椅,别说我少了负担,她也感觉自己终于是个正常人,高兴得如孩童一般。
脑梗病人有一个特点就是嗜睡,因为大脑缺氧,所以,妈妈比健康人的睡眠时间多很多。
基本每天的24个小时,她要断断续续地睡上十五个小时。
关于这件事,我还专门请教过医生。
医生让我不用过多忧虑,老人睡觉从某种角度来讲也是养身,她能睡得着,只要不是长时间昏睡,胃口好,就问题不大。
记得按时吃药,定期复查即可。
我读了这本《阿尔茨海默症》,也让妈妈一起阅读,从更科学的角度来有意识地延缓衰老和机能的退化。
如果年龄的增长无法改变疾病的侵蚀,那么,我们提早学习健康知识,了解自己的身体,就可以提前养身,尽量避免不生病。
即便是生了病,也能用正确的医学知识去配合医生的治疗。
这本书教会我们如何健康生活,如何辨识疾病,最后才是如何应对疾病。
其实,所有的疾病都有初期的表现,只是在我们不懂时很难察觉,以至于发展到很严重。
而作为儿女的我们,最好不要表露出紧张,然后过度关注,这样会让父母们意识到问题已经很严重,也会让他们有一种放弃的念头。
即便父母生病了,儿女们先要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然后,用科学的方法帮助父母恢复。
别当生病的他们是个要“宠爱”的人,而要延续之前的正常生活。
让他们认定自己是个正常人,就不会以“病人”自居。
全天陪妈妈的三年多里,让我明白:
人最大的福气不是有很多的财富,也不是年轻时的风光。
而是老年能有质量地自由生活,活得有尊严。
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热点资讯
- 谷歌AI聊天记录让网友San值狂掉:研究员走火入魔认为它已具备人格,被罚带薪休假
- 豆瓣9.4,姐弟恋、三人行,这部大尺度太厉害
- Genes, Intelligence, Racial Hygiene, Gen
- 【土耳其电影】《冬眠》电影评价: 宛如一部回归伯格曼风格的道德剧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 理论研究|前海实践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 澳门刑事证据禁止规则
- 综艺普及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助力线下实体店爆发式增长
- 日本小伙和五个小姐姐同居?看完我酸了!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考试期中试卷
- 高中必考的物理公式有哪些
- 这部大尺度的申奥片,却讲述了不lun恋...
- 心理语言学论文精品(七篇)
- 《贵妃还乡》 超清
- 专论 | 郭丹彤、陈嘉琪:古代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
- 微专业招生 | 数字文化传播微专业列车即将发车,沿途课程抢先看!
-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 原创因“18禁”电影登舆论顶峰,万千少女一场春梦:这一生,足够了
- 章鱼头
- 读书心得体会
- 考研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或者协和是一种怎样的难度?
- 央媒评女主播编造“夜宿故宫”:让肇事者付出代价,理所应当
- 库欣病患者求医记(流水账)
- 《太平公主》④ | 地位越高,越要装傻
- 爱体检 安卓版 v2.5